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麦克阿瑟如何成为美国将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麦克阿瑟为什么是美国最具争议的将军?(麦克阿瑟为什么这么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麦克阿瑟为什么是美国最具争议的将军?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1964),美国陆军五星上将。他是唯一一个参加过一战,二战和朝鲜战争的美国将军,曾是当时“美国最年轻的准将、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同时也是美国最具争议的将军,堪称一代奇才。

麦克阿瑟为什么是美国最具争议的将军?

名言妙语

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

没有必胜的决心,战争必败无疑。

生平介绍

麦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生于美国阿肯色州的小石城。13岁时他就进了西得克萨斯军校,4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1899年夏天,考入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在西点军校,麦克阿瑟的学习成绩有3年名列首位,因此获得了学员团的最高军阶。

1903年从西点军校毕业后,麦克阿瑟先到菲律宾服役1年。回国后,被指派为日俄战争的军事观察员,1906年成为美国陆军工兵学校学员,兼任罗斯福总统的军事副官。1908年,调任工兵营连长,因训练有方而晋升为营部副官,稍后成为骑兵学校教官。1911年晋升为上尉,次年调入陆军参谋部任职。1915年晋升为少校。1916年,调任陆军部长贝克的副官。

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各州国**卫队抽调人员组成第42步兵师。麦克阿瑟出任第42步兵师参谋长,晋升为上校,赴法国参战。他声称该师人员来自美国各地,犹如跨越长空的彩虹,故将其称之为“彩虹师”。1918年,升任第84旅准将旅长,曾是最年轻的准将。一战结束后,麦克阿瑟担任彩虹师代师长,并成为授勋最多的军官之一。

1919年4月,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成为该校最年轻的校长。任内整顿纪律,增设课程,主张训练要着眼于未来战争,推行现代化军事教育。1925年,麦克阿瑟晋升为少将,先后在亚特兰大和巴尔的摩任军长。1927年秋出任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率美国代表队参加1928年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并获得冠军。此后,麦克阿瑟调任驻菲律宾美军司令。

1930年,麦克阿瑟被任命为美国陆军参谋长,由两星少将一跃而为四星上将。这时,世界正处于全球性经济萧条时期,国会意图裁减陆军数额。麦克阿瑟则极力阻止,大声疾呼:“没有足够数量的军官去指挥,战斗是注定要失败的。”他每年都成功地阻止了削减陆军人数的议案,1935年美国甚至还增加了陆军的数量,而且他还使美军的飞机数量增加到2300架。正是由于麦克阿瑟的坚持,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才拥有一支装备较好的**。

1941年日本占领了印度**半岛,麦克阿瑟被任命为美国远东军司令。12月10日,日本开始进攻菲律宾。麦克阿瑟指挥的远东军不论人数和装备,都极为可怜。在日本的强大攻势下,麦克阿瑟只得将**撤到巴丹半岛抵御。1942年3月,日军向巴丹大规模增兵,日本方面宣布,若能生擒麦克阿瑟,将在东京帝国广场当众绞死他。美国**命令麦克阿瑟把**指挥权交给温赖特将军,去担任新建立的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军总司令,着手整顿澳大利亚防务,积蓄**力量。麦克阿瑟十分强调太平洋战场的重要性,并认为:“在有关这场战争的所有错误决定中,最莫名其妙的恐怕是没有建立太平洋的统一指挥。”经过1942年的中途岛战役和1943年的瓜达卡纳尔战役,盟军才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1943年7月至1944年1月,麦克阿瑟指挥南太平洋盟军取得巴布亚战役的胜利,随后挥师西进,运用“蛙跳”战术多次实施两栖**,1944年7月夺取新几内亚。同年10月开始实施菲律宾战役,12月攻取莱特岛,并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1945年1月他率部在吕宋岛**,3月初攻占马尼拉,7月占领整个菲律宾群岛,8月被任命为盟军最高统帅,执行对日占领任务。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麦克阿瑟代表盟国在“密苏里号”军舰上接受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后,麦克阿瑟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盟国驻日本占领军最高总司令。在长达5年半的时间里,麦克阿瑟成了日本的太上皇,地位凌驾于日本天皇之上。他在日本进行了大张旗鼓的**改革,对战后日本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远东美军总司令和“联合**”总司令,指挥侵朝战争。在美国第二十四步兵师被歼之后,麦克阿瑟组织指挥仁川**获得成功,进而指挥“联合**”越过三八线侵占平壤,并疯狂地向鸭绿江推进。麦克阿瑟有些得意忘形了,他向杜鲁门总统夸下海口,称朝鲜战争将在感恩节前结束。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有力反击下,联合**节节败退,**退守三八线以南地区。此时,麦克阿瑟提出轰炸中国东北,扩大战争规模的计划,希望以此挽回败局。但美围**不同意这一计划,于是他公开指责杜鲁门总统的全球战略,结果在1951年4月被解职。

回国后,麦克阿瑟曾在国会发表演讲,继续主张扩大侵略战争,对中国实行经济**,怂恿*******等政策。美国国会亦曾举行麦克阿瑟听证会。1952年,麦克阿瑟参加总统竞选,但未能成功。同年,他出任***——兰德公司董事长。1962年5月应邀到西点军校发表著名的“责任、荣誉、国家”的演说,并获塞耶奖章。1964年4月5日,麦克阿瑟因病在沃尔特·里德陆军医院去世。麦克阿瑟的军事才华集中体现在一个“奇”字上,出奇制胜是他成功战例的特点。太平洋战争中,“蛙跳战术”是他的拿手好戏,体现了他在军事上的敢于冒险和创新的精神。除了军事指挥艺术出众,麦克阿瑟还是一名优秀的军事教育家。在他的领导下,西点军校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西方军界普遍认为他“把传统的西点军校带进了现代化的20世纪”,并将他誉为“现代军校教育的奠基人”。同时,麦克阿瑟也有着狂妄自大、唯我独尊、好出风头、爱慕虚荣、喜欢颂扬的毛病,以致最后发展到公然抗上的地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对麦克阿瑟曾这样评价道:“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将领之一,也是一位最招摇的将领……他是一位非凡的人物,他的性格就像一个传奇故事一样,色彩斑斓而又充满矛盾。”如此看来,正是麦克阿瑟的性格成就了他的军事奇迹,也断送了他的军事生涯。

美**人麦克阿瑟的简介

麦克阿瑟为什么是美国最具争议的将军?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1964),美国陆军五星上将。他是唯一一个参加过一战,二战和朝鲜战争的美国将军,曾是当时“美国最年轻的准将、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同时也是美国最具争议的将军,堪称一代奇才。


名言妙语


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


没有必胜的决心,战争必败无疑。


生平介绍


麦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生于美国阿肯色州的小石城。13岁时他就进了西得克萨斯军校,4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1899年夏天,考入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在西点军校,麦克阿瑟的学习成绩有3年名列首位,因此获得了学员团的最高军阶。


1903年从西点军校毕业后,麦克阿瑟先到菲律宾服役1年。回国后,被指派为日俄战争的军事观察员,1906年成为美国陆军工兵学校学员,兼任罗斯福总统的军事副官。1908年,调任工兵营连长,因训练有方而晋升为营部副官,稍后成为骑兵学校教官。1911年晋升为上尉,次年调入陆军参谋部任职。1915年晋升为少校。1916年,调任陆军部长贝克的副官。


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各州国**卫队抽调人员组成第42步兵师。麦克阿瑟出任第42步兵师参谋长,晋升为上校,赴法国参战。他声称该师人员来自美国各地,犹如跨越长空的彩虹,故将其称之为“彩虹师”。1918年,升任第84旅准将旅长,曾是最年轻的准将。一战结束后,麦克阿瑟担任彩虹师代师长,并成为授勋最多的军官之一。


1919年4月,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成为该校最年轻的校长。任内整顿纪律,增设课程,主张训练要着眼于未来战争,推行现代化军事教育。1925年,麦克阿瑟晋升为少将,先后在亚特兰大和巴尔的摩任军长。1927年秋出任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率美国代表队参加1928年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并获得冠军。此后,麦克阿瑟调任驻菲律宾美军司令。


1930年,麦克阿瑟被任命为美国陆军参谋长,由两星少将一跃而为四星上将。这时,世界正处于全球性经济萧条时期,国会意图裁减陆军数额。麦克阿瑟则极力阻止,大声疾呼:“没有足够数量的军官去指挥,战斗是注定要失败的。”他每年都成功地阻止了削减陆军人数的议案,1935年美国甚至还增加了陆军的数量,而且他还使美军的飞机数量增加到2300架。正是由于麦克阿瑟的坚持,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才拥有一支装备较好的**。


1941年日本占领了印度**半岛,麦克阿瑟被任命为美国远东军司令。12月10日,日本开始进攻菲律宾。麦克阿瑟指挥的远东军不论人数和装备,都极为可怜。在日本的强大攻势下,麦克阿瑟只得将**撤到巴丹半岛抵御。1942年3月,日军向巴丹大规模增兵,日本方面宣布,若能生擒麦克阿瑟,将在东京帝国广场当众绞死他。美国**命令麦克阿瑟把**指挥权交给温赖特将军,去担任新建立的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军总司令,着手整顿澳大利亚防务,积蓄**力量。麦克阿瑟十分强调太平洋战场的重要性,并认为:“在有关这场战争的所有错误决定中,最莫名其妙的恐怕是没有建立太平洋的统一指挥。”经过1942年的中途岛战役和1943年的瓜达卡纳尔战役,盟军才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1943年7月至1944年1月,麦克阿瑟指挥南太平洋盟军取得巴布亚战役的胜利,随后挥师西进,运用“蛙跳”战术多次实施两栖**,1944年7月夺取新几内亚。同年10月开始实施菲律宾战役,12月攻取莱特岛,并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1945年1月他率部在吕宋岛**,3月初攻占马尼拉,7月占领整个菲律宾群岛,8月被任命为盟军最高统帅,执行对日占领任务。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麦克阿瑟代表盟国在“密苏里号”军舰上接受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后,麦克阿瑟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盟国驻日本占领军最高总司令。在长达5年半的时间里,麦克阿瑟成了日本的太上皇,地位凌驾于日本天皇之上。他在日本进行了大张旗鼓的**改革,对战后日本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远东美军总司令和“联合**”总司令,指挥侵朝战争。在美国第二十四步兵师被歼之后,麦克阿瑟组织指挥仁川**获得成功,进而指挥“联合**”越过三八线侵占平壤,并疯狂地向鸭绿江推进。麦克阿瑟有些得意忘形了,他向杜鲁门总统夸下海口,称朝鲜战争将在感恩节前结束。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有力反击下,联合**节节败退,**退守三八线以南地区。此时,麦克阿瑟提出轰炸中国东北,扩大战争规模的计划,希望以此挽回败局。但美围**不同意这一计划,于是他公开指责杜鲁门总统的全球战略,结果在1951年4月被解职。


回国后,麦克阿瑟曾在国会发表演讲,继续主张扩大侵略战争,对中国实行经济**,怂恿*******等政策。美国国会亦曾举行麦克阿瑟听证会。1952年,麦克阿瑟参加总统竞选,但未能成功。同年,他出任***——兰德公司董事长。1962年5月应邀到西点军校发表著名的“责任、荣誉、国家”的演说,并获塞耶奖章。1964年4月5日,麦克阿瑟因病在沃尔特·里德陆军医院去世。


经典战役


中途岛战役后,太平洋战局向着有利于美军的方向发展,麦克阿瑟提出了**拉包尔的计划,企图迫使日军北撤700英里。不料,日军先发起了对莫尔兹比港的进攻,妄图切断美澳交通线。1942年7月,口本陆军南海支队先遣队约2000人在巴布亚半岛北部布纳附近**,攻占了科科达及附近机场。麦克阿瑟大意之下,竟让日军于9月越过海拔2000米的欧文·斯坦利岭进抵莫尔兹比港东北50公里处。


这时,日军鉴于瓜达尔卡纳尔岛形势急转直下,遂推迟了攻占莫尔兹比港的时间,要求南海支队撤退。盟军乘机反击,10月麦克阿瑟调集澳军和美军兵力2个师,分三路向巴布亚半岛北岸发起攻击,切断了日军补给线。12月攻占哥纳,次年2月攻克布纳,日军残部逃住莱城。此役,日军损失约1.2万人,盟军伤亡8500多人。


到1943年夏,麦克阿瑟已拥有17个师。海军编为第7舰队,拥有各型飞机1400架。麦克阿瑟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在新几内亚收复萨拉莫阿,肃清胡昂半岛,然后继续向西北推进,从左翼迂回新不列颠岛同时向西夺取新几内亚西部地区,为收复菲律宾开辟道路。麦克阿瑟挥师西进,运用“蛙跳”战术多次成功地实施两栖**,到1944年7月底控制了整个新几内亚。


所谓的“蛙跳战术”是基于减少盟军伤亡、加速战争进程的一个大胆战法。即在有限的兵力下,进攻**不脱离己方航空兵的掩护,沿着前进的轴心线,向几个重要目标外围作跳跃式进攻。麦克阿瑟说:“这同所谓的‘越岛作战’恰恰相反。后者是以直接的正面兵力迫使敌人逐渐向后退却,其结果必然招致重大伤亡。现在不必向敌人控制下的众多岛屿横冲直撞。‘越岛作战’损失巨大,进展缓慢,不符合我的以最低代价尽快结束战争的理想。”这种麦氏战法的精髓是“避实击虚”,即避免以大量的伤亡进行正面攻击,而是打击敌之薄弱部位,进而切断补给线以孤立敌军,使其无所作为,自行窒息而亡。运用这一新颖而富有想象力的战法,美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进攻的速度不仅快,且伤亡小。原来估计美军的伤亡将是日军的2倍,结果却相反,日军的伤亡是美军的2倍。


1944年夏,在进攻日本的路线上,麦克阿瑟与尼米兹发生了严重分歧。尼米兹认为应当绕过菲律宾吕宋岛,进攻**和中国沿海地区,以便直接打击日本本土,而麦克阿瑟认为应当首先解放菲律宾,说绕过菲律宾是不可能的。他批评道:“如果我们不能解放菲律宾人,就会给美国的荣誉抹黑。”为解决两边的分歧,罗斯福总统于7月专程赴珍珠港召开会议,设法缩小双方分歧。麦克阿瑟的雄辩与热情打动了有“蛮牛”之称的固执的海军上将哈尔西,关键是哈尔西派出的飞机深入菲律宾中部摧毁了日军478架飞机,自己只损失了8架,这表明,日军在菲中部的空中力量几乎是空壳。由此整个战区的全盘战略握到了麦克阿瑟手中。


9月21日,麦克阿瑟签发了进攻莱特的计划,这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大、最复杂的一次战役。突击**达20万人,舰船700多艘。10月19日上午,在金凯德舰队震耳欲聋的*声后,麦克阿瑟麾下克鲁格4个师的突击梯队冒着日军密集的*火登上了滩头。下午2点,在蒙蒙细雨中,麦克阿瑟通过无线广播电台发表讲话:“菲律宾人民,我,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回来了!”


日本联合舰队集中残余兵力再次与美国舰队决战,在莱特湾海战中遭惨败。1945年5月,菲律宾战役宣告结束。


人物点评


麦克阿瑟的军事才华集中体现在一个“奇”字上,出奇制胜是他成功战例的特点。太平洋战争中,“蛙跳战术”是他的拿手好戏,体现了他在军事上的敢于冒险和创新的精神。除了军事指挥艺术出众,麦克阿瑟还是一名优秀的军事教育家。在他的领导下,西点军校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西方军界普遍认为他“把传统的西点军校带进了现代化的20世纪”,并将他誉为“现代军校教育的奠基人”。同时,麦克阿瑟也有着狂妄自大、唯我独尊、好出风头、爱慕虚荣、喜欢颂扬的毛病,以致最后发展到公然抗上的地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对麦克阿瑟曾这样评价道:“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将领之一,也是一位最招摇的将领……他是一位非凡的人物,他的性格就像一个传奇故事一样,色彩斑斓而又充满矛盾。”如此看来,正是麦克阿瑟的性格成就了他的军事奇迹,也断送了他的军事生涯。

他是美国一位叱诧风云的将军,但他曾两次被西点军校拒收.他做了第三次尝试.终于被录取.终名垂青史

麦克阿瑟

名字: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英文:Douglas MacArthur
生卒年: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
军旅生涯:
1899年,进入美**事学院学习(纽约的西点军校)。
1903年6月11日,以全班第一名毕业,然后被委任为工程技术**少尉。
1904年4月23日,晋升为中尉。
1905年—1906年,在远东作为副官追随其父。
1907年,任美国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军事副官。
1911年2月27日,晋升为上尉。
1914年,被**派遣到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
1917年—1919年,进入有“彩虹师”的美誉的第42步兵师,先后出任过参谋长,84步兵旅旅长,和42师师长。
1918年6月26日,晋升为准将。
1919年,被任命为美国西点军校校长。
1922年—1930年,赴菲律宾任马尼拉**和23旅的指挥官。
1925年1月17日,晋升为少将(正规军)。
1925年1月,返回美国任军长。
1928年,率领美国队参加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奥运会,然后返回马尼拉任菲律宾地区总指挥。
1930年10月,第九军团指挥官。
1930年11月1日—1935年,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1935年,出任菲律宾共和国**的军事顾问。
1936年8月,获得菲律宾元帅军衔。
1937年12月31日,从美国陆军退役,出任菲律宾陆军总司令。
1937年4月,与琼妮·费尔克洛思结婚。
1938年2月21日,亚瑟·麦克阿瑟四世出生。
1941年7月26日,重新返回以少将军衔负责USAFFE计划(United States Army Forces –Far East),即美国在远东的**部署。
7月27日,晋升为陆军中将。
1941年12月18日,晋升为陆军上将。
1942年2月22日,由于太平洋战争中美国防御的失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命令麦克阿瑟撤离菲律宾。离开时他发誓:“我会回来的”(I shall return)
1943年,被任命为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
1944年12月,麦克阿瑟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
1945年2月5日,麦克阿瑟履行其誓言,光复马尼拉。
1945年4月,麦克阿瑟受命指挥太平洋地区所有美国陆军**的作战行动。
1945年8月12日,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驻日盟军总司令,负责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被日本人视为太上皇。
1950年7月8日,出任朝鲜战争中联合**总司令。
1950年7月31日,访问**,并与***达成同美国与**外交关系。
1950年9月15日,策划仁川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
1950年10月15日,由于麦克阿瑟告知白宫自己太忙不能回华盛顿之后,他在威克岛会见美国总统哈利·S·杜鲁门。
1951年4月11日,麦克阿瑟主张对中国在东北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必要时动用核**;杜鲁门恐此举会导致苏联参战而不同意,在麦克阿瑟公开指责白宫政策后,杜鲁门解除其一切职务。
1951年4月19日,在国会会议之前的告别演说中,发表了著名演说——《老兵不死》。
1951年,以五星上将军衔从美国陆军卸任。
1952年6月25日,美国国会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破例通过一个决议,批准为他专门制造一枚金质特殊荣誉勋章,这面勋章上面镌刻着他的肖像和以下文字:
澳大利亚的保护者
菲律宾的解放者
日本的***
朝鲜的捍卫者
他是美国奖章得的最多的一位军官,也是唯一一个参加过一战,二战和朝鲜战争的美国将军。

麦克阿瑟的一生是怎样的?

在二战中,获得过美国五星上将军衔的只有3个人: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在他们之中,马歇尔没有实战指挥经历,艾森豪威尔直接指挥的战役也不太多,惟有麦克阿瑟可说是久经沙场。

麦克阿瑟出身将门,父亲老麦克阿瑟是1898年美西战争中的名将,曾任驻菲律宾军事总督。一战前后好几任美国陆军参谋长都是他的门生,这让小麦克阿瑟在仕途上得益不少。麦克阿瑟本人少年早慧,在西点军校的4年里有3年名列第一,毕业的时候还是学员队长。据说西点军校校史上毕业时既是第一名,又是学员队长的,只有3人而已,一个是麦克阿瑟,还有一位没有在军界闯出名堂,再一位就是南北战争时的南方军总司令罗伯特·李将军。李也是被美国人视为军事天才的人。大多数名将早年在军校的成绩都不怎么样,少年早慧的也不多,这也使麦克阿瑟成为了一个异数。

军校毕业后,麦克阿瑟被派往菲律宾服役。但不久,便被调回华盛顿,先后在罗斯福手下和作战部任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麦克阿瑟率“彩虹”师赴法参战,因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而不断升迁,一战结束时他已是一名准将。战后麦克阿瑟回西点军校担任校长,成为西点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校长。1930-1935年,麦克阿瑟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届满后被派往菲律宾任陆军元帅。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他率军与澳大利亚准备战略性**,担任太平洋西南地区总指挥。后来率军攻入日本,接受日本投降,被任命为盟国最高统帅,全权统辖和改造日本。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麦克阿瑟又被任命为“联合**”总司令,组织了大胆的仁川**计划。后因与杜鲁门总统在侵朝战争问题上意见分歧,于1951年被解职,后来他任过兰德公司的董事长,1964年病逝。

二战中的麦克阿瑟是怎么样的?

1941年6月,美**方采纳“彩虹5号”计划,决定一旦与轴心国作战就把重点放在欧洲。7月,华盛顿下令将菲律宾陆军与驻菲美军合并,将麦克阿瑟转服现役,晋升为中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部司令,下辖温赖特指挥的第1军和帕克指挥的第2军。12月8日,日军继偷袭珍珠港之后,对菲律宾发动进攻。由于麦克阿瑟判断错误和处置失当,驻菲律宾的美军轰炸机和战斗机大部分被毁,空中防御能力丧失殆尽,再加上美菲军兵力有限,装备低劣而缺乏训练,无法抵挡日军的进攻,麦克阿瑟几乎要拿父亲留下的手***,与菲律宾人民共存亡。但是,罗斯福在1942年2月8日以国家的名义,再次命令麦克阿瑟及其家属撤离菲律宾。2月22日和23日,罗斯福和马歇尔连续给麦克阿瑟发电,让其撤离,并允诺让麦克阿瑟到澳大利亚指挥盟军**。3月11日晚,麦克阿瑟无奈撤离。于是所有**则从马尼拉撤往巴丹半岛固守,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就在1941年12月24日,麦克阿瑟晋升为上将。

1942年1月,日军进占马尼拉。日军随后多次进攻巴丹半岛,但未能成功。当日本广播电台的“东京玫瑰”嘲笑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时候,麦克阿瑟要求陆军部派遣飞机飞越菲律宾上空以打击“敌人宣传的气焰”,稳定守军士气。然而,这种要求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满足。3月,得到增援的日军向孤立无援的驻巴丹半岛等地的美菲**发起攻势。美国**为避免麦克阿瑟成为俘虏,命令他将指挥权转交温赖特并赴澳大利亚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指挥该区盟军作战。3月11日夜,麦克阿瑟在从科雷吉多尔登上鱼雷艇离开菲律宾之前,发誓“我还要回来”。4月9日,巴丹美军及菲律宾军约75000人**向日军投降。5月6日,巴丹陷落后转移到哥黎希律岛指挥作战的温赖特**请求投降,并于次日通过马尼拉广播电台命令所有美菲**投降。

抵达澳大利亚之后,麦克阿瑟率参谋长萨瑟兰先将司令部设在布里斯班,后又前移至莫尔斯比港,旨在稳住莫尔斯比,与日军在欧文·斯坦尼山那边决战。西南太平洋盟军的陆军司令为布莱梅爵士,空军司令先为布雷特,后为肯尼(所辖空中力量后来改编为美国陆军第5航空队),海军司令为利里。后来隶属麦克阿瑟指挥的还有美国海军第3舰队。美国陆军**先后有克鲁格的第6集团军、艾克尔伯格的第8集团军和巴克纳的第10集团军(后由史迪威指挥)。

经过1942年的中途岛战役和1943年的瓜达尔卡纳尔战役,盟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中途岛战役之后,日军陈兵新几内亚,企图通过直接攻击而夺占米恩湾,通过侧翼运动来攻克莫尔斯比港。麦克阿瑟对此作有正确判断,并制定出相应的作战计划。

麦克阿瑟的1943年最后进攻计划,设想从瓜达卡纳尔和巴布亚同时发动进攻,保卫新几内亚东北部和所罗门群岛,集中力量收复拉包尔。盟军采用麦克阿瑟的越岛战术,基本实现上述作战计划。麦克阿瑟称越岛战术“这种战争方式的实际应用,就是避免以大量的伤亡进行正面的攻击,就是避开日军据点;切断补给线,使它们无所作为;就是孤立他们的**,使他们在战场上饿死……这就是我调动**与拟定作战计划的指导思想”。

1943年,共和*政客有意让麦克阿瑟成为1944年大选的总统候选人。但是,1944年某些州的预选表明麦克阿瑟得票并不多。因而,麦克阿瑟只好声明无意参加总统竞选。

1944年春夏,盟军已经攻克阿留申群岛、吉尔贝特群岛、所罗门群岛、新不列颠岛、新几内亚岛、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等地。在此期间,麦克阿瑟与尼米兹就太平洋战争的战略问题发生重大分歧。前者主张先发起以新几内亚—哈尔马赫拉—棉兰老为轴心的战役,进而解放菲律宾;后者主张先夺取棉兰老空军基地,孤立吕宋,再进攻中国**及中国沿海,进而打击日本本土以缩短战争进程。二者分别得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和海军作战部长金的支持。最后,罗斯福表示支持前者。

菲律宾群岛战役是以麦克阿瑟所部盟军1944年9月的摩罗泰岛和帕劳群岛**作战为先导的。10月,盟军以**莱特岛开始从棉兰老岛到吕宋岛的跃进,并始终得到美国陆军航空队和美国海军第3舰队的支援。10月20日,麦克阿瑟率部在莱特岛**之后,在菲律宾总统的陪同下,在雨中发表了最震撼人心的演讲:“菲律宾人民,我,美国陆军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回来了!”他语气深沉,眼角挂着泪光。他号召大家为了神圣的死者,为了子孙后代,继续战斗,夺取正义的胜利!

1944年12月,麦克阿瑟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元帅)。1945年1月,盟军于10日开始在马尼拉以北的仁牙因湾**,29日在巴丹半岛**,夹击日军山下奉文部。直到3月,盟军才经激战而攻克马尼拉,占领巴丹半岛,收复科雷吉多尔。3月2日,麦克阿瑟乘坐鱼雷艇象征性地回到科雷吉多尔。

1945年4月,麦克阿瑟受命指挥太平洋地区所有美国陆军**的作战行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麦克阿瑟则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驻日盟军最高司令,负责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9月2日,盟国在“密苏里号”军舰举行受降仪式,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次郎代表日方签署投降书。麦克阿瑟出场代表盟国签字受降,中美英苏等盟国代表亦先后签字受降。麦克阿瑟在签字受降时,特意安排太平洋战争初期即被日军俘虏的美国将军温赖特和英国将军珀西瓦尔站在身后的荣誉位置,然后动用五支笔签署英日两种文本的投降书。第一支笔写完“道格”即送给温赖特;第二支笔续写“拉斯”之后送给珀西瓦尔;第三支笔签完“麦克阿瑟”而后送交美国**档案馆;第四支笔开始签署其职务和军衔,而后送给西点军校;第五支笔是从军服口袋内掏出的粉红色小笔,签完其他内容,而后送给麦克阿瑟夫人。

麦克阿瑟为什么是美国最具争议的将军?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1964),美国陆军五星上将。他是唯一一个参加过一战,二战和朝鲜战争的美国将军,曾是当时“美国最年轻的准将、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同时也是美国最具争议的将军,堪称一代奇才。

名言妙语

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

没有必胜的决心,战争必败无疑。

生平介绍

麦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生于美国阿肯色州的小石城。13岁时他就进了西得克萨斯军校,4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1899年夏天,考入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在西点军校,麦克阿瑟的学习成绩有3年名列首位,因此获得了学员团的最高军阶。

1903年从西点军校毕业后,麦克阿瑟先到菲律宾服役1年。回国后,被指派为日俄战争的军事观察员,1906年成为美国陆军工兵学校学员,兼任罗斯福总统的军事副官。1908年,调任工兵营连长,因训练有方而晋升为营部副官,稍后成为骑兵学校教官。1911年晋升为上尉,次年调入陆军参谋部任职。1915年晋升为少校。1916年,调任陆军部长贝克的副官。

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各州国**卫队抽调人员组成第42步兵师。麦克阿瑟出任第42步兵师参谋长,晋升为上校,赴法国参战。他声称该师人员来自美国各地,犹如跨越长空的彩虹,故将其称之为“彩虹师”。1918年,升任第84旅准将旅长,曾是最年轻的准将。一战结束后,麦克阿瑟担任彩虹师代师长,并成为授勋最多的军官之一。

1919年4月,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成为该校最年轻的校长。任内整顿纪律,增设课程,主张训练要着眼于未来战争,推行现代化军事教育。1925年,麦克阿瑟晋升为少将,先后在亚特兰大和巴尔的摩任军长。1927年秋出任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率美国代表队参加1928年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并获得冠军。此后,麦克阿瑟调任驻菲律宾美军司令。

1930年,麦克阿瑟被任命为美国陆军参谋长,由两星少将一跃而为四星上将。这时,世界正处于全球性经济萧条时期,国会意图裁减陆军数额。麦克阿瑟则极力阻止,大声疾呼:“没有足够数量的军官去指挥,战斗是注定要失败的。”他每年都成功地阻止了削减陆军人数的议案,1935年美国甚至还增加了陆军的数量,而且他还使美军的飞机数量增加到2300架。正是由于麦克阿瑟的坚持,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才拥有一支装备较好的**。

1941年日本占领了印度**半岛,麦克阿瑟被任命为美国远东军司令。12月10日,日本开始进攻菲律宾。麦克阿瑟指挥的远东军不论人数和装备,都极为可怜。在日本的强大攻势下,麦克阿瑟只得将**撤到巴丹半岛抵御。1942年3月,日军向巴丹大规模增兵,日本方面宣布,若能生擒麦克阿瑟,将在东京帝国广场当众绞死他。美国**命令麦克阿瑟把**指挥权交给温赖特将军,去担任新建立的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军总司令,着手整顿澳大利亚防务,积蓄**力量。麦克阿瑟十分强调太平洋战场的重要性,并认为:“在有关这场战争的所有错误决定中,最莫名其妙的恐怕是没有建立太平洋的统一指挥。”经过1942年的中途岛战役和1943年的瓜达卡纳尔战役,盟军才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1943年7月至1944年1月,麦克阿瑟指挥南太平洋盟军取得巴布亚战役的胜利,随后挥师西进,运用“蛙跳”战术多次实施两栖**,1944年7月夺取新几内亚。同年10月开始实施菲律宾战役,12月攻取莱特岛,并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1945年1月他率部在吕宋岛**,3月初攻占马尼拉,7月占领整个菲律宾群岛,8月被任命为盟军最高统帅,执行对日占领任务。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麦克阿瑟代表盟国在“密苏里号”军舰上接受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后,麦克阿瑟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盟国驻日本占领军最高总司令。在长达5年半的时间里,麦克阿瑟成了日本的太上皇,地位凌驾于日本天皇之上。他在日本进行了大张旗鼓的**改革,对战后日本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远东美军总司令和“联合**”总司令,指挥侵朝战争。在美国第二十四步兵师被歼之后,麦克阿瑟组织指挥仁川**获得成功,进而指挥“联合**”越过三八线侵占平壤,并疯狂地向鸭绿江推进。麦克阿瑟有些得意忘形了,他向杜鲁门总统夸下海口,称朝鲜战争将在感恩节前结束。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有力反击下,联合**节节败退,**退守三八线以南地区。此时,麦克阿瑟提出轰炸中国东北,扩大战争规模的计划,希望以此挽回败局。但美围**不同意这一计划,于是他公开指责杜鲁门总统的全球战略,结果在1951年4月被解职。

回国后,麦克阿瑟曾在国会发表演讲,继续主张扩大侵略战争,对中国实行经济**,怂恿*******等政策。美国国会亦曾举行麦克阿瑟听证会。1952年,麦克阿瑟参加总统竞选,但未能成功。同年,他出任***——兰德公司董事长。1962年5月应邀到西点军校发表著名的“责任、荣誉、国家”的演说,并获塞耶奖章。1964年4月5日,麦克阿瑟因病在沃尔特·里德陆军医院去世。麦克阿瑟的军事才华集中体现在一个“奇”字上,出奇制胜是他成功战例的特点。太平洋战争中,“蛙跳战术”是他的拿手好戏,体现了他在军事上的敢于冒险和创新的精神。除了军事指挥艺术出众,麦克阿瑟还是一名优秀的军事教育家。在他的领导下,西点军校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西方军界普遍认为他“把传统的西点军校带进了现代化的20世纪”,并将他誉为“现代军校教育的奠基人”。同时,麦克阿瑟也有着狂妄自大、唯我独尊、好出风头、爱慕虚荣、喜欢颂扬的毛病,以致最后发展到公然抗上的地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对麦克阿瑟曾这样评价道:“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将领之一,也是一位最招摇的将领……他是一位非凡的人物,他的性格就像一个传奇故事一样,色彩斑斓而又充满矛盾。”如此看来,正是麦克阿瑟的性格成就了他的军事奇迹,也断送了他的军事生涯。

二战亚洲战场美国第一任指挥官叫什么

二战亚洲战场美国第一任指挥官叫艾森豪威尔。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军基地。8日,美国对日本宣战。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第5天,马歇尔电召艾森豪威尔速回华盛顿。这固然与艾森豪威尔熟悉菲律宾和太平洋地区军事问题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他有丰富的参谋工作经验。他先任战争计划处副处长,不久计划处升格为作战厅,又被任命为作战厅长,几星期后便升为少将。这是他步入统帅部与马歇尔长期合作的开始。这时的艾森豪威尔,虽然还没有资格参加那些有关同盟国战略问题的高层会议,但他却能站在最高统帅的角度,代表美国利益来指导全球性的战略行动。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别称艾克(Ike),是美国陆军五星上将和第34任总统(1953年-1961年),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丹尼森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担任盟军在欧洲的最高指挥官,负责计划和执行监督1944年至1945年里,进攻维希法国和纳粹德国的行动。1951年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力量最高司令。美军共授予10名五星上将,他是晋升得“第一快”、美军统率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人、第一个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最高统帅、美军退役高级将领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第一人。代表作品有《远征欧洲》、《受命变革》、《缔造和平》、《悠闲的话》。

麦克阿瑟将军的简介?

麦克阿瑟将军的简介是: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1899年,麦克阿瑟考入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晋升为上校并前往法国参战。

1919年6月,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1944年麦克阿瑟被授予陆军五星上将。

二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对日本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之后出任“联合**”总司令。1952年,参与美国共和*总统初选,但未胜出。1964年4月5日,麦克阿瑟因胆结石去世,享年84岁。

麦克阿瑟的**举措:

麦克阿瑟在刚踏上日本土地时,曾想严惩日本、审判天皇,但当麦克阿瑟来到日本后,看到各地负隅顽抗的日军在天皇的命令下迅速解除了武装。

他意识到“天皇是胜过20个机械化师团的力量”,萌生了利用天皇进行间接统治的想法。于是,麦克阿瑟决定不再更换天皇,而要极力维护裕仁和日本的天皇制度。

1945年9月27日,裕仁亲自登门拜访麦克阿瑟,会见结束后,麦克阿瑟立即致电杜鲁门总统,建议美国**“不能把裕仁作为战犯逮捕”。在麦克阿瑟的积极活动下,美国**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1945年12月初,盟军最高司令部国际检察局局长、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首席检察官基南动身前往日本,在飞机即将起飞时,一封杜鲁门总统的信交到他手里,指示他不得对裕仁和皇室任何成员起诉。但在二战中深受日本之害的盟国们提出了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主要战犯名单。

美国**一面游说盟国不要起诉天皇,一面向麦克阿瑟发出秘密指示:“日本国民显然是支持天皇制的。对天皇制的直接攻击会削弱**势力而加强****和军国**这两种极端势力。故此命令总司令官暗中协助扩大天皇的声望,并促使其化神为人。”

二战时 美国著名将军 详细

  乔治·巴顿 (George S. Patton),1885年11月11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豪门,1909年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1911年12月调入位于迈尔堡的陆军参谋部任职。1912年夏季参加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五届夏季奥运会,取得五项全能项目的第五名。同年底在陆军参谋部办公室临时任职,一度担任陆军参谋长伦纳德·伍德和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的副官。在此期间在《陆海军杂志》上撰文建议改进骑兵**获得采纳,他设计的2万把“巴顿剑”被配发到美国陆军**,使他初扬其名。1913年夏自费赴法国学习剑术。1916年任潘兴将军的中尉副官,两年后升任上校。1917年随潘兴赴法参战,组建了美国第一支坦克**。1939年授命组建装甲旅,晋升为准将。1942年任第一装甲军军长、少将军衔,同年8月率4万铁骑渡大西洋**北非。1943年与英国将军蒙哥马利联手取得阿拉曼战役胜利,肃清了北非德军后,晋升为中将,任第一集团军司令,指挥了**意大利西西里岛战役。1944年任第三集团军司令,作为第二梯队参加诺曼底**,利用闪击战率军横扫欧洲,直至奥地利,9个月间,歼敌140万,解放大小城镇1.3万座,且相对伤亡最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擢升四星上将,任巴伐利亚洲军事长官,15集团军司令。1945年12月9日,打猎途中遇车祸不治,殁于海德堡。

  巴顿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呈现出鲜明的个人性格特点,引起世人不同评论,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统率大军的天才和最具进攻精神的先锋官”和“二十世纪的拿破仑”;但也有人认为他“勇猛有余、智谋不足”、“骄傲自大、华而不实”。军事学者指出:“作为统帅人物,巴顿将军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他自己的尚武精神去激励部下,用他的个性去影响部下在战场上奋勇向前。”

  1890年,艾森豪威尔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他选择军人职业,并非完全出于个人爱好,也不是父母的意志,而是与家境有关。他家境贫寒,其他的6个兄弟都没有受高等教育,艾森豪威尔也只能免费进入西点军校。他的母亲是一个和平**者,不愿自己的儿子从军,但又不便阻拦,加之十九世纪末期美洲的战事不断,从军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一件神圣而新鲜的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艾森豪威尔从西点军校毕业,获少尉军衔。由于战争,许多同学都去法国参战,他却被留在国内从事训练工作。他创办了美国陆军的第一所战车训练营,28岁成为少校军官。巴拿马地区司令康纳少将,看中了这位年青人的军事才华,便邀请他到巴拿马服役。在巴拿马服役的三年中,他受到了康纳的特殊栽培,军事知识和技能大为长进。后来,康纳又保送他进入陆军指挥参谋学院受训。艾森豪威尔学习认真,训练刻苦,于1926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随后又到陆军军事学院学习两年。
  在艾森豪威尔的早期军事生涯中,有幸结识了潘兴和麦克阿瑟这两位美国陆军的名将。他对这两人极为崇拜并拼命追随,特别是对麦克阿瑟的追随竟长达6年之久。最先是随之在陆军参谋部,后来一同前往菲律宾。麦克阿瑟对他很器重,在菲律宾时任命他为军事顾问助理。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他不顾麦克阿瑟等人的劝阻和挽留,坚决要求回国。年底回国后,任美国西部**司令部的后勤计划官。1941年,艾森豪威尔改任团长,后来又改任第3集团军参谋长,晋升准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军基地。8日,美国对日本宣战。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第5天,马歇尔电召艾森豪威尔速回华盛顿。这固然与艾森豪威尔熟悉菲律宾和太平洋地区军事问题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他有丰富的参谋工作经验。他先任战争计划处副处长,不久计划处升格为作战厅,又被任命为作战厅长,几星期后便升为少将。这是他步入统帅部与马歇尔长期合作的开始。
  这时的艾森豪威尔,虽然还没有资格参加那些有关同盟国战略问题的高层会议,但他却能站在最高统帅的角度,代表美国利益来指导全球性的战略行动。艾森豪威尔注意到,当美国朝野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太平洋战场的时候,罗斯福和马歇尔却把欧洲战场放在优先的地位。他赞同这种战略观点,在1942年3月就和作战厅的参谋们一起提出了如何进行战争的基本设想:把大量美军集中在英国,而且拒绝将他们化整为零地用在任何周边性的攻击之中,在欧洲上空应获得空中优势,然后从英国渡过海峡,直指法国和德国。对这一基本设想,英国人虽然原则上同意,但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存在着分歧意见。马歇尔又命令艾森豪威尔前往英国作实地考察,并在英国设立了一个美军指挥所,为日后实施计划提出建议。当他返回华盛顿提出报告之后,罗斯福总统接受马歇尔的意见,已经任命艾森豪威尔为驻伦敦的美军欧洲战区总司令了。不久,艾森豪威尔又出任北非战场盟军总司令。在这之前,他并未单独指挥过作战,然而他就任后的第一次重大使命却马到成功,英美联军在北非**进展顺利。这证明马歇尔慧眼独具。艾森豪威尔也因此名声大振。1943年2月,他出任北非和地中海盟军总司令。
  艾森豪威尔在指挥盟军进行北非、西西里岛和意大利作战中,在实现与盟国的合作中,都表现了卓越的军事、**、外交才能,被誉为“军人**家外交家”。他坚定、果断、宽宏大量、对部属充分信任。艾森豪威尔曾不顾可能产生的**批评,决定承认正在北非的法国维希**海军上将达尔朗为该地区的法国最高统帅,从而避免了阻力,加速了盟军在北非的进展。1942年底,凯塞林隘道之战失利,他毫不动摇,及时采取措施,派巴顿将军接替了不称职的第2军军长费里登达。布鲁克、蒙哥马利等人曾看不起艾森豪威尔,甚至时而发出一些尖刻的批评,他仍然宽宏大量,努力使英美合作成为现实。在当时困难甚多的情况下,艾森豪威尔指挥若定,先是取得了北非的胜利,接着攻占西西里,推进到意大利本土。1944年,他晋升为五星上将。他把首批****由三个师增加到五个师,其它细节交由蒙哥马利和布莱德雷去负责处理,自己则去关心他认为更为重要的问题。艾森豪威尔意识到,制空权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他要求英国的空军应在他的控制之下进行诺曼底之战。这个决定遭到英国战略空军司令哈里斯的反对,这使一贯处事谨慎,态度和蔼的艾森豪威尔大动肝火,他于3月23日宣布:“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获得满意的解决,我将呈请辞职。”英国的参谋总长不得不同意把战略空军交由艾森豪威尔指挥。美国空军和其他有关国家的空军也都作了同样的安排。接着,他与法国人又达成了忍受损失的协议。这样,制空权的问题就被艾森豪威尔解决了。起初,诺曼底**定于5月,因天气不好而推迟到6月。到6月6日,尽管气象预报天气仍然不好,艾森豪威尔还是决定发起进攻。在这之前,他对加来海峡进行了一次佯攻。6日凌晨2时,联军的伞兵和空运**首先开始在诺曼底着陆,接着是海空军进行*击轰炸,6时30分,4000多艘战舰载运的五个师12万人在诺曼底**并巩固了**场。到深夜就取得了初战胜利。9月,法国全境解放。艾森豪威尔接着指挥他的**,击退德军在阿登地区的反扑,突破齐格菲防线,进入德国境内,消灭了大量德军。艾森豪威尔由于在二次大战中战功赫赫而被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艾森豪威尔曾任美国驻德占领军司令。1945年回国,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8年一度退出现役,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1950年,去法国任北约武装**最高司令。1952年退出军界,参加总统竞选,以压倒多数当选。1953—1960年任美国总统。竞选时他提出结束朝鲜战争,1953年就职后,签定了《朝鲜停战协定》。1957年提出“艾森豪威尔**”,企图控制中东地区。1957年1月,艾森豪威尔在致国会的《对中东政策特别咨文》中提出:由国会授权总统在中东实行“军事**和合作计划”,并可借口对付“****侵略”,在中东地区使用美国武装**;两年内额外拨款4亿美元向中近东国家提供经济“**”。这个决议案于3月7日被美国国会通过。3月9日,艾森豪威尔签署了这个后来被称为“艾森豪威尔**”的决议案。
  当时,正值英、法侵略埃及的战争失败,美国企图利用这个计划,一面以**威胁为手段,一面以经济**为诱饵,用**作幌子,进一步排挤英、法等国势力,以实现其独占中东的*谋。后来,艾森豪威尔**也被用于中东以外的地区。艾森豪威尔**遭到中东各国人民的反对。埃及、叙利亚、沙特阿拉伯和约旦四国**两度发表声明,拒绝接受艾森豪威尔**。1959年,随着国务卿杜勒斯的逝世,艾森豪威尔**也黯然失色了。从1953年到1961年,艾森豪威尔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他在任期间,与苏联部长会议**赫鲁晓夫在美国戴维营举行了美苏高级会谈。“戴维营会谈”开创了冷战年代及以后的日子里美苏首脑会晤的先例。
  艾森豪威尔是个戎马半生,战功卓著的美国总统。现代战争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和人才。要使各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而不互相摩擦、自我消耗,就要有人从中协调。艾森豪威尔在具体战役指挥上可能不如巴顿、蒙哥马利,但在协调各方面关系上极具才能。他以坚定、镇静而又平等待人的态度赢得了广泛的信赖和支持。他还善于发现人才,所以蒙哥马利、巴顿、范佛里特等一大批名将,都能为他所用。1969年3月28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