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天气湿度等级划分标准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每日天气预报中的“湿度”是怎样分级的?什么度最舒服?(天气预报 温湿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每日天气预报中的“湿度”是怎样分级的?什么度最舒服?
表示空气中水汽多寡亦即干湿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湿度。湿度的大小常用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温度等表示。公众天气预报中最常用的是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湿度(最大可能水汽含量)的百分比值。它只是一个相对数字,并不表示空气中湿度的绝对大小。 在一定的气温条件下,一定体积的空气只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如果水汽量达到了空气能够容纳水汽的限度,这时的空气就达到了饱和状态,相对湿度为100%。在饱和状态下,水份不再蒸发。高热的夏季遇到这种天气,人体分泌的汗水难以蒸发,感到闷热难以忍受。反之,秋天有时也会遇到高温这只“秋老虎”,但由于湿度明显降低,人们浑身淌汗却很少会有“闷”的感觉。如果冬天遇到低温高湿天气,人们又会感到*湿寒冷。空气中湿度太小,同样会使人感到不舒服。南方人初到北方,沿海人咋去大西北,常会感到唇干口燥,甚至鼻出血。当然,这是属于人的适应性问题了。 一般而言,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的日变化相反,最大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最小值出现在下午2时左右。当然,当某地的天气发生突变时,湿度的这种变化规律就会被破坏。如高温低湿的午后,突然乌云翻滚,湿空气汹涌而至,当地的湿度就会迅速猛升。 相对湿度的年变化比较复杂,通常是多雨的季节湿度高,晴朗的天气湿度低,但各地的地理 条件、气温条件和雨季情况差异很大,难以概括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电视观众朋友们一定会注意到,当要预报一场降水即将发生时,预报员常会给出一张高空形势预报图,图中用红色箭头表示西南暖湿气流,用蓝色箭头表示来自北方的干冷气流,并预报说这两支气流将在某地区交汇,产生强降雨。 当然,这只是诸多降雨因素中的两个因素,是一种直观的图示。不过,它至少表明了两个含义:其一,大气中的暖湿气流一般来自南方,干冷气流来自北方;其二,暖湿气流是产生降水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事实上,空气中的水汽一部分来自其下垫面上江河湖泊和潮湿土壤的蒸发,另一部分(在许多情况下是主要的一部分)则来自热带地区特别是热带洋面。我国地处亚欧**东南部,因此,偏南或西南气流一般携带有暖湿空气,而西北气流是干冷空气的同义语。由春至夏,高温高湿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北挺进,我国自南向北先后进入高温高湿的多雨季节。由秋至冬,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空气步步南侵, 我国又自北向南先后经历低温低湿的少雨时光。
空气湿度多少算干燥
这是分地区的,北京,空气的湿度是12%左右,上海15%左右,兰州9%左右,小于40%为湿,60%为潮湿。各地不一样。 地域不同规定也不同,通常环境在40%以下相对会干燥一些,大部分物品适合存放,60%以上即相对潮湿。
正常空气湿度多少合适?
只要不是低于5%RH(RelativeHumidity,相对湿度)或者高于95%RH,一般人体都能很好的承受。
对人体健康影响主要是长期处在低温高湿的环境里,人体会易患某些关节疾病和皮肤疾病。其他环境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的影响。
不宜长期待在湿度过高的地方,因为长期在此环境下易患关节炎等疾病。而长期湿度较低的环境会使皮肤变的粗糙、开裂,但不会有很严重的疾病。不过从人体的体感角度来说,与温度有关。那些以下这些可能会让你感觉舒适。
①0℃以下~8℃,大气湿度偏低较好,20%RH~50%RH为宜,会让你觉得不是太寒冷,但是皮肤容易失水。湿度高的话,会有有*又冷的感觉。
②8℃~28℃,只要30%~80%,人体均可接受。50%RH左右比较适宜。湿度较小有干燥的感觉,湿度过大会感觉潮湿。
③28℃以上,湿度随气温升高减小,有利于人体排汗,发散热量。湿度过小会很干燥,快速让皮肤变的失水粗糙,湿度过大会让人有闷热的感觉,使排汗变的困难。
据生理学家研究,室内温度过高时,会影响人的体温调节功能。冬季,如果室内温度经常保持在23摄氏度以上,人就会神疲力乏、头晕脑涨。同时,由于室内外温差悬殊,人体难以适应,容易患伤风感冒。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则会使人体代谢功能下降,脉搏、呼吸减慢,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注意室内温度调节的同时,还应注意室内湿度。夏天,室内湿度过大时,会抑制人体散热,使人感到十分闷热、烦躁。冬天,室内湿度大时,则会使人觉得*冷、抑郁,并易患感冒。最宜人的室内温湿度是:冬天温度为18摄氏度至25摄氏度,湿度为30%至80%;夏天温度为23摄氏度至28摄氏度,湿度为30%至60%。
天气预报中的湿度指什么?
天气预报的空气湿度是指空气潮湿的程度。一般相对湿度表示。相对湿度是指空气实际所含水蒸气密度和同温下饱和水蒸气密度的百分比值。人体在室内感觉舒适的最佳相对湿度是49%~51%,相对湿度过低或过高,人体都会有不适感。
湿度,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空气里含有的水汽越少,则空气越干燥;水汽越多,则空气越潮湿。空气的干湿程度叫做“湿度”。在此意义下,常用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比较湿度、混合比、饱和差以及**等物理量来表示;若表示在湿蒸汽中水蒸气的重量占蒸汽总重量(体积)的百分比,则称之为蒸汽的湿度。人体感觉舒适的湿度是:相对湿度低于70%。
正常湿度是多少呢?
按照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冬季室内空气湿度标准为30%~60%,湿度指数为50%~60%的环境最感舒适。
据科学试验,在气温日际变化大于3℃、气压日际变化大于10百帕,相对湿度日际变化大于10%时,人的关节炎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
在医学上空气的湿度与呼吸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在一定的湿度下氧气比较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一般人在45-55%的相对湿度下感觉最舒适。过热而不通风的房间里的相对湿度一般比较低,这可能对皮肤**和对粘膜有**作用。
扩展资料:
1、我国规定灾害性天气标准为,长江以南最高气温高于40℃,或者最高气温达35℃,同时相对湿度大于60%;长江以北地区最高气温达35℃,或者最高气温达30℃,同时相对湿度大于65%。
2、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湿润程度的气象要素。地面空气湿度是指地面气象观测规定高度(即1.25~2.00米,国内为1.5米)上的空气湿度。
3、相对湿度是衡量建筑室内热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建筑物理把在人体的主观热感觉处于中性时,风速不大于0.15m/s,相对湿度为50%定为最舒适的热环境,这也是室内热环境设计的一个基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