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氧气等级标准是多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医用的氧气纯度在多少以上?(医用的氧气纯度在多少以上可以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医用的氧气纯度在多少以上?
医用氧气的纯度要在99.5%以上,这是国家药典规定的;
医用氧从产品来说关键的是在于杂质控制,和提纯的概念不太一样;
医用氧最关键的是有GMP规范标准实施,从生产到运输直到患者都必须符合药品规范,可追溯管理。
医用氧气的应用:医用氧气一般用于因缺氧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如哮喘、支气管炎、肺心病等)、心脏及脑血管系统疾病 (如: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溢血、脑梗塞) 的辅助治疗,以缓解其缺氧症状; 也可用于保健吸氧或紧张脑力劳动及体力劳动后疲劳的快速解除。
注意:特殊情形下,也有用纯医用氧治疗的,比如集丛性头痛。
氧浓度是多少为正常?
氧气浓度在19.5%至23.5%之间,人能够正常生活。
氧气浓度(%体积)对人体的影响:
1、100%,6分钟内即可致命(绝对密闭环境);
2、50%,4~5分钟内经治疗可痊愈(绝对密闭环境);
3、大于23.5,属于富氧环境;
4、20.9%,氧气浓度正常(空气中正常含氧量);
5、19.5%,人体能够承受氧气最小浓度;
6、15~19%,人的工作效率会降低,长时间会可导致头部、肺部和循环系统问题;
7、10~12%,会产生呼吸急促、判断力丧失、嘴唇发紫的症状;
8、8~10%,智力丧失,会发生昏厥、无意识、脸色苍白、嘴唇发紫、恶心呕吐等症状;
9、6~8%,8分钟即可致命;
10、4~6%,40秒内即抽搐,呼吸停止,死亡。
工业用氧气和医用氧气有什么区别
1、氧气的浓度不一样。工业氧气里含的杂质多,且氧气浓度在99%以上即为合格,。医用氧纯度高、氧含量不小于99.5%,无色、无味、有害杂质少。
2、使用范围不同。医用氧是供临床医疗使用的氧气,俗称干燥氧,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病人缺氧,工业氧,字面解释就是用于工业生产及产品加工的氧气。
3、水分控制不同。医疗用氧气,要求水分含量极低,因为水分会使铁**若吸入人体则产生巨大危害,工业用氧气则是工业使用,对水分没有严格要求。
扩展资料:
据悉,在我国,医用氧的生产企业须投巨资进行GMP生产改造,通过认证后产品才能上市,工业氧则没这个要求。
另外,医用氧必须对杂质进行检测,一旦杂质超标,就不能出厂,而工业氧则没这方面的要求,因此市场上医用氧的价格往往是工业氧的两三倍。
据悉,目前我国在医疗机构使用的氧气有两种,一种是作为药品来管理的医用氧,另一种是医院自制的氧气,通过安装一套分子筛设备将医院里的空气进行加工后成为氧气。
医院之所以如此热衷自制氧气,与利益分不开,一般医院需要两套设备,最多也就是上百万元,卖氧气却大有钱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工业氧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医用氧气
家用制氧机的的氧气浓度有没有达到“医用标准”的呢?
医用氧气的浓度是在98%以上的纯氧,但是家用制氧机制出氧气的最高浓度是95%加减3的一个取值范围。但是如果你是在家氧疗保健的话这样的浓度时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只要不是用于急救的用途,只要选择到了足够出气量的氧气机的对于使用者来说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扩展资料:
医用氧气指氧气浓度达到99.5%品质要求的氧气。适用于因缺氧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如哮喘、支气管炎、肺心病等)、心脏及脑血管系统疾病 (如: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溢血、脑梗塞) 的辅助治疗,以缓解其缺氧症状; 也可用于保健吸氧或紧张脑力劳动及体力劳动后疲劳的快速解除。
以下几种情况需要吸入医用氧气。
1、摄入障碍: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是最典型的摄入障碍引起的缺氧病例,在发病时会严重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在此之外,缺氧环境如空气不流通的**室、冬天不换气的室内空间是外界因素引起的摄入障碍。
而驼背、含胸等**的姿势使得呼吸时肺部不能充分舒展而引起缺氧,这是因为肺通气量不足引起氧气的摄入障碍。
2、输送障碍:氧气主要是通过我们的血液来输送到全身各处的。所以如果我们的血液输送出现障碍就会引起人体组织缺氧,而人体组织缺氧的结果就是发生病变。如冠心病:是指因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而引起的心肌缺氧(供血不足)所造成的缺血性心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的退行性和增生**变的总称,血管内腔变细变窄自然会导致血液流通不畅,从而引起组织缺氧,导致病变和坏死。脑血管病:脑血管栓塞等原因造成脑组织缺氧和其他必须的营养物质导致组织病变坏死。
贫血:血液中负责运送医用氧气的红血球的数量或红血球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不足,而导致氧输送障碍。
3、过度消耗:最长见的就是用脑过度的人,长时间过度使用大脑会造成大脑缺氧,从而导致学习、工作效率降低、反应迟缓、夜间睡眠障碍等结果。
另外,*酸是导致人体感觉酸软、疲惫的原因。而*酸是在氧供应不足的条件下,组织进行无氧酵解的产物。所以从补充体能、增进大脑活力的角度看,如果不能通过运动来改善体内缺氧状况,可以适当吸些医用氧气。
家用制氧机制氧原理有:分子筛原理;高分子富氧膜原理;电解水原理;化学反应制氧原理。而分子筛制氧机是目前唯一成熟的,具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氧机。
家用制氧机工作原理:利用分子筛物理吸附和解吸技术。制氧机内装填分子筛,在加压时可将空气中氮气吸附,剩余的未被吸收的氧气被收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后即成为高纯度的氧气。
分子筛在减压时将所吸附的氮气排放回环境空气中,在下一次加压时又可以吸附氮气并制取氧气,整个过程为周期性地动态循环过程,分子筛并不消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医用氧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家用制氧机
氧含量的安全范围是什么?
氧含量的安全范围是19.5%-23.5%。
人类的生存环境是在标准大气压下,空气中的氧含量20.93%,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含氧量应为19.5%-20.9%。
19.5%是最小的允许氧气含量,20.9%时氧气浓度正常,如果工作环境本身属于富氧环境,最高也不要超过23.5%。
元素分布:
氧元素占整个地壳质量的48.6%,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它在地壳中基本上是以**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每一千克的海水中溶解有2.8毫克的氧气,而海水中的氧元素差不多达到了89%。就整个地球而言,氧的质量分数为15.2%。
无论是人、动物还是植物,他们的细胞都有类似的组成,其中氧元素占到65%的质量。在空气中,氧的体积占20.9%。
受限空间氧气含量标准 国标,需要国标及条款
一、含量标准:人类的生存环境是在标准大气压下,空气中的氧含量20.93%(体积百分比)。
二、国标是进入受限空间的氧气含量大于19.5%且小于22%。
在受限空间作业低于上述含量值人类呼吸将很困难,所以必须按有关规定或标准进行检测,低于上述含氧量则必须进行空气置换,直到合格为止。
三、需要国标及条款
Q/SY1240-2009《作业许可安全管理规范》 Q/SY1242-2009《进入受限空间安全管理规范》 氧气百分比
危害后果
1、23.50%
最大的允许氧气规程(OSHA)
2、20.90%
正常大气中的氧气含量
3、19.50%
最小的允许氧气含量
4、15%-19%
降低员工的作业能力,有缺氧感觉,可引发身体冠状动脉、肺、循环系统等出现问题
5、12%-15%
呼吸和脉搏跳动加速,协调力、感觉及判断力削弱。
6、10%-12%
呼吸困难,判断力微弱,嘴唇发篮
7、8%-12%
记忆力丧失,不省人事,神志不清,脸色灰白,嘴唇变篮,恶心呕吐
8、6%-8%
8 分钟 - 死亡;6 分钟 - 50% 生存希望;4-5 分钟 - 治疗后可恢复
9、4%-6%
40 秒内昏迷、痉挛、呼吸停止至死亡
扩展资料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
受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受限空间盛装(过)的物料的特性,对受限空间进行清洗或置换,并达到
下列要求:
4.3.1 氧含量一般为 18%~21%,在富氧环境下不得大于 23.5%。
4.3.2 有毒气体(物质)浓度应符合 GBZ 2 的规定。
4.3.3 可燃气体浓度: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下限大于等于 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 0.5%(体积百
分数);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下限小于 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 0.2%(体积百分数)。
4.4 通风
应采取措施,保持受限空间空气良好流通。
4.4.1 打开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与大气相通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
4.4.2 必要时,可采取强制通风。
4.4.3 采用管道送风时,送风前应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
4.4.4 禁止向受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4.5 监测
4.5.1 作业前 30 min 内,应对受限空间进行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4.5.2 分析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前应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5.3 采样点应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受限空间,应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样。
4.5.4 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 2 h 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
作业中断超过 30 min 应重新进行监测分析,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受限空间,应连续监测。情况异常
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4.5.5 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做连续分析,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4.5.6 采样人员深入或探入受限空间采样时应采取 4.6 中规定的防护措施。
4.6 个体防护措施
受限空间经清洗或置换不能达到 4.3 的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方可作业。
4.6.1 在缺氧或有毒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隔离式防护**,必要时作业人员应拴带救生绳。
4.6.2 在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
花的工具。
4.6.3 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好防酸碱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护品。
4.6.4 在产生噪声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声护具。
4.7 照明及用电安全
4.7.1 受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 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 12V。
4.7.2 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作业或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在潮湿容器中,
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
4.7.3 临时用电应办理用电手续,按 GB/T 13869 规定架设和拆除。
4.8 监护
4.8.1 受限空间作业,在受限空间外应设有专人监护。
4.8.2 进入受限空间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
4.8.3 在风险较大的受限空间作业,应增设监护人员,并随时保持与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联络。
4.8.4 监护人员不得脱离岗位,并应掌握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人数和身份,对人员和工器具进行清点。
4.9 其它安全要求
4.9.1 在受限空间作业时应在受限空间外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4.9.2 受限空间出入口应保持畅通。
4.9.3 多工种、多层交叉作业应采取互相之间避免伤害的措施。
4.9.4 作业人员不得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中不得抛掷材料、工器具等物品。
4.9.5 受限空间外应备有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应急用品。
4.9.6 严禁作业人员在有毒、窒息环境下摘下防毒**。
4.9.7 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的受限空间作业应采取轮换作业。
4.9.8 在受限空间进行高处作业应按 AQ××××-××××《化学品生产单位高处作业安全规范》的规定进行,应搭设安全梯或安全平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受限空间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