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体系落地的步骤有哪些内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如何加强贯标工作,让质量管理体系落地(如何加强贯标工作,让质量管理体系落地执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如何加强贯标工作,让质量管理体系落地
针对对标准的认识不准确不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脱离实际的问题,解决的唯一途径是实践。通过贯标实践,提高认识,在实践支持下形成共识,藉以推动贯标工作。实践本身既包括自身实践,同时也包括其他企业的贯标实践;提高认识应循序渐进,一朝一夕奏效的可能几乎没有。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和持续有效实施,可以逐渐缩短质量文件与标准要求之间的距离,哪怕是从符合标准的一条要求开始也未尝不可。要注意质量文件,尤其要注意质量记录的及时修改和完善。
加强内外审核,做好管理评审,严格分清职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贯标继续培训,大力开展质量再教育,等等,对加强贯标工作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另外,贯标的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必须发挥领导作用,切实加强机制建设。在 2000版 ISO 9000标准中,领导作用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之一。领导者在组织的管理活动中起着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领导层中的最高管理者又在领导层中起着决策核心的作用。因此,首先应该聚精会神看看领导作用这个关键上有没有什么问题。
贯标是一场充满现代气息的深层次变革,绝非轻而易举之事,必须花大力气,下大功夫。要搞好贯标,特别是要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并持续有效,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贯标执行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必须强化监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不能顺其自然,听之任之。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应该并重而不能偏废。既然实施ISO 9000标准可以促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有利益可图,那么依照制度对阻碍贯标的人和事触及一下切身利益,也是入情入理的事情。不少企业这样做了,证明确实有效。
加强贯标工作,让质量管理体系落地是无可争辩的主流,通过贯标执行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能够提高绝大多数企业管理水平。
如何加强贯标工作,让质量管理体系落地
加强贯标工作让质量管理体系落地通常需要按照如**程执行:
领导作用
需要高层领导了解贯标的意义和价值,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认同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提供相关的资源予以支持。
2.建立公司的组织架构,梳理工作职责
根据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用人单位的组织架构,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内容和各岗位应当承担的目标分解内容。
3.建立达成目标的流程
根据工作内容和职责,识别工作流程和增值的过程方法。
4.培训
通过各种方式的培训,让各岗位人员掌握相关的能力和方法。
5.绩效考核
根据各岗位的内容和目标分解对各岗位进行有效考核。
6.持续改进
对未达成目标或者偏离目标的情况进行分析、制定纠防措施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推行的步骤如何
就质量管理体系的推行步骤执着已经回答得很好了, 就这个问题我想补充的是: ISO9000的推行我建议还是不要落在形式上, 我一直主张将工厂的管理和ISO的要求性结合, 这样能达到更严谨有效的目的, 而就工厂的管理,我觉得正常的管理方法应该是:
(一)根据市场目标的营业情况决定工厂的组织构架, 根据组织构架将目标分成指标分发给各部门。
(二)接下来就是大家去达成目标和指标, 涉及的工厂管理基本上分四部分:
1)组织结构的明确和职责权限的明确化,要注意的是三不管环节可能会产生漏洞。
2)运作流程明确, 按职责规定,按要求流程走。
3)公司规定制度化、明确化。 按照规则走, 规则不正确修正规则。也就是原则性的问题不松手。
4)企业文化的建设。这点很重要,一个公司究竟能有多长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就看这个,我就不细说了,你们能理解。
(三)接下来的就是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修改以及执行性的落实, 相当于ISO9000的内审、外审和第二方的审核。可以这么说ISO9000就是一种非常好的管理模式,他集中了A管理模式的垂直指挥系统、横向联系系统、检查反馈系统几种方法, 强调从资源上的满足(包含人员能力和素质), 从操作程序上的严谨来达到管理的严谨、品质的保证、顾客的满意、最终达到双赢或者叫多赢的。
(四)具体涉及的管理过程:
总经理为工厂的最高管理者, 负责公司的全面管理。他需要制定类似于ISO9000的质量手册的内容,比如:工厂的产品类型、产品市场定位、营业目标、资源提供(包括财力、人力、厂房、设施、技术等)、工厂管理的大方向的确定等。具体下来就很多了,包括:
1)质量方针和目标;
2)组织构架;
3)职责和权限;
4)对工厂管理的总的要求, 如: 文件管理的要求、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和规定、 内外沟通的规定、资源的管理(人事、设备、工作环境)、产品实现过程的管理(产品实现策划、 有顾客相关过程管理、设计和开发、 采购、生产和服务、品质控制设备的管理)、品质控制过程的管理(品质管理的标准、规则, 包含检验标准和不合格品的控制、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 而这过程中一定配套以相应的行政人事管理规则、财务管理规则等, 还可能遇到许多三角地带,就是所谓的三不管地带, 是程序和行政管理规定无法涉及的内容,全面的管理是以预防为主的,通常会避免这种漏洞, 但这种问题通常是遇上了才知道, 很难去预先想到预防的。
5)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 修正目标,保证资源的配套, 再形成一个循环的过程。
(五)管理文件大致有:
1、总经理:
1)公司级文件:
(1)公司章程、联营合同、营业执照、相关税务登记证明、生产合同、动植物检疫证明、组织代码证、法人资格证明;
(2)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会议记录等;
(3)其他的公司认证证书(如ISO9000、各国安规、商标、专利认证);
(4)股东资料。(入股、执股文件及股东的其他证明文件)
(5)其他的公司级文件。(我暂时还没有想到的)
2)公司管理体系文件:
(1)质量手册;
(2)程序文件;
(3)管理制度及规定类文件;
(4)管理会议记录;
(5)公司各部门的月报、年报等;
(6)管理体系检讨文件;(如管理评审、内部审核、第二方审核结果报告、体系稽查报告、质量目标的达成分析总结等)
(7)长期有效的公司重要技术文件。
3)其他的重点客户、供应商资料及市场调查、同行业资料等。
.
2、行政人事部:
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配置:
(1)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2)职务说明书(各部门各岗位)
(3)人事权限划分规定;
2)招聘:
(1)招聘录用制度;
(2)离职程序规定。
3)培训管理制度。
4)绩效考核制度:(此块目前是个需要好好探讨的课题)
(1)岗位考评制度;
(2)工厂各部门绩效考核方案(包含绩效考核指标、及与晋升、奖励等挂钩的规定)
5)考勤制度;
6)员工福利计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