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毛利是怎么算的呢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毛利怎么怎么算(毛利怎么算利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毛利怎么怎么算

毛利率计算公式为:

资产毛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

本问题中的毛利率为:(60-20)/60×100%=0.667。

毛利怎么怎么算

资产净利率反映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它可分解成净利润率与资产周转率的乘积。这样可以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资产净利率的增加或减少。

扩展资料

毛利率分类方式

按商品大类分:单项商品毛利率、大类商品毛利率、综合商品毛利率

按行业分: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毛利率、商业企业的商品销售毛利率、建造施工企业毛利率、交通运输业毛利率、旅游饮食服务业毛利率

按区域划分:区域销售毛利率、按项目划分的项目毛利率

企业老板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不可能老是做亏本的生意,毛利是企业经营获利的基础,企业要经营盈利,首先要获得足够的毛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毛利额大,毛利率高,则意味着利润总额也会增加,而利润总额是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税基。

企业交纳企业所得税和股东红利税的多少,都与企业的利润正向相关,根据***理论税负的相关原理,决定***的交多交少与企业的毛利率正向相关。

企业为了逃避缴纳***或企业所得税,通常会在企业外帐做假,可能通过虚增成本,或虚降售价的方式去降低企业帐面体现的毛利总额和毛利率,进而降低***或企业所得税的计税税基,以达到其偷逃***和企业所得税或股东红利税的目的,对于出口企业,通过价格转移方式降低毛利率,还可以获取多退税款的好处。

在进行审计税审稽查作业时,如发现一个企业的毛利率太低,或者与同行业同类产品相比低得太离谱,而其毛利总额刚好或不足维持其期间费用,帐面长期体现微利或亏损时,则其成本和收入的真实性也有值得怀疑的地方,毛利率太低通常是虚增成本和收入隐匿的表现形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毛利率

毛利率的正确计算公式

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100%=(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毛利怎么算出来

计算毛利的公式是:毛利=收入-成本 毛利是指销售收入中扣除主营业务直接成本后的利润部分。直接成本不包括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税费等。 毛利是指主营业务的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取决于主营业务项目的利润水平。 毛利是指毛利占商品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毛利一般分为综合毛利、分类毛利和个别商品毛利,分别反映所有商品、大类商品和特定商品的差价水平,是计算经营业绩和价格制定是否合理的依据。拓展资料:1、毛利是商业企业的商品销售收入(销售价格)减去商品的原始购买价格后的余额。净利润的对称性,也称为购销差价。因为还没有减去商品流通手续费和税费,所以不是净利润,所以叫毛利。在我国,工业品购销差价是指同一产品的出厂价和批发价之间的差额(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差额称为批发价差)。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与同类农副产品批发或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是指收购价格与同类农副产品批发或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如果毛利不足以弥补流通成本和税费,企业将出现亏损。毛利率占商品销售额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称为毛利率。2、毛利率一般分为综合毛利率、分类毛利率和个别商品毛利率。商品销售毛利率直接反映了企业经营的所有、大类和某些商品的差价水平,是测算企业经营业绩和定价是否合理的依据。毛利率也被称为销售毛利,是盈利能力的指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从经济意义上讲,毛利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就越高,控制成本的能力就越强。但对于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来说,毛利率的可比性并不强。 基本概念 毛利率越高,企业盈利能力越高,控制成本的能力越强。但对于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来说,毛利率的可比性并不强。 毛利率(毛利率),也被称为销售毛利,是盈利能力的指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什么是毛利?怎么计算?

商业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商品原进价后的余额。净利的对称,又称商品进销差价。因其尚未减去商品流通费和税金,还不是净利,故称毛利。

在中国,工业品进销差价系指同种产品的出厂价与批发价之间的差额 (批发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差额称批零差价 ),农副产品进销差价是指同种农副产品的产地收购价格与产地批发或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若毛利不足以补偿流通费用和税金,企业就会发生亏损。毛利占商品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称毛利率。毛利率一般分为综合毛利率、分类毛利率和单项商品毛利率。商品销售毛利率直接反映企业经营的全部、大类、某种商品的差价水平,是核算企业经营成果和价格制订是否合理的依据。

毛利率的计算是:(不含税销售收入-不含税成本)/不含税销售收入。 假定某商品成本单价为12元(不含税),售价为15元(不含税),则该商品毛利率=(15-12)/15=20%

1 简介

商业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售价)减去商品原进价后的余额。净利的对称,又称商品进销差价。因其尚未减去商品流通费和税金,还不是净利,故称毛利。在中国,工业品进销差价系指同种产品的出厂价与批发价之间的差额 (批发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差额称批零差价 ),农副产品进销差价是指同种农副产品的产地收购价格与产地批发或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若毛利不足以补偿流通费用和税金,企业就会发生亏损。毛利占商品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称毛利率。毛利率一般分为综合毛利率、分类毛利率和单项商品毛利率。商品销售毛利率直接反映企业经营的全部、大类、某种商品的差价水平,是核算企业经营成果和价格制订是否合理的依据。

毛利率的计算是:(不含税销售收入-不含税成本)/不含税销售收入。

假定某商品成本单价为12元(不含税),售价为15元(不含税),则该商品毛利率=(15-12)/15=20%

2 计算的基本公式

商品流通企业计算公式:毛利=不含税售价-不含税进价

生产制造企业计算公式:毛利=产品销售收入-相应产品销售时实际成本(即财务报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

毛利公式怎么算

毛利润的计算公式如下:第一,毛利率=(不含税售价-不含税进价)/不含税售价×100%;第二,毛利率=(1-不含税进价/不含税售价)×100%。拓展:“毛利率”的概念是建立在“毛利”概念的基础之上的。毛利是“净利”的对称,又称“商品进销差价”,是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商品进价后的余额。某特定时期内的净利/纯利=该时期内的毛利-该时期内发生的相关支出(包括折旧)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从一般纳税人购入非农产品,收购时取得***专用**,取得17%进项税额,销售按17%交纳销项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