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煤泥含水率国家标准是多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煤泥水的密度一般为多少(煤泥密度是多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煤泥水的密度一般为多少

煤泥水一般说浓度,30%--40%。水的密度是1,没的密度约1.5,所以,煤泥水的密度一般为1.45左右。
煤泥水主要是指混杂有有大量煤粉和泥土的污水,水中的煤泥一般粒径都小于0.5mm。

煤泥水的来源:
煤矿煤泥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地质年代较短、灰分和杂质含量较高的原煤在洗选时所产生的;另一类是由地质年代较长,煤质较好的原煤在洗选时所产生的。

煤泥水水质特性:
不同煤质的煤泥水由于原煤性质的差异,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地质年代较长的煤煤化程度较高,所含灰分较少,因而煤泥水悬浮物浓度较小,处理起来比较容易,而地质年代较短的煤煤化程度较低,所含灰分较多,煤泥水悬浮物浓度较大,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同时由于地质年代较长的煤的硬度相对较高,不易在煤炭洗选加工过程中破碎,从而使煤泥水中>250μm 的煤泥颗粒含量相对较低,而地质年代较短的煤硬度较低、易破碎,致使煤泥中>250 μm的煤泥颗粒含量相对较高。不同煤质的煤泥水的性质也存在一定的共性。主要表现为:细微煤粒含量较高以及煤泥矿物组成主要成分相似,都是以SiO2为主,A12O3 次之。这些物质在煤泥表面形成较强负电荷的胶体颗粒,同性电荷间的斥力使这些微粒在水中保持分散状态。它们在水中不仅受到重力作用,还受到布朗运动的影响,因而,煤泥水往往还有胶体性质。由于胶粒带电将极性水分子吸引到它周围形成一层“水化膜”,“水化膜”能阻止胶粒间相互接触。在上述因素作用下,煤泥水形成稳定的胶体分散系,难于发生自然沉降。

标煤的水分一般是多少?

水分指单位重量的煤中水的含量。煤中的水分有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和结晶水三种存在状态。一般以煤的内在水分作为评定煤质的指标。煤化程度越低,煤的内部表面积越大,水分含量越高。

现在常报的水份指标有:
1、全水份(Mt),是煤中所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总和,也常用Mar表示。通常规定在8%以下。
2、空气干燥基水份(Mad),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的水份。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份,老的国家标准上有称之为“分析基水份”的。

水分对煤的加工利用来说是有害物质。在煤的贮存过程中,它能加速风化、破裂,甚至自燃;在运输时,会增加运量,浪费运力,增加运费;炼焦时,消耗热量,降低炉温,延长炼焦时间,降低生产效率;燃烧时,降低有效发热量;在高寒地区的冬季,还会使煤冻结,造成装卸困难。只有在压制煤砖和煤球时,需要适量的水分才能成型

入炉的煤颗粒度和水分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有何影响?

  煤的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影响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国际上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型燃烧技术,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使循环流化床锅炉获得了迅速发展。它与层燃锅炉、室燃锅炉相比具有燃料适用性广、燃烧效率高、环保性能好、负荷调节灵活、灰渣便于综合利用等优点。所以,发展循环流化床锅炉对充分利用劣质煤、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1煤的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特点是宽筛分的煤粒在适当的气流作用下,在床中一面翻腾运动,一面燃烧,它既不同于煤粉锅炉的燃烧方式,也不同于层燃炉的燃烧方式,它是一种沸腾燃烧。
  实践证明,入炉煤的颗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点火启动、运行控制、燃烧效率、风帽及水冷壁等部件的运行均有很大影响。1.1对点火启动的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点火过程是通过加热锅炉底料至煤的燃点、到正常燃烧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的成败与流化床底料的粒度结构、底料静止高度、配风、给煤等诸多因素有关。点火操作是既要把床内底料加热至投煤温度,又要控制投煤过程中不爆燃、不超温结焦,然后过渡到正常燃烧。表1是颗粒尺寸与煤粒加热到着火温度所需的时间。
  颗粒平均直径(mm) 0.2 0.3 0.5 1 2 6
  颗粒表面达800C 0.97 1.41 2.36 4.42 8.48 21.3
  颗粒中心达800C 0.99 1.46 2.51 4.96 10.8 41.2
  计算条件:床内温度900 ℃,黑度α=1,煤粒比重γ=2 000 kg/m3,导热系数λ=0.67 kJ/(mh ℃),煤粒比热c=1.306 kJ/(kg ℃),接受热幅射。从颗粒度来看,底料中要有足够的细煤粉作为启动前低温阶段的着火物料和底料温升的热源,细煤粉燃烧要求小风量,既保证点火时床料流化良好,又使煤粉本身以及所发生热量不被风带走过多。另外,细煤粉受热后温升快,对着火有利,可相应缩短加热到着火温度的时间,同时也减少了热风损失,所以控制好点火床底料及入炉煤的粒度,可大大减少点火启动用燃料,节约能源。
  点火时,底料过少,会使床料流化不均匀造成点火时床面温度不均匀,使点火困难,甚至局部超温、结焦;床料过高,又会使底料升温缓慢,锅炉点火用油耗加大,同时料层阻力增大,送风机和引风机耗能增加,影响经济运行。因此,点火时底料静止高度一定要保持适当(大量的运行经验表明,底料的静止高度在350~400 mm较为合适),才能使锅炉点火顺利进行。在点火初期,底料温度、风温均较低,同样尺寸的颗粒达到沸腾状态的风量要比热态运行时大得多,而点火时又要求小风量以减少热风损失,如何缓和这一矛盾,需在操作中具体掌握。1.2对锅炉运行及燃烧效率的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时的基本要求就是床料沸腾正常,床温维持稳定,为此,入炉煤的颗粒度一定要有保证,且要有适当的筛分比例,运行中如有大煤块大量进入流化床,会在床体中沉积形成死滞区,破坏正常的流化状态,使炉内温度场不均匀,造成因床温过低或床温过高结焦而**停炉。所以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安全运行要求有良好的燃烧破碎、筛分系统,以保证进入流化床的煤粒在要求的颗粒度范围内(一般要求颗粒度在0~13 mm范围内)。否则运行时若为了减少小煤粒飞逸而减小风量,就会影响大煤粒沸腾;若为了照顾大煤粒沸腾良好而加大流化风量,则小煤粒飞逸又会增多,加大锅炉损失;同时风量调节还要与给煤构成一定比例,以维持床温。煤粒破碎得好,颗粒度均匀,则运行时风煤比易掌握,床温易稳定,效率也高。
  如颗粒度过大、过小,甚至超大,都会给运行操作带来困难,同时造成流化床锅炉飞灰损失及灰渣热损失的增大,使锅炉热效率降低。另外,颗粒度增大,则会因照顾大颗粒流化而加大风量,致使小颗粒煤未及时燃烧而飞出炉膛进入旋风
  分离器,在分离器下部的返料床上二次燃烧,使返料温度过高,造成返料器高温结焦,影响锅炉正常运行。
  1.对设备磨损增大所谓最小流化风量,是指由固定床转至沸腾床转折点的空截面气流速度。该值取决于燃料粒子尺寸,即颗粒的堆积密度和气流的物理性质等因素。表2是不同粒径在不同温度下的最小流化速度(单位:m/s)。
  表2不同粒径在不同温度下的最小流化速度(m/s)床温
  平均床料直径(mm) 21C 399C 815C
  0.3 0.0762 0.046 0.031
  0.4 0.125 0.079 0.058
  0.5 0.186 0.125 0.088
  0.75 0.354 0.286 0.195
  1.0 0.515 0.442 0.338
  1.25 0.658 0.631 0.509
  1.5 0.838 0.817 0.695
  从表2可以看出,床温恒定时,床料平均直径增加,床料流化所需最小流化风量亦增大,在一定风压下,床料阻力相比较而言亦同样增大,致使流化状态向**方向移动,而加速了布风板上风帽的磨损,同时飞灰损失随着最小流化风量的增大而增加,水冷受热面的磨损随着风速的增加而成倍增加,从而导致锅炉运行周期大大缩短。综上所述,燃料颗粒度的大小,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正常运行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2实例分析安阳化工集团使用的3台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属低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投入时间较早,属国内首次使用。该锅炉给煤粒度要求:平均粒径为1~4 mm,最大粒径13 mm,粒径0.5 mm以下的少于15%。开始投运的前三个月,最长运行周期为15 d。投运之初,床温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差不过10 ℃,平均床温在880 ℃,运行比较稳定;而后期出现床温高点与低点相差悬殊,无法维持正常运行。停炉后经检查发现床体上有大量大于13 mm的煤块,有的甚至达到40 mm。床面上静止高度不均匀且有结焦死区。经分析:点炉初期,底料为经过筛分的小于8 mm的合格的床料,床层的静止高度均匀,因此运行稳定,床温也正常。后期因有大量不合格的煤粒进入炉膛,恶化了流化环境,而大颗粒的煤块不能及时排出床体,在床体上形成了死滞区,破坏了正常的沸腾燃烧,最终导致停炉。该公司及时对给煤系统进行了改造,增加了煤粒破碎和筛选系统,使进入炉膛的燃料粒度符合沸腾燃烧的要求。改造后锅炉运行一直比较平稳、正常,负荷稳定运行在73~80 t/h之间,运行周期也由原来的15 d提高至2个月以上。
  3结束语循环流化床锅炉虽然煤种适应性广,对燃料颗粒度要求也不是很严格,但毕竟不是全无限止。因此,增加煤的破碎和筛选系统是必要的。这虽然增加了一次性投资,但给锅炉带来了诸多综合性效益,并为锅炉的安全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什么是煤泥?煤泥有什么用途?

煤泥泛指煤粉含水形成的半固体物,是煤炭生产过程中的一种产品,根据品种的不同和形成机理的不同,其性质差别非常大,可利用性也有较大差别,其种类众多,用途广泛。
随着我国工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剩余的煤泥得到的很好的二次利用。煤泥烘干机采取了将煤泥先破碎分散然后再热力干燥的新技术,使煤泥的处理实现了连续化、工业化,和自动化。经煤泥烘干工艺处理后煤泥的水分可从25%~28%降到12%左右。由于在煤泥烘干工艺中引入了预破碎、分散、打散、防粘壁工序,煤泥的干燥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也为煤泥烘干行业带了新活力。经干燥处理后的煤泥主要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原料加工煤泥型煤,供工业锅炉或居民生活使用;
2、作为电厂铸造行业的燃料,提高燃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收益;
3、作为砖厂添加剂,提高砖的硬度和抗压强度;
4、作为水泥厂添加料,改善水泥性能;
5、含有某些特定成份的煤泥可用作化工原料。

煤泥都有什么用途?

煤泥水的密度一般为多少

80年代以前,煤泥是普通百姓的主要生活燃料。为了便于储存和使用,一般用煤泥掺加少量的黄土制成煤砖和蜂窝煤。
经干燥处理后的煤泥主要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原料加工煤泥型煤,供工业锅炉或居民生活使用;
作为电厂铸造行业的燃料,提高燃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收益;
作为砖厂添加剂,提高砖的硬度和抗压强度;作为水泥厂添加料,改善水泥性能;含有某些特定成份的煤泥可用作化工原料。
扩展资料:
煤泥的特点:
1、粒度细、微粒含量多。
2、持水性强,水分含量高。
3、灰分含量高,发热量较低。按灰分及热值的高低可以把煤泥分成三类:低灰煤泥灰、中灰煤泥灰、高灰煤泥灰。
4、黏性较大。由于煤泥中一般含有较多的黏土类矿物,加之水分含量较高,粒度组成细,所以大多数煤泥黏性大,有的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泥

国家规定的实木地板含水率是多少呢?

为了保障运动木地板质量,专业体育木地板和舞台木地板需要保持平衡含水率。运动木地板面层地板的含水率控制在6%-14%,性能稳定。由于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所以南北方的体育场馆对运动木地板的平衡含水率要求是不同的。北方体育场馆要求运动木地板含水率在6%-10%;南方体育场馆要求运动木地板含水率在10%-14%。

煤泥都有什么用途?

1、作为原料加工煤泥型煤,供工业锅炉或居民生活使用;

2、作为电厂铸造行业的燃料,提高燃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收益;

3、作为砖厂添加剂,提高砖的硬度和抗压强度;

4、作为水泥厂添加料,改善水泥性能;

5、含有某些特定成份的煤泥可用作化工原料

扩展资料:

工作原理

煤泥本身具有高湿、高粘结性,在干燥过程中湿煤泥经由带式输送机进入煤泥打散设备,经过快速打散的块状煤泥进入呈负压的干燥机后分以下四个工作区:

1、导料区

湿煤泥进入此区与高温负压热风接触后被迅速蒸发出大量水分,煤泥在大导角的抄板抄动下,形不成粘结便被导入下一个工作区。

2、清理区

湿煤泥在此区被抄板抄起形成料幕状态,物料落下时易形成粘结滚筒壁现象,在此区由于设备设计有清扫装置,清扫装置可以快速清理掉粘结筒壁的煤泥,在这个过程中,清扫装置对于物料 团球结块也起破碎作用,从而增加了热交换面积,提高传热传质的效率,提高了干燥速率。

3、倾斜扬料板区

此区是低温干燥区,煤泥在此区已呈低水分松散状态,此区已不具有粘结现象,经过热交换后成品达到所要求的水分要求,运动进入最后的出料区。

4、出料区

干燥主机滚筒在此区不设抄板,物料在此区滚动滑行至排料口,完成整个干燥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泥

百度百科—煤泥烘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