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无畏舰标准是多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前无畏和无畏的具体区别是什么?一战时主力舰的划分标准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前无畏和无畏的具体区别是什么?一战时主力舰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通常意义上的“无畏舰”有两种含义,狭义指英国于1905年下水的无畏号战列舰。广义上,也是较多情况下则指各国以“无畏号”为模板设计建造的“全重型火*战列舰”,是20世纪初起各海军强国竞相建造的一类新型主力舰的统称。如果细分,则广义的无畏舰还可以分为(早期)无畏舰、超无畏舰、后日德兰型无畏舰、条约型无畏舰、高速无畏舰。值得注意的是,自海军条约时代起,有人不再将此后的战列舰看做无畏舰,但由于这些战舰还是符合无畏舰的核心意义,即“全重型火*战列舰”,因此严格说仍然属于无畏舰类型。
  无畏舰的名称与分类来源于英国海军于1905年开始建造的“无畏”号(HMS Dreadnaught)战列舰。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全重型火*(All-Big-Gun)”概念。其特征可以概括为:它取消了以往战列舰上的用于攻击的第二口径主*,装备了统一型号的单一大口径主*,仅保留了用于防御轻型军舰的副*。在提高精度的条件下,数量越多的大口径火*进行齐射可以在远距离海战中有效的打击目标。“无畏”号使用高功率的蒸汽轮机做动力。该舰是一种技术上具有**性的战舰,成为现代战列舰的始祖,确立了其后达35年世界海军强国战列舰火*与动力的基本模式,战列舰的火*射程以及航行速度不断的大幅度的提高。此类战列舰被统一概括为“无畏舰”。在无畏号模式之前的战列舰被称作“前无畏舰”。在主*口径的划分上,英国海军装备13.5英寸口径以上主*的无畏舰,通常被称为“超无畏舰”,它的主**塔都配备在舰体中心线上。
  无畏舰采用了统一型号的重型火*,以及高功率的蒸汽轮机。其设计实现了意大利著名工程师库尼贝迪的构想,排水量17,900吨,航速21节,装备有安装在五座*塔内的10门305毫米主*,24门76毫米副*,水下鱼雷发射器5座,这比当时其它最大的装甲舰的火力还要强1倍以上;两舷,*塔和指挥塔的装甲厚达280毫米。无畏号的下水,加快了各国海军的竞争。德国的拿*级战列舰、美国的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及其后续舰纷纷采用无畏号的标准。此类战列舰被统一命名为“无畏舰”。其特征可以概括为:统一口径的主*(通常口径为11至13.5英寸),主*塔布置于舰艏和舰艉,以及交错布置于舰身舯部。排水量大多为20,000吨以上,一般使用蒸汽轮机作为动力,航速超过19节。
  随着战列舰的主*口径增加到13.5-15英寸,火*有效射程不断增大,主**塔都布置在舰体水平纵向中轴线上,减少或取消舯部的主*塔,排水量增加到2,5000吨以上,这种无畏战列舰通常被称为“超级无畏舰”,日本称为“超弩级战舰”。英国的猎户座级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德国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美国的内华达级战列舰、日本的扶桑级战列舰,及其后续舰都可以视为典型的超级无畏舰(Post-eadnaught)。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1916年,英德两国海军之间爆发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海战——日德兰海战。根据这次海战的教训,主要的海军国家改进了无畏舰的设计。主要改进措施包括:增大主*口径,改进*塔、**库等部位的防护;采取重点防护措施,加厚重要部位的装甲,减少或取消非重要部位的装甲;重视水平防护、以及水线以下对鱼雷的防护。这种无畏型战列舰通常被称为“后日德兰型战列舰”(Post-Jutland Battleship)。例如英国建造的纳尔逊级战列舰,日本的长门级战列舰。
  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五个海军强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吨位(35,000吨)和主*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而列强以此为基础建造的主力舰则被成为“条约型战列舰”。如英国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美国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法国的黎塞留级战列舰和意大利的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
  随着1936年伦敦海军条约到期,战争的*影再次笼罩世界,列强纷纷拿出对策建造新型主力舰。这便是后条约型战列舰的由来。这期间由于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发动机的发展,战列舰航速得到显著提高,普遍达到28节以上。因此,这个时期的战列舰/无畏舰又称作高速战列舰,她的出现也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战列巡洋舰失去了意义。后条约舰的代表有德国的俾斯麦级战列舰、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以及日本的超级战列舰大和级战列舰。

无畏舰相比之前的战列舰有什么特点

无畏舰的特点是采用了“全重型火*(All-Big-Gun)”概念。其特征可以概括为:它取消了以往战列舰上的用于攻击的次级口径主*(多为7-10英寸),装备了统一口径、倍径比的主*,仅保留了用于防御轻型军舰的副*。在提高精度的条件下,数量越多的同倍径比大口径火*进行齐射可以在远距离海战中有效的打击目标。“无畏”号使用高功率的蒸汽轮机做动力。

T34/57的57*穿甲数据是多少

前无畏和无畏的具体区别是什么?一战时主力舰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说到T-34/57,就不能不提到ZIS-2型57毫米反坦克*,这种身管长度达到73倍径的反坦克*,正是T-34/57所装备的ZIS-4型坦克*的原型。1940年,

针对德国可能出现的重型坦克的威胁,苏联军方认为,现有的45毫米团属反坦克*已经不足以应付可能出现的装甲威胁(事实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自

己吓唬自己,德国真正的重型坦克VI型——虎在1943年才投入实战),于是提出了多个反坦克*的研制计划,格拉宾设计局承接了107毫米和57毫米口

径反坦克*的研制任务,F-31型57毫米超长身管反坦克*就在其中。1940年10月,F-31型反坦克*的原型制造完成,并顺利通过了工厂和军方的测试

1941年初,F-31获准服役并改名为ZIS-2(92#工厂获得了“斯大林工厂”的荣誉称号,简写为ZIS(Zavod imeni Stalina),所以该厂研制的火*被

称为ZIS型),或称为1941型57毫米反坦克*。这种火*可以以近1000米/秒的初速发射重3.14公斤的BR-271穿甲弹,在10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90毫米

厚的垂直装甲,在1500米距离上仍然有75毫米的穿甲威力。(实际上,ZIS-2型并非当时格拉宾设计局研制的身管最长的57毫米*,另一种1940年11月

开始研制的ZIS-1KV型57毫米*身管长达86倍径。使用BR-271时初速达1150米/秒,但是寿命过短,按格拉宾本人的说法“射击40发后,初速和精度就

明显下降,50发以后,*弹就不旋转并且开始翻跟头(膛线被打秃了!)”,尽管格拉宾的说法有些夸张,但ZIS-1KV寿命过短是个不争的事实,后来

ZIS-4也受到过类似的困扰。

无畏舰与战列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无畏舰就是战列舰。

无畏舰,来自其“无畏号”战列舰,因为此舰划时代的装备了统一型号的单一大口径主*模式,取消二级次口径火*,所以影响了以后战列舰的模式,因此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战列舰的代名词,用以区分此舰之前的战列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列舰都统一了单一大口径主*模式,所以就不在提无畏舰这一名词,而又回到了战列舰这个词。

俄罗斯(包括苏联),历史上建造哪些比较有名的战列舰?

苏联-俄罗斯真正装备的战列舰只有4艘“甘古特级”;苏联在二战前夕设计的“苏联级战列舰”( 23号海军计划)因二战爆发被取消;1947年开工的2艘“斯大林格勒”级因1953年斯大林去世而被取消,当时1号舰体已经完成了92%,随后成为靶舰。

  甘古特级战列舰开始建造于1909年,1911年下水并进行海试。是俄罗斯第一级无畏舰,也是苏联海军从沙皇海军继承的唯一一级战列舰,也是苏联海军唯一的战列舰。

标准排水量:23400吨(25464吨);满载排水量:25850吨(26700吨)

舰长:181.2米(184.86米);舰宽:26米(27.3米);吃水:8.4米

最大航速:23节(设计)/24.6节(实际);燃料:1000-3000吨煤(1170吨油料)

续航力:5000海里/10节,4000海里/16节,900海里/23节

武备:主*四座三联装305毫米/52倍口径*;副*16门120毫米/50倍口径*廓*

高射**:2门76毫米高*;4门47毫米高*(6门45毫米高*);8挺高射机*(二战期间在跑塔顶部加装了6门76毫米高*)

鱼雷:4座457毫米(18英寸)鱼雷发射管(水下)。

原沙皇时代的战舰大都于1922年-1924年期间拆毁,只有四艘甘古特级被保留下来,并重新命名:

①1925年5月27日“甘古特”号更名为“十月**”号, 1943年恢复“甘古特”号舰名。

②1921年5月31日“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更名为“马拉号”, 1943年恢复“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舰名,1950年更名为“沃尔霍夫”号。

③1921年3月3日“塞**托波尔”号更名为“巴黎公社”号,1943年恢复“塞**托波尔”号舰名。

④1926年1月7日“波尔塔瓦”号更名为 “米哈伊尔·伏龙芝”号

关于二战德国战列舰的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为有着《凡尔赛和约》的严格约束,德国根本没有任何资格建造万吨级的水面战舰。而当战争魔王阿道夫·希特勒掌权后,德国人便开始秘密建造大吨位战舰,首先便是新型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与“格耐森瑙”,这两舰的设计一开始就打算违反一万吨的上限。

在希特勒宣布撕毁《凡尔赛和约》后,德国与英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德军舰船吨位居然可以达英军的35%。1938年9月,德国海军以宿敌英国为假想敌,订立了一个“六年造舰计划”,并经过了希特勒核准。这就是极其神秘的“Z计划”。当时希特勒非常乐观地认为,在1946年以前,应该不至于和英国开战。在这段“和平”时期内,德国将动用一切工业力量进行大规模的新型舰艇建造工作。只要“Z计划”一完成,必可击垮已老朽不堪的英国舰队,进而**占领英国,把势力推展到大西洋上。其预定舰队规模如下。

1-56000吨级战舰6艘(“兴登堡”级)

2-42000吨级战舰2艘(“俾斯麦”级)

3-32000吨级巡洋战舰2艘(“沙恩霍斯特”级改装15寸主*)

4-新型P级袖珍战舰3艘,用以取代原先3艘“德意志”级袖珍战舰

5-航空母舰2艘(“齐柏林”级)

6-重巡洋舰5艘(“希佩尔”级)

7-轻巡洋舰44艘

8-驱逐舰68艘

9-鱼雷艇90艘

lO-U艇249艘

在整个“Z计划”中,“兴登堡”级大型战列舰是重中之重,德军海军特别是水面舰艇**寄予厚望,希望凭借着“兴登堡”级一举击败英国庞大的战列舰队,实现数百年来德军海军的宿愿。而且让人吃惊的是,其中的许多项目早在30年代初便开始实行,所谓《凡尔赛和约》根本没有多大的约束力。

设计对于“兴登堡”级这样头等重要的项目,德国海军建造局却是裹足不前。原因很简单,由于从一战结束后近二十年,德军海军没有设计过新的战列舰,设计队伍都已失散,因此德军建造局一开始连3万吨的水面舰艇都不敢设计。但迫于海军高层的巨大压力,德军海军建造局早在1932年便开始对建造5万吨级的战列舰进行理论性研究,并对其**、装甲和航速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1935年,“兴登堡”级开始正式设计,最初计划建造4艘,代号为H、J、K、L,后来希特勒听从了海军水面舰艇将军们的“强烈建议”,增加了两艘,即M、N。最初这两艘标准排水量定在80000吨,装480毫米主*,但第二年,希特勒却下令增加到100000吨,装800毫米主*!这很有些海上“鼠”式坦克的味道。

设计之初,德国海军对“兴登堡”级做了如下设计要求。排水量为50000吨,水线长260米,宽36米,满载吃水10.7米,最高航速27节,续航力13000海里/19节+20%战斗备用。防护方面,能在2万~3万米的距离上抗403毫米的*弹,舰舷可以经受一条250千克装药鱼雷的打击。装双联装403毫米主*4座,副*口径150毫米,远程高射*105毫米,近程高*37毫米。无舰载机。

然而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却遇到了一些性能指标矛盾。比如,由于主*是双联装而不是三联装或四联装配置,必然要加大舰的长度,增加**舱和机舱的装甲防护。德国人特别强调军舰的稳定性与装甲防护,因为他们知道光拼军舰数量,英国永远占优势。因此“兴登堡”级的装甲重量约占军舰总重量的42%。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续航力,当时德国没有海外基地,从德国港口到大西洋的漫长路程表明,德国主力舰一定要有比其它国家战列舰更大的续航力,也就是要有较大的燃料携带量。此外,列强新设计的战列舰都有30节的航速,因此“兴登堡”的航速也要达到30节。

综上所述,即使主*的数量、口径、装甲防护、航速和续航力都取最低指标,根据1936年4月的精确计算,“兴登堡”级的排水量(不含燃料和备用给水在内)也要达到54000吨,如算上燃料和备用给水将达到60000吨以上,平均吃水接近11米。于是初始设计被**重来。德国海军建造局向当时德军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海军上将提出了有关两舰排水量的建议。经过论证,最后确定“兴登堡”级前四艘的标准排水量为60500吨,满载排水量达69000吨,主*口径定在420毫米。至于追加的M、N舰,最后一次设计任务书标明:设计排水量达109246吨,最大排水量118104吨!

为赶时间,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大量参考同时进行设计的“俾斯麦”级。现在也有不少战列舰专家认为,当时德国已**力同时进行二个级别战列舰的设计工作,“兴登堡”只是放大了的“俾斯麦”级。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设计图纸上的“兴登堡”级和“俾斯麦”级酷似。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德国海军建造局一直在**研究世界海军强国战列舰的情况。国外在建或在研战列舰一直影响着“兴登堡”级的建造,另外希特勒自以为是,也在处处干涉“兴登堡”级的建造。

二战时期最大的军舰是什么 战时期最大的战略舰

除航母外就是日本的大和级的大和战列舰

一艘战列舰上各部分的造价占总价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战列舰肯定火*造价最高,用的钢材最好,而船的排水量大多被**系统挤占了。
其次是船体和装甲区。再次动力系统(发动机、变速箱),再次是指挥瞄准系统
大和号的三联装460mm主*的主**塔的旋回部的重量约2700吨,三座就是7100吨。

从无畏级开始世界上战列舰共建了多少艘?战斗力最强的和最后一艘叫什么名字?

楼上讲的很全,不过个人认为iowa就是加装了战斧,仍然无法在战列线决斗中胜过大和号(tomahawk啃不动大和的主装甲带啊),根据数量优势论,大和才是当之无愧的史上最强战舰。最后的一艘战舰为英国皇家海军装备的前卫号战列舰。

星球大战中的第一秩序为什么和银河帝国那么像

银河帝国衰落以后,由其残余势力和新共和国激进势力成立的第一秩序,无论是军事**和技术还是人员的训练和战术设计等很多方面都是师承银河帝国。
此外,第一秩序里的很多军官或者是他们的长辈都来自于银河帝国。例如,赫克斯指挥官的父亲布伦多尔·赫克斯就是前帝**校校长,星战8中**号无畏舰舰长也是来自于银河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