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十年前凉山雷波县图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失心疯!大凉山村民毒杀大熊猫卖4000块,仅剩1只大熊猫何去何从?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失心疯!大凉山村民毒杀大熊猫卖4000块,仅剩1只大熊猫何去何从?

钱财所带来的好处有多少,贫困所造成的灾难也就有多少。——[美]乔叟

失心疯!大凉山村民毒杀大熊猫卖4000块,仅剩1只大熊猫何去何从?

提起“国宝”,大熊猫憨实可爱的样子便跃入脑中,作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在多样性物种保护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它是中国面向世界的符号,有着超越物种本身的价值意义。

凉山大熊猫

到目前,大熊猫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至少800万年,是“活化石”也是珍贵的“国宝”。早在1973年大熊猫就被列入为濒临绝种野生动物,直到今天,地球上所有的大熊猫数量总计仅600只。在中国,大熊猫主要栖息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带。然而,上个世纪80年代,一场灭顶之灾正席卷四川凉山的熊猫群,原本一百多只的熊猫却逐渐减少到30只,最后仅剩下唯一一只。

四川作为众所周知的大熊猫故乡,拥有16个自然保护区,熊猫的数量占据全国的80%。在四川省大凉山的雷波县内,有一个麻咪泽自然保护区,这里森林茂盛,竹笋生长良好,气候适宜,一年四季如春,食物和水资源都很丰富,十分适合熊猫生存,也是世界大熊猫最南端的种群栖息地。

1976年,有关部门经过考察、统计确定在凉山该自然保护区内的大熊猫有一百多只,一百只大熊猫自在地生活在麻咪泽自然保护区,这里除了熊猫外,还有其他珍稀动物。在这一惊喜的发现后,专家决定定期前来考察预计,此后每十年,就会对全国大熊猫进行一次普查。

大凉山自古以来就是彝族人民的聚居之地,雷波县又位于大凉山的中心腹部,因此坐拥40余乡镇,全县总人口中彝族人可达50%。在这里,人口不少,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但是人们却格外贫穷。也正因此,在这个山高林密的地方长期蔓延的贫穷,为凉山大熊猫的悲惨遭遇埋下了伏笔。

大熊猫惨遭捕杀

在第一次发现100只熊猫的十年后,当有关部门再次来到麻咪泽自然保护区进行统计考察的时候,却被摆在眼前的数据震惊了,原先百只大熊猫如今竟然七零八落,存活的大熊猫也仅仅只剩下了三十多只,也就是将近三分之二的熊猫无故消失。这样的结果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尽管**已经加强了对熊猫的保护和关注,但无辜的熊猫却仍没逃掉被捕杀的悲惨命运。

1995年,又进行了一次普遍,这次的结果则更让人难以接受。

十年前麻咪泽的三十多只熊猫如今居然只剩下两只!

此后,有关部门便安排工作人员经常巡视山林,关注这两只熊猫的一举一动。然而,在2001年5月的某一天,不幸的历史再次重演,工作人员在巡查时发现其中一只失去了踪迹,不久后,便有确切消息从警局传来,有人在保护区内投毒捕杀了一只大熊猫!

生活在大凉山的居民们,自古便有打猎的习惯。这里交通不发达,无法便利地得到外界的资源,在这里的人们便靠打猎种地砍柴为生,改革开放后**下达通告禁止当地居民在自然保护区打猎。但麻咪泽保护区资源丰富,珍稀物种在贫穷的人们的眼中无异于累累黄金。通告过后,人们的警惕意识逐渐松散,在金钱的驱使下,便又开始打猎行动。

阿左左右和阿体古且是当地的居民,在一次上山过程中发现了类似野猪的脚印,猎户的原始心理开始隐隐作祟,两人商量靠捕捉该野生动物小发一笔。于是去到集市上购买了剧毒农药和羊内脏,布好陷阱等待猎物的落网。但令他们震惊的是,躺在陷阱中的不是野猪或其他野兽动物,而是中国的国宝大熊猫!

当时同来的一共有五个人,捕杀大熊猫是违法行为,他们并非不知,然而在金钱强烈的**面前,一伙人很快便屈服了。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消声觅迹铤而走险,于是一伙人便将大熊猫扒了皮以4000元的高价卖了出去,一人分得800元。在当时,这笔钱不算太多,但也不少,足够支撑贫困家庭一段日子的生活了。

最后,根据线索警方找到了其中三个人,另外两人出逃在外。这些人也受到了相应的法律制裁,主犯的两人被判14年,另外一个名叫黄长喜的同伙被判11年,被分别被罚3000和2000元。

在高额的罚金面前,贩卖熊猫获得的800块钱似乎变得不值一提,如果当初他们在触发的边缘时能及时收手,又或者更退一步阿作左石和阿体古且在一开始便严格遵守通告趁早把捕杀野生动物的念头扼杀在摇篮,或许这样的悲剧就能避免。

悲剧背后的根源

任何一种行为的产生都来源于动机,凉山大熊猫的濒临,说到底还是归咎于现实中的贫穷。众所周知,凉山雷波县是国家级特困县,是中国最后消除*隶制等其他制度的地区,这里的人们以打猎采伐以及农业为生,然而在农业生产上基本算是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农具也十分简陋,制作方式较为原始,效率极低。因此,人们的生活基本维持在一种十分低水平的状态下。

由于生活疾苦,为了谋取粮食解决温饱,打猎也成为了更直接有效的方式,但是从上一辈传下来的保护动物的意识却十分薄弱。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也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对于凉山的人们来说,解决温饱生存问题是第一位,所以每当利欲熏心时,他们很难控制自己蠢蠢欲动的心,从而将伦理道德抛掷脑后。

当地居民的生活有多贫困,待在狱中的黄长喜让人们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当接受采访时,他心满意足地表示道,待在监狱比家里幸福多了,在监狱里一天三餐都有保障,而且还能固定吃到荤菜,然而自己在家的时候却连饭都没吃饱过。

这样的回答,不禁让人陷入沉思,大熊猫的濒临是熊猫的悲剧,但同时也是这群人的悲剧,因为**凉山大熊猫的是那把名为“贫穷”的刀刃,它借人类之手,将魔爪伸向法律的深渊,摧毁那些被保护者的美好。对于本就贫穷落后的地区,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思想觉悟并不高,再加上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联系少,在这样的环境下,受到贫穷的驱使,便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凉山大熊猫的遭遇给了社会反思,要想真正杜绝此类事件的再度发生,贫穷是问题的源头,受到贫穷侵害的不仅是大熊猫,更是千万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或许,可以从经济和思想文化两方面来改善,为这些地区的居民提供更多发家致富的机会以及提高当地的受教育水平,这些无疑不是值得考虑和付诸行动的措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雷波县的历史文化

雷波属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小凉山区,民族特征上有别于大凉山地区,其语言、文化、服饰、饮食、风俗都具独特风格。彝族能歌善舞,传统乐器有口弦、竖笛、月琴、唢呐、马布等。彝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抛石、射击、跳斗笠及摔跤等。彝族民间传说有如马湖由来的故事、三国时代诸葛亮与孟获激战的传说、彝族英雄支呷阿鲁的传说等等。彝族民歌雷波县地处彝汉文化的交汇地带,以彝族民歌最具特色,既有因居住封闭而定格在不同历史形态的保留完整的原生态彝族民歌,也有彝汉文化长期演绎发展的现代彝族民歌。雷波彝族民歌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旋律优美、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黄茅埂关于黄茅埂,历史上围绕它所发生的事件很多。远古时彝族祖先古侯,曲涅部落从云南迁徙凉山,到美姑会盟定居时,就曾历经艰险翻越过黄茅埂。三国时,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自率领一路大军沿金沙江而上,经雷波小谷堆翻越黄茅埂,进军卑水(今昭觉、美姑一带)。彝族的一代毕摩宗师阿苏拉则,结束了多年游历参学,晚年就在黄茅埂的龙头山下比尔岩洞,潜心修道,从事彝文经书的整理,他去世后其子孙还修建有保存,传承其父遗留经书、道具的藏经楼等诸如此类。

雷波马湖的介绍

雷波马湖: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境内,面积100平方公里,距县城47公里,距西昌和乐山各280公里,距宜宾137公里。景区由马湖、金沙江峡谷、原始密林等部分组成。

雷波县的历史沿革

雷波古为西南夷地的一部分。汉武帝建元6 年(公元前135年)在境内设螳螂县(属犍为郡)。汉末改置潜街县。三国蜀汉时改为马湖县(属越西郡)。唐、五代、宋时为马湖部。唐朝乾元(公元758年)凉山东部地区为戎州所辖,羁縻殷、驯、骋、浪四州,其驯、骋、浪三州均在雷波县境内。宋时凉山东部为马湖路,有三十七部落在今雷波一带。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在雷马屏峨地区设置马湖路,下辖雷波、沐川六个长官司。明洪武四年(1371年)年设马湖府雷波长官司,明弘治8年(1495年)改为黄琅巡检司。清康熙初年(1662年)设雷波长官司,清雍正8年(1730年)改土归流设雷波卫,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升卫为厅(属叙州府)。**元年(1912年)设雷波厅行政公署,黄螂为分厅,隶大汉四川军府。**三年(1914年)改称雷波县,1930年改隶乐山专员公署。1950年5月解放,同年8月25日,雷波县人民**成立,隶乐山专员公署。1956年划归凉山彝族自治州,1958年划出瓦岗、莫红、卡哈洛三个区另成立瓦岗县, 1960年撤销瓦岗县划归雷波县。

南红玛瑙新品种雷波料有什么特点

其实,雷波料南红就是产自四川凉山雷波县的南红原石料,雷波料有着与保山料非常相似的外表,细密均匀的朱砂点,颜色鲜艳红亮,不论是新手还是老手都有一定的迷惑性。倘若在雷波料在后续能持续正常的输入市场,而不是搞张冠李戴,也说不定会受到南红爱好者的亲睐。
1.雷波料南红与四川联合料非常相似,在水头上来说要比保山较水,因此将这两种原石料放在一起的时候,一般较水的那个就是雷波料,看上面两张实物照片也能看得出一二。不过也有非常上乘的雷波料,在外观上与保山料难比高下,这时要借助强光手电了。
2.南红雷波料在强光手电的照射下,会表现出与联合料一样的特性,通透性非常的好,光线几乎全透,与保山料的半透和微透一对比就明显了,这也是雷波料与保山料最好的鉴别方法了。

他立过十次一等功,十二次二等功,但是为什么官

在战场上,一等功并不是那么好拿的,很多战士穷尽一生,可能也得不到一次。就拿最近的对越反击战来说吧,20余万***赴越参战,最后也仅有200余人被授一等功。由此可见,这个比例是非常小的,也可见一等功含金量之高。

但是,在咱们***中,有一位战士曾拿过10次一等功,12次二等功,三等功更是数不过来。然而让人傻眼的是,别人立功越多,官就越做越大,他却相反,立功越来越多,官却越做越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此人名叫肖万世,1905年出生于河北邢台一户雇农家庭。肖万世家中有5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三,由于2个哥哥早年都参加了游击队,肖万世很小就受到了哥哥们的影响,励志参军报国。1937年**战争全面爆发,22岁的肖万世觉得时机已到,决定立马参军,上前线打鬼子。

肖万世不愧是个当兵的料,上了战场后,打仗那叫一个勇猛。由于他是个文盲,不识字,肖万世心中就一个想法:多多的杀鬼子和汉*。

肖万世第一次被授予一等功,是全歼了日军“洗澡大队”。这天,肖万世得到消息,一个10余人的日军小分队,正在河里洗澡,肖万世大喜,这是白捡的便宜啊,他马上叫了4名战友来到日军洗澡的地方。肖万世沉着冷静,先把警戒的一名日军干掉,之后悄悄拿走了日军在河边的*和衣服。一切完成后,5个**摇大摆的走到河边看着日军。

日军小分队惊慌失措,如同待宰的落汤鸡一般,想打又没**,想跑水里又跑不快,下水憋气也没用,憋不了多久,就这样肖万世和战士们拿着*,对着日军一顿狂扫,全歼这支日军“洗澡大队”。这次小试牛刀,肖万世被授予一等功,还被提拔为了班长。

还有一次,肖万世带着战士们溜进了日军*楼,凭借出其不意,全歼了19名日军,己方无一伤亡。之后又跑到了日军机场,炸掉了日军7架飞机,全身而退。肖万世聪明、脑子转的快、善打巧仗,从抗战参军以来,到解放战争结束,这12年时间拿到了10次一等功,12次二等功,三等功更是无数,平均每年都能立几次大功,这是相当难得的。

由此,肖万世也从一名战士、逐渐被提拔为班长、排长、副连长,他立了这么多次功,按理说官应该越做越大才对啊,可是这肖万世太不守规矩了,就好像《亮剑》中的李云龙一样,每次刚刚立功没多久就又捅出了篓子,以至于又被撤职。

1938年,当时是排长的肖万世押着日军12名俘虏,途中他去上厕所,回来就发现一名日军被战士给刺了,由于我军缴*不杀的俘虏原则,身为排长的肖万世排长职位被撤了。

新中国成立后,肖万世奉命在西南收缴**,搜到一处老人家中,发现**,原本要收缴的,老人却苦苦哀求,说活到这岁数了,也没几天了,你不能眼睁睁看着我受折磨啊,老人哭的梨花带雨啊。肖万世心一软,老人说的也是啊,也没几天了,那就留点吧,结果清缴不力挨了处分。

之后,肖万世在收缴**时,认识了18岁的夏启芳,夏启芳长得十分漂亮,肖万世一见钟情,就上门提亲了。可是人家父亲不同意啊,女儿才18岁,肖万世此时已有50了,可肖万世不管,就是喜欢你家女儿,你就得把她嫁给我,之后还拿把*出来吓唬未来的老丈人。虽然后来抱得美人归,可是他又被处分了。

60年代被分到粮站当站长,一个人跑来偷粮食被抓住,这人声泪俱下啊,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哭诉自家是如何如何揭不开锅,心一软的肖万世就把此人放了,还另外给他送了很多粮食,然后又被处分了。

就这样,原本建功无数,职位蹭蹭往上升的肖万世,官却越做越小了,最后成了粮站的一名普通职工。

不过说来肖万世人品还是不错的,从不居功自傲。在粮站工作时,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曾拿过10次一等功,只知道他是个老兵,甚至连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立下的那些赫赫战功。晚年的肖万世,特别乐于助人,经常帮助邻里做力所能及的事,而且他也是个长寿老人,活了104岁,2009年4月2日去世。

四川省雷波县属于哪个市

雷波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四川省西南边缘的横断山脉东段小凉山,金沙江北岸,幅员面积2932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