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好信鸽标准是什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好信鸽有什么特征?(好信鸽有什么特征图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好信鸽有什么特征?
好信鸽具有以下特征:
1、骨架圆滑
至于在骨骼各方条件下:一羽优秀的鸽子飞翔的能力优与劣,直接受它的骨骼影响,较为重要的就是颈骨,它是支持鸽子体的中心枢纽,其次就是龙骨,而它应呈现稍为圆滑的弧度,让人们捉起来感觉很舒服的弧度,而不是前胸突起,高突不平的感觉,这样才是一羽优秀与劣质的区别。
2、眼志明亮
通常一羽健康正常的鸽子的眼,以眼睛瞳孔的收缩快慢的差别,在正常光线下瞳孔大小适中,在光线晕暗时它的瞳孔应该会放大,在光线明亮时他的瞳孔应该会缩小,且在平时它眼瞳所散发出的光彩一定是特别明亮。
3、羽翅光滑明亮、层次分明
一羽鸽子的羽毛,不但是外观的美与丑,它还有另一种用途,它可以帮鸽子维持体温并保持各部分的干燥,而一羽鸽子的羽毛光滑在飞行途中遇雨而不致沾湿,因而增加它的飞行时速。所以好的信鸽的羽毛一定是光滑明亮的。
一羽优秀的竞翔鸽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翅膀,所以羽翅的好、坏可以说是分辨信鸽好坏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一羽鸽子主羽展开时,从旁边看去要层次分明,就像百叶窗一样,这样的信鸽就算是好信鸽。
扩展资料
信鸽的生活习性
1、一夫一妻制的配偶性。
成鸽对配偶是有选择的,一旦配偶后,公母鸽总是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共同承担筑巢、孵卵、哺育*鸽、守卫巢窝等职责。配对后,若飞失或死亡一只,另一只需很长时间才重新寻找新的配偶。
2、以植物种子为主食。
肉鸽以玉米、稻谷、小麦、豌豆、绿豆、高粱等为主食,一般没有熟食的习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以将饲料按其营养需要配成全价配合饲料,以“保健砂”(又称营养泥)为添加剂,再加些维生素,制成直径为3~5毫米的颗粒饲料,鸽子能适应并较好地利用这种饲料。
3、鸽子有嗜盐的习性。
鸽子的祖先长期生活在海边,常饮海水,故形成了嗜盐的习性。如果鸽子的食料中长期缺盐,会导致鸽的产蛋等生理机能紊乱。每只成鸽每天需盐0.2克,盐分过多也会引起中毒。
4、爱清洁和高栖习性。
鸽子不喜欢接触粪便和污土,喜欢栖息于栖架、窗台和具有一定高度的巢窝。鸽子十分喜欢洗浴,炎热天气更是如此。
5、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警觉性。
鸽子在热带、**带、温带和寒带均有分布,能在±50℃气温中生活,抗逆性特别强,对周围环境和生活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
鸽子具有较高的警觉性,若受天敌(鹰、猫、黄鼠狼、老鼠、蛇等)侵扰,就会发生惊群,极力企图逃离笼舍,逃出后便不愿再回笼舍栖息,在夜间,鸽舍内的任何异常响声,也会导致鸽群的惊慌和*乱。
6、有很强的记忆力和归巢性。
鸽子记忆力极强,对方位、巢箱以及仔鸽的识别能力尤其强,甚至经过数年的离别,也能辨别方向,飞回原地,在鸽群中识别出自己的伴侣。
对经常接触的饲养人员,鸽子也能建立一定的条件反射,特别是对饲养人员在每次饲喂中的声音和使用的工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持续一段时间后,鸽子听到这种声音,看到饲喂工具后,就能聚于食器一侧,等待进食。相反,如果饲养员粗暴,经过一段时间后,鸽子一看到这个饲养员就纷纷逃避。
7、有驭妻习性。
鸽子筑巢后,公鸽就开始迫使母鸽在巢内产蛋,如母鸽离巢,公鸽会不顾一切地追逐,啄母鸽让其归巢,不达目标决不罢休。这种驭妻行为的强弱与其多产性能有很大的相关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赛鸽
怎样鉴别信鸽的好坏?
鉴别信鸽的好坏从以下这些部位来看:
1、体形:流线体型信鸽飞行阻力小、平衡好,续飞时间长,体力消耗少。所以在选择任何品种的流线型体型鸽是首要选择。从整体形态来讲,长宽厚,即身长、背宽和胸厚。
2、羽毛:要求羽毛绵绒度好,羽毛光滑,色泽光亮,羽支细如丝,紧密排列成扁而薄的弹性羽毛,贴身要紧而且要薄,上手有一种滑脱的感觉。
3、骨骼:龙骨要长、粗、有弧度。耻骨一端稍上翘。耻骨要短粗结实,闭合得紧,上膊骨,长得粗壮坚硬扇扑有力,可增加扇扑的频率。
4、肌肉:肌肉要饱满、有弹性不要僵硬。大胸肌显得丰满和强壮,有一种坚定自若的感觉。握在手中展开时,双翼产生一种柔和且富有弹性的感觉。腰部肌肉要结实有力。
5、颈部:不要过长,适中为好,要粗壮有力。
6、翅膀:翅膀肌肉要厚实,展开时柔韧性要好,不能僵硬,羽条要有间隙,破风要好,成百叶窗状,羽茎要有弹性不能过硬。
7、尾巴:尾巴大小要适中,收的要紧,一字尾最佳,尾羽要下压或者微翘的要好,这样腰部有力。
8、脚部:双腿要短而粗实有力。
9、最后是眼睛:看眼睛的是各有各的说法,首先看眼部的位置,眼睛要长在头部的最上方为好,紧靠头顶,眼沙部位,底沙要厚实,色素要深,面沙不要满,颜色要鲜艳,面沙和底沙之间要有层次感、立体感。
信鸽亦称“通信鸽”,是生活中普遍见到的鸽子中衍生、发展和培育出来的一个种群。它经过普通鸽子的驯化,提取其优越性能的一面加以利用和培育,人们利用信鸽是因为鸽子有天生的归巢的本能,人们培育,发展,利用它来传递紧要信息。现在信鸽的主要用途是比赛。
信鸽分辨好坏的标准?可以分多少种方法分辨?
可以从中鉴别这羽鸽子是敏锐的,还是呆滞的。哪些在阳光下瞳孔收缩得象针眼似的,说明这羽鸽子很聪明,在比赛中往往有好的表现。当一个陌生人走进鸽舍,鸽子的眼睛就注意着他的一举一动,趁他出手之前,就**地从他脚下溜走了,这也是一羽聪明鸽子。有些养鸽老手,当他用食指按住鸽子的头顶时,能感觉到瞳孔在有节奏地颤抖,频率很高,认为这种鸽子是高智商的。他们常把弱智儿童的眼神对比鸽子,来说明"眼睛是心灵之窗"。这些虽然缺少有力的科学根据,但已在实践中得到了印证,所以也就深信不疑了。
第二,从鸽眼中可以看到鸽子健康状况和赛前的颠峰状态。一羽健康的鸽子,它必然是眼睛明亮,光芒四射,亮而不是水淋淋的,眼砂砂粒清晰,更富有立体感。一些体弱的鸽子往往是眼神滞凝,失去往日的明亮,砂粒糊而不清。单眼伤风或鸽痘,那就更明显地表现在眼睛上,轻则眼湿、流泪、眼屙,重则眼皮肿胀,张眼不开,或眼睑长有痘粒,眼砂褪色等。参赛鸽上笼之前,主人总是要鉴视它是否处在颠峰状态,那末,眼睛是一项重要的标志。眼睛有神,干亮,眼砂红得鲜艳,黄得金亮,红眼皮鸽比往日更红,所有这些都说明这羽鸽子处在颠峰状态,比赛会有好的发挥。
从鸽眼的眼砂色彩,砂粒的粗细和排列疏密,可以大致判断出这羽鸽子是什么品系。鸽子的眼砂,包括面砂和底砂,都是遗传的,有显形遗传也有隐性遗传,只要是近交,10代替20代也会出现与老种鸽同样的眼砂。例如,詹森兄弟的鸽子中有一羽"老白眼",虽过去了几十年,但直到今天,白桃花和红眼皮还是他的"注册商标"。恒得到的90号,眼砂以深鸡黄为最,上海"李鸟"的眼砂和90号有相似之处,但"李鸟"还有漂亮的杨梅桃花。还有杨阿腾和阿列维什等系的眼砂,都有它自己的特色,鸽友们一看便知道。
倾国宜统体"。鉴别一羽信鸽的优劣,鸽眼虽很重要,但必须作全面审视。例如鸽子
的血统,从它的爹妈,祖上,平辈和子孙。再是鸽子的个体,体形、羽质、骨骼、肌肉、腰部、翅膀和眼睛。
何须独赏眉"。如果单纯从鸽眼去判断一羽鸽子的好坏,容易犯以偏概全的弊病。这方面我有不少经验教训。例如桃花砂中的紫罗兰眼,鸡黄砂的绿眼志,我也认为是不可多得的好鸽子。我有一羽90号×阿列维什墨雨点雄鸽,是老友张朝德所赠,它有一对人见人爱的蓝底紫桃花眼,越到老越好看,无锡鸽友要买要借,我都舍不得它出棚。可它的一生犹似供人欣赏的仪仗队,而不是作战**,它的子孙也不是出类拔萃的。
再如,点眼丛鸽子有时也被吹得神乎其神,有一则广告声称"专门提供点眼丛鸽子的子代"。我有一羽灰雄,是黄岩阮积宝给的,瞳孔中显有米粒大的银色点眼丛团块,人们见到的点眼丛多半是金色的针尖大的一点或二点,成团块的几十粒合在一起的点眼丛是极其罕见的。日本"鸽眼大侠"大黑隆文和山石宏土非常喜爱,拍摄了十几张点眼丛照片带回日本。过些时候,山石和三郎再次来讨照片,对点眼丛的鸽子器重有加。说老实话,在我的冠军鸽中没有一羽是点眼丛的孩子。
毋庸置疑,紫罗兰、绿眼志和点眼丛都有好鸽子,也有平庸之辈,养鸽者欣赏鸽眼,是一种乐趣和享受。鸽友来访,看到金光锃亮的奖杯,看到紫罗兰鸽眼和点眼丛眼,少不了要溢美几句,对鸽主来说,是一种荣耀和满足。如果单从一对鸽眼一看就知它能飞冠军,或者它的子女能飞冠军,为年轻人信,为识者笑。
1988年,我和鸽友陈长远,策划对鸽眼作一次科学实验,从虹彩中找出感光细胞,来证明眼砂对鸽子归巢的作用。他是个医生,再请了二位著名的病理科主任医师,花了二个月时间,对鸽眼作生理解剖。用了不下10羽信鸽,分二个实验组,把鸽眼冷冻以后切片,在放大500--2000倍,观察了眼砂、眼志和品性圈的细微结构,拍摄了36张彩片。结论大失所望,眼砂不是感光细胞,是由营养血管和色素细胞组成,眼志和品性圈是二块肌肉,与鸽子遗传性能"不搭界"。当然,这些营养血管和肌肉的发达与否,对鸽眼功能的发挥有直接的作用。这次实验,是我国信鸽科研的一项重要成果,但鸽眼论者是不稍一顾的,因为按他们说法,"鸽眼研究不受生物学的限制","孟德尔定律不适合鸽眼研究"。为了提供鸽友们参考,当时选力量其中8幅照片刊登在《中华信鸽》上,并由陈远长著文论述这次实验的经过和结论。
我认为鸽眼是应该研究的,研究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得出合乎科学的结论,"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也可以。但也要"求证",但是有些鸽友并没有作科学研究,就写了大块鸽眼文章,只有"大胆设想",没有"小心求证",往往是误人子弟。年轻人看到文章就去寻寻觅觅,对号入座,结果是满怀希望地在歧途上奔跑。在鸽界,本世纪50年代是研究鸽眼的盛期,后有Ro弗莱明写了一本《鸽眼的应用》,SoWoE比沙波出版了一本《鸽眼的秘密》等,看到我国的鸽眼文章是在80年代,都用统计学方式求证的,不久也就冷落了。科学发现在尚未获得成功之前,往往被人们讥为做梦,如果连梦也不敢做,何来科学发现。要支持鸽眼研究,但不轻信主观想象的结论
参考文献:http://****zhxg***m/
一鸽到手,每人都有各自不同的鉴鸽技法,也各有各的道理和不尽统一。我也不例外,有着自己的一套识鸽方法,谈出来供大家参考,并非让别人跟着学的意思。如果一个人不爱动脑筋,听风就是雨,老跟着别人跑,那永远是落伍者。读者如能从以下所述中有所借鉴和启发,发展出更佳和实用的鉴鸽技法,那才是本文所期望的。
一、站姿(一)如果一羽鸽子站的姿势明显大于45度,大有直立起身子站的样子,多数是能在中短距离赛事上获高位奖的速度鸽;身体呈水平型态站着的,属长距离赛鸽的偏多。
(二)从鸽子的正前面看去,两个翅膀间距太宽的鸽子,翅膀弧度(不含羽条部分)较平;这样形状的翅膀,由翅膀所获得的升力不够,飞翔时不省力,不能持久飞翔,只适合短距离和易飞的赛事。
、手感(一)鸽子上手,即刻以手指抵在鸽子胸腹下,用心以手指感觉鸽子心跳频率的快慢和心脏博动力的强弱(大小),感觉心跳频率持续快速、博动声音大而有力的,甚至能感觉到胸腹部血管血液快速流动的,是最好的快速鸽。意识中几乎感觉不到心跳,或者太弱、相对明显慢和平稳的,是长距离鸽;心跳频率高速而博动弱小的,是一般能力的中短距离鸽。而心跳频率平稳但博动较强和有力的,是擅长快速和耐力持久的优秀长距离鸽。 用这种方法鉴别鸽子,必须上手即进行,几分钟后等被握鸽心态平稳下来,再感觉就不准了。初始手指感觉不够灵敏,可以把耳朵贴到鸽背上测听。
(二)以手指按压被握鸽子的胸肌,在最基本的“偏硬、适中和较软”等三个感觉中,它们分别属于短(500km内)、中(700km)及长(1000km)距离的鸽子。
(三)鸽子的重量跟其所适应的赛距有关,也跟活条、死棚、是否一直参赛等不同的饲养状况有关,没有绝对统一的尺度,全凭鸽主适情调整和掌握,是一种能够人为控制的可变化的浮动指标;只要不是用于参赛,它不属于鉴鸽标准的范畴,一般不以此来衡量一羽鸽子的好坏。
(四)鸽子上手被握的体型感觉只有平顺、趴卧和架膀(耸起双膀,缩回脑袋,初始上手握着不方便;这里所说的架膀与通常所描述的肱骨较长、拍翅频率不快的型态不同,它实际是一种不多见的力量型快速鸽,不能统统误以为是一种生理**)三种型态。 架膀鸽的双翅筋肉极为强劲,具有超强的爆发力,能在其极限赛距内高速飞行,常常是中短距离赛的王者。平顺型的较常见,属于“中性”体型,双翅在手中也能保持自然紧抱身体的原有姿态,是崇尚“手感”舒适的最佳类型,适应赛距也较广。趴卧型的鸽子一上手就头、躯干和尾巴向下弯,双翅与架膀型的鸽子相反,不是向上提,而往下垂。如果把鸽子的体型夸张地比喻成我们所熟悉的能在空中滑飞的器具,趴卧型鸽是一个在空中按正确方法(凹面朝下)掷出的“飞碟”,平顺型鸽是个被掷出去的“铁饼”(上下两面凸),架膀型鸽是按错误方法(凹面朝上)掷出去的“飞碟”;哪一种能滑飞的最远可想而知。由此比较可以知道,趴卧型鸽是唯一一种能由体型获得一定升力的、飞行最轻巧和省力的体型鸽。这种体型相对比较适合飞较长距离和难飞的赛事,当然也不仅仅局限于飞长距离,中短程赛距的优秀鸽中也能见到这类体型。
(五)好的鸽子会长有一身贴身和柔软的羽毛,羽毛的质感可以从柔软、紧薄和粗细等三个方面去审视;防蚀能力从油、粉两种性质上去区别。从道理上讲,蓬松就不会有紧薄的感觉;纹理较粗的,肯定会缺乏柔软和弹性的质感;羽毛的防蚀性质,不是油质就是粉质。简单一点,不易看出羽毛叠压边缘,通体羽毛紧抱融成一体的称为紧;手感光滑、流畅如丝的称为细;羽色偏暗(脏)的为油质羽毛,羽色亮丽、羽粉多的是粉质羽毛。用于短距离赛的鸽子,对羽毛的要求用不着如此苛刻;当持久力决定一项比赛的胜负时,例如中、长距离或比较难飞的赛事,才会显现出优质羽毛的明显优势。
(六)我喜欢主羽从第三根就开始有缝隙,并且羽面排列成“百叶窗”状,越往上缝隙越大的翅膀,这是一种典型的“快条”;羽翅过宽(指单根羽条的横面)的构不成这样的形态。最好的主羽羽条是底部宽、端部窄。底、端宽度变化不大的,即便是很窄的羽条,也不是最理想的羽条;这样的羽条,从力学角度去说,拍翅时端部承受的压力偏大,变形太大更容易折断。话得说回来,虽然主羽羽条没有缝隙或者缝隙不大的鸽子拍翅频率快不过缝隙大的,但有这种羽条的鸽子也并非一无是处,起码它的拍翅效率是最高的,只要有很好的气力,在一定赛距内,照样可以赢(譬如詹森鸽子的翅膀,这种类型的就较多)。总之,鸽子不完全是仅凭翅膀在飞;再说,比赛日也不是就一种天气,就是再完美的翅膀,也不可能适应所有的天气。
(七)我认为主、副羽连接处等齐或主羽长于副羽的鸽子各有用处,这就应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那句话:同样的距离,主羽长的可以少拍几下翅膀,对节省体力有好处;主羽短的当然要多拍几下翅膀,由此比前者会飞得更快,不过体力是要消耗的更多一些。无数事例证明,鸽子中有很多东西都是要“适中”为佳的,为此,我选择主、副羽连接处等齐或差异不大的鸽子。这样,无论哪种赛距或赛况我都不怕。
(八)一般人看鸽子的翅膀时,只注意翅膀的外部形态和结构,不太注意翅下羽毛的形态和结构。其实翅下另有6排羽毛,要求以排列整齐、叠压紧密和在主、副羽连接处无“V”型开口为佳。其中最后第6排羽毛在第5排羽毛的后面,一般都比第5排的短很多,不用嘴吹开第5排羽毛是看不到的,最好的第6排羽毛几乎等长于第5排羽毛。达到这个标准的翅膀升力较佳,飞起来更省力。不过,对于短距离赛事,力量决定胜负,省不省力是次要的,所以对它们的翅膀没有必要这样去要求。 由于快速鸽的翅下羽毛多很杂乱,长距离鸽的翅下羽毛常比较整齐,通常,借以上这些特征也可以依此判断一羽鸽子是适飞短距离赛事的还是长距离赛事。当然,也有例外;如果一羽速度鸽也拥有良好的翅下羽毛,那是最好不过。另外,翅下羽毛是否与主羽紧贴,与该鸽的健康状况紧密相连;换句话说,与该鸽是否处于最佳状态有关。出赛前,观察翅下羽毛的形态,对准确判断赛鸽是否处于高峰期会有帮助。
(九)鸽子有速度型和耐力型之分,这实际是看鸽子的肌肉爆发力或持久力哪个占主导地位的问题。判断一个鸽子属于哪个类型的方法很简单:把食指和中指托在鸽子一侧翅膀(肩部)下面,在拉开翅膀察看前先往上抬一、或者几下,爆发力好的速度型鸽子不用诱导就会用力下压翅膀抵御你的手指力;耐力型鸽这种抵御力就很小或者几乎没有,再诱导(反复上抬翅膀)也没用。好的快速鸽,尤其是正统的詹森系鸽子,拉开翅膀可以逐渐感觉和看到整个翅膀在一阵阵、越来越快的抖动;最好的快速鸽,不用打开翅膀,上手就有这种震颤的感觉;遇上这样百里挑几的精品,再看其它条件是否好坏都是多余的。由此你得相信:“高手看鸽,上手瞬间就知好坏”之说并非夸大。
三、骨骼、(一)对骨骼的要求,速度赛和耐力赛要求是不一样的;通常人们对速度赛所使用鸽的骨骼要求太高。其实完全没有那个必要,在力量决定一切的赛事中(力量由血统所具有的好品质所产生),正常赛况下,什么体型、骨骼、肌肉、翅膀等的优越条件都微不足道,倒是需要一定耐力的长距离赛,对这些方面的要求才显得很重要,包括骨骼。长距离耐力赛的鸽子,骨骼要求质地坚韧和轻薄。好的鉴鸽家,可以用手“称”出一羽鸽子骨骼的轻重来。这句话听似天方夜谭,仔细琢磨一下你就会明白其中的玄机。摸惯了优秀赛鸽的手,对不同品质鸽子的感觉是非常敏感的,同样大小的鸽子,在肌肉等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却显得有些沉重,那就是因为骨骼(架)过于重了的原故。 鸟类为了飞行中减轻体重的需要,全身的骨骼内部差不多都是孔洞形状的,鸽子骨骼孔壁的厚薄不可能完全一样,因“品系”的不同是会有些优劣差别的。孔壁薄而坚韧当然是最佳的,因为过重要多消耗些体力,那会缩短持续飞行的距离;当然,太轻了,高速飞行时变形过大**内脏,会因为**功能受阻,感觉不舒服而减缓飞速。
(二)鸽子的飞行动能来自肌肉,肌肉的发达与否决定飞速的快慢。因此,速度鸽的龙骨形状会呈前“低”后“高”的趋势,这更便于在胸肌上多附着些肌肉;耐力鸽的龙骨形状走势相对则比较平缓,龙骨前部没有那种“顶手”的感觉。我如果要参加纯粹的速度赛,就会选择那种龙骨前端低、有“顶手”感觉的鸽子做为选手鸽,龙骨前端“深”、阻力大的说法在速度赛上不适用。反之,长程赛时,我决不会使用这种类型的鸽子,因为它们的气力飞不了那么远。既使能飞回来,最快也得第二天(飞不动了,需要找个地方休息一晚上)。
(三)鸽子的胴体形状是由骨架结构形状所决定的,能够适应多种赛况的胴体形状是等边三角形;深龙骨(手感为‘高龙骨’)的或浅龙骨(手感为‘低龙骨’)的胴体,依此分别适应不同类型的特殊赛况。当鸽子的身体素质达到最佳,**肌肉非常丰满、充盈成“条”状时,才会感觉出龙骨“凹进”,成为理想的、很不容易达到的“苹果”型。而这种型态,深龙骨的鸽子几乎是达不到的。不过,是“鸽”都有用途,各种类型的骨骼和胴体都有其所短,也各有其所长,没有千篇一律的固定标准。所以,无论面对哪种骨骼和胴体的鸽子,我都一视同仁,不视其为缺点,区别在于使用的赛事或地方不同。
(四)我对耻骨与龙骨间的间距要求不是太严格,由我所担当过的全国十几届优胜鸽品评赛裁判的资历和感受所知,无论是哪个距离上的高位获奖鸽,耻骨与龙骨间距长或短的都有,没有可遵循的规律。由此我对这个并不在意,倒是对其是否“上收”很在意,只要耻骨下吊,也就是耻骨末端越过龙骨形态的延长线,立马淘汰;近交出的鸽子则另说。其实,耻骨与龙骨间距的长短和排列形状是天生的,耻骨的松(开)、紧(合),则是由体质的好坏所决定的。对手感的一些要求固然是从赛绩鸽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律,但并不绝对,选鸽时,不能因为对某些地方不满意就淘杀掉。一个鸽子能飞得很好,总有它的道理,有个把**其实也无所谓,那叫“**美”!不然的话,会错杀很多不该杀的鸽子。经常摸海尔曼 比弗丹鸽子的人,再摸其它的就感觉不是“鸽子”了;可这并不意味着比弗丹的鸽子就一定能飞赢所有其他人的鸽子?谁也不敢这么说!
如何辨别信鸽的优劣?
赛鸽归巢与否,速度快慢,有饲养训放、血统、天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对赛鸽的科学研究,还有很多课题没有熟悉到,还没有从必定王国走向自由王国。鉴鸽有很多不同的见解,也没必要要强求一致,答应有鉴其它失误,但不因此否决鉴鸽的一般标准。
赛鸽比如是运动员,鸽主比如是教练员。筛选优良的信鸽,就象挑运动员那样,运动项目的不同,运动员的标准也就不同。 国际上赛鸽竞赛有两大类:一类是健美竞赛也就是“品评赛”,一类是速度赛也就是成绩赛,其中又分中短程,及远程和超远程。在择鸽时,中短程的身体、外形、眼睛与远程超远程鸽相比大不相同,赛鸽归巢不算好成绩,因归巢是基础,速度才是顶尖,就象一座百层大厦那样,没有基础,就没有楼顶.因此,赛鸽辨别标准要根据速度的要求,而不能仅是归巢。
熟悉到鉴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对辨别赛鸽的标准进行商榷,要求赛鸽每一个部位都合乎标准,是很难完全到达的,每羽冠军鸽也不是十分完美的,可是有一个共同的标准,那就是有良好的血统。我认为选赛鸽首先要看血统。冠军鸽的下代不可能都是冠军,然而冠军鸽的上代必定有冠军鸽的血统。有良好血统的鸽子,一般地讲其形质都是上乘的,这就是血统与其形质相辅相成的。
一羽优良的赛鸽必须是大小适中,平衡与协调是一羽优良信鸽由外观显示出来的最关键的条件,而长度和重量则同全身平衡与协调有密切的联系。在冠军鸽的队伍中,可能有过大或过小体型的信鸽,但大多数冠军鸽是大小适中。鸽体的是非是对全身宽度与胸骨长度和腰、腹、尾部分的长度相对而言。胸骨长度和尾部长度适中的赛鸽称长体型。胸骨适中,而尾部短小的称短体形。前一种有耐力,后一种爆发力较好,这对中、短程竞赛是起作用的,对远程,超远程竞赛作用并不明显。所以人们在鉴鸽时,凭自己的经验,当你顺手握住一羽鸽子时,大姆指压在鸽子的背部,4个手指托住鸽子的腹部,正好是龙骨的全部,掂重量,感觉上同鸽子的体型相近或稍轻一点,一般地说来,这羽信鸽便大小适中的。如腹部大于一手,重量上感觉重于体型,这羽信鸽可能是过大太重了一些,当然每一个人的手大小不同,就靠自己把握。
一羽理想的信鸽的身体必须是圆形的,有一个开阔的**,左右双翅平伏地紧贴两边,是一个饱满的球体。信鸽前身宽度,应是肩胛骨和前胸、两翼三部分宽度之和,后身及尾部应是圆锥形的。鸽体的各部必须是结实的,全身各处都很圆滑,腹部微凹而背部微凸,呈流线型。头部是聪明的中心,头部及颈部也是反映一羽赛鸽体格强壮的重要部位,头部的综合标准是强壮的,饱满的颈部,脑部和垂向的结构,颈部不要太粗,也不要过细,没有沟,是非适中,颈部与**趋于平坦的结合,这是优良信鸽必备的条件。嘴的前端要细,后端要粗,紧闭性要好,嘴角要深,喉管要粗大,气管口边要大,有利于飞行中呼吸换气。鼻瘤要雪白,紧贴,以长、窄、紧的鼻形为佳。鸽眼的眼球摆动自如,眼球生长的位置偏向头的后上角,嘴角的中心线几乎要指着眼球,一羽优良的赛鸽的眼睛要有一种自信的,不惧怕和没有野性的表现。鸽眼必须明亮,干洁,皮紧包眼球,瞳孔对光强度的变化反应灵敏,对外界的动态感受十分敏感。
一羽优良赛鸽对空中或地面上的异常动态和异常声响,能迅速发现,双眼注视,跃跃欲飞。眼砂的色彩要鲜明,丝粒清楚,有立体感,沉积,略粗,边砂层高度集中,虹膜呈丝状块状混合堆积,虹膜排列不要求整洁,但要层次分明。骨骼要求粗壮。从放飞来说,只有一副强壮的、柔和的,坚定的骨骼结构,才能保持良好的飞行身架。总的说来,优良的信鸽,须有健康的身体,强壮的体形及聪慧、镇定、自信的神态,特别要给一种平衡的感觉,雄鸽有一种落落大方外表,雌鸽有一种端庄秀气的外表,一羽优良信鸽应该是“静若处事,动若蛟龙”,对主人有亲和感情,对陌生人抱有高度警戒性。有了这些标准,综合各方面的条件,才能利于我们鉴鸽、选鸽,终极到达培育出高质量的信鸽。
鸽子怎样看才是好鸽子
1、头部的选择 头部要略大,有一定的脑容量。一羽信鸽的优劣,脑智商是它们的物质基础。一只信鸽只有2克脑浆,所以说头部必须开阔,要具有发育良好的前额和后顶,这就可算得上“头脑发达”了。但许多冠军鸽里,也有不少小头型,但在品评中是要吃亏的,当然不能一概而论。最主要的一点是头要壮,两眼尽可能宽,如果眼距过短遗传上暗示你:这只鸽子来自近亲交配。优秀的鸽眼眼球决不能突出,因为在强风中、雨中及多飞沙的地区中凸出的眼球是无法飞行的。优良的信鸽,眼睛要生在嘴喙之上。嘴蜡膜和肉垂的大小随个人的喜好而定,但不应对鸽子有额外的负担才行。 2、眼睛和眼砂的选择 种鸽的眼砂必须明亮通透、层次分明、瞳孔收方敏锐、砂层到底、眼环前厚、后薄,眼球决不能突出于眼环之外,砂要干洁,内线扣要厚亮丽(内线扣是淘汰幼鸽的重要参考,要有一定的选鸽经验后才能使用此法)。 3、喉咙的选择 有些养鸽者根本就没看过鸽子的喉咙,因为你一旦把鸽子拿上手就要检查它的健康状况,只有从喉咙才能得知其内脏是否健康。健康的鸽子喉内庆呈粉红色,喉头呈椭圆状。如有另类、另色那就需要加以治疗。有的鸽子一生都健康不起来,只有淘汰。 4、鸽子飞行的发动机——肌肉的选择 优良的信鸽要具备丰满、发达的肌肉,要刚柔并进。背要圆硬,加压后要有一定的弹性。从背部到尾部应是一个滚圆的完整体,并形成前宽后窄的大三角。龙骨的高度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太薄,肌肉的量不够,没有冲刺力和爆发力;太厚,鸽子高速飞行则有阻力。 5、毛质的选择 优良信鸽拥有一身丰满、柔软、亮光如丝的羽毛,整体要薄而紧裹全身。一只鸽子只要具备以上的条件就说明它们在其他方面也一定非常杰出,说明它来自一个伟大的家庭。 6、什么样的翅羽才是合格的 翅可分为两种状态,即理论上的静态和实际上的动态。翅最为靠近身体,以短的大博骨与身体衔接,这就是静太的翅。它连接第二翅支如同梯状一般。这个部分越大的鸽子速度越慢,所以这个静态的翅要小一些为好,鸽子飞行方会较有速度。 翅的活动部分就等于手,它支持了前翅支。第一翅支要比第二翅支长的长些为好,前翅支要薄、并能相互掩住,还要有一定的曲线。第七翅支较长的鸽子较好,四翅支撑开来要有2到3公分的间隙。鸽子的尾支不要太宽,撑开来要达到一定的长度。静态的翅应在鸽背上,并能覆盖住鸽背的中部,所以第二翅支应向身体弯曲,向一块布一样盖住鸽背的中部。 7、骨骼结构的选择 骨骼结构要壮,不可太薄也不可太重。龙骨由前至后逐渐的细下来与尾羽之间开成空隙。较软的尾骨决不是合格者。请记住背和尾是一个完整体。背和尾连接的地方不可变得太窄。总之,背要有力,要有一定的强度。加压后它的尾羽立刻上举,并会找开尾巴。这说明它的背部异常脆弱,这种鸽为数不少。 薄的龙骨的厚度一般为0.4毫米,厚的一般为0.8毫米。为什么有的鸽子体大而轻,有的体小而重呢?其区别就在于骨骼。这种特征主要来自遗传,不是练出来的而是先天生成的。
信鸽有什么特点
信鸽形态特征
头形:信鸽的前脑能接收各种信息,并通过它进行反馈,然后做出敏捷的反映。信鸽的后脑是控制自身运动的。信鸽除要具备健全的大脑,还一定要具备理想的体形,使其在空中飞行时阻力小,飞行速度快。同时,前脑上的羽毛要长得细密,颈部要短,这样既美观,又有利于飞翔。
鼻形:一羽优良品种的信鸽,它的鼻形应长得紧凑,鼻形要长而平整,鼻根处要收紧。整个鼻子与前脑要连接紧凑。鼻根与鼻尖长得越长越好。
膀羽:信鸽的膀羽韧带处应厚实有力,当拉开膀羽后收缩时要富有弹性,不能有僵死感。副羽的**要大,手感要柔软,并富有光泽。主羽(大羽轴)应长得匀称,过分宽与窄、长与短,都是飞翔中的不利因素。一羽优良的信鸽,它的膀羽结构与体形结构应该是相称的,不然就难以胜任远程的飞翔。
体羽:优良信鸽的羽毛应是紧、密、薄,富有弹性、光泽,并且柔顺。这样,信鸽在飞翔中羽毛给它带来的阻力就小。如果碰上恶劣的天气,如雨天、雾天等,对信鸽的影响也小
前胸:信鸽的前胸长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这羽鸽子飞翔的速度。作为一羽优良的信鸽,必须具有一个丰满的气囊。
尾形:信鸽的尾部要长得丰满,同时抓在手里感觉要舒服。用手指推它的背部时。背部应平坦,以没有凸出或成圆形的感觉为佳。一般体形较短而略成三角形者在短距离飞行中速度较快,身材较修长的耐翔力好。另外,尾部的下羽毛与尾羽连接要整齐,羽毛要柔软、薄、紧,而且尾部与尾羽连接处要收紧。一羽优良的信鸽没有丰满的尾部,会使它在飞行中失去重心,不能保持平衡。
尾羽:信鸽的尾羽的主要作用是掌握方向。尾羽不能过长或过短,也不能过宽或过窄。理想的尾羽应是长于大羽轴2厘米左右,宽度为尾羽羽条的一羽半左右。信鸽抓在手中时,尾羽往下沉,呈水平形状或稍微往上翘者为好。如果尾羽像散开的扇子一样,这样的信鸽飞翔时阻力大,影响速度。
怎样鉴别信鸽的好坏
鸽好坏鉴别方法
(一)血统鉴别
《 鸽经》 对鉴鸽有许多高明的见解,但是说“辨飞之鸽先论眼,次论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鉴别一羽赛鸽,首先要看眼睛,然后看它的睡眠姿态,根本不讲血统。许多鸽友接受了这种理论。
在民间的谚语中有一句叫“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的儿子会打洞”,这是在自然界的范围内对血统的肯定。那么对信鸽来说,血统是不是重要呢?作者认为挑选信鸽首先要看血统。冠军鸽的下代不可能都是冠军鸽,但是冠军鸽的上代必定有冠军鸽的血统。超远程赛鸽的上代,也必然有超远程的血统史。当然,这里指的“冠军鸽”是从广义上来讲的,具体地说是指具有良好赛绩的鸽子。有人会问,如果一羽有良好血统的鸽子,而其他形质都不合格,它能否出好成绩呢?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存在,因为一羽有良好血统的鸽子,一般地说它的其他形质也一定是上乘的,这就是血统与其他形质相辅相成的关系。
有人一提到好血统,就是30 年代的李梅龄鸽和黄钟鸽,以及40 年代的赛扬、司带沙、华普利,或者是当代的詹森、狄尔巴等。这些当然是着名品系,它们都飞出了好成绩,飞出了许多冠军。所以,在挑选鸽子查问它的血统时,凡是上几代得过好名次的,或是同胞、晚辈得过好名次的,虽然说不上“名门望族”,也算得上“将门之后”。
有些鸽友夸耀“纯血统”,他们把套有名牌足环的鸽子,标以为纯种XXX ,这是自欺欺人。所谓纯种鸽,不过是在许多优胜鸽中挑选出来的直系鸽,不在于血统的纯正,而在于它们有优良的遗传性。比利时一些着名的近亲配名家,他们有时也有选择地引进新血统,只是他们守口如瓶,人们不得其详罢了。
(二)长度与重量鉴别
一羽优良赛鸽必须是大小适中,也就是长度和重量的适中。平衡与协调是一羽优良赛鸽由外观显示出来的最重要的条件,而长度和重量则同全身平衡与协调有着密切钓联系。在冠军鸽的行列中,也许有体型过大或过小的赛鸽,但是极大多数冠军鸽是大小适中的。有人以为,远程鸽和超远程鸽,要有良好的飞行耐力,体型要求修长一些,而中、短程赛鸽则要求有较好的暴发力,体型相应短小一些,以三角形为佳。从近年来的2000 千米冠军鸽来看,体型都是大小适中。
胸骨长度和尾部长度适中的信鸽称长体型。胸骨适中,而尾部短小的称短体型。前一种有耐力,后一种暴发力较好。短体型对中、短程比赛是起作用的,而对远程和超远程比赛作用并不明显。
那么,到底多少重量才是适中呢?一羽发育完全的雄鸽的重量,应在440 ~500 克。一羽发育完全的雌鸽的重量,应在400 ~480 克。人们在鉴鸽的时候,不可能用电子秤和卷尺当场衡量,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当顺手握住一羽鸽子的时候,大拇指压在鸽子的背部,4 个手指把住鸽子的腹部,其正好是龙骨的全部。掂掂重量,感觉上同鸽子的体型相近或稍轻一点。一般地说,这羽赛鸽便是大小适中的。如果腹部大于一手指,重量感觉上重于体型,这羽赛鸽的体重可能重了一些。
(三)身体形态鉴别
鸽子的躯体支持着飞行和比赛等所有的生理运动,因此,信鸽的身体形态是极其重要的。有些鸽友抓住鸽子只看眼砂,而对身体形态满不在乎,这是一种偏见。一羽理想赛鸽的身体必须是椭圆形的,有一个开阔的**,左右双翅平伏地紧贴两边,合成一个饱满的球体。这种球体形的前胸,一般是在经过1 、2 次呕雏以后形成的,也有在幼鸽期就形成的。狭窄、凹瘪的**是不合格的。赛鸽的前身宽度,应是肩押骨和前胸、两翼三部分宽度之和,后身及尾部应是圆锥形的。
鸽体的各部必须是结实的,全身各处都很圆滑,腹部微凹而背部微凸,呈流线型。信鸽是靠两翼划扑为前进动力的,当气流流过微微凸起的背部和微微凹进的腹部时,产生两种不同的上举力。所谓上举力,就像人们打着伞在风雨中行进时,**经过伞的凹凸里表层时,手中的伞有向上运动的力。体型最大的赛鸽,应该是背部微凸,胸骨后端向上收缩,腹部肌肉不多,尾略向下倾斜。这种体型的鸽子,在飞行时可减轻两翼划扑所产生上举力的负担。
鸽体的各部分必须是一个协调的结构,前身较宽,后身收缩,平滑过渡。有人以为前身宽的信鸽飞行阻力大,这是误解。如果把两翼拉开,看到前身迎风面积,仅是前胸椎、喙、锁骨和胸骨部分。这些骨骼和肌肉都是与飞行直接相关的。前身宽大,肌肉发达而富有弹性,飞行才有力量。由于颈部的羽毛呈裂缝状,飞行呼吸时可将迎面气流吸进,再沿身体表面向后排出,有缓冲气流减少阻力的作用。可见信鸽在飞行时,迎风阻力是不大的。一羽体型好的信鸽抓在手中手感舒适,有一种能够轻易滑动的感觉,似有被握住的鸽子正要从手中滑脱出去的感觉。
飞禽的体型是根据它的飞行活动不断变化,以适应空气动力学的要求。从空气动力学的原理上来讲,具有这种体型的赛鸽,似一艘有速率的舰艇,稍圆的头部和平坦的底部,可以很稳地毫不费力地在水面静止或前进。在空气中的阻力同在水中的阻力是相似的,具有这种体型的赛鸽,也能在空气中毫不费力地静止或前进。因为,舰艇在水中所遇到的水流、海浪等,与赛鸽在空中所遇到的气流大致相同。
(四)头与颈鉴别
头部和颈部也是反映一羽信鸽体格强壮的重要部位,所以在鉴鸽时是不可忽略的。
头部必须是开阔的,与身躯比例适当,前额宜宽,后脑丰满。当前引进的一些外籍鸽,头型偏小的较多,这与品系有关。至于头顶部,有人喜欢“寿星头”,即头顶呈圆弧形,也有人偏爱“平顶头”,前额连接鼻瘤处,国内鸽友喜欢“克”,似山的坡度那样要陡一点。国外一些名鸽较多的是直线连接,即所谓“铅笔头”。一羽聪明的赛鸽,它的脑门比较大。鸽子的脑门过小,很可能是一只笨坯。信鸽的飞翔比赛是以体力运动为主的,对脑力的活动不被人们注意。但是,远程和超远程比赛的鸽子,要经受天敌、地害、人捕的严峻考验。头型也是识别雌雄性别最明显的标志之一,任何一羽雄性雌相或雌性雄相的信鸽,是极少可以被用来作种鸽的。一羽信鸽有强壮的、丰满的、开阔的头部,有长短适中、形态极佳的颈部,这是一种遗传能力很强的标志。
颈部是鸽子飞行时产生阻力的部分,它必须强壮,以抵抗风力。一羽体弱的鸽子其颈部会因无力抬起而垂下,只有颈部长短适中,昂首挺立,才能显示出大将风度。头部的综合标准是强壮的、丰满的颈部、脑部和垂肉。颈部不要太粗,也不要过细,没有沟,边缘强壮,长短适中,颈部与**趋于平坦的结合,这是优良赛鸽的必备条件。
(五)嘴、鼻、喉鉴别
嘴的功能是吃食、呼吸和攻防。嘴可分长形、短形和钩形等几种,短形的嘴讨人喜欢,钩形嘴对呕雏不利。嘴的角质组织要坚硬,稍钝,而且没有粗糙、瘦弱或过尖的表面。嘴的前端要细,后端要粗,紧闭性要好,具有一张册不开的嘴。嘴角要深,嘴才能张得大。喉管要粗大,气管口边要大,有利于飞行中呼吸换气。一羽赛鸽如果以每小时70 千米的速度飞行,所产生的热量约等于休息时的27 倍。要抵消飞行中所产生的热量,就需要高速度的换气。由于鸽子的肺弹性很小,虽有气囊的协助,但还是不能满足高速换气的要求。因此,它在飞行时还得靠张嘴来换气,这种现象在炎热的夏天是常见的。所以在选择信鸽时,应册开嘴来看它的喉部气管口开张的程度。
鼻的主要功能并不是嗅觉,而是换气。鼻瘤要洁白,以长、窄、紧的鼻形为佳。鼻孔长、鼻腔大,通气量也大。我国古代信鸽饲养者常将幼鸽的鼻孔切开,以利通气。通气的鸽子善于飞行。30 年代引进的比利时优良赛鸽,以及抗战胜利时接收的日本**鸽,大多是鼻形高大。现代的优良赛鸽鼻多半是长、窄、薄、紧,可见国外也在不断地改良。高而大的鼻瘤,在飞行中会阻挡前方的视线。鼻上部自**塌向嘴下角的鼻形,能使呼出的气流向后下方排出。鼻上部**高的鼻形排气性能差,是不可取的。
在鉴别嘴、鼻、喉这类气管的外形时,还要看它的内腔是否宽大。信鸽的口腔、鼻腔和喉腔以及眼结膜周围的血管网络,能直接提取空气中的氧,供脑部散热和高速飞行时的需要,能使它在高空缺氧的情况下持续飞行。
(六)眼睛鉴别
当人们鉴赏一羽信鸽时,眼睛往往是最被吸引的部位。从眼睛中可以看出一羽赛鸽的健康状况,是机敏还是迟钝,是温和还是暴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文学上的语言,用在鸽子上应改为“眼睛是健康之窗”更为恰当。一羽优良的赛鸽眼球要大一点,整个眼球能摆动自如
本文地址:****pig66***m/breed/2016/0123/9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