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朱标去世时朱元璋多大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朱元璋登基的时候朱标多大了?(朱元璋长子朱标死因解密:朱标为何英年早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朱元璋登基的时候朱标多大了?

朱元璋登基于1368年,朱标出生于1355年,那时他13岁。

朱标死后朱元璋活了多少年?

朱元璋登基的时候朱标多大了?

朱标死后朱元璋活了6年,朱标死的时候朱元璋六十二岁,朱标死于公元1392年,朱元璋生于公元1358年,死于公元1398年。

朱标,出生于太平,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母孝慈高皇后马氏,明惠宗朱允炆之父。在朱元璋自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受到悉心教导,朱元璋亦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人。

朱元璋为什么和朱标差40岁?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朱标的父亲,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在古代父子之间相差4O岁很正常,在古代人的生育率很高,但是人的存活率且是不高,有的小孩刚出生就死了,活了几年或没有长**就夭折了,朱标是长子也许不足第一个出生的,相差狠正常。

朱元璋比朱棣大多少岁?

朱元璋大31岁6个月

朱元璋生于1328年10月21日,享年71岁,朱棣生于1360年5月2日,享年64岁。在古代,朱元璋和朱棣都算高寿,朱元璋子嗣朱棣一系普遍寿命不高,肯定是遗传基因的问题,朱元璋和朱棣的寿命在古代算是高寿,表示他们本人没有问题。

明朝惠帝在位几年?

朱允炆

其他含义

明朝第二位皇帝

明惠宗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06月30日-1402年0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其父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即位为帝,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称“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明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庙号明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后世称为明惠宗,清朝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简称惠帝。

朱标和胡惟庸谁先死的?

根据历史记载,朱标(字元晦)比胡惟庸先死。

朱标是明朝初期的**家和军事将领,他在朱棣(后来的明成祖)的政权建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根据历史记录,朱标于1398年去世。

而胡惟庸(字汝麟)是明成祖时期的重要官员,曾担任兵部尚书等职务。胡惟庸于1425年逝世。

因此,朱标比胡惟庸先去世。

朱标有没有后人活到明末?

洪武31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朱元璋临终前一命长孙朱允炆以皇太孙的身份继位,第二年改建文元年,朱允文登机之后年轻气盛,他就迫不及待的削翻。想把在他叔叔手中的军权给收回,这个时候朱元璋的四字朱地,也就是他的叔叔在北京打出了清军策难国豪发动了靖难之役,所以说朱棣有可能让主标的后世子孙活到明末

明朝的朱宇文什么时候死的?

是朱允文! 谁也无法定论。

朱允文在位四年,因削藩时犯了战略上的错误后被燕王朱棣打败而下落不明。 但是个人认为不应该是死在皇宫里的,因为史传一直说“不清楚”。

朱允文的谜?

中新网8月25日电在中国历史上,明代初年的“靖难之变”中,建文帝朱允文的下落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在被自己的叔父、后来的永乐帝朱隶夺取了皇位之后,建文帝去了哪里于是**而死还是削发为僧;甚或流落海外,各种说法众说纷线,历史学家们各抒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从而使这一悬案成为中国历史的“四大谜案”之一。

据金陵晚报报道,日前,84岁的南京有线电厂退休工程师让庆光老先生带着一本自家保藏多年的《让氏家谱》找到记者,翻开家谱,让先生告诉记者,建文帝当年并没有**死,而是逃出南京,改名让銮,在湖南湖北一带定居。世代繁衍生息,让庆光先生本人就是明建文帝的十五世孙。

建文帝逃出南京改姓“让”

让庆光先生指着家谱为记者讲述了建文帝朱允文开创“让”姓的历史源流。让庆光说,让氏先祖朱允文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其父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早年立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礼法传统,立朱允文为皇太孙。1399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文即位,史称:“建文帝”,但在位仅仅四年,建文帝的四叔燕王朱棣就发动“靖难之变”用****了朱允文。

朱允文被朱棣赶下台后,并没有像许多史家所说,在宫中**身死。而是从地道逃亡出宫,离开南京,隐居于民间改名为“让銮”,假扮僧道,云游于滇、黔、蜀、粤、桂、湘、鄂各省,在游历名山大川期间,让銮还题写过许多诗词和符号,向世人暗喻自己就是建文皇帝。晚年,让銮隐居于武昌,死后就葬在武昌洪山。以上的事情,在《让氏家谱》中有明确记载。

至于为什么建文帝出宫隐居民间后,改姓为“让”,更名为“銮”,让庆光解释说,建文帝认为自己是逊位退国让出江山的,所以改名“让銮”,是让出了皇位的意思。

建文墓地隐匿山林

为了让记者相信自己确是建文帝后人,让庆光还举出了一些例证。让庆光说,他出生在武昌,而先祖建文皇帝朱允文就葬在洪山宝通寺的宝塔旁。让庆光还记得,小时候宝通寺的和尚都知道建文皇帝的墓地具体方位,和尚们还曾经指引让庆光的祖辈前去祭扫。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动荡,这座隐匿在民间的帝王陵寝已经找寻不到了。

1945年,让氏后代让廉修根据历代先祖口授心传的描述和家藏中元烧包单(上有历代祖先名讳),修成《让氏家谱》一书,得到了著名学者张其昀、昌彼得的认同,张其昀为家谱题写书名,昌彼得则作《<让氏家谱>叙录》,肯定让氏为建文帝后人。而让庆光的舅舅、**的陈万鼐教授曾作有《明惠帝出亡考证》,1950年由台北百成书店出版,该书持让氏为建文后裔说,只是可惜没有引起明史学界充分关注。

另据记者了解,贵州黄果树大瀑布附近的神秘石刻碑文“红崖天书”的破译也为证实建文帝未**死提供了佐证。上海工程师林国恩考证出“红崖天书”其实是退位后,建文帝颁下的一道讨伐燕王朱棣的檄诏,说明建文帝逃出南京后,流落西南一带,并有可能繁衍后代。

尘封7600年的秘密

对于自己家族的这段历史,让庆光老先生从小就听父亲讲过,但一直深埋在心里,当作一个秘密。让庆光说:“我们的先祖被夺去了皇位后,朱棣还多方寻找,想斩草除根,明朝的时候,祖先们自然是不敢暴露身份。而到了清代,更不能讲自己是明朝皇族后裔。这600年来,让氏只好一直隐瞒先祖身份,家族的历史也只能口耳相传,这本《让氏家谱》也是到上世纪40年代才敢公开编纂的。”

到今年,“靖难之变”已经过去了602年,让庆光说,是到了该建文帝的后人站出来解开这个千古之谜的时候了。据让庆光介绍,目前全国有两支让氏,一在湖北湖南一带,一在山东巨野,山东的让氏是不是建文帝后裔目前还不得而知。让氏人数虽然不多,却多为高级知识分子,很多定居在海外。

社科院专家力证《让氏家谱》

在这两天举行的第十届明史学术讨论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商传研究员向大会递交的论文就是名为《<让氏家谱>与建文帝出亡考》的论文。

论文中,商传研究员介绍了《让氏家谱》这一有助于解开建文帝下落谜团的重要资料,商传研究员充分肯定了《让氏家谱》的价值,他对记者说:“《让氏家谱》在明史学界还几乎没人知道,因此,我的论文公布后,肯定会引起不小的轰动!”

不过,商传也指出,要彻底弄清建文帝下落,还要进一步做考证工作,“让氏家谱”虽明确说自己是建文后人,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当年的实物证据证明这一点。《让氏家谱》中说:“公(指建文帝)生前书法甚佳,武昌候补衙范衷愚家有祖遗一联,是其墨宝。殁后葬于武昌洪山之阳,生殁不详,惟知其享寿一百岁整。”由此可知,让氏先祖建文帝有一副对联传世,并有墓地在武昌,如果能够找到这副对联或者墓葬,将有助于彻底解开这个谜团。(于峰杨阳)

朱标总领朝政的时间?

洪武七年,朱标二十二岁,朱元璋见他年纪已长,遂令今后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有意让太子“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

从此朱标开始学习并协助其父处理日常政务。在这过程中,他每每希望实行“宽通平易之政”,但终多因与朱元璋意趣不合而难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