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十堰地区有哪些地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十堰有多少街道?(十堰有多少街道和乡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十堰有多少街道?
1车城街道隶属于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办事处驻车城路13号,人口73000人,面积29平方千米。辖11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镜潭沟、艳湖、康乐、张湾、东岳古台、车城西路、公园、工艺新村、人民广场、高家湾、岩岭坡、谢家
2、汉江街道隶属于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位于十堰城区北部,办事处驻河南路19号,人口63300人,面积93平方千米。辖6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六堰、七里、夏家店、罗家岗、东风、银河、柳家河、茅坪、梁家沟、刘家、双楼门、水堤沟、龙潭湾、八亩地、李家院、马家沟、熊家湾、七里垭、桐树沟、凤凰沟。
3、红卫街道隶属于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办事处驻车西路19号,人口38000人,面积28平方千米。辖6个居委会、4个村委会:王湾、周家沟、燕沟、袁家沟、动力新村、界牌、牛场、炉子、曾家、石桥
4、二堰街道隶属于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办事处驻人民路,人口61024人,面积19.7平方千米。辖9个居委会、3个村委会:源园、富康、垭子、郑家沟、火车站、擂鼓台、老街、三堰、二堰桥、姜湾 、百二河、十堰桥。
5、武当街道辖区总面积54.9平方公里,辖3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近5万人。辖6个居委会、3个村委会:马家、王家、铁三处、龚家湾、路北、顾家岗、堰口、顾家、马家河。
6、五堰街道隶属于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办事处驻东山路,人口8万余人,面积7平方千米。 五堰街道行政区域辖10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五堰北街、五堰南街、东岳路、六堰山小区、柳林路、燕林小区、朝阳路、何家沟、滨河小区、四堰小区、李家岗村。
十堰市分几个区?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 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市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 辖五县(郧县、郧西、竹山、竹溪、房县) 一市(丹江口) 两区(茅箭、张湾), 总人口350万。
湖北省十堰市有哪些工业区?
湖北省十堰市主要有三个工业区,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卫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十堰工业新区。十堰是一个因车而建的城市,属于工业城市,大部分的产业都是围绕汽车产业进行配置的,涉及的主要是卡车的生产和销售以及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和批发,工业规模挺大的。
十堰是九县一市吗?
十堰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区,和河南省,陕西省,重庆市接壤,是一个四省市的边界城市。十堰市别称“车城”,是中国的卡车之都。十堰市辖区面积达到2.3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340万左右,总共管辖了3个区,张湾飞,茅箭区,郧阳区,一个县级市丹江口市,四个县,竹山县,竹溪县,郧西县,房县。
十堰历史上最悠久的地方?
十堰市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十堰市在商、周属绞、庸国;战国时属楚国;秦汉时属汉中郡长利县;东汉、魏时属锡县;唐、宋时属武当郡郧乡县;元代始设郧县。 夏朝十堰地域分属梁州和豫州。今郧县、郧西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等地域属梁州,丹江口属豫州。 商朝十堰是古代方国的领地,先后有庸、彭、微等封国和部落方国在此生存。庸国中心在今竹山上庸北坝地区,彭国中心在今房县地域,微国中心在今张湾黄龙附近。 西周十堰仍为古方国并存地,有庸、微、麇、钖、绞、均等国。庸国占竹山及陕西安康地区,微国在张湾黄龙,钖国和麇国先后在郧县五峰乡一带,绞国中心在丹江口习家店,均国在丹江下游的丹江口与河南淅川的交界处。 春秋时期公元前611年前后,楚国北略,灭庸、麇后,在庸地设汉中郡,在庸都设上庸县,十堰地域属楚,楚与秦在此域设有上庸六县。楚于公元前611年前后灭庸、麇后,十堰地域属楚,有上庸六县。按后承前制的建置规律,从西汉建置中可考楚之“上庸六县”除有上庸县外,还有房陵、钖、武陵、长利、武当五县。 战国时期十堰初属楚国之上庸六县(上庸、房陵、钖、长利、武当、武陵)。公元前312年秦张仪取上庸后,十堰属秦。公元前304年,秦昭王将上庸地还于楚。公元前296年楚怀王死于秦后,十堰终属秦。 秦朝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十堰分属汉中郡和南阳郡。十堰地区有房陵县(今房县),钖县(今郧县五峰),武陵县(今竹溪县),上庸县(今竹山上庸),长利县(今郧西观音)属汉中郡。长利县(今郧县西北),武当县(今丹江口均县)属南阳郡。西汉武帝划分全国为十三刺史部州,置刺史。十堰分属益州刺史部汉中郡和荆州刺史部之南阳郡管辖。益州刺史部汉中郡辖十二县,十堰地域有房陵、钖县、武陵、上庸、长利属之。长利县有郧关。荆州刺史部南阳郡辖三十六县,十堰地域有武当县属焉。
东汉承西汉建制。东汉长利县并入钖县、武陵县并入上庸县。东汉末年,十堰境有上庸郡、新城郡,以及上庸郡之上庸县、武陵县,新城郡之房陵县,西城郡之钖县,南阳郡之武当县。
三国时期,十堰地域属曹魏之荆州,境域有两郡八县。即上庸郡、新城郡、上庸县、北巫县、武陵县、建始县、房陵县、昌魏县、钖县、武当县。两晋时期,本区域建置有二郡十一县:即上庸郡、新城郡和上庸县、安富县、北巫县、武陵县、微阳县、钖县、郧乡县、长利县、房陵县、昌魏县、武当县。
南北朝时期,十堰地区分属各朝州郡管辖。本域北方诸县(除北周外)大致是南北朝分界地。(北周辖全境)
隋朝建置为州、县二级制。炀帝时废州为郡,以郡统县。十堰地域分属西城、房陵、上洛和淅阳四郡。境内有房陵郡和丰利县,光迁县,永清县,竹山县,上庸县,上津县,安福县,郧乡县,武当县。武当县于隋文帝开皇初改为均州,炀帝大业初废州为县。
唐朝贞观年间划分全国为十道,十堰为山南道所辖。开元时期将全国划分为十五道,十堰地区分属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唐地方为州、县二级制。十堰地区分属山南道之房州、均州、商州所辖。境内有房州、均州和房陵、永清、竹山、上庸、武当、郧乡、丰利、上津和武陵、安福、堵河。
五代十国时期,十堰地区建置基本上承唐代,十堰有房州、均州领房陵、竹山、上庸、永清,郧乡、武当诸县,上津县仍为商州所辖。
北宋将全国划分为十五路,南宋划分为十六路。宋行政区划分路、州、县**制。十堰分属京西路南路和陕西路永兴军路。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实行省、府、州、县四级行政建制。十堰分属河南江北等处行省和陕西行省管辖。十堰地区建置州县有均州、房州和武当县、郧县(郧县之名始此)、房陵县、竹山县,上津县。
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十堰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襄阳府所辖。十堰地域有均州、武当县、郧县、房县、竹山县、上津县。弘治十一年(1498年)割房县脩文、宜阳等乡置保康县。成化十二年后郧阳府辖郧县、房县、竹山县、郧西县、上津县、竹溪县,弘治十一年后增保康县。郧阳府隶湖广下荆南道(初治襄阳,后移郧阳)。明洪武年间省武当县入均州,成化十二年后,均州仍属襄阳府,此后州不领县。成化十二年以后,郧阳府和襄阳府及诸县统属郧阳抚治管辖。
郧阳抚治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底由第一任巡抚左副都御史原杰建镇,总镇治所设郧县,并在此设有湖广行都指挥使司、下荆南道。抚治辖河南南阳府各州县,湖广安陆府(后为承天府,治今钟祥市)、荆门州、沔阳州、郧阳府、荆州府各州县,陕西汉中府各州县,以及陕西西安府之商州各县,四川夔州府各县。所辖共八府、九道、九州、六十四县。郧阳抚治自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建立,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裁汰。经历两朝共205年,先后有120位朝廷重臣在抚治任职。抚治于明万历十八年修纂有《郧台志》,今存。
清朝改明湖广为湖北、湖南两省。十堰地区仍为郧阳府,属湖北承宣布政使司所辖。郧阳府辖郧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保康县、郧西县六县。明之上津县省入郧西县。均州属襄阳府管辖。

离十堰较近的城市有哪些?
我也是十堰的,给你几个建议;如果要去近一点的十堰本地的游览景点:四方山牛头山龙泉寺武当山伏龙山桃花湖金沙湾黄龙大川大西沟这些地方都适合短途旅游(1-3天)都可以要是稍微远一点的,十堰附近的:神农架西安宜昌三峡那些近一点的地方基本都在十堰市和五县一市远一点的也在十堰附近都可以去
十堰市地理位置是怎样的?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辖五县一市两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即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张湾区、茅箭区、丹江口市和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国土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6万。十堰城区既是一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因车而名的车城,也是一座灵山秀水环抱、四季风景迷人的山城、旅游城,是鄂豫川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十堰市哪个省份的?
是湖北省地级市。别称车城,中国卡车之都。仙山,秀水,汽车城三张名片驰名中外,十堰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秦巴山区汉水谷地,北邻秦岭, 南依巴山,汉江和武当山横贯全景境界。是鄂,豫,陕,渝四省交界地。十堰还是5A级别旅游圣地!十堰之美!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