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选择研读文献的标准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如何阅读论文和确定研究方向?(如何阅读论文和确定研究方向的书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如何阅读论文和确定研究方向?
看了楼主的描述,我大体上明白了一点。我估摸着,你们老板让你看文献,只给你大方向,而没有指定小方向。而大方向范围很广,你也只能宽泛的肤浅的翻一翻论文,但都没有深入。随着马上步入下学期,而你又有发表小论文的压力,所以你现在很迷茫。
我给你一点建议,1)在翻了数篇外文文献后,肯定会有所发现。比如突然发现自己对某个问题感兴趣;或者发现某个问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或者发现某人的论文存在一些**;或者发现某个方向国内几乎没有人研究;等等之类的问题。那么你就可以就这些问题深入地看一两篇比较经典的有权威性的外文文献(比如发表在国外核心期刊或者被引用次数比较多的文章),再看看这个问题上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如何,自己研究的话能有什么创新之处。这样有了一些想法以后,可以与导师交流,得到导师肯定后,就可以开展你的科研之路了。进展好的话,你就可以就此出来一篇**的或者有创新的或者肯定能发表的文章了。
2)拿到一篇文章,想深入了解的话,必须读透。碰到不懂的不熟悉的,也要继续查下去,为此花个三五天也值得,因为搞科研就这样。你不可能两天的时间就能看透一篇论文。查知识的方法有很多,要学会利用工具,比如CNKI翻译助手、google学术搜索等。文后的参考文献也要看。坚持下去后,这一篇文章被通读个三四遍,才能算真正读透。
3)一般精读一篇文章的话,我喜欢看它的引言部分,这里介绍了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了解了研究现状以后,你就知道这篇文章的出发点在哪儿,创新以及意义在哪儿,读下去也就有兴趣了。
你提到了遗传算法,正好我有所研究,欢迎继续探讨。
补充一下,看你的描述,你的压力蛮大的,要发两三篇小论文,看来导师要求比较严格。我们那时候,到研三了,第一篇小论文才出来,快毕业时,陆续第二篇第三篇就出来了。研一一整年都在上课,学基础知识。研二开始上讨论课,一周一次报告那种。研二上学期结束时,小方向确定。研二下学期开始写小论文。研三开始就特别忙了,一边是小论文和毕业论文,一边是找工作。
最后,辛苦打这么多字,楼主看看能给多少分哈,有问题可以继续交流。
收集和准备毕业论文文献资料应遵循哪几项基本原则?
加把油再好好找找首先建议你先列一个提纲,明确自己的目标,到底方向在哪里,想写什么,其实这是很重要的,即使你觉得你很难写出一整篇论文,或者想用copy拼凑的方式完成论文,都必须要先明确你的论文想说什么。
论文的内容都不清楚,又如何去找资料呢?
其次中国的毕业论文,就一大抄,我看过这么多网站,比较欣赏的有学生大(studa),感觉那里做的还不错,还有 http://****papersempire***m/,其余的不予评价。
当然,最好就是你自己写,资料其实不必找别人的论文,既然是抄,你又明确了自己想写什么,那抄别的资料,新闻评论,各种论述也是一样,最关键的是拼凑的技巧。其实别人的论文,大部分也是从各方各面抄来的而已,主题一明确,就好抄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无论什么论文,最好能有自己的观点,即使只是一点点,或者比较浅显的观点,也是很好的,会显得新鲜,有创造性,容易得到老师的好评。
怎样写论文
在整个读研的过程中,你需要写一到两篇(这取决于你所在系的规定)毕业论文,以获得PhD或者MS。
勤于写作不仅仅给你练习的机会。
学术的规则就是要么发表,要么腐烂。在很多领域和学校,这通常开始于
你成为一名教授时,但是我们实验室的很多研究生毕业之前就已经开始发表论文了。
鼓励发表和分**文是很好的政策。
写下自己的想法是很好的调整思路的方式。你会经常地发现自以为很完美的想法一旦写下来就显得语无伦次。
如果你工作的目的是不仅为自己还要为他人服务,就必须把它发表。这也
是研究的基本责任。如果你写得精彩,会有更多的人来了解你的工作。
AI但凭单打独斗是很难做的,你需要经常地从他人那里获得反馈。对你的
论文作评论就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任何事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阅读有关如何写作的书籍。Strunk和White的《Elements of Style》对基
本的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做了介绍。Claire的《The MLA’s Line By Line》(Houghton
Mifflin)是有关在句子级别如何编辑的书籍。Jacques Barzun的《Simple and Direct
: A Rhetoric for Writers》(Harper and Row, 1985)是有关如何作文的。
写论文时,读读那些写作高超的书,并思考作者的句法运用。你会发现不
知不觉地,你已经吸收了作者的风格。
要成为写作高手,需要付出颇多,历经数年,期间还要忍受和认真对待他
人的批评。除此之外,并无捷径可走。
写作有时候是很痛苦的,看起来好像是从“实际的”工作中分心了。但如
果你已经掌握了写作技巧,写起来会很快。而且如果你把写作当作一门艺术的话,你
能从中得到很多乐趣。
你肯定会遇到思路阻塞的情况,这有很多的可能原因,没有一定可以避免
的方法。追求完美可能导致思路阻塞:无论开始写什么,总觉得不够好。要理解写作
是一个调试的过程。先写一个草稿,然后返回修订。写草稿有助于理顺思路,如果写
不出来正文,那就写个大纲。逐步对之细化,直到已经很容易写出子部分的内容。如
果连草稿也写不出来,隐藏掉正在写作的所有窗口,然后随便输入自己脑袋里想到的
东西,即使看起来好像是垃圾。当你已经写出了很多文本后,重新打开窗口,将刚才
写的东西编辑进去。
另外一个错误是以为可以将所有的内容依次写出。通常你应该将论文的核心内容
写出来,最后才是介绍部分。引起作者思路阻塞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切实际的以为写作
是很容易的事情。写作是耗时耗力的,如果发现自己每天只能写一页,也不要放弃。
完美**可能会导致对本来已经足够好的论文还在不停地打磨。这是浪费
时间。(这也是一种有意无意之间逃避做研究的表现)。将论文看作你与本领域其他
人交谈时的一句话。在交谈中,并不是每一句话都是完美的。很少有人会期待自己的
某次谈话就是全部的故事,是与对方的最后一次交流。
写信是一种很好的练习。很多技术论文,如果其风格更类似于给朋友的信
,那么会有很大的提高。坚持记日记也是练习写作的方法(也会使你试验更多的文体
,不仅仅是技术论文)。这两种方法还有其它的实质作用。
一个常见的陷阱是花很多时间去追求修辞而不是内容。要避免这样。LaTeX
并非完美,但是它有很多你所需的修饰语。如果这还不够,还可从其他从事这一研究
的人那里借用一些词语用法。很多站点(例如MIT)维护了一个写作修辞的库。
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这是清楚的写作中最难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你写了
拙劣的东西,且不知道如何修改,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一旦搞
清楚了自己要说什么,说就行了。
论文的写作要有利于读者查找到你所做的工作。无论是段落的组织还是通
篇的组织,都要将最核心的部分放在前面。要精心写作摘要。确保摘要已经反映出你
的好思路是什么。确保自己明白自己的创新点是什么,然后用几句话表达出来。太多
的论文摘要只是一般性地介绍论文,说是有一个好思路,却不说是什么。
不要用大话来贩卖你的工作。你的读者都是很优秀的人,正直且自尊。与
之相反,也不要为自己的工作道歉或者进行消减。
有时候你意识到某个子句、句子或者段落不够好,却不知道如何修改。这
是因为你钻到死胡同里出不来了。你需要返回重写这一部分。现实中这种情况很少发
生。
确保自己的论文中有中心思想。如果你的程序在10毫秒内解决了问题X,告
诉读者你是如何办到的。不要只是解释呢的系统是如何构建的,是做什么的,还要解
释其工作原理和价值所在。
写作是给人看的,而不是机器。因此光观点正确是不行的,还要易懂。不
要靠读者自己去推理,除非是最明显的推论。如果你在第七页的脚注上解释了某个小
玩意的工作原理,接着在第二十三页没有进一步解释就引用了它,此时如果读者感到
困惑一点都不值得奇怪。正式的论文要写清楚是很难的。不要模仿数学领域的文献,
它们的标准是尽可能少的解释,使读者感到越困难越好。这并不适用于AI。
写完一篇论文后,删掉第一段或者头几句话。你会发现那是与内容无关的
一般性话语,更好的介绍语句在第一段最后或者第二段的开头。
如果你等做完所有的工作后才开始写作,会失去很多。一旦开始了某个科研项目
,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写作解释当前工作进展或者每几个月学习所得的非正式论文。
从你的研究笔记中的记载开始。花两天的时间写下来——如果你花的时间更长,说明
你是一个完美**者。将论文与你的朋友分享。写的是草稿——不是为了被引用的那
种。将论文复制数十份,送给那些感兴趣的人(包括你的导师)。与写正式论文相比
,这样做具有很多相同的好处(评论,理清思路,写作练习等等),而且从某种意义
上讲,付出无需那么多。经常地,如果你做得不错,这些非正式论文以后可以作为正
式论文的骨干内容,也就是从AI实验室的Working Paper成为一篇期刊文章。
一旦你成为Secret Paper Passing Network的成员,会有很多人给你寄论文拷贝
要求评论。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论文的评论是很有价值的。因此你评论的论文越多,你
获得支持就越多,也会收到更多人对你论文的评论。不仅如此,学习评价别人的论文
有助你的选择。
为论文写有用的评论是一门艺术。
要写出有用的评论,需要读两遍论文。第一遍了解其思想,第二遍开始作
评论。
如果某人在论文中屡次犯同一错误,不要每次都标记出来。而是要弄清楚
模式是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对此还可以做什么,然后在第一页清晰地指出或者私
下交流。
论文的作者在合并你的评论时,将会遵循最小修改的原则。如果可以,就
只修改一个词,不行再修改一个词组,再不行才修改整个句子。如果他的论文中某些
拙劣之处使得他必须修改整个段落,整个小节甚至整篇论文的组织,要用大字体的字
母指出来,这样他才不会忽视。
不要在论文写毁灭性的批评如“垃圾”。这对于作者毫无帮助。花时间提
出建设性的建议。要设身处地地为作者着想。
评论有很多种。有对表达的评论,有对内容的评论。对表达的评论也可以很不同
,可以是校对打字稿,标点,拼写错误,字词丢失等。应该学一些标准的编辑符号。
还可以是校正语法,修辞,以及混乱不清楚的段落。通常人们会持续地犯同一语法错
误,因此需要花时间明确地指出。接下来是对组织结构的评论:不同程度(子句,句
子,段落,小节乃至一章)的次序混乱,冗余,无关的内容,以及丢失论点。
很难描述对内容进行评论的特征。你可能建议作者扩展自己的想法,考虑某个问
题,错误,潜在的问题,表达赞美等。“因为Y,你应该读X”是一种总是有用的评论。
当被要求对论文作评论时,你首先想弄清楚哪种评论更有用。对于早期的论文草稿,
需要你主要对内容和论文的组织结构作评论;对于最终的草稿,需要你主要评论表达
的细节。注意,作为一种礼貌,在要求别人评论之前,应首先用拼写检查器对自己的
论文进行检查。
你无须接受所有的意见,但是必须都认真对待。将论文的部分内容裁掉是挺令人
痛心的,但往往也提高了论文的水平。你经常会发现某个意见确实指出了问题,但是
解决方法你觉得不可接受,那么就去寻找第三条道路。
要多发表论文,这其实比想象中的容易。基本上,AI出版物评审者评审论文的标
准是:(a)有新意;(b)在某些方面,符合标准。看看IJCAI的会议录,你会发现论文录
取的标准相当低。这种情况由于评审过程本身固有的随机性而变得更糟糕了。所以一
个发表论文的诀窍是不停地试。
确保论文可读性比较好。论文被拒绝的原因,除了没有意义之外,就是无
法理解或者组织糟糕。
论文在投往期刊之前,应该交流一段时间,并根据反馈的评论进行适当的
修订。要**那种急匆匆地把结果投往期刊的做法。在AI领域,没有竞赛,而且不管
怎么说,出版周期的延迟要大大超过对草稿进行评论的时间。
读一读你想投稿的期刊或者会议的过刊,确保自己论文的风格和内容是适合的。
很多出版物都有一页左右的“作者投稿须知”,仔细看看。
主要的会议都会在被接收的论文中评出内容和表达俱佳的获奖论文,仔细
研究研究。
通常是向会议投交一篇篇幅比较短的有关部分工作内容的早期报告,然后
再往期刊投交一份篇幅长的最终的正式论文。
论文被决绝了——千万不要沮丧灰心。
期刊和会议的论文评审过程存在很大的不同。为了节省时间,会议论文的
评审必须迅速,没有时间细究或者交流。如果你被拒绝了,你就失败了。但期
刊论文则不同,你可以经常地与编辑争辩,通过编辑与评审人争辩。
评审人一般都会对你有帮助的。如果你收到了令人生厌的评审报告,应该
向大会的程序**或者编辑投诉。不能期望可以从会议论文评审人的报告那里
得到多少反馈。但对于期刊论文,往往可以得到非常棒的建议。你不必完全按
照评审报告的建议去做,但是,如果你不按照报告去做,那么就必须解释原因
,并且要意识到这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负面评价。不管怎么样,无论是哪种的
评审,作为评审者都要有礼貌。因为在余下的职业生涯中,你将会与被评审者
在一个学术圈子里。
MIT AI Lab Memos大体上是或者接近发表的水平。实际上,Technical
Reports基本上都是这些Memos的修订版本。Working Papers则更不正式,这是
很好的将自己的论文分发给同事们的方法。要出版这些内部文件,只需到
Publications Office(在活动楼八层)领一份表格,并有两位教员签字即可。
就像其它的科研活动一样,论文写作所花的时间总是比期望的要高。论文
的发表在耗费时间这个问题上则更严重。当你完成了一篇论文,投出去,等待
发表。数月后,论文以及评论被返回来。你不得不对论文进行修改。然后又是
几个月,才返回对你的修改的确认。如果你同时发表了该论文的不同形式,如
有一篇短的投会议,一篇长的投期刊,这样的过程将反复数个回合。结果有可
能是当你已经厌倦了,研究主题也已经令人生厌后数年,你仍然在修改那篇论
文。这启示我们:不要去做那些需要热情投入但是很难发表论文的研究——苦
不堪言。
论文中参考文献引用的是国家颁布的文件或纲领政策,要用什么字母表示?比如期刊用J表示那样
论文中参考文献引用的是国家颁布的文件或纲领政策,要用字母S表示。
例如:引用的是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则,在参考文献中格式为:
[13]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是指为了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的格式,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扩展资料:
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
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格式
研究生如何“读论文”
期间的研究生是很重要的功课,不可忽视,这种能力是需要训练的。关于做读书和文献阅读笔记,这里谈点个人的看法,算是跟年轻朋友们的交流,也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指教。
如何选择和阅读文献?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如何做阅读笔记呢?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和整合,类似Minireview 的方式。如果能将类似相近的一些重要文献(如 10-20 篇),进行整合和归纳,理出最新 的几个专题的进展,无疑会加深对所阅读的文献的理解。那么笔记记什么?记录新进展。哪些是新进展?需要广泛阅读才能知晓。阅读任何文献或专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论文写 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等。与之相应,多数文献是需要泛读的,可能只需要读读题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浏览一下图表等等。要重视的题目和摘要,这是很重要和简洁、精炼的信息。一篇的精华部分都在这里了。同样文章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如生态生理学特别关注物种对环境的适应,那么环境条件就是很重要的信息了,如物种的分类地位、生物学习性、地理分布,以及分布区的海拔、气候和植被等等。阅读文献和专著是需要积累的,要坚持不懈,多研究和教学工作恐怕一生都要坚持阅读新文献和著作。读文献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量大了,积累多了,需要总结的方面就多了。这样日久天长,通过知识的整合,知识框架会逐渐完善,自己肚子里的“货”就会感觉逐渐充实起来了,用和取的时候就会很自如。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转变,只要有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信息就是资源,知识就是信息的积累和过滤、整合。无论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讨论会,有些人说了很多,占用很多时间,但你会感觉没有多少新的信息或知识,但有些人一开口,话不多,你马上就会感觉到人家肚子里知识的储存量,激烈争论的氛围,会立即安静下来,听众会被吸引,这就是所谓的专家了。专家不是万金油。博士毕业后,都应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再磨练积累几年,就一定 会是名副其实的专家了。写了这么多,似乎还是有些空。我信奉的还是那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该记的就要记,做学问,捷径不多。勤能补拙,书山有路勤为径嘛。
论文写作中的参考文献怎么写??
1、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4]赵天书.诺西肽分阶段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优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3.
2、专著、论文集、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1、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2、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3、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4、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本文标签属性:
如何选择:如何选择股票 如何选择一台好的笔记本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