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童蒙如何教孩子成为贤者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如何落实德行教育 三,怎样落实 童蒙养正 教育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如何落实德行教育 三,怎样落实 童蒙养正 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颇多,我们要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地采取适合本校条件、情况的具体措施来完善常规教育教学。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课标,活化教材,融洽师生关系,活跃教学气氛,优化课堂结构,狠抓落实,始终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诸具体行动,持之以恒,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什么是童蒙养正?

“童蒙养正”的思想来源于《易经》。《易经•序卦传》:“蒙者,蒙也,物之稚也”,指出“蒙”是事物在幼稚阶段的状态。

事物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会有迷蒙,儿童生长规律亦然,“童蒙”即指幼儿阶段的特点,因此古人把幼儿教育称作“蒙学”,对刚开始的教育叫“启蒙教育”。

如何落实德行教育 三,怎样落实 童蒙养正 教育

扩展资料:

童蒙养正是一个始于儒家的儿童教育思想,童蒙就是对儿童早期的启蒙教育,养正指培养各种优秀美德。

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陶冶 ,养正,是指培养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养其正心正德正见正行。

培养纯善的心。首先,家长要肯定所有孩子的心性都是善的。善心的外在表现就是品行的端正和纯洁。所以从品行入手,老师须以身教、言教启发濡养孩子纯善的心。善心是无远弗届的,由善心而起的德能、德用良善的行为与作用也是无有穷尽的。长养孩子的善心、善念,就是培育孩子为人的根本。

朱熹给我们留下读书的启迪

朱熹有一首著名的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意即: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
诗的寓意很深,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朱熹在这里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如何评价朱熹的童蒙教育思想

朱熹重视教育对于改变人性的重要作用。他从“理”一元论的客观唯心**思想出发来解释人性论,提出了人性就是“理”,就是“仁、义、礼、智”封建道德规范的观点。

重视蒙养教育,他说:“古人之学,因以致知为先,然其始也,必养之于小学”为了说明蒙养教育的重要性,他还把小学阶段的教育形象地比喻为“打坯模”阶段,他说:“古者,小学已自暗养成了,到长来,已自有圣贤坯模,只就上面加光饰。”

并指出倘若自幼失了小学,或坯模没打好,大了要补填就十分困难,他说:“而今自小失了,要被填,实是难。”总之,在他看来,蒙养阶段的教育非常重要,必须抓紧抓好。

扩展资料:个人著作

朱子现存著作共25种,600余卷,总字数在2000万字左右。主要有《周易本义》《启蒙》《蓍卦考误》《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四书或问》《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楚辞集注辨正》《韩文考异》《参同契考异》;

《中庸辑略》《孝经刊误》《小学书》《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家礼》《近思录》《河南程氏遗书》《伊洛渊源录》等。《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阂人辑录的《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