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哪些中成药有抗菌作用机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常用抗菌药物有哪些?怎样使用?(常用的抗菌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常用抗菌药物有哪些?怎样使用?
抗微生物药物包括抗菌素类、磺胺类、硝基呋喃类及其复方制剂,这些是防治鸭细菌性疾病、真菌性和寄生虫病时广泛使用的药物。
(1)青霉素 常用的是青霉素G钠盐或钾盐,溶于水后易失效,应现用现配。该药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极强的杀灭作用。该药可肌肉注射,按鸭每千克体重肌注1~2万单位,每天二次;也可溶于饮水中,小鸭每只按2~3万单位,大鸭每只按3~5万单位。饮水给药时,要求在1~2小时内饮完。
(2)链霉素 主要对革兰氏*性杆菌和结核杆菌有杀灭和抑制作用。肌肉注射时,小鸭每只0.02~0.05克,大鸭每只0.05~0.2克;饮水时用量可加大。在防治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禽霍乱时,常将青、链霉素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3)庆大霉素 为广普抗菌素,对大多数革兰氏*性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变性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也有抑制作用。可肌注或饮水,雏鸭每只2000~4000单位,成鸭每只5000~6000单位,一天2次。
(4)土霉素 为**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为广普抗菌素,它不仅用于疾病的治疗,还广泛用作饲料添加剂,能促进畜禽生长发育。混料给药时,按每吨饲料加入土霉素200~800克,连用5~7天。
(5)制霉菌素 为**或棕**粉末,有吸湿性,不溶于水。该药对各种真菌如烟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球孢子菌等有效,但对细菌无效。常用于治疗幼鸭曲霉菌病,每天每只鸭用1~1.5万单位,每天一次,连用2~3天。
(6)磺胺类药 为合成的抗菌药物,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及一些*性菌有抑制、杀灭作用,常用于防治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禽霍乱和球虫病。常用磺胺药主要有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磺胺甲基异口唑(新诺明)、磺胺-5-甲氧嘧啶(SMD)和二甲氧苄氨嘧啶(敌菌净)等。SD和SM2混料和饮水时,分别按10千克饲料或饮水中,加入20~50克和10~20克,连用3天。新诺明混料按每吨饲料加100~200克连用3天。SMD混料按每吨饲料加500~1000克,饮水时每升水加0.25~0.5克,连用3~5天。复方敌菌净混料按每吨料加200~800克。产蛋鸭在产蛋期禁用,以免引起产蛋下降。
(7)喹乙醇 是磺胺类药物的复方制剂,为浅**结晶性粉末。该药除了用于防治大肠杆菌病、禽霍乱、沙门氏菌和球菌病外,它还具有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促进生长等作用。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用量为每吨饲料中加25~35克。该药安全范围窄,应避免过量中毒。
(8)喹诺酮类 属于新型合成抗菌素药物,目前主要有诺氟杀星、氧氟杀星、恩诺杀星(普杀平)等,为广普抗菌药物,对禽霍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霉形体等有杀灭作用。恩诺杀星(2.5%)饮水时,每1000克水中加2~3毫升,连用3~5天。
(9)百病消(10%)为德国拜尔公司生产,为淡**液体,对革兰氏阳性、*性菌及霉形体均有良效,尤其对出壳小鸭提高抗病力和预防雏鸭大肠杆菌病和鸭疫巴氏杆菌病效果特佳,饮水时按每10升水加5~10毫升。
消炎的中草药有哪些?
中药的抗生素药有哪些?
据了解,“中药抗生素”并非真正抗生素,它是指一大类能抑制杀灭部分细菌**,而且还可多环节的调节免疫,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耐药性功效的中药,如板蓝根对多种**尤其是流感**具有明显的抗**作用等,穿心莲、黄芪等中药也都含有多种有效成分,能抑制杀灭部分细菌**,而且还可多环节的调节免疫,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耐药性的功能。
中药的抗生素药有:
1.黄芩类
中医学认为黄芩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止血、解毒和安胎之功效。主治急性和慢性肝炎、高血压病、痢疾、急慢性肠炎、胎动不安、烧烫伤、上呼吸道感染和预防猩红热等。
2.板蓝根类
中医学认为板蓝根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效。主治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传染性肝炎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板蓝根对感冒**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肠炎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3.金银花类
金银花性甘、寒,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肺脓肿、急性阑尾炎、钩端螺旋体病、细菌性痢疾、宫颈糜烂和外科感染等。金银花可与人体内胆固醇相结合,减少肠道对其吸收。
4.柴胡类
中医学认为柴胡性味苦、寒,有解表和里、升阳与疏肝解郁之功。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疟疾、肝炎、胆囊炎、月经不调、脱*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柴胡的根和果实含柴胡皂苷、微量挥发油、脂肪油、柴胡醇、福寿草醇等化学成分。对结核杆菌、流感杆菌和牛痘**有抑制作用;有阻止疟原虫发育而使之灭活的作用等。资料来源:
http://health.chinaluxus***m/Hea/20120112/113583.html
都有那些中药有抗菌抗**的功效!
板蓝根、黄连、黄芪、黄柏、大黄、黄芩、栀子、桂枝 等经过实验检验出有抗菌成分。 一般用黄连 与 辨证中药处方配伍。来抗**。
中医药抗菌消炎有哪些作为
医学界普遍认为,滥用抗生素是产生超级细菌的关键原因。据报道,我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也是生产大国,人均年消费量138克左右(美国仅13克),我国每年8万人因滥用抗生素死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人士称,中医药在抗菌抗**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和为贵 中医治病更注重保护病人俗话说“用药如用兵”。治病即是与病魔作斗争,用药去对付疾病。夏教授认为:“任何一门自然科学包括医学,都与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相关。”在西方,对抗性的处世态度由来已久,如罗马帝国的兴起,是以不断征服各部族而建立的;那些宗教战争,是**教消灭异**的过程,争得你死我亡。可见,西医在治疗疾病时,更多采取对抗性的疗法。而中华民族,受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影响,爱把天下太平的理想,归结到个人自身的修养,连双方开战前,还客气地问:“可以开战了吗?”高明的军师,往往“不战而屈人之兵”,尽量不花一*一*,便叫人投降。可想而知,中医治疗疾病的思想,同样重在“治未病”,即预防疾病胜于治疗疾病。但一旦疾病真的来了,怎么办?和为贵。我们中华民族,古有昭君出塞和番、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因此,中医采取的同样是化解、调和矛盾的方法,恢复人体整体的*阳平衡。在具体治疗中,不是以对抗疾病为中心,而是以人、以己为中心,以保护受到疾病侵袭的人为中心。【要点提示】中西医两相对比,目的一致,都是用药治病。西医主要采用纯生物学观点,故对自然环境、人的心理因素等方面重视不足;当然,中医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过程较多,没有西医那样具体和明确,客观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治疗上,科学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是较明智的。重伐谋 中药更论辨证治疗量体裁衣在一般人看来,人生病了,发烧就用退烧药,咳嗽就吃止咳药,头痛医头,脚痛治脚。“这个思维不是中医的思维,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夏教授指出。中医的辨证,不是根据什么病就吃什么药,况且,治法也很多,都是针对病人的病因、发病机理,从而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从宏观上辨证。中医生不仅仅是位将军,更像是一位统帅,站在高处,从整体战略谋划和解矛盾的对策。举例说吧,中医杂志上曾有这样的记载:解放初期某年的夏天,我国北方一个城市发生瘟疫,死了不少人,后来北京派西医到灾区,查出的乙脑,经治疗死亡率仍很高。随后北京又调派老中医赴灾区,其中有名医蒲辅周老先生,他发现当时气候酷暑难耐,病人多为高热,于是辨证为暑瘟。采用清热功效的“白虎汤”、清热生津及益气和胃的“竹叶石膏汤”之类的方剂来治疗。当时一组病人用西药,一组病人用中药,结果发现,用中药的病人死亡率明显下降。
中药抗**的药理和毒理作用是什么?
增强身体抵抗力,免疫力
中药的抗生素药有哪些?
据了解,“中药抗生素”并非真正抗生素,它是指一大类能抑制杀灭部分细菌**,而且还可多环节的调节免疫,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耐药性功效的中药,如板蓝根对多种**尤其是流感**具有明显的抗**作用等,穿心莲、黄芪等中药也都含有多种有效成分,能抑制杀灭部分细菌**,而且还可多环节的调节免疫,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耐药性的功能。 中药的抗生素药有 : 1.黄芩类 中医学认为黄芩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止血、解毒和安胎之功效。主治急性和慢性肝炎、高血压病、痢疾、急慢性肠炎、胎动不安、烧烫伤、上呼吸道感染和预防猩红热等。 2.板蓝根类 中医学认为板蓝根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效。主治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传染性肝炎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板蓝根对感冒**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肠炎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3.金银花类 金银花性甘、寒,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肺脓肿、急性阑尾炎、钩端螺旋体病、细菌性痢疾、宫颈糜烂和外科感染等。金银花可与人体内胆固醇相结合,减少肠道对其吸收。 4.柴胡类 中医学认为柴胡性味苦、寒,有解表和里、升阳与疏肝解郁之功。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疟疾、肝炎、胆囊炎、月经不调、脱*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柴胡的根和果实含柴胡皂苷、微量挥发油、脂肪油、柴胡醇、福寿草醇等化学成分。对结核杆菌、流感杆菌和牛痘**有抑制作用;有阻止疟原虫发育而使之灭活的作用等。 资料来源: http://health.chinaluxus***m/Hea/20120112/113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