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相声捧哏逗哏的技巧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说相声捧哏和逗哏怎么站位?(相声里的逗哏和捧哏是什么意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说相声捧哏和逗哏怎么站位?
传统相声,演员在舞台上所站的位置规律是,舞台以桌子为中心,捧哏的站在桌子的正后方,逗哏的站在桌子的右侧。根据对口相声捧逗关系位置,可以看见逗哏演员的全身,而捧哏演员的下半身被桌子遮掉了。
逗哏的站在桌子外面,有充分的空间便于身段表演。捧哏的站在桌子里面不需要身段表演。
在表演相声的时候,要求“捧哏”的应该全神贯注的倾听“逗哏”的叙述。应该集中精力注意“逗哏”的所叙述的全部内容,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语言、运用,在不同的节骨眼儿,给予不同的反映。
扩展资料
发展史:
在对口相声发展初期,捧哏的往往是逗哏的老师和长辈,而逗哏的则常常是捧哏的徒弟或是晚辈。初学乍练,老师或长辈怕学艺的年轻人说不好,出纰漏,所以站在旁边拿手捧着点儿。捧好了,满盘子满碗,全接住了,皆大欢喜,捧不好,一个没接住,掉**了,全“砸”。可见捧哏的和逗哏的同等重要的。
到了当代,尤其是近几年,相声有小品化的趋势,一些相声演员已经不再局限在完全固定的捧和逗的位置,绝大多数的相声作品中,捧哏和逗哏的角色位置还是符合传统的,保持相对固定位置不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捧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逗哏
说相声有哪些技巧?
相声的主要艺术手段就是逗笑。因此没有"包袱"就不成其为相声。笑,应该是有褒贬的笑,有爱憎的笑。要使笑者有所感奋,有所启发,有所醒悟,有所警惕。不能只是哈哈一笑,开开心而已。说笑话贵在自然。应该做到"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写相声、说相声也是这样。除了要端正创作态度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不断探索"包袱"产生的规律,用自然、健康的笑声,去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包袱"应从相声中一些引人发笑的喜剧因素中产生。它必须真实地反映生活,运用精练、概括的语言,巧妙安排的结构和前后呼应的情节等各种手段,产生艺术上的效果。 "包袱"必须风趣而不粗俗,幽默而不油滑,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脱颖而出,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演员也要善于标新立异,不拘泥于老一套。
组成"包袱"的十种手法
在相声中安排"包袱",要善于借鉴传统技巧,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时代的需要。组成"包袱"的手法很多,最主要的有重复、否定、反常、错觉、双关、夸张、打岔、曲解、谐音、争辩等十种。
(1)重复法
把矛盾的假象重复三遍,第四遍时巧妙地加以突变,揭示事物的**。例如《友谊颂》: 甲:外国能听懂相声吗? 乙:听不懂没关系,有翻译呀!(为制造假象铺垫) 甲:噢!一个演员旁边站一个翻译,说一句,翻一句?乙:那多好哇! (继续铺垫) 甲:现在我们开始说段相声。 乙:威诺比根,柯劳斯套克。(第一遍) 甲:相声是中国的民间艺术。 乙:柯劳斯套克,耶包克阿特齐洽纳。(第二遍) 甲:相声这形式,形式活泼,战斗性强。 乙:伊太斯来夫,力安密勒腾特。(第三遍) 甲:这个形式是绱鞋不使锥子--真(针)好!狗撵鸭子--呱呱叫。乙:这…… 甲:翻哪! 乙:我翻不过来了,俏皮话怎么翻哪?!(第四遍抖"包袱") 这种手法演员称它"三番四抖"。
(2)否定法
表里不一的人,说一套,做一套,经常自我否定,不能自圆其说。例如《买佛龛》: 乙:年轻人说什么? 甲:"大娘,上街了,买佛龛了啊!"这不是句好话吗? 乙:啊! 甲:老太太不愿意听啦!"年轻人说话没规矩。这是佛龛,能说买吗?得说请!" 乙:请。 甲:"大娘,我不懂,您那个多少钱请的?"“就这么个破东西***八毛!” 乙:怎么…… 甲:一心疼钱骂上啦!
(3)反常法
把违反常规的事物,按照符合常规来讲。例如《爱优点》: 甲:两个人谈恋爱都是爱对方的优点。 乙:那是啊! 甲:男方向女方征求意见都这么说:"小张,我们俩接触这么长时间了,你谈谈还有什么意见吗?" 乙:征求意见。女方怎么说?甲:"我没什么意见了,我很喜欢你,我感觉你有很多优点值得我学习,你品行端正,办事认真,尤其喜欢你的是你肯帮助人,能做到舍己救人,大公无私。" 乙:这多好哇! 甲:有专爱对方缺点的吗? 乙:没听说过。 甲:男方征求意见:"小张,你究竟爱我哪点呢?" 乙:小张说什么? 甲:"爱你那点儿?第一,我爱你会说谎话,我们认识这么长时间,你一句真的没有!" 乙:嚯! 甲:"第二,我爱你胆子大,谁的钱你都敢偷。" 乙:瞎! 甲:"尤其最爱你的是你不讲卫生,三个月不洗一回脚。" 乙:没听说过。
(4)错觉法
由于错觉而造成误认为正确的假象。例如《女队长》: 甲:我领着记者出了村,老远就看见戴红边草帽的了。 乙:那就是你爱人。 甲:我赶紧跑过去:"桂英!记者找你说说,桂……大爷!" 乙:为什么叫大爷? 甲:留着两撇胡子哪!
(5)双关法
一语双关,产生误解。例如《老站长》: 乙:你家住哪? 甲:河北上海。 乙:河北上海? 甲:啊!河北省上游公社海子大队。河北上海。 乙:这谁听得懂啊!
(6)夸张法
按事物发展的规律,予以夸张分析。例如《哭笑论》: 甲:常言说笑一笑少一少。 乙:不,应该是笑一笑十年少。 甲:一笑就年轻十岁,那谁还敢听相声。 乙:怎么不敢听啊?甲:你今年多大岁数? 乙:四十。 甲:笑一回剩三十,笑两回剩二十,笑三回剩十岁,说什么也不敢再笑了。 乙:怎么? 甲:再一笑没啦!来的时候骑着自行车,走时候抱走啦!剧场改托儿所啦!("包袱")
(7)打岔法
用打岔的手法,故意岔说,使人发笑。例如《赛**》: 乙:这场我来表演。 甲:表演赛,那可精采呀!是单打还是双打?乙:谁打呀? 甲:我跟你对付一盘儿,让你先开球。 乙:开球?!我会弹球儿。 甲:弹,你弹过来我给你挡回去。 乙:我得接的着啊!甲:接不着,那算出界,你先输一分。("包袱") 乙:这就一分呀?你先等等吧!甲:等等,出去了,又输一分。("包袱") 乙:嘿!怎么叫我碰上啦! 甲:碰上啦?!那叫不过网,又输一分。("包袱")
(8)曲解法
把人们熟悉的一些普通知识,故意加以曲解歪讲。例如《诗歌与爱情》: 乙:诗经上"君子好逑"这句还真听懂了。 甲:怎么讲? 乙:凡是君子人都好踢**。("包袱") 甲:那……"窈窕淑女"呢? 乙:那时候他们踢的不好,净输(淑)给女的。("包袱") 甲:你这都什么呀?
(9)谐音法
对同音词巧妙运用,可以妙趣横生。例如《棒打与溺爱》: 乙:小孩儿们住哪儿啦? 甲:都在河边"公馆"里住着呢。 乙:公馆? 甲:……嚯,还真不错,一排四间,上下两层。乙:简易楼房? 甲:洋灰管子。 乙;那叫公馆哪? 甲:管子是谁的? 乙:公家的。 甲:公管(馆)嘛!("包袱") 乙:嘿!
(10)争辩法
固执己见,强词夺理,穷追猛问,振振有词。例如《小抬杠》: 乙:听相声好处大啦! 甲:噢!能免三灾去八难,虱子不叮,虼蚤不咬,耗子不来,没钱来钱,没面来面,不渴不饿,不病不愁。("包袱") 乙:没有那么大好处,有点小好处。 甲:给我买双鞋?乙;不管买东西。 甲:那还有什么好处啊? 乙:比如您,心里有点不痛快。 甲:**嘛不痛快呀! 乙:比方说您心里有点烦。 甲:我不烦哪! 乙:您有点儿别扭。 甲:我跟谁别扭哇? 乙:我哪儿知道哇!("包袱")您来到这儿进了门一听相声,把这碴儿可就忘了。 甲:噢!是这么回事,那我听完了一出门儿,又想起别扭事儿来了怎么办?! 乙:那……你就别走啦!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笑是一把火,它可以把一切肮脏污秽的东西烧掉。"相声"包袱"的作用正是这样。
相声艺术结构
一段完整的相声由四个部分组成,既“垫话”、“瓢把儿”、“正活”和“底”。“垫话”,就是开场白。它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作用是一样的,就是招揽观众,稳定情绪。有的垫话像跟观众聊天,聊的内容是大实话,艺术术语叫做“题外话”,为的是博取一笑,以便转入“题内话”,转入“正活”更方便些。新相声的“垫话”以“题内话”居多。“瓢把儿”,就是由“垫话”转入“正活”的过度部分。“底”,又叫“攒底”,就是一段相声的结尾。这个“底”无疑是最强烈的“包袱”,把整段相声推向**,在笑声中结束了相声。
捧哏的站位
传统相声,演员在舞台上所站的位置,有一定的规律;舞台以桌子为中心,捧哏的站在桌子的正后方,逗哏的站在桌子的右侧。根据对口相声捧逗关系位置,我们看见逗哏演员的全身,而捧哏演员的下半身被桌子遮掉了。相声原本只有户外演出,进入剧场后,话题常绕着“戏”打转,名作如《戏剧杂谈》、《关公战秦琼》等,说到哪儿,演到哪儿。逗哏的站在桌子外面,有充分的空间便于身段表演。捧哏的站在桌子里面不需要身段表演。捧哏的站稳不动,逗哏的满场飞,这样,两人所站位置的原理,也就不难理解了。早期传统对口相声中,捧哏和逗哏的角色位置一般而言是固定的,极少有例外。不过到了当代,尤其是近几年,相声有小品化的趋势,一些相声演员已经不再局限在完全固定的捧和逗的位置,比如冯巩和牛群的少部分作品。当然,绝大多数的相声作品中,捧哏和逗哏的角色位置还是符合传统的,保持相对固定位置不变。挖苦逗角,来添加笑点。
相声中的“抖包袱”是什么意思?
把之前设置的悬念揭出来,或者把之前铺垫酝酿好的笑料关键部分说出来,比如笑话,最后一句可笑的,点睛之笔,就叫包袱。
说相声有什么技巧?
一、要知词意。 相声演员在学说一段相声之前,要知道这段相声作品的意义。要知道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思想。
二、要吐字真 。作为一个相声演员,要有伶俐的口齿。相声是笑的艺术,也是语言艺术。什么段子也离不了说唱哏、学哏,也离不了说,因此它要求演员吐字要真,字字要送到观众耳朵里去。
三、要发音准。 相声演员发音要准确。发音主要指的是唇、齿、牙、舌、喉五音要准。
相声演员是用丹田发音,虽不象戏曲演员那样要求好嗓子,但也得能说能唱,丹田气足,声音要美,说出来好听,唱出来够味儿。
四、要气口匀 。相声表演艺术,没有鼓板伴奏,看起来好象没有节奏。其实不然,相声表演艺术无论是说什么哏,都有节奏。相声是以气口为节奏,气口要均匀,使观众听着顺耳爱听。
五、要语气对。 语气是表达感情的,分为高低、快慢、轻重。同样一句话,语气不对,意思就变了。
六、要动作稳 。相声是表演艺术,它要求演员动作沉稳准确。相声表演人物,动作是辅助面部表情的。
用手势动作,是为把听众的眼神,引导到演员的面部表情上来,让听众看见演员面部表情的神儿(眼神)和像儿。
七、要工模拟。 模拟就是“学”。相声表演艺术是叙述中穿插着人物对话,人物对话中穿插着叙述。这一艺术特点,决定了相声表演离不开模拟表演。
一段相声有几个人物,相声演员不化装,恁着语言和神儿、像儿,要把人物说活。
八、要包袱儿寸。 包袱儿寸,是说相声演员用艺术技巧抖包袱儿时,要掌握好寸劲儿。相声表演艺术要掌握迟疾顿寸,迟是慢,疾是快,顿是停顿,寸是寸劲儿。
九、要捧逗合。 捧逗合是捧逗合作。甲为逗哏,乙为捧哏。甲乙二人要配合好,才能说好一段相声。
十、要风格新。 相声表演艺术的风格、流派多种多样。不论哪种风格、流派,都要给观众清新之感。
扩展资料:
相声的四大基本功
基本功-说
讲故事,说话和铺垫的方式。包括说、批、念、讲四种手法。
说,指吟诗、对对联、猜谜语、解字意、绕口令、反正话、颠倒话、歇后语、俏皮话、短笑话、趣闻轶事等。
批,批的曲目主要有《批生意》、《歪批三国》、《批聊斋》等。
念,指”贯口”,曲目主要有《菜单子》、《地理图》、《洋药方》等。
讲,讲的曲目主要有《讲帝号》以及单口相声《解学士》、《化蜡扦儿》等。
基本功-学
模仿各种人物、方言和其他声音,学唱戏曲的名家名段,现代也有学唱歌跳舞。各种**、双簧,摹拟方言、市声以及男女老幼的音容笑貌、风俗习惯礼仪。
摹拟方言,又叫“倒口”,过去也叫“怯口”,是为表现人物的愚昧憨厚。
基本功-逗
制造笑料,抓哏取笑。甲、乙二人,一宾一主,一智一愚,以滑稽口吻互相捧逗,褒贬评论,讽刺嘲谑。
基本功-唱
“唱”是指演唱“太平歌词”。太平歌词是相声的本功唱。演唱”发四喜”、”弦子书”、”太平歌词”以及”农家乐”等以间小调,还有学唱各种戏曲、曲艺,统称之为”柳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