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二胡独奏当中的技巧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二胡演奏入门的问题(二胡入门讲解)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二胡演奏入门的问题
仅凭语言和文字,要学好二胡,是很困难的,在国外,要找二胡老师更困难……建议用光碟和相关书籍辅助学习……转帖:
二胡的基本演奏方法大致分为左手技法和右手技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指法技巧和弓法技巧。二胡正确的演奏方法,通常要符合以下两条原则,即:最大限度地符合人体生理运动的规律和尽可能地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即以最小的能量消耗奏出最佳的效果)。现在我将二胡基本的演奏方法简要地介绍如下:
一、坐姿
椅子的高度以两腿放平,两脚着地为标准。坐椅子的时候,只可坐椅面的三分之二,而不要坐满椅面或后靠在椅背上;两腿应与肩同宽;两脚应平放于地面,左右脚前后相距半脚的距离,一般都以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身躯要正直,一定要使上身保持自然、挺拔,肩、肘、胯、膝、踝等部位都要自然、松驰,不可养成驼背、斜肩、歪身、低头等**习惯。
二、持弓
右手放松、弯曲呈半握拳状,将弓根部位放在食指第三关节处,食指自然弯曲轻扶于弓杆之上。拇指用指面按在弓杆上方靠近食指第三关节稍左的位置上。中指和无名指伸入弓杆与弓毛之间。演奏外弦时,由食指第三关节向上、拇指指面向下、中指第一关节稍后处向外这三个力点控制弓杆,使弓毛贴住外弦磨擦发声。演奏内弦时,以食指第三关节向上、拇指指面向下作为支撑点来控制弓杆,中指和无名指的指面向内勾弓毛作为力点,使弓毛贴住内弦磨擦发声。
三、持琴及按弦
二胡的琴筒应该放在左腿靠紧小腹的位置上,琴杆正直,略向前倾;左臂自然弯曲,肘部不要过分抬高;手腕微微突起,将琴杆置于虎口之中,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拳状,以指尖与指面交合处触弦。在演奏上把位时,左手虎口要放在靠近千斤的位置上,食指根部最好要与千斤接触,这对培养把位概念大有裨益。手指在按弦时,各关节要自然弯曲,任何一个手指关节反弯都是不允许的,但过分的正弯也不科学,手指的弯曲一定要以自然、松驰为原则。拇指在演奏中应放松持平或微微翘起,不可向下弯曲勾住琴杆。手指的起落动作,要以左手的掌指关节运动为主,以手掌的运动为辅。尤其是快速的按指动作,更需要依靠掌指关节动作的灵活与敏捷。手指的触弦应该是富有弹性的“击”弦,而不是僵硬的“按”弦。
四、长弓
拉弓时,右手腕要稍稍向外突起呈“外伸状态”,以腕部为先动点向右拉出。要注意大臂不要过早地向外伸展,以致肘部过分抬高,造成“大臂架起”的**倾向。另外,在拉弓时,右臂不可向右后方运动,使弓子拉成一个园弧状。推弓时,要以大臂往回收作为先动点,带动小臂向左推进。此时,手腕应呈“内屈状态”。当大臂收完后,小臂继续向左推;小臂收完后手还要将弓子推进几公分,使手腕再次转换成“中间状态”,以便开始下一个拉弓动作。
五、换弦
换弦分慢速(包括中速)换弦和快速换弦,在快速换弦中又分为正向换弦和反向换弦,它们在动作上是有一定差别的。在慢速换弦时,一般来讲要尽量以右手中指和无名指的动作为主,而以手臂的动作为辅。在换弦过程中,通常要求弓毛往弦上“靠”,而不是往弦上“撞”。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弓子运行速度的均衡,不可因换弦而突然改变弓速。快速换弦因为速度快,如果以中指和无名指的主动运动来换弦,手指就会因负担过重而不能持久,也不易均匀。因此快速换弦的手指动作实际上都是由右手其它部位来带动的。快速换弦分正向和反向两种,先拉内弦,后推外弦称为正向换弦。在正向快速换弦中,手指的动作是由腕部来带动的。因此手腕的动作就要相对地主动而灵活。先拉外弦,后推内弦的快速换弦称为反向换弦。在反向快速换弦中,换弓的动作是由臂部来带动的。
六、分弓
分弓通常是指在中等速度下每弓演奏一个四分音符或一个八分音符的一种弓法,一般用中弓部位来演奏。因为一音一弓的演奏带来了频繁的换弓,所以换弓的技法在分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分弓的组合是千变万化的,拉推弓的时值往往不同,运弓的长度也必然不同,但发音却要求一致,这就需要调整弓与弦的“压速比例”来做到这一点了。
七、连弓
用一弓演奏两个或两个以上音符的弓法称为连弓,连弓的组合千变万化,而且连弓中每一个音的时值也往往不同,加上强弱的变化等等,就使连弓的演奏变得非常复杂了。但有几条原则是可以帮助我们演奏好连弓的:1、要合理地分配弓段。2、一弓内音符多、用弓较长的连弓在运弓上与长弓一样,也受着弓子杠杆作用的制约,因此在演奏这种连弓时也要考虑到这个因素,以求得音质的平衡。3、运弓要柔软、均匀,右手动作应具有一定的**性,不能受左手换指动作的牵制,尤其是不能用弓子在分配单位上打拍子。4、一般来说,连弓奏法在换弓时,要尽量地减少痕迹。
八、快弓
在演奏快弓时,手和肘要同时向对方的相反方向均匀地摆动,即:拉弓时手向右运动,肘部却要向左运动;推弓时手向左运动,肘部却要向右运动,它们运动的“轴心”是在小臂的中间部位。其手臂动作与“对着炉门扇扇子”的动作相似。如果将我们的右手变作一条鱼的头,肘部变作鱼尾的话,那么把快弓动作形容成“摇头摆尾”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在运动中,手腕只是起一个力量的调节作用,使快弓的动作不致于僵硬。因此,既不可紧张,也不能过于松驰。快弓的贴弦度比起长弓和分弓来要大得多,而且这个贴弦度是需要始终保持的,就是说在换弓时,弓毛也要紧贴琴弦,每一弓都要有“嘎”的一声音头,这样的快弓才能具有颗粒性。
九、颤弓
颤弓在演奏方法上与快弓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它也是将动作的“轴”放在小臂的中部,使肘和腕成为平衡的两端;以大臂微微的紧张颤动,带动肘部振抖,通过“轴”的作用,腕部及手指自然也就带动弓子快速地左右平行运动了。演奏好颤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臂要微微地紧张,以支撑住小臂;但一定要注意控制好大臂适当的紧张度,过于紧张会使发音僵硬,且不能持久;过于松垮又会使颤弓不易控制,发音模糊。小臂以下部位要相对放松,做到上紧(指大臂)下松(指小臂、腕部及手指)。
十、顿弓
演奏外弦顿弓时,右手如同拧螺丝刀的动作,轻微敏捷地向左(拧松螺丝的方向)转一下,这样拇指就会对弓杆施加一个力,同时中指也要向外顶一下弓杆,使弓毛贴住外弦,配合弓子短促的拉推运动,以发出声音;当声音发出的瞬间,弓子要立即停止运动,右手复原放松,使弓毛浮在弦上(不离开弦),声音嘎然而止,由此完成一个外弦的顿弓动作。演奏内弦顿弓时,以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向内有弹性地“勾”一下弓毛,使它贴住内弦,同时配合弓子短促的拉推运动,以发出声音;在声音发出的瞬间,弓子立即停住,中指和无名指放松,使弓毛浮在弦上,声音嘎然而止,由此完成一个内弦的顿弓动作。在顿弓换弦时,弓子要始终保持平直运行,完全依靠手指敏捷的动作来改变弓毛的贴弦方向,而不应该用弓子前后晃动,或上下点弓头的方法来帮助换弦。
十一、抛弓
抛弓在演奏方法上一般是由两个部份组成的,它的第一部份是一个短促的跳音,以拉弓或推弓开始均可,声音发出后手臂右旋,将弓子顺势提起;第二部份是当弓子下落至琴筒时,右手拇指与食指稍稍放松,中指和无名指乘势向下压一下弓毛,以阻止弓子上跳,同时配合与第一部份相反的弓向运动,这样受阻的弓子就会在琴筒和弦的反弹作用下急速地跳动出声,发出“得儿儿……”似的跳音。
十二、换把
从一个把位向另一个把位运动称为换把。换把动作从低把位向高把位换把时,应以大臂为先动点向下运动;由高把位向低把位换把时,应以腕部为先动点向上运动,这与右手的运弓原理是一样的。在中、慢速换把时,大臂或腕部要有先行动作,以保证换把的连贯性;在快速换把时,臂、腕、手应呈整体运动,动作要敏捷、果断。
十三、揉弦
揉弦的种类很多,凡是利用琴弦长度或张力持续变化产生音波的方法都可以叫做揉弦,其中滚揉是最基本的揉弦技法,它是以手掌的上下摆动,带动手指第一关节作屈伸运动,使指尖在音位上均匀地滚动,来改变弦长产生音波的一种揉弦方法。滚揉是由两个动作过程来组成的,第一个过程是:手掌上提,使手指第一关节伸直,以指面触弦,此时发出比音准基线略低的音;第二个过程是:手掌下摆,使手指第一关节弯曲,触弦点滚至指尖部位,此时发出比音准基线略高的音。这两个过程循环往复,手指就在音位上均匀地滚动,从而发出围绕音准基线上下波动的揉弦音。在滚揉时,动作的主动点应该放在手背部位,手掌只可上下运动,而不可里外煽动。手腕是动作的一个“轴”,因此腕部千万不可僵硬。
十四、滑音
常用的滑音有上滑音、下滑音、垫指滑音和回滑音。由较低的音滑向本音称为上滑音,由较高的音滑向本音称为下滑音,以三个手指联合运动奏出的滑音叫做垫指滑音,从本音开始滑向较低的音再滑回本音的滑音称为回滑音。在演奏时左手负责滑音的快慢,右手负责滑音的浓淡,要特别注意发音圆润、分寸恰当。
十五、装饰音
装饰音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各种倚音和擞音。写在音符左上方的称为前倚音,占本音音头的时值;写在右上方的称为后倚音,占本音音尾的时值。有二个小音符的叫做双倚音,有三个小音符的叫做三倚音,有三个以上小音符的叫做多倚音。演奏倚音一般要求演奏得轻巧而富有弹性。在动作上,左手手指要在掌指关节的运动下敏捷地抬指、击弦,触弦后迅速反弹离弦,切忌因手掌动作过大而使演奏显得笨拙。擞音又称单打音,它是打一下本音的上方音来装饰音头的,因此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双倚音。
十六、颤指音
颤指音是在演奏本音的同时,用手指连续快速地击打本音上方的二度音或三度音,以发出类似打花舌的声音,其实际效果为三十二分音符的本音与上方音的交替重复。颤指音在演奏技法上与按指一样分抬指和击弦两个动作过程:按本音的手指保留在弦上,颤音的手指要自然弯曲,由左手掌指关节运动,使手指抬起,随即富有弹性地击弦;然后利用琴弦对手指的反弹力,使手指弹离琴弦,继而再一次击弦,如此快速往复,即是颤指音演奏的全过程。在演奏时,一定要以左手掌指关节的运动为主,让手指在大脑的控制下有意识地“击”弦,而不能是在手指紧张的状态下失控地“哆嗦”。
十七、泛音
二胡的泛音分为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两种。自然泛音即以千斤到琴码为全弦长,取其几分之一段所奏出的泛音,符号为“○”,写在音符的上方。人工泛音是用一指实按某个音位,再以四指轻触泛音点,即以一指所按音位到琴码为全弦长,取其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段所奏出的泛音,符号为“◇”,也写在音符的上方。在演奏泛音时,要做到“准、松、快”,即音位要准,贴弦要松,弓速要快。此外,在演奏高把位的泛音时,右手可将弓子压低些,使弓毛的触弦点尽可能地靠近琴码,这样也有利于泛音的发音。
十八、拨弦
二胡的拨弦奏法分左手勾弦、弹弦和右手的拨弦。左手以手指指面部位向里拨弦发声称为勾弦;左手用手指指甲部位向外拨弦称为弹弦。最常用的是右手拨弦,通常以拨内弦居多,其方法是:弓子离手,将弓杆放于右腿之上,并使弓毛自然地靠着外弦,在千斤与琴码下三分之一的位置上,用右手食指或中指的指面部位向左方拨动琴弦,同时还配以左手的按弦,以拨奏出曲调来。
以上简要地介绍了二胡的一些基本演奏方法,随着二胡技巧的飞速发展,新技巧不断涌现。由于篇幅的关系,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但本期所讲解的这十八种基础技法,是每一个二胡学习者都必须很好掌握的。
二胡都有哪些技巧
二胡弓法:长弓.分弓.连弓.快弓.颤弓.顿弓.断弓.
断弓
也称之为“保持音”,它的符号是“-”,写在音符的上方。 断弓,顾名思义也是使音符断开的一种运弓技巧,是顿弓的姐妹弓法,常与顿弓合起来使用。 断弓与顿弓的相同之处是:不论是分弓还是连弓,音与音之间都要断开。 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1、断弓的发音比顿弓略长。 2、断弓要求发音时力度保持一致,不要带有弹性。而顿弓则要求发音短促,富有弹性。 3、在演奏法上,断弓要求右手手指始终保持对弓子的力量,不可松开。它的停顿是靠弓子停止运动来实现的,其中没有弓毛对弦压力紧松的变化。因此发音是头尾平行的线段状。而顿弓的发音则是富有弹性的点状。 断弓和顿弓一样,也有分断弓(即一弓演奏一个断弓音)和连断弓(即一弓演奏多个断弓音)之分。演奏连断弓时,要注意弓毛始终贴住琴弦,在连弓状态下靠弓子均匀的停顿来完成音符之间的间隔.
顿弓
是二胡常用的弓法之一,它的符号是“▼”,写在音符的上方(它与跳弓“▽”是两种不同的弓法技巧)。顿弓的“顿”是停顿的意思,它是使音符之间有所停顿的一种弓法。顿弓是依靠手指敏捷的动作,使弓毛在弦上一紧一松地交替进行,同时配合弓子的拉推运动,以发出短促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来。它的实际发音只占音符的一半时值,另一半时值休止。 演奏外弦顿弓时,右手如同拧螺丝刀的动作,轻微敏捷地向左(拧松螺丝的方向)转一下,这样拇指就会对弓杆施加一个力,同时中指也要向外顶一下弓杆,使弓毛贴住外弦,配合弓子短促的拉推运动,以发出声音。当声音发出的瞬间,弓子要立即停止运动,右手复原放松,使弓毛浮在弦上(不离开弦),声音而止,由此完成一个外弦的顿弓动作。演奏内弦顿弓时,以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向内有弹性地“勾”一下弓毛,使它贴住内弦,同时配合弓子短处的推拉运动,以发出声音。在声音发出的瞬间,弓子立即停住,中指和无名指放松,使弓毛浮在弦上,声音而止,由此完成一个内弦的顿弓动作。在顿弓换弦时,弓子要始终保持平直运行,完全依靠手指敏捷的动作来改变弓毛的贴弦方向,而不应该用弓子前后晃动,或上下点弓头的方法来帮助换弦。 在演奏顿弓时要注意: 1、手腕要放正,不可偏于内屈或偏于外伸。 2、右臂要保持自然松弛,不可紧张僵硬。 3、弓子只可左右运动,不能有类似击打的上下动作,以避免打琴筒发出杂音。
顿弓包括“分顿弓”和“连顿弓”两种。
分顿弓,就是一弓演奏一个顿音,一般都用中弓部位来演奏。
连顿弓,就是一弓演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顿音,多则可奏二三十个顿音。 中速的连顿弓在演奏方法上与分顿弓大同小异,所不同的只是在完成一个顿音动作后,连顿弓要以相同的弓向来演奏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顿音。快速的连顿弓也称“飞弓”,在演奏方法上与中速的连顿弓有所不同,它是依靠右臂在非常紧张的状态下来奏出顿音的。将快速连顿弓的动作分解一下,也可以理解为近似颤弓加拉弓(用推弓的情况很少)的结合。在演奏快速连顿弓时,全右臂都要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一面颤弓一面往外拉(或往里推)来奏出连续的快速顿弓。其关键在于颤弓要匀,拉弓(或推弓)要稳,两者在速度比例上要恰当,左手的按指动作还要与之默契地配合。
顿弓是二胡常用的弓法之一,它的符号是“▼”,写在音符的上方(它与跳弓“▽”是两种不同的弓法技巧)。顿弓的“顿”是停顿的意思,它是使音符之间有所停顿的一种弓法。顿弓是依靠手指敏捷的动作,使弓毛在弦上一紧一松地交替进行,同时配合弓子的拉推运动,以发出短促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来。它的实际发音只占音符的一半时值,另一半时值休止。 演奏外弦顿弓时,右手如同拧螺丝刀的动作,轻微敏捷地向左(拧松螺丝的方向)转一下,这样拇指就会对弓杆施加一个力,同时中指也要向外顶一下弓杆,使弓毛贴住外弦,配合弓子短促的拉推运动,以发出声音。当声音发出的瞬间,弓子要立即停止运动,右手复原放松,使弓毛浮在弦上(不离开弦),声音而止,由此完成一个外弦的顿弓动作。演奏内弦顿弓时,以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向内有弹性地“勾”一下弓毛,使它贴住内弦,同时配合弓子短处的推拉运动,以发出声音。在声音发出的瞬间,弓子立即停住,中指和无名指放松,使弓毛浮在弦上,声音而止,由此完成一个内弦的顿弓动作。在顿弓换弦时,弓子要始终保持平直运行,完全依靠手指敏捷的动作来改变弓毛的贴弦方向,而不应该用弓子前后晃动,或上下点弓头的方法来帮助换弦。 在演奏顿弓时要注意: 1、手腕要放正,不可偏于内屈或偏于外伸。 2、右臂要保持自然松弛,不可紧张僵硬。 3、弓子只可左右运动,不能有类似击打的上下动作,以避免打琴筒发出杂音。 顿弓包括“分顿弓”和“连顿弓”两种。分顿弓,就是一弓演奏一个顿音,一般都用中弓部位来演奏;连顿弓,就是一弓演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顿音,多则可奏二三十个顿音。 中速的连顿弓在演奏方法上与分顿弓大同小异,所不同的只是在完成一个顿音动作后,连顿弓要以相同的弓向来演奏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顿音。快速的连顿弓也称“飞弓”,在演奏方法上与中速的连顿弓有所不同,它是依靠右臂在非常紧张的状态下来奏出顿音的。将快速连顿弓的动作分解一下,也可以理解为近似颤弓加拉弓(用推弓的情况很少)的结合。在演奏快速连顿弓时,全右臂都要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一面颤弓一面往外拉(或往里推)来奏出连续的快速顿弓。其关键在于颤弓要匀,拉弓(或推弓)要稳,两者在速度比例上要恰当,左手的按指动作还要与之默契地配合。 在演奏连顿弓时,有两点需要特别的注意:1、合理分配弓段,使每个顿音都能拥有一份长度相等的有效弓段,要避免前面的顿音用弓过多,而后面的顿音弓子不够用。 2、如果一弓内顿音较多,一定要在前一弓将弓子推(或拉)到弓根(或弓尖)部位,以争取获得尽可能多的有效弓段。 二胡学习者在顿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点: 1、演奏顿弓时弓子向上翘起,给顿弓增加了“喀嚓、喀嚓”的杂音。 2、发音后右手没有放松,致使弓毛**琴弦,制止了余音,这样演奏的顿弓缺乏弹性。 3、发音过长,使顿弓与保持音相混淆。
颤弓
也称为抖弓或碎弓,是二胡常用的弓法之一,它的符号为“///”,写在音符的右下方。颤弓是利用弓子快速地反复推拉运动,从而发出类似琵琶轮指一样碎密的声音,其实际效果为三十二分音符的同音重复。这种弓法演奏渐强、渐弱或自由延长等都较为方便。弱奏时多用于描写辽阔、宁静、遥远的意境。强奏时多用于表现激动的情绪和渲染热烈的气氛。 颤弓在演奏方法上与快弓很相似,它也是将动作的“轴”放在小臂的中部,使肘和腕成为平衡的两端。以大臂微微的紧张颤动,带动肘部振动,通过“轴”的作用,腕部及手指自然地也就带动弓子快速地左右平行运动了。颤弓与快弓的区别在: 1、颤弓的换弓频率远比快弓要快;2、快弓在音符的个数上是可控的,而颤弓在音符的个数上是不可控的,一拍颤动八下或十下都可以; 3、颤弓常根据力度的强弱变换用弓部位,而快弓的用弓部位一般都放在弓子的中部; 4、快弓要求发音清晰,每个音要呈点状,因此贴弦要实;颤弓则要求震颤细密,使发音由点组成线状,因而贴弦度与快弓相比要小一些。
演奏好颤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臂要微微地紧张,以支撑住小臂。但一定要注意控制好大臂适当的紧张度,过于紧张会使发音僵硬,且不能持久;过于松垮又会使颤弓不易控制,发音模糊。小臂以下部位要相对放松,做到上紧(指大臂)下松(指小臂、腕部及手指)。颤弓在弱奏时用弓部位可靠近弓尖,贴弦不要太紧,震颤的幅度要小,一般在一二公分左右,但频率一定要快。在强奏时用弓可靠近中弓部位,贴弦要实,震颤幅度要大,一般可在五公分以上,频率不一定太快。颤弓不论强弱,都要注意震颤均匀和避免拉推弓发音不统一的**倾向。 二胡学习者在颤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三点: 第一,手臂的紧张度控制或分布不恰当; 第二,频率过慢或震颤不均匀,使颤弓的效果变成了“一盘散沙”; 第三,弓子运行不够平直,呈斜线运动或呈圆圈状运动。
快弓,
是指以每分钟120拍以上的速度,用分弓演奏十六分音符的一种弓法。快弓是二胡演奏必须掌握的一种高难技法,也是目前学习二胡的朋友感觉到最难把握的。为什么说快弓比较难掌握呢?这是因为它需要演奏者两手的密切配合,而且必须做到音位准确,时值均匀、发音清晰、富有颗粒性,而且在快速的乐段中,常常包含有快速换弦、快速换把等高难技巧,这就更增加了快弓的难度。因此,快弓技法的掌握情况常作为衡量一名二胡演奏者掌握技术程度的高低。 在以往的二胡教科书里,有人一直认为快弓是分弓的加快缩小,就是分弓的动作,分弓动作动作再加快缩小,就是快弓的演奏动作。但随着现代二胡技法的飞速发展,对这个观点已经有了不同的认识。“长弓的动作加快缩小,就是分弓的动作”是正确的,但快弓的演奏动作,就不是简单的分弓动作的再加快缩小了。我们仔细地分析一下长弓与快弓的动作枢纽(即运动的“轴”),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二者之间的差别了。长弓:在拉弓时,随着以腕部为先动点向右拉出,右臂逐渐向外伸展,直至弓尖;在推弓时,以大臂内收为先动点向左推进,小臂和手腕随之而回归,直至弓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演奏长弓时,上至大臂部位,下至腕、指部位,都是向同一个方向运动的,即拉弓时都向右伸展,推弓时都向左回归,它们运动的“轴心”在肩部。 分弓:因其速度并不太快,其动作的“轴”仍可放在肩部。 快弓:在拉弓时,手指带动弓子向右运动,而肘部却要向左摆动;推弓时,手指带动弓子向左运动,肘部却要向右摆动。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演奏快弓时,手和肘是同时向对方的相反方向均匀地摆动的,它们运动的“轴心”应放在小臂的中间。这些就是长弓、分弓和快弓在运动“轴心”方面的差异。 快弓的贴弦度比起长弓和分弓来要大得多,而且这个贴弦度是需要始终保持的。就是说,在换弓时弓毛也要紧贴着琴弦的,每一弓都要有“嘎”的一声音头。这样的奏法如果放慢来演奏,声音会很噪,不好听,但加快演奏,其发音就会显得清晰、饱满。如果在换弓时贴弦度不能保持,使每个音都失去了音头,奏成枣核形,那么快弓的发音就会是“呼噜呼噜”地含混不清了。 那么,我们演奏快弓时,左右手都各自需要达到什么要求能? 在演奏快弓时,右手是主动因素。节奏的快慢、句首的音头、强弱的变化等等,都由右手来掌握和控制。因此演奏时必须做到: 第一,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非常准确、均匀;
第二,每个音的音头要清晰、果断;
第三.强弱变化或快速换弦等都不能影响速度的稳定。
在快弓演奏过程中,左手是处于被动因素的,对它的要求就是要使按指的“点”准确地和右手每个音的音头对在一起,不论音符多么复杂,或是换把、跳把多么困难,都不允许使动作滞后,而与弓子的音头错开。但实际上,快弓的“难”主要就难在左手上,因为两只手相比,左手的动作要复杂的多,按指、换把、跳把等动作,都是由左手来完成的,而且都必须在音与音之间极为微小的间隙中完成,同时还要保证其音准,这确实是具有相当大的难度,需要演奏者通过大量严格的训练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因此,练习快弓需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可以先从慢拉开始,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以后,再按照乐曲中所规定的演奏速度来演奏快弓。
(另外我感觉拉快弓手的动作形式很重要,左右手要套准.拉弓有点像生煤炉摇扇子的动作.)
连弓
用一弓演奏两个或两个以上音符的弓法,我们就称之为连弓,在二胡的乐谱上,是用连线来表示的。
连弓通常用在抒情、优美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中,要求发音圆润、连贯。连弓的组合是千变万化的,少则两个音一弓,多则二三十个音一弓,而且连弓中每一个音的时值也往往不同,加上强弱的变化等等,就使连弓的演奏变得非常复杂了。 演奏好连弓有如下四条原则:
1、要掌握好弓段的合理分配,演奏几个音的连弓,就要将有效弓段平均分成几份来使用,只许略有“盈余”,不许梢有“超支”,以避免弓子不够用。如果是时值不同音符的连弓,就要以最小的时值为单位来分配。2、一弓内音符多、用弓较长的连弓在运弓上与长弓一样,也受着弓子杠杆作用的制约,因此,在演奏这种连弓时,也要考虑到这个因素。如在弓根部位起弓,弓子的压力和速度就要稍减,前半弓分配给每个音的有效弓段就要尽量地节省,以留有更多的弓子来满足拉到弓尖部位时加速、加压的需要。如在弓尖部位起弓,则压力和速度就要适当增加,以求得音质的平衡。一弓内音符少、用弓较短的连弓,运弓上与分弓有相似之处,但在换弓时应遵循第四条原则。连弓的音质与音量变化和长弓、分弓一样,也是“压速比例”不同调配的结果。
3、运弓要柔软与均匀,右手动作应具有一定的**性,不能受左手换指动作的牵制,尤其是不能用弓子在分配单位上打拍子,但如果是乐曲的需要,增另当别论。
4、一般来说,连弓奏法在换弓时,要尽量地减少痕迹,使歌唱性的乐句尤如以一弓奏出,这样才能发挥出连弓应有的效果。连弓顾名思义是一种连贯的弓法,但音乐是变化无穷的,有时候会遇到要求连弓奏出颗粒性的情况。那么,如何奏出连弓的颗粒性呢?这种极富动感的连弓大体上有两种奏法:
一种是运弓相当连贯,利用左手手指有弹性的击弦来奏出颗粒性。
另一种是用连续的波弓奏法来使音符带有颗粒性。当然,这种颗粒性并不十分显著,而更多地带有保持音的成分。 在实际的演奏中,连弓大多不是等长的,而且常常是与分弓等其它弓法混合使用的,这就要求演奏者在不同的弓区、不同长度的弓段中获得均衡的音质。要做到这一点,仍需要用调整贴弦度的方法来解决,其方法与演奏分弓时相同。
分弓通常是指在中速的情况下,每弓只演奏一个四分音符或一个八分音符的弓法,用中弓部位来演奏。一般来说,乐谱中凡没有连弓记号者,都表示用分弓来演奏。但快速的分弓我们称之为快弓,在运弓动作上与中速的分弓是不同的。
下面我们来谈谈分弓在演奏动作上的特点。
分弓在运弓动作上是长弓速度的加快与幅度的缩小,仍然要求拉弓时以手腕为先动点向右拉出,推弓时以大臂为先动点向左推进。由于用弓幅度较小,因此手腕动作也要相应地减小。因为一音一弓的演奏带来了频繁的换弓,所以换弓的技法在分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分弓的性格,主要体现在换弓方面。反过来说,换弓的软硬度,也就决定了分弓的软硬度。而这种软硬度与长弓一样,也是通过手腕动作的刚柔程度来实现的。如果是较为连贯的换弓,手腕动作就要适当地柔和,使手臂的力量通过手腕饿缓冲作用到达手指。如果是强劲的换弓,就要求每一弓都带有音头,那么手腕的动作就要适当地加大,使手臂的力量在手腕处积聚,通过腕部的突然甩动,来带动弓子爆发性地加速,以奏出刚健的音头。还有一种带有保持音状态的分弓,这种分弓介于柔和与刚健之间,既不带音头,又要求每个音十分清晰。此时手指就要始终保持对弓子的作用力,手腕的动作应尽量减少,而依靠手臂的动作直接带动弓子的左右运动来完成,这样才能演奏出这种分弓应有的效果。
二胡学习者在分弓方面容易出现以下四个问题:
1、拉推弓声音不平衡;
2、拉推弓动作上下掂动;
3、演奏分弓时手腕或肘部动作过大;
4、两手配合不佳。分弓的时值是不同的,
那么,对于不同时值的分弓怎样保持音质上的统一?我们知道,分弓的组合可以是千变万化的,拉推弓的时值往往也是不同的。如:切分音、长短弓组合等等。音的时值不同,所用弓子的长度也必然不同,但发音却要求是一致的,这就需要用调整贴弦度来做到了。一般来说,音符的时值长,用弓也必然较长,弓速往往较慢,要保持一定的音量,贴弦度就要稍大;而时值较短的音符,有时为了将弓子拉(推)到预定部位,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走完较长的弓段,弓速就很快,为了使发音和其它音符相统一,贴弦度就要适当地减小。前面已经讲过长弓贴弦度的增减要依靠小臂细微的旋转动作来完成的,这一点在分弓的演奏中也是完全一致的。
长弓,是指在慢速的情况下,用全弓来演奏的一种弓法技巧,它是二胡运弓的基础。由于此种弓法要求从弓尖到弓尾保持一种稳定的音色和音质,所以需要长久的、耐心的练习,才能达到专业演奏的要求。
要拉好长弓,我们就要掌握长弓的一些基本要领和动作。
长工的基本动作是:
拉弓时,右手腕要稍稍向外突起成“外伸状态”,以腕部为先动点向右拉出。要注意,大臂不要过早地向外伸展,以致肘部过分抬高,造成“大臂架起”的**倾向。大臂应在弓子运行至靠近中弓的部位时才逐渐地向外展开。另外,在拉弓时,右臂不可向右后方运动,使弓子拉成一个圆弧状。每个人的手臂长短有一定的差异,不必强求都要拉到弓尖部位,所以,当拉到右臂伸直时,就可以看作弓已拉满。在右臂伸直后,手还要带动弓子向右拉出几厘米,使腕部逐渐转换到“中间状态”。
推弓时,要以大臂往回收作为先动点,带动小臂向左推进。此时,手腕应成“内屈状态”。当大臂收完后,小臂继续向左推。小臂收完后手还要将弓子推进几厘米,使手腕再次转换成“中间状态”,以便开始下一个拉弓的动作。在演奏中,这些动作需要自然、融合、协调地来完成。
二胡的长弓具有以下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平”,二是“直”。
什么叫“平”呢?我们所说的“平”,就是弓毛要与弦始终成90度角。从二胡的构造来看,千斤与琴杆的宽度要比琴码与琴杆的宽度略小,也就是说,当琴杆处于正直状态时,琴弦是有一定斜度的。因此,要求弓毛与琴弦成90度角,弓根部分就要微微地抬高一些。但这只是“微微地”抬高一点儿,而有很多的演奏者是将弓根部分过多地抬高了,以致弓毛与弦的角度小于90度,这是不正确的。
什么是“直”呢?所谓“直”,就是要求弓毛在运行过程中始终靠近(注意!不是靠紧)琴杆。要使弓子沿着一条正直的轨道运行,这条轨道正是弓杆的延长。在过去的艺人圈中,就有“会拉的一条线,不会拉的一大片”的说法,说的是早期的二胡都把松香直接烫在琴筒上,弓子的运行会在松香上留下痕迹。如果弓子走得直,将所烫上的松香拉出一道凹槽,留下的痕迹就是一条线;如果弓子走的不直,那么留下的痕迹就是一大片了。
初学二胡的人,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长弓要领,就会很容易地出现以下9个方面的问题:
1、弓子运行不平直;
2、运弓时手腕动作不正确;
3、换弓时腕部有上下动作;
4、运弓的始动点不正确;
5、在换弓中手腕转换的瞬间,左手手指突然松开,造成换弓痕迹过大;
6、运弓中压速比例不恰当,致使音质不理想;
7、有的演奏者习惯于多用弓子左(中弓至弓尖)三分之二的弓段,而对右(弓根)三分之一的弓子却很少用到,甚至根本不用;
8、演奏时,弓毛不能呈扁状贴弦,而是呈圆状,以致碰到两根弦而发出不必要的杂音;
9、运弓过程中拇指位置游移。
因此,我们在练习长弓时,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好的长弓演奏应该是动作正确、运弓平直、力量传导通畅、压速比例恰当,在发音上要做到圆、松、净、通、匀。长弓训练不单是练习长音而已,它还是气息控制、发音意念,以及音色质感的训练途径。初练时要用意识来控制,熟练后慢慢变成下意识的动作,最后达到“意到即气到,气到即音到”的程度。
lz,打不下了,指法方面在下一张。。。。
二胡有哪些技巧?
左手:揉弦、打音、颤音、滑弦……
右手:颤弓、跳弓、顿弓、连弓、快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