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中原文化的作用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如何发挥中原文化在中原经济区中的作用(中原文化发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如何发挥中原文化在中原经济区中的作用

这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国历史上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等等原因,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逐渐由北南迁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南方经济较北方经济发达的历史原因之一 河南地处黄河中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由于上述原因 所以较落后 不知我的回答你满意不 呵呵

中原文化在国际上会产生哪些影响?

基本上代表了正统的中华文化。在上古时期有很多不同的部落,而中原部落是最强盛的,文化也最昌明,所以就把中原文化定位为中华传统正统文化。

中原文化以什么为基础

是以中原地区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最早可追溯至西元前约六千年至西元前约三千年的中国新石器时期。中原文化对构建整个中华文明体系发挥了筚路蓝缕的开创作用。中原文化以河南省为核心,以广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影响延及海外。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中原地区在古代不仅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定都于中原地区,中原地区以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中原文化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长期居于正统主流地位,中原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

中原文化有何特征

如何发挥中原文化在中原经济区中的作用

1.09中原文化概况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表层看,她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她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中国中原文化璀璨瑰丽,其中,体现在河南的部分更为突出.中国中原文化的璀璨瑰丽,集中体现在河南的部分.
2.中原文化的主要特征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它的形成及发展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吸取周边文化精髓,形成了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文化内容.在中原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迁徙,战争,经济交流等活动因素的频繁影响,导致了中原文化不断与异地文化交流融合,从而形成了相对不甚明显的文化特征.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它的历史特征又是不可磨灭的.

2)中原文化不断“走出去”,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会产生哪些影响?(三个方面即6

8,文化不大,走出去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关于河南文化的话题

  河南为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远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原人民就创造了著名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里曾孕育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李耳、庄子,**家商鞅、李斯,科学家张衡,医圣张仲景,文学家韩愈,哲学家程颢、程颐,民族英雄岳飞以及吉鸿昌、杨靖宇、彭雪枫、***等历史名人1000多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在中国的**、军事、经济、文化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于河南,中国七大古都河南就占有三个(洛阳、开封、安阳)。


  在河南这片土地上,曾上演过一幕幕历史活剧,诸如武王伐纣、周公营洛、春秋诸侯争霸、战国群雄逐鹿、刘邦项羽对峙、光武刘秀兴汉、曹魏中原称雄、隋末瓦岗**、赵匡胤陈桥兵变、岳飞抗金鏖兵、李自成中原血战、京汉“二七”风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等。历史的风云变幻,无不在中原大地留下深深的痕迹。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光辉灿烂,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从南召县云阳镇发现的古人类臼齿化石,连同渑池、许昌、安阳等地出土的各种旧石器,证明距今四五千万年前这里已有人类居住。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在新郑县境),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渑池县境),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这些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迄今已发现千处之多。说明河南在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化已达到一定的高度。自有史以来,夏王朝在河南建都的地方有阳城(登封)、阳翟(禹县)、帝丘(濮阳)等地。商朝7次**,4次都在河南境内,安阳殷墟是著名的商代后期都城遗址。西周以洛阳为东都,营造为王城和成周城,在河南境内分封的诸侯国有数十。春秋时期,境内属秦、晋、楚、宋、卫、郑、陈、蔡诸国。战国时属韩、魏、赵、楚之疆。秦统一中国后,设郡、县。河南分属三川、颍川、南阳、河内、陈郡、东郡和砀郡7郡。西汉承秦制,仍设郡、县两级,并实行分封诸侯王国与**直辖的郡交错分布。为了加强对郡、国的控制,又将全国分为司隶校尉部及13州刺史部,实际是监察区。河南分属司隶校尉部及豫、兖、荆、冀4州管辖,设有弘农、河内、河南、颍川、汝南、陈留、南阳和魏郡及淮阳和梁国2个诸侯王国。东汉都雒阳(洛阳)、实行州辖郡、郡统县。河南分属司隶校尉部及豫、兖、荆、冀、扬5州管辖,设有弘农、河内、颍川、南阳、汝南、陈留、东郡、魏郡等郡及陈、梁2国。三国时河南属魏,先都许昌,后迁洛阳,仍实行州、郡(国)、县3级。设有12郡和梁国1国。西晋都洛阳,河南境内有18郡国。南北朝时,河南分属于北魏和南齐。北魏在河南设8州26郡;南齐在河南设3州12郡。隋统一南北后,在河南设20郡(州)。唐朝先都长安,后迁洛阳。河南分属京畿及河南、河北、淮南、山东南等道,领有21州郡及河南1府。五代时,梁、晋、汉周4朝都汴(今开封),后唐都洛阳。河南境内多数称州,少数称军、府。北宋建都汴梁(今开封)。河南境设有京东、京西、河北诸路,路辖有府、州,有些军、监也隶属于路。府、州、军均辖县。南宋南迁后以淮河与金为界,河南大部属金。元朝将**辖区直属中书省,其他地区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之制始于此。“行省”之下统路、府,府领州、县,也有府、州不隶路而直属省。时河南境内黄河以北地区属中书省,黄河以南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中书省在河南管辖的有大名、彰德、卫辉、怀庆等路和濮州。河南行省下属河南府路、汴梁路、南阳府、汝宁府、归德府。明朝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司(省)下辖府、州,再下为县。明末,河南领有开封、归德、河南、南阳、汝宁、彰德、卫辉、怀庆等府和汝州直隶州及京师之大名府,山东之东昌府的一小部分县。共计府属州31个,县96。清朝恢复行省,省下为府,再下为州、县。终清之世,河南领有开封、归德、河南、南阳、汝宁、陈州、彰德、卫辉、怀庆等9府,郑、许、汝、陕、光5直隶州和淅川直隶所。府属州5,县96。**初年,改道制。河南设有开封、河北、河洛、汝阳4道,5直隶州,100余县。1927年废道尹,实行省、县两级制。省下分设行政区(监察区),区管县。1946年河南分为12区,共108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后,河南省行政区划,北界止于黄河,有郑州、洛阳、陕州、陈留、商丘、许昌、淮阳、南阳、信阳、潢川等10专区和开封、郑州2省辖市、8专辖市,86县,省会设开封市。1952年**人民**政务院决定撤销平原省,将所属之新乡、安阳2省辖市及新乡专区及所属14县(区),濮阳专区及所属7县,安阳专区及所属6县,菏泽专区的东明县划归河南省。同年,**人民**政务院决定,将旧属河南省在建国初期划入安徽省的永城县划归河南省。1954年,河南省府由开封市迁驻郑州市。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将东明县划归山东省。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将山东省之范县、寿张2县金堤河以南地区和范县县城附近划归河南省,取名范县。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将范县东部的9个公社划出,成立台前县。

为什么说河南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代表?

在古代中原与中国、中州是同意语。如《礼记·王制》就记载说:“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太平御览》记载:“王者受命创始,立都建国必居中土,所以控天下之和,据*阳之正,均统四方,以制万国者也。”(《太平御览》卷一五六)身处南方之地的楚君就曾自己声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史记·楚世家》)由于中原适中的地理位置,让人意识到“当取天下之日,河南在所必争。”得中原者得天下,成为历代**家、军事家的信条。古人划分天下曾将中国分为九州,何谓九州?古籍所记,各不一致。

《禹贡》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尔雅》九州是:冀、幽、兖、营、徐、扬、荆、豫、雍。《周礼》九州即:冀、幽、并、兖、青、扬、荆、豫、雍。《吕氏春秋》九州为:豫、冀、兖、青、徐、扬、荆、雍、幽。考之旧说,《禹贡》九州说乃是根据黄帝割地布九州之说。(见孔疏)《汉书·地理志》亦明白记载说:“昔在黄帝……方制**,画野分州……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关于豫州的方位,《禹贡》云:“荆、河惟豫州。”荆即荆山,北至黄河。《吕氏春秋》云:“河、汉之间为豫州。”河指黄河;汉指汉水。高诱注:‘河在北,汉在南,故曰‘之间'。” 《尔雅》:“河南曰豫州。”由此可见,豫处河、汉之间,乃中原之地,九州之腹心。

秦汉时期中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一个统一的**集权的国家。在**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南征百越,修筑**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奠定中国两千余年**制度基本格局。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