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古时候的柔然是哪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少数民族柔然的历史?(少数民族之一)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少数民族柔然的历史?

柔然,中国历史上鲜有记载,普通民众更加是少有接触,但柔然实实在在有过强盛时期,详细说说吧。柔然是公元四世纪后期至六世纪中叶,在蒙古草原上继匈*、鲜卑等之后崛起的部落制汗国,最高统治部落(可汗郁久闾氏本部)为鲜卑别部的一支。当时中原正经历东晋十六国后期、南北朝纷争对峙。四世纪后期至六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柔然与北魏和南朝形成了长期的并立。柔然主要游牧范围大体为今蒙古国全境、俄罗斯联邦贝加尔湖地区,西面可达阿尔泰山西麓,东面至额尔古纳河西岸地区,核心区在今蒙古国,有时汗国向西势力可达古代西域即今中亚和中国新疆,向南势力可达中国***自治区北部一带。柔然最鼎盛时期在约公元410年—425年,其势遍及大漠南北:北达贝加尔湖畔,南抵*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与地豆于相接,东南与西拉木伦河的库莫奚及契丹为邻,西边远及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并曾进入塔里木盆地,使天山南麓诸国服属。在柔然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其它民族成分。北魏**平城不久,柔然的崛起成为北魏进取中原的后顾之忧。而北魏的强盛又是柔然南进的阻碍。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北魏,柔然和后秦、北燕等结成抗魏联盟。例如407年(北魏天赐四年),社仑弟斛律献马3000匹于北燕冯跋,聘冯女乐浪公主为妻。大檀为可汗期间(414—429),曾遣使北燕,献马3000匹、羊万只,并向南朝刘宋政权朝献。从社仑、斛律至大檀的20余年间,柔然几乎每年要袭击北魏北方边境。北魏也发兵北伐,乃至亲征或巡边,并在沿边加强屯田和设置军镇,屯驻重兵,拱卫平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讨灭赫连夏、北燕、北凉的过程中,七次分道进攻柔然。429年(北魏神麚二年),拓跋焘率军分东西两路进攻柔然大败之,大檀率部西走,柔然“国落四散,窜伏山谷,畜产布野,无人收视”。拓跋焘率军追至兔园水(即推河,今蒙古国吐沁河),然后“分军搜讨,东至瀚海,西接张掖水(今甘肃省弱水),北度燕然山(杭爱山),东西五千余里,南北三千里”,“凡所俘虏及获畜产车庐,弥漫山泽,盖数百万”。时高车诸部也乘机摆脱柔然的羁绊,“抄掠柔然”,高车、柔然先后归附北魏者,有30余万。460年(北魏和平元年),柔然吞并高昌,470年(北魏皇兴元年)进攻于阗。于阗向北魏求援,北魏以路远未发兵。公元5世纪后半叶,柔然内部的被*役部落连续反抗和逃亡,大大削弱柔然的力量。487年(北魏太和十一年),原属柔然的敕勒副伏罗部阿伏至罗率10余万落西迁,脱离柔然的统治,至车师前部西北,建立高车国,自立为王。柔然失去对西域的控制,彼此间展开30来年的争战,柔然由盛转衰。柔然在阿那瓌可汗时,曾一度复兴。然不久,爆发被*役的部落和*隶的反抗斗争。至6世纪中叶,居住在今阿尔泰山南麓的原柔然锻工——突厥部日益强大。552年(北齐天保三年),突厥首领土门(伊利可汗)因求婚于阿那瓌被拒绝,联合高车,发兵击柔然,阿那瓌兵败**。柔然王室庵罗辰等逃至北齐,而留在漠北的亦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余众立铁伐为主;西部余众则拥立邓叔子为主。东部柔然复为突厥击败投奔北齐,被安置于马邑川(今山西省朔县)一带。次年,庵罗辰等叛北齐返回漠北。经北齐追击,东部柔然基本上为之瓦解,庵罗辰下落不明。555年(北齐天保六年),突厥木杆可汗俟斤率军击溃西部柔然,邓叔子领余众数千投奔西魏。西魏虽优遇邓叔子,“给前后部羽葆鼓吹,赐杂彩六千段”,但在突厥使者一再威逼下,遂将邓叔子以下3000余人交与突厥使者,惨杀之于长安青门外,中男以下免,并配王公家。柔然汗国灭亡,余众辗转西迁,余众逐渐融合于突厥、契丹部落之中。花木兰抗击的就是柔然迁居内地的柔然人,通过杂居共处,互相通婚等各种途径,大多先融合于鲜卑,最终被同化于中原汉族之中。从河南洛阳、山西雁门、代郡等地闾氏、郁久闾氏、茹茹氏、茹氏等一些姓氏,证实其先祖确系柔然人。

柔然民族姓氏(急需!)?

少数民族柔然的历史?

柔然所统辖的姓氏共有60余种,其中属于柔然的民族、部落有郁久闾氏、俟吕邻氏、尔绵氏、约突邻部、阿伏干氏、纥奚部、胏柔然人渥氏;属东胡鲜卑的有托跋氏、丘敦氏、无卢真氏、树格干氏、尉迟氏、谷浑氏、匹娄氏、勿地延氏、莫那娄氏、叱豆浑氏、库褥官氏、温盆氏、树黎氏、乌氏(乌洛侯);属于敕勒的有乙旃氏、斛律氏、副伏罗氏(部)、达簿干氏、屋引氏、他莫孤氏、奇斤氏、泣伏利氏以及东部高车等;属于匈*余部的有拔也稽部(一说属敕勒)、贺术也骨部、乌洛兰氏;属于突厥的有阿史那氏;属于西域诸胡的有龙氏、高氏(一说为汉人)、希利垔、邢基祗罗回、侯医垔等。 但就柔然统治者的世袭贵族而言,无疑是从拓跋鲜卑部落联盟中分离出来的。

鲜卑人和柔然人的区别?

一、分部不同。鲜卑人原本分部在长城沿线,后进入中原内地;而柔然人则活跃于漠北草原。二、**体制不同。鲜卑人效法汉人建立**集权制帝国,而柔然人则是建立游牧汗国。三、经济基础不同。鲜卑既从事游牧生产,又从事农业生产;柔然人则单纯从事游牧生产。四、对汉化的态度不同。鲜卑积极汉化,柔然则固守草原旧俗。五、结局不同。鲜卑最终融入汉人,而柔然则或融入突厥,或西迁至欧洲,成为阿瓦尔人。

古代西域亲人之间的称呼?

对妻子称为可敦“可敦”古回鹘音,现代东部裕固语和蒙古语读作“哈腾”,是裕固族的先民即古代回鹘人和现代蒙古语对其皇后/王后的称呼。可敦,我国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最高统治者可汗的正妻。可敦,亦写作“可贺敦”、“可孙”、“恪尊”、“合屯”、“合敦”。《新唐书.突厥传上》:“突厥阿史那氏,盖古匈*北部也。居金山之阳,臣于蠕蠕,种裔繁衍。至吐门,遂强大,更号可汗,犹单于也,妻曰可敦。”

可汉和大汉的区别?

先纠正,后回答。是“可汗”“大汗”,不是“可汉”“大汉”。可汗,又称大汗,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柔然、突厥、铁勒、吐谷浑等建立的汗国,其**首领皆称可汗,意思是“上天”“神灵”之意,就是说,开始二者没有区别。到了蒙古人建立大元时,铁木真自称成吉思汗,简成大汗,这时候的“大汗”实际上高于“可汗”,类似于汉族人称“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