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如何区分六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古代三省六部制是什么意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唐朝六部分别有什么职能 他们是干什么的
1、吏部
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唐朝前期主持科举考试,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将主试权转礼部管辖。唐朝中期,尚书省职权为诸使职侵夺,本部对于官员的任免权力也日渐削弱。长官称吏部尚书,置吏部侍郎二人。
2、户部
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
唐代户部一般设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其属有四:一曰户部,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仓部。 户部巡官二人,主事四人;度支主事二人;金部主事三人;仓部主事三人。龙朔年间曾改户部曰司元,度支曰司度,金部曰司珍,仓部曰司庾。天宝十一载改金部曰司金,仓部曰司储。
3、工部
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长官为工部尚书。历代相沿不改。
唐代工部一般设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掌山泽、屯田、工匠、诸司公廨纸笔墨之事。其属有四:一曰工部,二曰屯田,三曰虞部,四曰水部。工部、屯田、虞部、水部郎中各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各一人,从六品上。工部郎中、员外郎掌经营兴造之众务,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工匠之程式,咸经度之。屯田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屯田之政令。虞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虞衡、山泽之事,而辨其时禁。水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以导达沟洫,堰决河渠。工部主事三人,屯田主事二人,虞部主事二人,水部主事二人,从九品上。
4、礼部
掌天下礼仪、祭享、贡举之政令。
唐朝礼部设礼部尚书一员,正三品。侍郎一员, 正四品下。尚书、侍郎之职。其属有四:一曰礼部,二曰祠部,三曰膳部,四曰主客。总其职务,而行其制命。其科有六:一曰秀才, 试方略策五条。此科取人稍峻,贞观已后遂绝。二曰明经,三曰进士,四曰明法,五曰书,六曰算。
5、兵部
兵部统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曹,盖因后周兵部之名,兼前代五兵之职。
兵部。凡将出征,告庙,授斧钺;军不从令,大将专决,还日,具上其罪。凡发兵,降敕书于尚书,尚书下文符。放十人,发十马,军器出十,皆不待敕。卫士番直,发一人以上,必覆奏。诸蕃首领至,则备威仪郊导。凡俘馘,酬以绢,入钞之俘,归于司农。兵部主事四人,职方主事二人,驾部主事二人,库部主事二人。龙朔二年,改兵部曰司戎,职方曰司城,驾部曰司舆,库部曰司库。光宅元年,改兵部曰夏官,天宝十一载曰武部,驾部曰司驾。有兵部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制书令史十三人,甲库令史十二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职方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驾部令史十人,书令史二十四人,掌固四人;库部令史七人,书令史十五人,掌固四人。
6、刑部
掌律令、刑法、徒隶、按覆谳禁之政。
刑部在唐代一般设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掌律令、刑法、徒隶、按覆谳禁之政。其属有四司:一曰刑部司,二曰都官司,三曰比部司,四曰司门司。
刑部郎中、员外郎,掌律法,按覆大理及天下奏谳,为尚书、侍郎之贰。凡刑法之书有四:一曰律,二曰令,三曰格,四曰式。凡鞫大狱,以尚书侍郎与御史中丞、大理卿为三司使。凡国有大赦,集囚徒于阙下以听。
刑部司主事四人,都官司主事二人,比部司主事四人,司门司主事二人。龙朔二年,改刑部曰司刑,都官曰司仆,比部曰司计,司门曰司关。光宅元年,改刑部曰秋官。天宝十一载,改刑部曰司宪,比部曰司计。有刑部令史十九人,书令史三十八人,亭长六人,掌固十人;都官令史九人,书令史十二人,掌固四人;比部令史十四人,书令史二十七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司门令史六人,书令史十三人,掌固四人。
古代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相当于现在哪些机关?
六部:
1、吏部——组织部以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2、兵部——国防部、总参、总装备部、总后勤部
3、礼部——外交部,教育部
4、邢部——***、最高法院、***和**部
5、户部——农业部、财政部、民政部
6、工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部、水利部、林业部、发改委
古代六部作用:
1、吏部:主管全国文职官吏的挑选、考查、任免、升降、调动、封勋。
2、户部:主管国家户籍、田亩、货币、各种赋税、官员俸禄。
3、礼部:主管朝廷重要典礼(如祭天地、祭祖先等)、科举考试、接待外国来宾。
4、兵部:主管全国武职官员、练兵、**。
5、刑部:主管国家司法、行政。
6、工部:主管兴修水利、主要的土木建筑工程。
扩展资料
三省六部制度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制度。
隋唐至宋的**最高**机构。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省六部制度
六部尚书在清代分别是哪六部,权利最大的是哪个部门?
"六部尚书"是一个在古装电影、电视剧中经常被提及的名词。所谓"六部",指的是从隋唐时期开始设立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大部门。而"尚书"则是从秦朝开始就被设置的一种官名,到了三省六部制出现后,六大部门的主管就被叫做尚书。
所以,顾名思义,六部尚书便是六大不同职能部门的六位主管。
隋朝初年,为了更有效率地管理庞大帝国的各项事务,"吏部、礼部、兵部、度支、都官、工部"六大部门应运而生,它们分管不同方面,有效提高了**机构的办事效率。后来唐朝建立,度支、都官这两个极富异域色彩的名词变为了户部、刑部。因为六部制度的显著优势,此后的历朝历代将其沿用,直至清朝灭亡。那么,尚书制度末期的清朝时,"六部尚书"中哪个部门最厉害?他们相当于现在哪个部门呢?
最初,清朝,或者说后金政权是没有六部的,因为出身游牧民族,他们对汉人的制度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后来,随着政权的发展壮大,如何有效处理各方面的事务,成为了后金领袖皇太极的当务之急。于是,他借鉴明朝的制度设立了六部,但并不像中原王朝那般以尚书主管事务,而是将部务委任给了具有血缘纽带,更值得信任的贝勒。
到了顺治元年,进一步汉化的清**将原本的贝勒主管制改为由其副手承政主管,并改承政为尚书,名义上恢复了六部尚书这一称谓。总的来说,清朝时的六部,其职能和唐、宋、明时大致相同,而作为平行的部门,各部尚书的品级都是从一品,也不存在高低之分。不过,要说其中谁更厉害,那还是有的聊的。
从表面上来看,浙江总督是一个地方官,应该在浙江一带任职,而兵部尚书则是**官职,应该在京城处理事务。那么,李卫到底应该在哪里办事呢?答案便是,他不必在京城处理兵部事务,而是专心治理浙江。雍正帝之所以封李卫为兵部尚书,其实是因为兵部尚书在清朝时的一种特殊意义——正二品总督加封兵部尚书,便升为从一品。
我们先说兵部,它负责着武官的选拔、任免,以及军械、兵籍等事务,放在今天,也就大概相当于如今的国防部。不过要注意的是,清朝时皇帝将军权完全收归自己掌握,所以兵部的实权实际上是被削减了的。吏部是主管官员的部门,也正因如此,隋唐时它被尊为六部之首,它主要管理的是官员的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大体相当于今天**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联合体。
礼部掌管礼仪、文教、民族、外交等事务,放在今天自然是外交部、文化部、教育部等机构的集合体。户部的主要工作是管理户籍、财政事务,所以它既是财务部,其职能也覆盖到今天的税务局、工商局、**银行等机关,凡是和经济发展有关的,大部分都归其所管。
刑部管理着司法、刑罚事务,到了清朝,《光绪会典》中曾经记载其职能道:"掌天下刑罚之政令,以赞上正万民。凡律例轻重之适,听断出入之孚,决宥缓速之宜,赃罚追贷之数,各司以达于部。尚书侍郎率其属以定议,大事上之,小事则行,以肃邦犯。"而刑部尚书则被称为是"公、检、法、司四长合一",所以它自然就相当于**部、最高***、最高法院、***四大机关了。
至于最后的工部,它主管的是工程修造事务,在清朝时职能在土木、水利、帝王陵寝、皇家宫室等工程的基础上拓展出了机器制造、矿产冶炼,甚至纺织等大小事项,套到今天的职业的话,那工部便是工信部、水利部、科技部、农业部、交通部等基建机关的集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