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实验粘度的测定步骤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粘度测定的误差有哪些(粘度测定的误差有哪些种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粘度测定的误差有哪些
粘度(指的是黏度)测定的误差如下:
1、仪器误差:仪器的性能指标必须满足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度要求。使用中的仪器要进行周期检定,必要时(仪器使用频繁或处于合格临界状态)要进行中间自查以确定其计量性能合格,系数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否则无法获得准确数据。
2、温度误差:当温度偏差0.5℃ 时,有些液体粘度值偏差超过5%,温度偏差对粘度影响很大,温度升高,粘度下降。所以要特别注意将被测液体的温度恒定在规定的温度点附近,对精确测量最好不要超过0.1℃。
3、调节误差:正确选择转子或调整转速,使示值在20~90格之间。该类仪器采用刻度盘加指针方式读数,其稳定性及读数偏差综合在一起有0.5格,如果读数偏小如5格附近,引起的相对误差在10%以上;
如果选择合适的转子或转速使读数在50格,那么其相对误差可降低到1%。如果示值在90格以上,使游丝产生的扭矩过大,容易产生蠕变,损伤游丝,所以一定要正确选择转子和转速。
扩展资料:
粘度测定的注意事项:
1、频率修正。对于国产仪器名义频率在50Hz,而中国的供电频率也是50 Hz,用频率计测试变动性小于0.5%,所以一般测量不需要频率修正。但对于日本和欧美的有些仪器,名义频率在60Hz,必须进行频率修正,否则会产生20%的误差,修正公式为: 实际粘度=指示粘度×名义频率÷实际频率。
2、转子浸入液体的深度及气泡的影响。旋转粘度计对转子浸入液体的深度有严格要求,必须按照说明书要求*作(有些双筒仪器对测试的液体用量有严格要求,必须用量筒量取)。
在转子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往往带有气泡,在转子旋转后一段时间大部分会上浮消失,附在转子下部的气泡有时无法消除,气泡的存在会给测量数据带来较大的偏差,所以倾斜缓慢地浸入转子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3、转子的清洗。测量用的转子(包括外筒)要清洁无污物,一般要在测量后及时清洗,特别在测油漆和胶粘剂之后。要注意清洗的方法,可用合适的有机溶剂浸泡,千万不要用金属**等硬刮,因为转子表面有严重的刮痕时会带来测量结果的偏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粘度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黏度
胶水的粘度怎么测量?
有专门的察恩杯、或者叫粘度杯测试!我公司是做化工品(聚氨酯胶黏剂)的,经常要测胶水的粘度值,配合秒表就可以测出来了!
流体粘度分为动力粘度、()和相对粘度。
流体力学中的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
各种流体都具有一定的粘性,即流体各部分之间有相对运动出现时,在做相对运动的各部分流体间,就会产生阻止这种相对运动的内摩擦力。这种内摩擦力的大小就与输送介质的粘度成正比。
根据牛顿内摩擦定律:T=UdV/dn,其中:dv/dn为速度梯度,
U就为动力粘度,单位为Pa.s(N/m2.s),动力粘度的国际单位为厘泊(CP)
其关系为: 1Pa.s=10P(泊)=1000CP(厘泊)
运动粘度V:即动力粘度u与密度p的比值:v=u/p,运动粘度的单位为m2/s,习惯单位为:厘斯(mm2/s)
其关系为: 1m2/s=10000St(斯)=1000000(厘斯)
恩氏粘度E:其属相对粘度,它是200cm3被测介质液在某温度下,从恩氏粘度计流出所需时间t,与同体积蒸馏水在20C时所需时间t。(为51S)之比,即E=t/t。
E与运动粘度V之间的换算关系:v=(7.31E-6.31/E)/1000000 (m2/s)
粘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μ=μ。Ebp(t。/t)k
μ——表压力为P,温度为t时的动力粘度
μ。——在一个大气压,温度为t。时的动力粘度
b,k——视液体种类而定的常数,对油液:k=2,b=0.014-0.03。
液体粘度与温度关系很大,与压力的关系较小,当压力P在5MPa以下时,其粘度改变可以不计。
>: η=ν. ρ
式中 η---试样动力粘度(mPa.s)
ν---试样运动粘度(mm2/s)
ρ---与测量运动粘度相同温度下试样的密度(g/cm3)
对液体而言,压强越大,温度越低,粘度越大;压强越小,温度越高,粘度越小。
对气体而言,压强影响不大;温度越高,粘度越大,温度越低,粘度越小。
1) 运动粘度
① 流体的绝对粘度与同温度下该流体的密度的比值称运动粘度。
② 是指流体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比。它是这种流体在重力作用**动阻力的尺度,运动粘度的单位是mm2/S。
2) 动力粘度:动力粘度是使用单位距离的单位面积液层,产生单位流速所需之力。在国际单位制中,动力粘度单位是pa.s。
检测黏度的常用方法
1、 GB 2794—81 胶粘剂黏度测定方法(旋转黏度计法)本测定方法在环氧树脂生产及应用中已使用多年。多采用同济大学机电厂生产的NDJ-97型旋转式黏度计。适用于测量各种牛顿液体的绝对黏度和非牛顿液体的旋转表观黏度。它有三种单元测定器,每单元包括一个测定容器。附有若干只转子。根据试样黏度大小选用某单元测定容器和配套转子及转速,使读数在刻度盘的20%—85%范围内,将转子垂直浸入试样中心。使液面至转子液位标线。在(25±0.5)℃下测定。记录转子旋转(60±2)s时的指示数值。对高黏度试样记录(120±2)s时的读数。试验结果按仪器要求计算。应表明旋转黏度计的型号,转子编号,转速和测定温度。
2、 杯式黏度计法(GB 1723—79涂料黏度测定法)杯式黏度计又称涂—1杯和涂—4杯黏度计,是一类构造简单的黏度计。多用于黏度小的环氧树脂及环氧树脂胶液。其原理是从杯内通过规定的尺寸的底孔流出等体积的恒温液体的时间长短来判断黏度的大小,时间长黏度大,时间短则黏度小。所测数据不能互换。应表明杯号。涂—杯规定流体的体积为50ml。底孔孔径为φ5.6mm。孔长14.0mm;涂-4杯规定杯内流体流完断线为止,(约100ml),底孔孔径为φ4.0mm,孔长4.0mm。涂—1杯有水浴套,涂—4杯只测室温黏度。
操作要点:黏度杯和树脂试样,应在测试温度下恒温处理。堵好孔底,将恒温树脂试样倒入杯内至满并刮平。静置片刻使试样中的气泡逸出。抽开底孔时应立即用秒表计时。涂-1杯底孔下用量筒接收流出物,当刚达到50ml时,停秒表,记录时间。涂-4杯底孔下用150ml烧杯接收流出物。当流出物连续线中断成滴状时,停止秒表,记录时间,黏度以s表示。
大一物理实验思考题 液体粘度的测定
你好,第一个思考题本人这样认为
就目前粘度的测量方法,主要有旋转法、落球法、毛细管法、振动法等,以毛细管法最为简单常用,而毛细管法测量粘度是基于泊肃叶定律
式中: r 表示毛细管半径; t表示液体流经毛细管的时间; L表示毛细管长度;Vt表示t时间内液体所流过的体积; P2表示流体单元所受的压力。
有公式我们可以知道,粘度的大小与流过的体积有关,所以为了测量的方便以及单一变量等因素,我们需要保证他们的体积相等。
第二题
所谓的沉降法和我说的落球法是一个方法,而落球式测量液体粘度的方法是基于斯托克斯定律而产生的,一个具有一定密度的球体在特定的盛液器皿中自由下落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分别是球的重力、浮力、阻力; 小球做匀速下降运动时,小球的浮力值与阻力值之和等于它的重力值,该待测液体的粘度值可由下式求得:
其中ρs表示球体密度,ρl表示液体密度,v表示球匀速下降的速度。
由于再特定的器皿中,必须考虑道器皿的半径R和器皿的高度h,所以引用修正后的公式如下:
所以必须要保证高度是已知的,轴线下降是为了保证3力平衡。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杜康老师
检测黏度的常用方法
1、 GB 2794—81 胶粘剂黏度测定方法(旋转黏度计法)本测定方法在环氧树脂生产及应用中已使用多年。多采用同济大学机电厂生产的NDJ-97型旋转式黏度计。适用于测量各种牛顿液体的绝对黏度和非牛顿液体的旋转表观黏度。它有三种单元测定器,每单元包括一个测定容器。附有若干只转子。根据试样黏度大小选用某单元测定容器和配套转子及转速,使读数在刻度盘的20%—85%范围内,将转子垂直浸入试样中心。使液面至转子液位标线。在(25±0.5)℃下测定。记录转子旋转(60±2)s时的指示数值。对高黏度试样记录(120±2)s时的读数。试验结果按仪器要求计算。应表明旋转黏度计的型号,转子编号,转速和测定温度。
2、 杯式黏度计法(GB 1723—79涂料黏度测定法)杯式黏度计又称涂—1杯和涂—4杯黏度计,是一类构造简单的黏度计。多用于黏度小的环氧树脂及环氧树脂胶液。其原理是从杯内通过规定的尺寸的底孔流出等体积的恒温液体的时间长短来判断黏度的大小,时间长黏度大,时间短则黏度小。所测数据不能互换。应表明杯号。涂—杯规定流体的体积为50ml。底孔孔径为φ5.6mm。孔长14.0mm;涂-4杯规定杯内流体流完断线为止,(约100ml),底孔孔径为φ4.0mm,孔长4.0mm。涂—1杯有水浴套,涂—4杯只测室温黏度。
操作要点:黏度杯和树脂试样,应在测试温度下恒温处理。堵好孔底,将恒温树脂试样倒入杯内至满并刮平。静置片刻使试样中的气泡逸出。抽开底孔时应立即用秒表计时。涂-1杯底孔下用量筒接收流出物,当刚达到50ml时,停秒表,记录时间。涂-4杯底孔下用150ml烧杯接收流出物。当流出物连续线中断成滴状时,停止秒表,记录时间,黏度以s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