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外销出口的汇兑损益怎么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汇兑损益具体怎么计算?(汇兑损益的计算公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汇兑损益具体怎么计算?
汇兑损益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进行货币交易(即外汇兑换业务)时所产生的汇兑损益;另一种是在持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期间,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外币货币性资产或负债价值发生变动所产生的损益。
1.剔除分算法。即逐笔核算货币性外币账户上汇率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的价值变动额,而对汇率没有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则不予考虑。其计算公式是: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上述结果若为正值,表示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
2.综合差额法。这种方法须先计算出货币性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并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再将其与该外币账户上的每笔外币金额按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进行比较,得出的差额就是该账户本期发生的汇兑损益。其计算公式是: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期末汇率-(该外币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其结果若为正值,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
汇兑损益具体怎么计算?
汇兑损益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进行货币交易(即外汇兑换业务)时所产生的汇兑损益;另一种是在持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期间,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外币货币性资产或负债价值发生变动所产生的损益。
1.剔除分算法。即逐笔核算货币性外币账户上汇率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的价值变动额,而对汇率没有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则不予考虑。其计算公式是: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上述结果若为正值,表示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
2.综合差额法。这种方法须先计算出货币性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并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再将其与该外币账户上的每笔外币金额按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进行比较,得出的差额就是该账户本期发生的汇兑损益。其计算公式是: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期末汇率-(该外币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其结果若为正值,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
我们是家外贸公司,请问汇兑损益是如何计算及做账?
你公司是外贸企业,汇兑损益不复杂,都是进财务费用的,具体分三种情况:
1、购汇付款或收款结汇所产生的汇兑损益,看是汇兑收益还是汇兑损失,借/贷:财务费用;借/贷:银行存款
2、月末由于汇率变动对银行外币存款余额进行的重估,这个也是借/贷:财务费用;借/贷:银行存款
以上这两种情况都属于已实现汇兑损益。
3、月末由于汇率变动对外币应收账款余额和应付账款余额进行重估,借/贷:财务费用;借/贷: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如果要做得细,可以为每家客户或供应商算,简单处理的话可以只计算一个总数。
这个汇兑损益属于未实现汇兑损益,如果到下月款没收到或付掉,还是要再次进行汇兑损益的重估,只有真正收到或付出后,才会用1和2的方法,变成已实现汇兑损益。
前2个月没做调整没关系,只不过是把以前的汇兑损益都体现在了这个月,而且汇兑损益的产生是对某一时点上(就是月末)的外币资产和负债进行重估,反映的是月末的实际资产价值,只要你当月调整,保证当月月末的外币资产和负债是正确的就没有问题。
外币汇兑损益计算方法
根据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在会计期间(月份、季度或年度)终了时计算汇兑损益。上述第一种情形下产生的汇兑损益,是进行外汇兑换业务时的市场汇率与会计期间终了时的市场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损益,这种汇兑损益的计算比较简单,这里不再赘述。第二种情形下产生的汇兑损益计算较复杂,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此情形下计算汇兑损益的两种方法。1.剔除分算法。即逐笔核算货币性外币账户上汇率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的价值变动额,而对汇率没有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则不予考虑。其计算公式是: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上述结果若为正值,表示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2.综合差额法。这种方法须先计算出货币性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并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再将其与该外币账户上的每笔外币金额按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进行比较,得出的差额就是该账户本期发生的汇兑损益。其计算公式是: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期末汇率-(该外币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其结果若为正值,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
我公司是外贸企业,每个月月底怎么计算应收外汇款的汇兑损益,结汇时的汇兑损益已经做入财务费用
你公司是外贸企业,汇兑损益不复杂,都是进财务费用的,具体分三种情况:
1、购汇付款或收款结汇所产生的汇兑损益,看是汇兑收益还是汇兑损失,借/贷:财务费用;借/贷:银行存款
2、月末由于汇率变动对银行外币存款余额进行的重估,这个也是借/贷:财务费用;借/贷:银行存款
以上这两种情况都属于已实现汇兑损益。
3、月末由于汇率变动对外币应收账款余额和应付账款余额进行重估,借/贷:财务费用;借/贷: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如果要做得细,可以为每家客户或供应商算,简单处理的话可以只计算一个总数。
这个汇兑损益属于未实现汇兑损益,如果到下月款没收到或付掉,还是要再次进行汇兑损益的重估,只有真正收到或付出后,才会用1和2的方法,变成已实现汇兑损益。
前2个月没做调整没关系,只不过是把以前的汇兑损益都体现在了这个月,而且汇兑损益的产生是对某一时点上(就是月末)的外币资产和负债进行重估,反映的是月末的实际资产价值,只要你当月调整,保证当月月末的外币资产和负债是正确的就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