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养猪厂的工作步骤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猪场常见的生产工艺有哪几种?(猪场常见的生产工艺有哪几种呢)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猪场常见的生产工艺有哪几种?
现代化养猪生产一般采用分阶段饲养、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以便使生产、管理便利化和系统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猪场的饲养规模、技术水平不同,加上不同猪群的生理要求也不相同,采用的饲养阶段也不一样,常用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三阶段饲养工艺流程
即空怀及妊娠期→泌*期→育肥期。三阶段饲养两次转群是比较简单的生产工艺流程,它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养猪场。其特点是简单,转群次数少,猪舍类型少,节约维修费用,还可以重点采取措施。例如分娩哺*期,可以采用好的环境控制措施,满足仔猪生长的条件,提高成活率,提高生产水平。
(2)四阶段饲养工艺流程
即空怀及妊娠期→泌*期→仔猪保育期→育肥期。在三阶段饲养工艺流程中,将仔猪保育阶段**出来就是四段饲养三次转群工艺流程,保育期一般5周,猪的体重达20千克,转入生长育肥舍。断奶仔猪比生长育肥猪对环境条件要求高,这样便于采取措施,提高成活率。在生长育肥舍饲养15~16周,体重达90~110千克时出栏。
(3)五阶段饲养工艺流程
即空怀配种期→妊娠期→泌*期→仔猪保育期→育肥期。五阶段饲养四次转群与四阶段饲养工艺流程相比,是把空怀待配母猪和妊娠母猪分开,单独组群,有利于配种,提高繁殖率。空怀母猪配种后观察21天,确定妊娠后转入妊娠舍饲养至产前7天转入分娩哺*舍。这种工艺的优点是断奶母猪复膘快,**集中,便于**鉴定,容易把握适时配种。
(4)六阶段饲养工艺流程
空怀配种期→妊娠期→泌*期→保育期→育成期→育肥期。六阶段饲养五次转群与五阶段饲养工艺流程相比,是将育肥期分成育成期和育肥期,各饲养7~8周。仔猪从出生到出栏,经过哺*、保育、育成、育肥四阶段。其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饲养需要、环境管理的不同需求,充分发挥其生长潜力,提高生产效率。
(5)全进全出
以上几种分阶段饲养工艺流程均要求猪群全进全出。最有利于防疫的措施是按每个饲养阶段的猪群设计猪舍,全场以舍为单位全进全出,或者部分以舍为单位实行全进全出,但这仅适合于规模在3万~5万头的猪场。中、小猪场可以采用以猪舍局部若干栏位为单位转群,转群后进行清洗消毒,但这种方式因其舍内空气和排污共用,难以切断传染源,严格防疫比较困难。所以,有的猪场将猪舍按照转群的数量分隔成若干单元,以单元全进全出,虽然有利于防疫,但夏季通风防暑困难,需要经过进一步完善。
养猪场饲养员的工作怎么样?
养猪场饲养员的工作其实是比较辛苦的。
所以一定要能够坚持。
小型养猪场怎样制作和管理
对于和大多数养殖户而言,大成本的投入建设大型的养猪场是有困难的,小型养猪场是养殖户的更多选择,但小型养猪场也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维护管理,下面就是金宝贝发酵床专家对小型养猪场管理的一些介绍。
一、重视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1)猪场规模虽小,但也应注意猪场的内外环境,猪舍要求通风、向阳、干燥;
(2)猪舍远离居民区,猪舍周围应植树种草。猪场周围种植5~10米宽的落叶防风林,有利于猪群健康;
(3)冬季对新生仔猪和断奶的猪舍除垫稻草外,还要用保温灯、保温箱等设施提高环境温度。夏季对成年猪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如:淋浴、加大通风等。
二、重视科学饲养方法。
(1)猪场应聘请专职兽医,如果条件限制,可几个猪场共同聘请一名富有经验的兽医,要求兽医每10~15天来场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隐患,及早处理;
(2)猪场虽小,但也应注意消毒,任何人进出猪场要穿工作衣并严格消毒;
(3)畜禽的下脚料不能直接喂猪,经蒸煮杀菌后方可用。也可使用金宝贝饲料发酵剂发酵过后进行饲养。
(4)使用金宝贝发酵床养殖,发酵床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现在国家提倡环保、绿色养殖,对许多不符合环保的养殖场强力的拆除,停止养殖。发酵床更是许多环保不达标的养猪场的选择,发酵床养殖零污染、零排放、省事省力,一次投入可使用3年。
三、采用人工受精技术。
许多小规模猪场本身不养猪,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人工受精,减少疾病传播,这也是降低成本行之有效的办法。
四、合理配制饲料。
青饲料不宜用得过多。最好请技术顾问根据本场猪的品种和当地饲料条件专门制订饲料配方,不同阶段的猪应采用不同的饲料配方。
五、适当提早断奶。
改以往40~60日龄断奶为28~35日断奶,以保证母猪年产羔超过2胎。
六、根据市场规律随机应变。
(1)小规模猪场的生猪往往销在当地,应根据当地居民的喜好选择品种,保证肥猪价格高时顺利销售;
(2)猪场可根据市场规律及时调整上市猪的体重。当苗猪价格高时,断奶后可出售。
小型养猪场更需要科学管理,防治疫情发生,合理控制成本才能养殖成功、赚钱。
中小型养猪场怎样进行标准化管理
农盛乐母猪产床是现代化工厂化养猪必不可少的设备。在使用方面,为了提高产床的性能和效果,养猪场应满足以下三点要求。
(1)母猪产床高度应适当
产床高度调节有助于调节母猪舍温度,离地面越低温度越低、湿度越大,越容易受贼风侵袭。生产实际调查发现,将母猪产床的高度由20厘米提高到45厘米,子猪大肠杆菌的发病率减少50%~70%。根据母猪的生长、繁育规律,可分为后备母猪、妊娠母猪、临产母猪、哺*母猪和空怀母猪五个阶段。各阶段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母猪的生长繁殖及价值。
(2)围栏应平坦,产床应平整,防止剐伤剐掉*头
每天坚持用0.1%清洗*房、*头1次~2次,防止*房炎,影响母猪泌*。 避免了母猪压死仔猪的现象,同时还专门为仔猪设计了一个保暖箱,天气冷时仔猪可以在里面避寒。母猪产前两周应将产房、产床彻底冲洗干净。
(3)空圈2天以上保持猪舍干燥
母猪产前一周转入产房(有条件的猪场应该给临产母猪洗澡后再转入产房),使其适应新的环境。并要保持母猪产床清洁、干燥、安静舒适、空气新鲜,冬季最好阳光充足,舍内温度保持在 。有专用产房的猪场,应在母猪产前及时把产床准备好,并在产前5~7天把母猪赶进产房,让它熟悉环境。如在原舍产子,必须在母猪分娩前15天把积肥坑的土肥彻底清除,分娩前3~5天。再把猪床上的旧土连同污秽的垫草一起更换掉,保持猪床平整、干燥。 产房应经常保持清洁、干燥、温暖、阳光充足和空气新鲜。
做好猪场技术员要懂哪些知识?
第一、养殖知识,关于如何养猪,养公猪、母猪、后备母猪、商品猪,*猪,断奶仔猪,保育猪等;
第二、疾病知识,关于主要是疾病的防疫、包括制定合适的防疫程序,其次是疾病的治疗;
第三、营养知识,饲料营养的知识,原料知识,饲料配方的设计;
第四,饲料工艺知识,主要是饲料的加工程序和对营养的影响;
第五,养殖场的设计知识;
第五,为了以后的发展,应该学习养殖场的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