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物质的溶质怎么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溶质原理的公式是什么?(溶质定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溶质原理的公式是什么?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溶质溶于溶剂中,形成溶液.溶液有一定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100g水(溶剂)对应溶解度 那么就有:溶质/溶剂=S/100 (溶质对应的就是它的溶解度 100对应溶剂) 另外一个溶质/溶液=S/(100+S)
如何计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需要知道溶液的质量和浓度。
假设溶液质量是1000克,溶质的浓度是2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000x20%=200(克)
溶液中溶剂的质量=1000-200=800(克)
扩展资料: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浓度
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溶液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因为:溶液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溶质是溶液中被溶剂溶解的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如溶于水中的糖和盐等)、液体(如溶于水中的酒精等)、或气体(如溶于水中的氯化氢气体等)。
能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如碘酒中的碘,酒中的乙醇,汽水中的二**碳。在溶液中呈分子或较分子更小的质点而存在,如非极性化合物糖在溶液中呈分子状态,极性化合物食盐在溶液中则呈离子状态。当溶质和溶剂为同相物质时, 两者在概念上没有严格的区分,一 般把含量相对较少的物质称为 “溶 质”。
溶剂是一种可以溶化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的液体(气体、或固体)(溶剂、溶质都可以为固体、液体、气体),继而成为溶液。在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溶剂是水。而所谓有机溶剂即是包含碳**的有机化合物。溶剂通常拥有比较低的沸点和容易挥发。或是可以由蒸馏来去除,从而留下被溶物。因此,溶剂不可以对溶质产生化学反应。它们必须为惰性。
溶剂可从混合物萃取可溶化合物,最普遍的例子是以热水冲泡咖啡或茶。溶剂通常是透明,无色的液体,他们大多都有独特的气味。
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物质在常温时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因此溶液也有三种状态,大气本身就是一种气体溶液,固体溶液混合物常称固溶体,如合金。
一般溶液只是专指液体溶液。液体溶液包括两种,即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溶液和不能导电的非电解质溶液。所谓胶体溶液,更确切的说应称为溶胶。其中,溶质相当于分散质,溶剂相当于分散剂。在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有蔗糖溶液、碘酒、澄清石灰水、稀**、盐水、空气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溶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溶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溶液
溶质的质量计算公式
如果已知溶质质量分数,则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m(B)=
m(aq)
w(B)
如果已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质量=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体积*
溶质摩尔质量
m(B)=c*V*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