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电气的电缆怎么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电气安装中电线的工程量怎么计算(电气工程电线工程量怎么计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电气安装中电线的工程量怎么计算
电气安装中电气工程量的计算,如果你是负责具体施工的就要按照施工图纸实测实量,如果你是做预算造价的可以参照电线章节说明的计算规则就可以了。
电气施工图纸中的电线根数怎么算?
通过图就可以看出:
1、配电箱到灯,L N PE三根。
2、灯到开关。一根N进线,出现看开关时几极的,几极就加几,如灯到二级开关,那么灯与开关间就是三根线。也就是一个进线,两个出线共三根。
3、一个开关控制的灯到另一个开关控制的灯,L N PE三根线。
4、同一开关控制的同组灯之间,L N PE三根。
5、同一开关控制的不同组灯之间,L N 加上该段线后面灯具的组数。如果下面还连接到其他开关,就再加一个不经过开关的L线。
扩展资料
常用的控制线路的基本回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电源供电回路:供电回路的供电电源有AC380V和220V等多种;
2、保护回路:保护(辅助)回路的工作电源有单相220、36V或直流220、24V等多种,对电气设备和线路进行短路、过载和失压等各种保护,由熔断器、热继电器、失压线圈、整流组件和稳压组件等保护组件组成;
3、信号回路:能及时反映或显示设备和线路正常与非正常工作状态信息的回路,如不同颜色的信号灯,不同声响的音响设备等;
4、自动与手动回路:电气设备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一般都设有自动环节,但在安装、调试及紧急事故的处理中,控制线路中还需要设置手动环节,通过组合开关或转换开关等实现自动与手动方式的转换;
5、制动停车回路:切断电路的供电电源,并采取某些制动措施,使电动机迅速停车的控制环节,如能耗制动、电源反接制动,倒拉反接制动和再生发电制动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气原理图
请问大家一下电力电缆中的电缆头个数怎么计算?
电力电缆中的电缆头个数一个就是一个,你是不是想问,中间要接头时怎么算,那就是一对相连,两个头用一套中间接头。如果是作电缆终端,那就是为两个头,就用两套电缆终端头。
电气电缆工程量怎么算
电缆,桥架,配管依据图纸以延长米计,电气设备以个、套计1、首先计算盘柜内电缆长盘柜配线单线长度=配电盘柜半周长x配线根数2、中间电缆长度配管长=1.4(箱底垂直至地面)+0.1(埋设深度,回来自己按设计要求该。。)+L(两配电柜水平距离)+0.1+1.4(不知另一个是多少,就1.4吧)3、同1接线端子(电缆头)需要计算另计。另可依据公式单根电缆长度=(水平长度+垂直长度+电缆终端头预留长度+电缆中间接头盒预留长度+电缆进入箱内预留长度)x(1+25%),计算剩下就靠你自己了,推荐一本书《安装工程定额与预算》,里头会给你很多解答。
电气图中的电线根数怎么确定
电气施工图中,首先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动力系统,一部分是照明系统。
动力系统中大多都采用三相五芯线缆(a\b\c\n\pe)。照明系统中一般都采用单相三芯电线(火线、零线、保护地线)。
而照明系统中有开关控制的一般单联单控开关至被控灯具之间敷设两根线(零线、控制线(可以是白色或是棕色));双联单控开关至被控灯具之间敷设三根线(一根零线、两根控制线);三联单控开关至被控灯具之间敷设四根线(一根零线、三根控制线);四联单控开关至被控灯具之间敷设五根线(一根零线、四根控制线)。
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预算电气图纸中配线箱的备用电线还用算量吗?
备用线看是不是在本次施工内容里面,有的工程不安装备用空开的接线,自然就没有把备用线算在工程量里面。
电缆重量计算,要详细的。
电线电缆重计算:(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
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
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
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
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