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戏曲写意手法有哪些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什么说戏曲是一种写意性戏剧(为什么说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为什么说戏曲是一种写意性戏剧
戏曲的任何角色,如狮子老虎狗都是由人来扮演的;像骑马、坐轿、读书、睡觉、关门、闻花香等都是靠演员的表情动作来完成的,很少借助布景道具;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既可以是公堂,也可以是山,还可以是客厅;四个人可以看做是千军万马,走个圆场也可以是跨过了千山万水;演员一说一唱就概括了湖光山色。
我国戏曲的写意观念是什么
“写意观念”指的是:它对现实生活进行的提炼,加工,夸张,**和美化,是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
1.为什么说戏曲是一种写意的戏剧艺术?
戏曲的基本特征中有一个:虚拟化.
虚拟化其实就是一种有高度象征性的写意表演.空荡荡的舞台,可以是宫廷,房屋,荒郊,战场.....一桌两椅,一根鞭子,都有强烈的象征性,演员有开门或迈步的动作,就表示这里有门,演员有赶鸡的动作表示有鸡,演员做流连欣赏状说明这里是百花盛开,风光旖旎.....所谓"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就是这种虚拟化的生动写照.
高度虚拟化表演可以引发观众的各种想象和意境,反映在处理时间和空间上的智慧与灵活,所以说戏曲艺术是一种写意的戏剧艺术.
求《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的阅读答案 问题:我国戏曲的写意观念是? 中国戏曲的写意性体现在?
观众爱看戏,不就是爱唱唱,背背词,学学弹琴,高兴起来化妆上台,留下倩影
为什么一进入课程就这么枯燥,这几个题目问得我抓耳挠腮呀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选题,谢谢了!急!
一、广告与文化:
1. 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的关系
2. 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商业广告的关系
3. 现代传播手段的进步与广告形式的演变
4. 艺术表现与广告文化的面貌
5. 广告的韵味与品味
6. 文化的对冲与调和——中外文化在广告中的冲突与交流
7. 广告中的人文**表现
8. 文化因素对广告创意的影响
9.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
10. 后现代**对现代广告的影响
11. 广告中(****、现代**、后现代**等)的表现
12. 现代社会亚文化(如左岸、布波等)文化在广告中的应用
13. 现代**艺术流派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二、广告创意与构思:
1. 广告创意艺术谈
2. 创意就在你身边——广告创意的几种方法及其应用
3. 创意与生活经验
4. 广告创意的设计要求
5. (恐惧、悬念、幽默、拟人等)技巧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6. 广告的“神似”与“形似”
7. 公益类广告的创意与构思特点
8. 动画脚本的构思与设计
三、广告表现:
1. 论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
2. 谈平面设计的本土语言
3. 图形创意的表现在广告中的运用
4. 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5. 平面广告中色彩要素与人的情感联系
6. 多媒体广告与平面广告的表现特点
9. 计算机数码技术与手绘原创结合
10. 平面广告的形式美
11. 动漫广告设计的创意思维
12. 视觉传达的艺术手法
13. 构成理论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14. 广告作品中节奏感的控制
15. 网络媒体在当今广告行业的应用
16. 公益类广告的表现手法
17. Flash广告的使用与特点
18. 技术突破与艺术表现的结合
艺术设计论文题目
《绘画与平面设计》
《‘全球化’图景中的差异性选择》
《“慨当以慷”与“与忧从中来”》
《“灵”与“肉”的交融》
《“中西合壁”要用中国文化底蕴来作为自己的根基》
《Flash广告发展前景初探》
《包装设计与环境的融合》
《包装设计中人文思想的再思考》
《被人遗忘的艺术》
《标志设计潮流的风格演变》
《标志设计的视觉语言》
《标志设计要素浅谈》
《标志设计中的虚形应用》
《陈设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
《触目的真实比漂亮的谎言要美》
《传统工艺美术中吉祥图案的文化意蕴》
《传统酒包装设计的新理念》
《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
《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传统与变革》
《传统装饰纹样中的吉祥观念与现代设计》
《从“摄影作为艺术”到“艺术作为摄影”》
《从波谱艺术看美术与设计的互融关系》
《从零度空间到**空间》
《大学集体宿舍的室内设计和智能话探讨》
《对产品广告样本设计的探讨》
《对农村户外广告设计定位的探议》
《对数码**与平面设计的一些思考》
《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反思》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
《关于CI设计的论文》
《观念艺术-后现代探索》
《观念艺术形式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分析》
《广告创意对品牌的作用》
《广告艺术设计中的情感因素》
《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四考》
《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吉祥符号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劳动者美术(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与方式初探》
《论“美术”》
《论产品的文化意蕴设计》
《论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论汉字的魅力与发展》
《论科学美与艺术美》
《论审美创造力与艺术表现语言的统一》
《论中国当代艺术从‘理想’到‘时尚’的嬗变》
《平面设计常用表现手法》
《平面设计从混沌中走出》
《平面设计的现状与思考》
《平面图形设计中的符号原理》
《平面艺术设计的本土语言》
《浅论点、线、面及其综合运用》
《浅谈版式设计》
《浅谈包装设计的文字艺术》
《浅谈波普艺术》
《浅谈技术的发展对插图设计的影响》
《浅谈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能力》
《浅谈企业文化中文化管理的特点和标志》
《浅谈如何更好的在现代图形设计中运用汉字》
《浅谈色彩语言中的色彩对比》
《浅谈设计美学》
《浅谈书籍装帧的封面设计》
《浅谈图形的张力》
《浅谈网页设计技术与艺术的紧密结合》
《浅谈线造型教学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药品的包装设计》
《浅谈艺术创作》
《浅谈印刷的基础知识》
《浅析21世纪中国艺术设计的信息社会化》
《浅析CI设计中的企业文化冲击力》
《浅析表现与再现》
《浅析灵感的产生在艺术摄影中的体现》
《浅析现代标志设计与传统图形艺术的结合》
《浅议设计思维的主体——符号》
《情感的艺术表现论》
《认识新媒体广告》
《如何推进新传统之我见》
《*品包装设计现状与展望》
《色彩与设计》
《设计、文脉》
《设计底蕴》
《设计界面说——探讨设计艺术》
《设计是空——极简思维》
《设计引导人与人引导设计》
《设计与美学》
《设计专业对传统图案的学习》
《视觉传达艺术——论**创作》
《视觉文化到来的几点因素》
《试论广告人格化》
《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内涵》
《室内装饰设计的功能、设计与审美》
《书籍装帧中的文字版式设计探讨》
《数字空间——浅谈数码设计》
《谈民居研究的实质手法》
《谈色彩设计》
《谈通过幼儿创造性的美术活动发展幼儿创造能力》
《谈我国工艺品的市场前景与创新设计》
《探悉我国北方农村商业广告的现状与发展》
《图案在服装中的运用》
《网络广告的现状与发展》
《网络时代的设计》
《网页的审美需求——设计因素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网页设计的布局与用色技巧》
《网页设计的审美需求》
《网页设计之视觉信息传达分析》
《网站文化与网页设计》
《文字视觉语言的力量》
《我的“色”论——论色彩在建筑装饰与环艺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观》
《现代和前卫的标尺是什么?——论中国现代性的另类逻辑》
《现代消费心理对包装设计的影响》
《现代艺术发展浅析》
《现代艺术之我见》
《新媒体、新广告》
《性别歧视与女性广告分析》
《学慎始习 功在初化》
《艺术设计与社会经济》
《艺术与科学创造的融合》
《在美的背后》
《中、日、美动画创作之对比 》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中国当代艺术的审美理想——论艺术之真、善、美》
《中国古代图徽与现代标志设计》
《中国广告发展中国际化与本土化》
《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演进》
《中国文字的演变与视觉运用》
《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发展过程中的分解与重构》
《中国装饰艺术——论吉祥观念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
《中外电视广告中的品牌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与广告语言》
《装饰文化的现实意义》
《自然光与建筑空间》
《 重新回到传统 》
《传统与个性》
《激发成绩 培养创新》
《优化课堂教堂 实施鼓励性教育》
《现代室内环境色彩设计初探》
《“天人合一”审美观在现代农村民居中的继承和发展》
《波谱艺术的理论与文化背景》
《城市大众休闲空间初探》
《城市开放性休闲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城市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空间研究》
《传统 现代 延伸》
《传统聚落的交往空间对现代人居环境的启迪》
《传统民居建筑美学特征试探》
《传统四合院院落空间的继承与创新》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创新意识的培养》
《从外文的运用论中国平面设计师的责任》
《当今有材料表现》
《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的一点看法》
《高校校园的外部空间设计》
《更新观念 转换角色》
《公共图象与艺术》
《构建自然和谐人居环境》
《关于“后现代”的美学反思》
《关于设计美的思考》
《关于图书馆建筑人性化设计的思考》
《关注人的健康-——将生态引入室内设计》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家居环境的色彩设计初探》
《家居环境的无障碍设计研究》
《家具的绿色设计浅论》
《家具设计的人性化思考》
《居住区环境的绿色设计》
《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生态化设计》
《居住小区中交往空间设计初探 》
《空心的深度》
《立体性与平面性》
《略论色彩设计在公共空间环境中的运用》
《论CI企业识别与现代企业文化》
《论家居设计中人性与个性的统一》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
《论摄影艺术中的艺术因素》
《论时代风格与审美意识的关系》
《论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美学思想的萌芽——希腊艺术文化》
《美在和谐》
《民间美术与现代意识》
《民艺文化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性与全球性》
《平面设计与绘画的差异》
《浅谈包装与环保》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人性化》
《浅谈厨房的人性化设计》
《浅谈家居室内照明设计》
《浅谈家居中的灯光设计》
《浅谈酒店大堂的“ 光色”设计》
《浅谈居住区的户外交往空间设计》
《浅谈老年人居住空间的无障碍设计》
《浅谈美术/设计教学中的讨论艺术》
《浅谈室内设计与审美心理》
《浅谈现代家居的 “绿色设计”》
《浅谈艺术的足迹》
《浅谈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析城市广场的文化性》
《浅析家居设计》
《浅析家居设计元素——室内绿化》
《浅析居民小区的无障碍设计》
《浅议包装设计中的色彩》
《诠释现代艺术,解构感知体系》
《少一点模仿 多一些创意》
《时尚家装》
《视觉设计个性化探微》
《室内装饰织物的色彩应用》
《谈儿童房设计的人性化》
《谈现代家居设计风格》
《谈现代家居设计元素——材质语言的设计》
《拓宽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网页艺术设计初探》
《我谈中西审美的区别》
《物质性对精神性》
《西方后现代**在中国》
《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家居设计的影响》
《现代设计观念与传统书法》
《现代视觉艺术思维》
《小区景观灯光设计探索》
《寻找陌生感》???
《用新型建材打造新农村人居环境.》
《与新课程零距离》???
《在美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怎样创造理想的家居环境》
《中国:后现代**温床》??
《中国CI热的冷思考》
《中国传统民居的审美分析》
《中国传统民居设计对当代人居环境的启示》
《住区的生态化设计》
《住区外部聚合空间环境的设计》
《住区外部人性化空间环境的设计策略》
《自由与控制——关于毕业创作的一点思考》
中国古代戏曲的基本动作是。 a.诗、乐、舞不分 b.歌和舞分离 c.生活行动的艺
D
中国戏曲主要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
1)舞台和时空方式
京剧舞台过去没有大幕,观众一眼就能看清整个舞台。舞台上一般只有一张带“桌围”的桌子、两把带“椅披”的椅子,称为“一桌二椅”。桌围和椅披上都有装饰性的绣花。有时舞台上什么也没有。后来在台前增加了大幕,演戏之前用它把舞台遮掩起来。有时在演出过程中又拉上一道幕,称为“二道幕”,用它把摆设桌椅、演员换装等准备工作挡在幕后,幕前可同时有演员表演,使京剧的演出更加紧凑。
京剧舞台的时间、空间是非常自由的,它不受实际生活的时空限制。大幕拉开后,在演员没上场之前,舞台并不表示任何时间、地点。京剧舞的时空是靠演员的活动来确定的。比如,京剧中某个角色上场后,通过念白、歌唱,可以表明舞台是他的书房。但是他下场后这个书房就不存在了,紧接着另一个角色上场,通过他的身段表演,可以表明舞台是一条崎岖的山路。当一个人在自己家里闲坐无事,想到朋友家走走,便在舞台上走一个圆圈(叫做“圆场”),他的家也就转换成他朋友的家了。 又如,当剧中人听到一个意外的消息,感到震惊,这本是个瞬间的心理反应,但是为了刻画人物,可以用很长的时间来歌唱。相反,像写信、看信、饮酒过程,本来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但是为了简炼,只表演一下姿态,同时吹奏一支唢呐曲牌,就完成了。
因此,观众在欣赏京剧时,需要随着演员的念白、歌唱和表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才能理解戏里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2)角色类型
京剧的角色类型俗称“行当”,主要是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划分的。京剧的行当划分,是从昆曲和徽汉等古老剧种衍变而来。起初分生、旦、末、外、净、丑、杂、上手、下手、流行等十门角色。后来由于表演艺术的发展和剧目的丰富,严格的行当界线被打破了,综合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行中又包容了几个不同的角色类型。
如生行中有: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有些唱打兼有的武将,如花云、岳飞、黄忠等,则属于“靠把老生”,亦归老生行)、武生(勇猛战将或绿林英雄)、小生(主扮演英武气盛、**倜傥的人物,如周瑜、吕布,以及英俊的青少年人物)、红生(如关羽、赵匡胤一类人物),剧中的儿童一类角色,则称娃娃生。
旦行中有:正旦(或称青衣)(端庄娴静的女子)、花旦(天真活泼的少女或性格泼辣的**)、武旦(巾帼女将,绿林侠女及神话中的妖女灵仙等)、老旦(老年妇女)、彩旦(性格爽朗风趣的妇女或刁顽的恶婆等)。
净(又称“花脸”)行中有:正净(庄严凝重的忠臣良将)、副净(绿林草莽英雄或权臣*相等)、武净(慓悍战将或神话中的灵仙妖怪等)。
丑(又称“小花脸”、“三花脸”)行中有:文丑(伶俐风趣或*险狡黠一类角色)、武丑(精明干练而风趣幽默的豪杰义士等不同的行当,在唱、念、做、打、服装、化妆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在同一行当中,又分出若干流派。各派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对艺术的理解,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创造,形成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
(3)唱腔伴奏
京剧的唱腔主要是“西皮”和“二黄”,简称“皮黄”。西皮、二黄是两种腔调的总称,它们都分为若干“板式”。这些板式都是以一种曲调为基础发展变化出来的。西皮、二黄都有“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摇板”等板式,西皮还有“二六”、“流水”、“快板”。
西皮类、二黄类的同类各种板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不同之处在于节拍的强弱、整散,节奏的疏密,速度的快慢,旋律的繁简等。这些板式既可**成段,也可连接成套。不同的板式表达不同的感情。在唱念做打中,唱居首位。唱腔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京剧除西皮、二黄外,还有“四平调”、“南梆子”、“高拨子”等腔调。
京剧音乐也是程式化的,各种腔调、板式可以重复使用(当然不是完全照搬)。例如《女起解》中的苏三唱“西皮慢板”,《汾河湾》中的柳迎春也唱“西皮慢板”。这在歌剧中是绝对不允许的。因此,欣赏京剧需要仔细分辨唱腔的差异。
为了配合表演、描写环境、渲染气氛,常常演奏一些器乐曲,这就是“曲牌”。这些曲牌有长有短,有用唢呐、笛子吹的,有用胡琴拉的,各有各的用途。比如,元帅升帐吹“水龙吟”,迎送宾客吹“工尺上”,灵堂祭奠奏“哭皇天”等。
锣鼓在京剧中占有重要地位,唱念做打都离不开它。它的特点是音响强烈,节奏鲜明,用来加强节奏,制造气氛。比如战斗场面,如果没有锣鼓伴奏,那是不可想象的。京剧锣鼓有许多锣鼓点子,叫做“锣鼓经”。它有一定的打法,但又有灵活性。“锣鼓经”主要分为开唱锣鼓和身段锣鼓。开唱锣鼓是唱腔前打的锣鼓,作为先导引出唱腔。身段锣鼓是配合表演、武打的锣鼓。
京剧锣鼓还有个特殊作用,就是用来统一各种表现手段。凡是唱念做打的转换,舞台节奏快慢的调节,都是靠锣鼓来完成的。因此锣鼓贯穿全剧始终。
京剧的念白也很有特色。它不同于日常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富有音乐性的舞台语言。
京剧的念白主要分为“京白”和“韵白”。京白是北京话经过初步加工而成,它的节奏快慢、声调起伏较为夸张。京剧的花旦、丑角都念京白。韵白使用的不是北京话,而是“中州韵”,听起来和北京话很不一样。它是经过进一步加工的舞台语言,节奏、声调更为夸张,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京剧的老生、青衣、花脸、小生、老旦等都念韵白。念白能够简洁明确地表达思想内容,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欣赏京剧和欣赏歌剧不同,观众和演员可以直接交流。比如,一个演员抬起一手,用水袖挡住另一个演员的视线,面向观众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假定另一个演员听不见这些话,叫做“打背躬”。看京剧不像看歌剧那样拘束,观众对演员的评价,可以随时做出反应。比如,对演员高超的武功、优美的拖腔,对琴师演奏的精彩“花过门”,可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并可大声叫好。演员受到观众的鼓励,演得更加卖力,这样,台上台下呼应,剧场充满热烈的气氛。
(4)服装脸谱
传统戏曲剧目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反映各个朝代的生活,表现的人物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三教九流各式人物。不同朝代和不同地位的人,他们的服饰各不相同,扮演不同的角色这就逼得戏曲艺人在戏装的穿戴上制定出一套规矩。
戏装的样式,是表现角色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以头盔来说,大体可分冠、帽、盔、巾四类。帝王戴王冠,文官戴纱帽,武将戴盔头,穷书生戴方巾。同是冠帽,翅子的样式又分向上、平直、向下三种。向上的叫朝天翅,为帝王和高级臣僚所戴;一般文官的纱帽为平直翅;向下的翅子都为非官员所戴。同样戴一顶纱帽,插上金花的是状元,加上套翅的便是驸马。戏衣分蟒(包括官衣)、靠、披、褶等。一般规律是帝王和文官穿蟒袍,武将穿靠衣,平民百姓多穿褶衣。
戏衣的色彩很有讲究,一是表现等级,帝王穿**,一品至四品官穿绯色,五品以下官员穿青、绿色;二是表现风俗,喜庆场面穿华贵的颜色,刑场上犯人穿红色,哀悼之服为白色;三是表现情景,林冲夜奔穿黑色,突出一个“夜”;四是表现精神气质,关羽红脸绿袍,表现出能文能武、亦智亦勇;五是表现舞台整体美,元帅升帐,一群大将分穿红、绿、白、黑色的靠衣。
纹样在戏装中,不仅是美饰,也具有象征意义。皇家和大臣的服装多用龙纹图案,它是封建权威和尊严的象征;武将的开氅多用虎豹图案,象征勇猛;文生的褶子描绘梅、兰、竹、菊,与他们的性格气质有关;而谋士的戏装用极图、八卦来象征智慧和道术。
戏装的不同着法,也体现了不同的情景。一件腰裙,系在衣服外面,走路时两手拈着裙角,表现了奔波凄惨的情境;文生的巾后垂的两条飘带,系到巾子边上,在左侧打个结,也可以表现出行色匆匆;元帅出征前,扎靠、披蟒,就给人戎马倥偬的感觉。
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约在十二至十三世纪的宋院本和元杂剧的演出中,就出现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块白斑的丑角脸谱。
为适应露天演出,所勾脸谱一般只用黑、红、白三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强调五官部位、肤色和面部肌肉轮廊,如粗眉大眼、翻鼻孔、大嘴岔等。这种原始的脸谱是简单粗糙的,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逐渐装饰化了。到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京剧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法后,京剧脸谱也在吸收各地方剧种脸谱优点的基础上,经几代著名演员和戏剧艺术家的不断探索研究,加工提高,创新改革,得到充分的发展。图案和色彩愈来愈丰富多彩,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区分也越加鲜明,并创造出许许多多历史和神话人物的脸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化妆谱式。
脸谱的作用,是通过脸谱的色彩、图案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品质、身份、特长、相貌等。表现这样丰富的内容大体上是采用两种手法:一是颜色的变化组合,二是图案的构成。
从色彩上说,现在的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老红、瓦灰、金、银等色,这是从人物自然肤色的夸张描写,发展为性格象征的寓意用色。一般说来,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义勇无俦;紫色象征智勇刚义;黑色体现人物富有忠耿正直的高贵品格;水白色暗寓人物生性*诈、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油白色则表现自负跋扈的性格;蓝色喻意刚强勇猛;绿色勾画出人物的侠骨义肠;**意示残暴;老红色多表现德高望重的忠勇老将;瓦灰色寓示老年枭雄;金、银二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
京剧脸谱的构图多种多样,加上五彩缤纷,装饰性很强的各种图案,容易使人眼花潦乱,产生神秘感。其实,归纳起来也不过有十几个类型,由于相互借鉴,相互变化,就派生出许许多多的谱式。这些谱式都是以各种人物的形貌、性格特征为依据的,即使是同一类型的谱式,因人物性格不同,各部位的线条勾画与色彩处理也就各异,使每个人物都富有各自的个性,而绝不雷同。脸谱的构图大体有这样几种:
整脸,基本上以一种颜色为主体把脸涂满,然后再用一种颜色勾画出五官。
三块瓦脸,用线条勾出眉、眼窝和鼻窝,在额部和两颊呈现出三块明显的主色。
十字门脸,这种画法大都是从鼻梁向上画一条色柱并与左右眼窝相连,在脸部中间形成十字形。
碎花脸,正额有一完整主色,其余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类丰富,构图形式多样,线条复杂而细碎。
象形脸,这种脸谱大部分是神话中的精灵神怪,它是用额头案勾出装饰性的鸟、兽、鱼、虫等图案,表明它是由什么动物化为人形的。
歪脸,一般表现心术不正的歹徒或面部受过伤的人,所以五官歪曲变形。
京剧剧目中,还有不少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这些戏中的角色多为神妖,他们脸谱的门类,属于“神仙脸”或“象形脸”。其中最著名的角色莫过于孙悟空。他是一只从石头中迸出的猴子,后得道成精,武艺高强,神通广大。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伏魔,历经磨难,终取回真经,修成正果,位列仙班。他的脸谱属“象形脸”,图案表现出猴子的面部特征;但他后来又成了神,所以又具有“神仙脸”的特征,即眼窝处涂成金色。额上的珠光表示他乃佛门弟子。
除以上例举的脸谱门类外,还有“太监脸”、“英雄脸”、“小妖脸”等。
关于京剧脸谱,还有一些特例不妨一述。旦角一般不勾脸谱,但也不尽然,钟离春就是一例。此女传说为战国时齐国无盐(今山东东平)人,故又称钟无盐,她能征惯战,颇具男子气,且又生得貌丑,所以在剧中采用了勾画脸谱的处理方法。而无盐毕竟是位女杰,故额上绘有莲花一朵,示其女性身份。
中国戏曲有那四种最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中国戏曲是由古代歌舞、伎艺演变而来,后来逐渐发展为综合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以塑造舞台形象为目的的综合艺术。
写实和写意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一、读音不同:
写实:[ xiě shí ]
写意:[ xiè yì ]
区别二、意思不同:
写实:描绘事物的真实情况。
写意:舒适。
扩展资料
一、写实的反义词:
1、虚构 [ xū gòu ]
解释:文艺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法。作者不是简单地摹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而是编造出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从而塑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虚构不应脱离现实生活的基础。正确地运用虚构手法能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生活的本质。
2、夸张 [ kuā zhāng ]
解释:夸大;言过其实。
引证: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一)》:“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夸张,而夸张有时是漫天过海,无止无休的。”
二、写意的反义词:
1、发愁 [ fā chóu ]
解释:因为没有主意或办法而感到愁闷:你先别~,资金问题我来想办法解决。
引证: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他是不会发愁的。他可以守着棵豆苗看上半天,看着豆叶慢慢展开,乐的笑了。”
2、烦恼 [ fán nǎo ]
解释:烦闷苦恼。
引证: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老地主还是在烦恼着怎样来祭塔的那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