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深度描写技巧有哪些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求一本能提高语文阅读的书(求一本能提高语文阅读的书的软件)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求一本能提高语文阅读的书

你可以去买“上海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影响我高中时代的一本好书”系列丛书,共五本,分别叫《寂寞圣哲》《怅惘千秋》《把栏杆拍遍》《古典幽梦》《夹缝中的历史》是复旦附中黄玉峰、江汇、李郦老师主编的,还有很多读过此书的同学写的推荐文章在书的前面,确实是非常好的书,你看了就知道了!一定要采纳啊!我就把这五本都读了,今年高考语文125。

小学生想写好作文,应看哪些书本呢?

求一本能提高语文阅读的书

给小学生家长们推荐作家肖复兴的《我教儿子学作文》。

这本书是肖复兴指点儿子写作文的实录,从他儿子上小学到中学写的作文,里面都有附录,而且也有肖复兴给儿子作文的修改,以及他是如何启发儿子去构思作文、修改作文的。通篇没有说教,比较生活化,适合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或者各自阅读。

家长读,可以学习如何启发孩子的思路,如何帮孩子修改作文;孩子读,可以学习范文,可以领悟到一些实际作文的方法。

书里分门别类,对小学生常见的作文类型,都给出了简短辅导和精心启发,也有许多学生的例文,供孩子们学习揣摩。

这本书是今年四月刚刚出版的,所以,知道的人不多,我也是精心淘来的。这本书很适合小学生们自己读,自己学习。

这套书里面不会具体给你讲写作技巧,也不教你具体怎样写作文,朱天衣老师通过她的随感随想和有趣的讲解、回忆等等,让孩子逐渐领略和发现生活的细节之美,学会用心去观察和思考生活,发现生活中平凡小事的闪光点。

写书的作家:

肖复兴老师一家人都是作家,所以肖复兴的作文课不像一般的作文老师那样枯燥、教条、中规中矩,而是充满了灵性和诗意,不仅仅是作文书,当做散文随笔来看,也是很好很有趣的。

推荐几本比较有深度的书。

属于那种幻想的吧,不过写的真的很好
女主角在一个夏天逃家,在海边遇见了申冶,然后跟他一起去了海上的光之暗面.他们一起经历了一些事,后来申冶发现自己正在改变,于是他先走了.女主角就开始寻找,不断的走在路上,又有很多形形**的人出现,不过到最后他们也没有见到.申冶说明了自己的身世,然后死在他们最初见的那个悬崖下.女主角重回学校,她从忧郁变成一个心平气和的女的```饿,反正中间写的很好,作者的文学底蕴不错
唉,说了这么多,累死了,试着看看吧`呵呵 追问: 这书是好久上架的哦?现在书店有卖的吗?应该在哪个分类找到这本书? 回答: 啊``好象没有在网上连载过,也不是太出名的书
应该在青春派小说中找``
作者是郭甲子,新概念的 追问: 你确信这是一本是有深度的书吗?是提高自我修养的书? 回答: 饿``不敢说是能提高自我修养的书

希望推荐一些有思想、有深度的书籍。谢谢!

去看看股神巴菲特推荐的《货币.战争》可以丰富金融的知识
我最近在看戴尔.***的书,教你如果成功,能提高你的**应酬还有自己的气质
晚上可以看看于丹说论语,很有深度

我想找一些关于写小说技巧的书籍

  起点里前面的作品相关里有写作技巧,而且写的很好,你可以去看看~

  下面是摘里面的一小段:
  如何写小说(转载)

  第一忌讳:无论文笔多么优美,都不要让描写使你的叙述陷入中止。

  小说的作者必须牢记这点:不要过分描述任何事情,无论它是特顿山脉,是夕阳,还是怀基基海滩上的斑马。否则,你叙述的力度就要受到影响,你也将使读者的注意力出现危险的空白。请记住爱勒莫。雷纳德的金玉良言:“我总是力图去掉那些读者会跳过去的内容。”读者的确愿意跳过那些无效内容。

  第二大忌讳: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来描写并非重要的环境。

  小说家大卫。罗吉曾宣称:“一部好的小说中的描写绝不仅仅是描写。大多数背景描写的危险在于一连串的漂亮的陈述句和叙述的中断将读者推向昏昏欲睡的境地。”请牢记罗吉的格言,将它打在纸条上贴到计算机或打字机前:“一部好的小说中的描写绝不仅仅是描写。”

  第三点忌讳是:不要在一个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读者的注意力。这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

  第四点忌讳是:不要概括,要具体。

  关于写作忌讳概括化,没有人比**伟大作家契河夫说得更好。他在一封信中,告诫一位作家朋友避免概括化和平常化:“我认为,对于自然的真正描写应该相当简略并与主题存在相关性。应该避免落人俗套的描写,比如,‘落日沐浴在黑色海洋的浪花之中,绦紫色的金光一泻而下’等等。在描写自然时,要抓住细节,而且要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使闭上双眼,也仍能看到你所描写的场景。

  因此,当你坐下来写作的时候,请记住,不是“一杯饮料”而是“一杯马丁尼”;不是“一只狗”而是“一只长卷毛狗”;不是“一束花”而是“一束玫瑰”;不是“一个滑雪者”而是“一位含苞欲放的年轻少女”;不是“一顶帽子”而是“一只高顶回角帽”;不是“一只猫”而是“一只阿比西尼亚猫”;不是“一支*”而是“一支0。44口径的新式自动手*”,不是“一幅画”而是一幅“马奈的‘奥林匹亚’”。

  将描写四忌与契河夫的金玉良言合二为一,我们就得到了一条所有好的作者在描写时都应该遵循的一条规则:要具体!

  你要能准确地描绘出一幅幅场景,使人物真实可信,他们在自己国有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中进行着日常工作。——拉威尔•斯潘塞。

  “怎么才能让事情看起来真实可信呢?”当一位作家被问及这个问题的时候,实际上是对他的一种赞扬。如果有人进一步对他说:“我好像身临其境,能够听到、嗅到、感觉到这些地方,就像走进了小说的书页中”,那他给读者的东西就的确非同寻常了。当我被问及同样的问题时,我的回答是:“借助于五种感觉”。一些作者总意识不到应利用读者的五种感觉来获取真实感。利用读者的视觉感受是常见的,但是利用读者的嗅觉、听觉(除了在对话中)、触觉或是味觉又有几次呢?我从1976年开始写作,至今仍在我办公室的墙上保留着五个词:看、听、感、尝、嗅。每当我写作的时候,都会参照这张表,有意识地写些带有气味的东西。实际上,一些令人作呕的东西在创造真实感的时候,反而有奇迹般的效果。

  想想当一个人打开冰箱的时候,那种腐烂的水果的味道;当一个人剥一只熊皮的时候,那腐臭的脂肪;当一位妇女在无人服务的加油站给油箱加油的时候,手上会沾满了汽油味。仅在故事的开头提及味道是不够的,在叙述情节时,你还得反复参照那张表。让我们设想一下,一男一女正在争论某件事情,男人从门口一直冲到厨房,冲着女**声嚷嚷:“我不能再忍受你妈妈和我们住在一起,老太太必须在我回来之前搬走,否则我就离开这个家!”在设置这个场景的时候,我可以让女人烤制南瓜饼(味道甜美、温馨,让人回想像感恩节一样的快乐时光),但是如果再加上腌制香料和醋的气味,这个场景就呈现出寓意。我会在某个时刻让读者想象这种气味:“我郑重警告你,劳拉,有她没我,有我没她!”他说着,那样子就像厨房里的味道一样酸。不要忘记,在争吵的时候,劳拉还一边往罐子里装着泡菜。当她在大声吵嘴的时候,可能会烫伤手,然后把手伸到冷水里冲洗。当然,她也可能正在往泡菜里倒盐水,并且洒了一地,然后还要擦干净。她还在粗棉布制的围裙上擦**的手。她可以擦拭从额头(热热的,痒痒的)上流淌下来的汗水,她可以一边叫嚷,一边挥舞手中的勺子(坚硬的,木柄的),并向男人扔去。这些都会增强视觉效果。当争吵越演越烈的时候,可能会听到什么声音呢?是不是有条狗溜进来,喝锡制饼盘里的水?

  是否有一辆行驶的汽车正在马路上发出卡嚓卡嚓声响呢?是不是传来孩子们在隔壁人家院子里玩耍的声音?当炉子上的水烧开的时候,是不是在叮当作响呢?水有多么热呢?你告诉读者温度了吗?小说中女主角是否在泡菜罐的旁边放了一杯冰茶或是冰咖啡呢?争吵以男人气冲冲地出去而告终,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此时,女主角是否拿起杯子,痛饮冰咖啡,发觉咖啡很苦,然后做了个鬼脸呢?正如你所看到的,在类似上述的情节中要同时唤起人的五种感觉是有可能的,但是为了能够做到这一点,情节必须进行精心的安排。绝大多数情节是不能用全这五种感觉的(尤其味觉最难写进去),但是你可以很容易地唤起读者的四种感觉,在大多数情节中,起码可以唤起读者的三种感觉。当你对小说对白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的时候,就大声读出你的对白,假装你是一名演员,并以电影屏幕和舞台上需要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腔调说出你的台词。如果它听起来很生硬,不自然,就需要修改。不要忘记,人们用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总是未经加工润饰的,所以要让人物说的话短一些。生活中人们总是一个一个地提问题,你小说中的人物也应这样做,特别是当他们要彼此认识了解的时候。人们在谈话中经常叹息、抿着嘴笑、抓头、鼓起双颊以及端详他们的指甲,你也要让小说中的人物有这些动作,并让人们在干工作的时候,继续他们的谈话。

  使用收尾语来创造意象。请看下面两个例子:“你从来就不喜欢我的妈妈!”劳拉大声嚷道。她“砰”地一声把水壶放下。“你从来就不喜欢我的妈妈!”劳拉猛地扔下水壶。第二句更增加了紧张程度,让故事情节更快的向前推进,减掉了多余的词语,暗示而不是告诉读者劳拉正在大声叫嚷。这就是我所提及的原则的最佳时刻,我正是通过这些原则来衡量我所有的作品的。紧张的时刻所用的词要少而精。我是从我的英语老师那儿学到这一点的。在我写第二本书时,有几个情节我总无法写下去,但是我找不出原因,我就把手稿给这位老师,请她提出批评和建议。当她告诉我这个规则之后,我就把它应用到我的小说中,结果,一切都变得一目了然。

  在情节紧张的时候,要采用短小精悍的句子,句子中要采用短词,少用结束语,要写得突如其来。当你做到这些的时候,紧张气氛就可以油然而生了。与此相比,在气氛比较沉闷的情节中,到处笼罩着寂静和安宁,此时就要使用较长的句子,较长的词语,较长的段落,以及更多的结束语。这样做就会自然缓和紧张气氛。当你在构思小说时,就要确立写实的态度。只在通过观察、思考你才能准确地描绘出一幅幅场景,使人物具有可信性。他们以固有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进行着他们的日常工作。好了,正如我前面说的,味觉是最难写进小说中的,但是五种中有了四种也不算坏。

  应用这五种感觉,利用句子结构来创造或缓慢或紧张的气氛,这样你写出来的小说读者就不能丢下了,因为它们是那样真实可信。

  抓住兴奋点:

  对小说家而言,能始终抓住那极具魔力的兴奋感就是最大的奖励。——菲立兹•惠特尼

  在作家的一生中,有许多令人兴奋的时刻。如果这些时刻是在经历了被拒绝和失望之后,那么将更加令人喜悦。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时刻,第一次听到编辑对我鼓励的话语,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文字被印刷出来,或者第一本自己的小说握在手中时的狂喜。我坚信,对任何一位小说家而言,真正的“兴奋之巅”是无处不在的。而且,它还会不断地涌现,因为我们学会了如何去激发它。我是指当一部新的小说在构想时,脑海中所出现的第一缕闪光时的奇妙时刻。在一个新故事(或小说)的最初构思中不断闪现时,作者会有一种眩目的感觉,我们通常会觉得这将是自己所写的最好的作品。

  这种奇妙的感受可能常在片刻间出现,我会带着此种感受度过几天或几个星期。这些思想中的闪光**着如此多的奇异光彩,好像由于某种魔力而不断地闪烁着。

  于是,我把它们写下来。我总是很高兴地写出一个又一个故事的开头,但是偶尔才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我写出来的东西永远不如我梦想中的完美,我太心急了,当我发现自己仅仅是给故事开了个头,必须把它们进行下去的时候,我便失去了兴趣。魔力消失了,于是我又不断地放弃那些故事。

  我羡慕那种能够沿着最初的构想,并把它发展成小说的作家。但是我却无法一蹴而就,所以我必须在动笔之前,明确写作的方向。我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保护那些最初的闪光点,并使之继续闪亮或者再现。我发现自己在写到30页左右时,如果仍能保持初始的兴奋状态,我的兴趣就会被高度调动起来,直到完成作品。

  最初的兴奋能持续多久是因书而异的。我先花些时间在笔记本上设计人物,搜集情节中的零碎片段,明确我的写作方向,或者草草记下脑海中曾涌现过的东西,直到我必须动笔的那一刻到来。那一刻总是在我还没完全设计好时就来临了,我从不拒绝那股推动力,至少我可以先为我的故事开个头。为了奖赏自己,我通常会先写上几页,这对写作的连续性是有益的,它能随时帮我回到人物和情节的构想中去。

  当我再次翻阅已完成的部分,愉悦的感觉便又涌起,我真想有位读者能与我一起分享这些优美的文字。我并不期待一下子得到很多,但我的确希望得到赞许和肯定,尽管我知道自己是这些作品的最糟糕的评判者,因为我深陷于创作之中,根本看不到它的缺点

  通常我所选择的读者都是深诸这套规则的,他会在给我鼓励的同时又温柔地来点建议,让我不至于飘飘然。而我迟早都会再读一遍第一章,看看经过了思考后是否能改得更好些。对于初学写作的人而言,过早地请人提出批评意见是危险的,它会使最初的兴奋被轻易地浇灭。较为保险的做法是等写完后再请别人来阅读和评判。

  现在,我不再奢望极度的兴奋点能始终延续,我知道它还会再现,令我兴奋,激励我继续往前走。要知道,几百页的故事仅靠一次兴奋浪潮的冲击是不够的。在写作过程中,一些绝妙的新想**使我峰回路转,写出意想不到的转折之笔,把我再度引向兴奋之巅。小说家应该是情绪化的人,倘若我们的写作成为没有**的自觉运动,写出的小说也一定会平淡无奇。

  静等灵感的突然迸发也是不明智的。写不下去时,我常问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人物可能会采取什么意想不到的行动?什么样的情节才是既合乎逻辑又出人意料的?我在脑海中过着电影,任灵感的火花不断地撞击。

  让我们分析一下小说写作中常遇到的三种兴奋状况。第一种是最为重要的,即作者对将要描写的故事的亢奋的感觉;第二种是小说中的人物在发挥某种特殊作用时的体验。如果你能发现那些促使人物兴奋的动力,你就达到了兴奋的另一个层次。第三种兴奋是有关读者的。如果你和人物的兴致都很高,那么读者也将从你的故事中得到满足感。

  作者的目的在于让读者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但如何令作者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使之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来完成他的小说,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对所写内容产生厌倦和没有了长远计划是主要的症结。为了保持对写作的新鲜感,我给自己订了条规矩,即:不要过多地回头看自己已完成的部分。当我每天开始写作时,我只读最后的几页,它给我一种赶紧继续写下去的动力。尽管我是多么想了解已经完成的部分,看一看它究竟怎样,但我绝不允许自己往前翻看超过5页以上的部分,哪怕是仅仅一小会儿。

  那一时刻还是到来了,当我开始确信我写出的不过是一堆乱八糟的东西时,我便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于是**脆从头读起,一直读到我写作卡死的地方。然而,它们却比我料想的要好得多,哈,我又精神抖擞,继续往下写。我发现经过这遍浏览后,我对人物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在写小说的过程中这种情况会经常出现。

  我自己的办法是读书,我和小说进行交流。我读小说的目的不是为了模仿或得到新思路,而是发现某种情绪。我的注意力在书页之间漫步,当某些东西忽然触动我的情弦时,我就可以继续写了,因为我已经能把那种情绪传递给我的人物了。我把干巴巴的爱情场景重写了一遍,这一回效果很好。我还发现了一个可以对付兴趣丧失的办法:给你的脑袋补充新给养。

  “焦虑感”是值得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我并不推崇这个带有负面效应的方法,它仅是一种方式而已。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方式把兴奋传递给读者,并使它不断增强,以保持思想的最初闪光。对小说家而言,能始终抓住那极具魔力的兴奋感就是最大的奖励。

有哪些很有深度的书?

高中时候生活极为忙碌,可是那时候的忙碌疲惫反而让我更觉空虚,我急需精神上的养分,那时候看了几本书,看完之后开启了我三观的重塑,也是不多的让我产生“有深度”的印象的书,我也曾经在许多类似的问题下面回答过推荐过这几本书,在此也希望我即将说的那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吧。

首先是王开岭的两本散文《精神自治》和《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尤其是后者,当年看这本书的我,每每用极为缓慢的速度看完一篇,就要合上书自己思考一会,甚至还要写一些东西来说服自己或者改变自己。这本书在当年给我的思想来了一次***式的袭击,毫无征兆,迅猛又激烈。那时候我仍然是虚荣且浮夸的年纪,总是觉得这世上的东西就是我眼中看到的,总是习惯用自己的一套揣度、劝说别人,然后这本书狠狠地给了我一个警示,一种全新地对待世界和看待其他人的方式和角度,这本书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让自己更加“广阔”一点,无论是意识还是胸怀。

还有那时候看的柴静的那本《看见》,其中记录的都是真实的故事,正因为真实才更加让人深深触动,这本书写的很多东西都让人觉得难受又欣慰。这本**录了许多许多的大事,04年的**,08年的奥运会,身为记者的柴静写着自己的经历,也写着这个社会和那些芸芸众生的经历。《看见》虽然是记录式的写法,但从中我能体会到一种“感受”,就是那种看见你所看见的,听见你所听见的,感受的你所感受到的。那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叫卢安克的外国教师,在广西的贫困村子里支教,他和那些纯朴善良的孩子们的故事当时给了我深深地触动。

其实我很少看那些有深度需要仔细思考的书,感觉有点吃脑子,最近看的最多的还是那种平平淡淡的散文,或者故事性很强的小说。印象中能够得上“好看又有深度”的评价,应该就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了吧。我看《百年孤独》的时候总有一种身处迷雾的感觉,虽然眼睛清楚地看见了每一个字,但连起来理解就很困难。但后来这本书就越读越轻松了,甚至会上瘾,于是我又买了那本《霍乱时期的爱情》,看这本书就是完全的享受了,马尔克斯神奇的想象力和那些瑰丽文字营造的场景,真是让人沉迷其中难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