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护岸的主要作用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什么是护坡工程,什么是护岸工程(护坡护岸属于什么建筑物)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什么是护坡工程,什么是护岸工程
护坡有土坡(含**边坡)的护坡、渠道(堤防)迎水面的护坡。前者一般在顶部设有排水,坡面冲刷因素考虑会少些,重点是考虑挡土和土体内渗水的排水问题;后者要考虑挡土、双向渗水的控制、坡面的防冲等。
渠道、堤防护坡工程通常的护岸工程的组成部分。
园林护坡建筑材料主要有哪些?
在园林中常用的护坡材料有柳条,草皮,块石和预制框格等。 1.编柳抛石护坡 采用新街区的柳条编制成十字交叉。编柳空格内抛填厚度为0.2-0.4m的块石,块石下设厚度为10-20cm的砾石层以利于排水河减少土壤流失。柳格平面尺寸为0.3mx0.3m或1mx1m 2.植被护坡 植被层的厚度随采用的竹屋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采用草皮护坡方式的,植被层厚度为15-45cm,用花坛护坡的,植被层厚度为25-60cm,用灌木丛护坡,则灌木层厚度为45-180cm。植被层一般不用乔木做护坡植物,由于乔木重心较高,有时可因树倒而是坡面坍塌。 3.块石护坡 护坡食疗要求密度大,吸水率低和较强的抗冻性,如砂岩、花岗岩、石灰岩等**,以长宽比为1:2,块径为18-25cm的长方形食疗最佳。 4.预制框格是有混凝土、塑料、金属网、铁件等材料制作的,其每一个框格单元的规格大小和设计形状都可以由许多变化。框格一般是预制生产的,在边坡施工时再装配成各种简单的图形。用锚和矮桩固定后,再往框格中填满肥沃土壤,土要填的比框格高,并稍稍拍实,防止下雨时流水深入框格下面,冲刷走框底昵图,使框格悬空。预制混凝土框格的草考形状及规格尺寸。
护坡有哪些种,生物护坡有几种
浆砌片石防护;干砌片石防护;骨架护坡防护;混凝土预制块防护;固土网垫防护;喷射混凝土防护;植物防护。
生物护坡主要指植被覆盖,无明确分类。常见有草坪·树木等。
护坡与驳岸的区别?
护坡(护岸)也是驳岸的一种形式,它们之间并没有具体严格的区别和界限。一般来说,驳岸有近乎垂直的墙面,以防止岸土下坍;而护坡(护岸)则没有用来支撑土壤的近于垂直的墙面,它的作用在于阻止冲刷,其坡度一般在土壤的自然安息角内。驳岸是挡土墙的一种,它是正面临水的挡土墙。它的作用有三点:一、支撑墙后的土壤;二、保护坡岸不受水体的冲刷;三、高低曲折的驳岸使水体更加富有变化,提高园林的艺术性。
(一)驳岸的形式1.规则式:是指用块石、砖、砼等砌筑整齐的几何形式岸壁。2.自然式:驳岸外部形体不规则,在符合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到造景的要求。自然式驳岸主要用山石砌成。(二)护坡的形式1.铺石护坡先整理岸坡,选用18~25cm直径的块石作护坡材料,块石最好是宽与长之比为l:2的长方形石料,石料要求比重大,吸水率小。为了保证护坡稳定,在铺石下面要设垫层,垫层一般做1~3层。第一层用粗砂,第二层用小卵石、碎石,最上面~层用碎石,总厚度可为10~20cm。2.水面以上的植物护坡在岸坡平缓、水面平静的池塘旁,可以用草皮或灌木来护坡,使园林景色更加生动活泼,富有自然情趣。草皮可用带状或块状铺设,从水面以上一直铺到坡项。带状的按水平方向铺设。整个草带用木桩固定。木桩长20~30cm,直径2~2.5cm。如岸坡很缓,也可以不用木桩固定。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女生也可以呀,毕业后可以到上海航道设计院、一航院、二航院等搞设计、也可以到海事局管理、也可以到港研所搞物模、数模。关键是要把学业搞好。***学的王瑾院士------我国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家,不就是女的吗?原交通部总工程----蒋千,不也是女的吗?
河流的侵蚀,淤积作用的防治
流水对地貌的改变具有三种作用,即侵蚀作用、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叫做流水作用。这三种作用主要受流速、流量和含沙量的控制。一定的流速、流量只能夹运一定数量和一定粒径的泥沙。当流速、流量增大或含沙量减少时,流水就会发生侵蚀,从而夹带更多的泥沙;反之,当流速、流量减小或含沙量增加时,就会发生沉积。通过侵蚀、搬运、沉积,流水作用于地表**或沉积物形成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即流水地貌。流水地貌是水圈与**圈相互作用的结果与标志。流水地貌可以划分为坡面流水地貌、沟谷流水地貌和河流地貌。
一、坡面流水作用与地貌
坡面流水是雨水或冰雪融水直接在地表形成的薄层片流和细流,出现的时间很短。细流在流动过程中时分时合,没有固定流路,因而能比较均匀地冲刷地表松散物质。
坡面流水的侵蚀强度主要受降水性质、地形、坡面组成物质和植被等的影响。在一定地形条件下,如果地表组成疏松、植被稀疏、降水量多且强度大,坡面流水的侵蚀就强烈。
雨滴对地面的溅击,不仅可以直接造成表土流失,而且还可以增加地表薄层水流的紊动性,加强水流的侵蚀能力,同时破坏土壤的结构,使表土分散,给水流冲刷创造条件。因此,坡面侵蚀作用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密切相关。
坡面坡度与坡面水层厚度,是坡面流水进行冲刷的动力条件。它们决定水层重力沿坡面的分力,即反映水流动能的大小。
坡面坡度增大,径流流速加快、动能增大,对坡面的冲刷增强。但当坡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却因为受雨面积减小而使坡面流量减小,对坡面的侵蚀反而减弱。据研究,在坡度小于20度时,坡面冲刷强度随着坡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在20~40度之间,坡面冲刷强度仍然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加的速度有所减缓;在40度时,坡面冲刷强度达到最大;在40~90度之间,随着坡度的增大坡面冲刷强度逐渐减小(图9-10)。
图9-10 坡度-侵蚀强度关系示意图
一个坡面,在顺坡方向降雨及入渗强度、坡面物质组成都一致的情况下,在分水岭顶部由于地面比较平坦,片流较小,冲刷能力微弱,成为微弱侵蚀带;坡面的中段,坡度一般比较陡,流量比较大,冲刷强度也大,成为强烈侵蚀带;坡麓地段,因为坡度变缓,流速变小,出现了堆积现象,成为堆积带。
坡面流水冲刷下来的物质,要么汇入沟谷和河流,要么在坡麓堆积起来形成坡积物。成片的坡积物围绕着山麓分布,形似衣裙,故称为坡积裙。
二、沟谷流水作用与地貌
坡面细流顺坡而下时,流速流量加大,并转变成线状集流,形成冲刷能力增强的沟谷水流,简称沟流。沟流比较集中,有比较固定的流路,其侵蚀能力比坡面流水有显著增强,是形成沟谷地貌的主要营力。
沟谷的发生、发展,与岩性、气候、植被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我国黄土地区,由于植被稀疏、土质松散、降雨强度大,沟谷发展很快;在我国南方植被受到破坏的厚层风化壳上,沟谷也很发育。
沟谷发育初期,谷底不断下蚀加深,沟头不断溯源侵蚀后退,使沟谷伸长。沟谷进一步发展,在其下段下蚀减弱、旁蚀作用加强,使沟谷加宽。随着沟谷的加长和加宽,流域面积加大,当沟谷内有常流水时,沟谷也就变成了河谷。
沟谷规模短小,纵剖面上陡下缓,多陡坎、壶*,横剖面多呈V型。但在水平岩层分布的地区,由于产状水平并富有垂直节理,常形成直立或阶状的沟坡。规模较大的沟谷,在沟头有汇水盆地。间歇性的洪流把冲刷下来的物质带到沟口堆积,往往形成半圆锥状堆积体,称为冲出锥或洪积扇(图 9-11)。冲出锥的规模不大,面积一般只有几百平方米,顶部与沟口相连的地段,坡度较大,向外坡度变缓。
图9-11 洪积扇
冲出锥是间歇性洪流携带的物质不断堆积而成的。其特点是分选差,磨圆度不好,有不规则的层理。冲出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布比较广泛。
三、河流作用与地貌
水流不间断地作用于河谷,而河谷又反过来约束着水流。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河流地貌。
(一)河床动力-形态反馈机制
水流不间断地作用于河床,而河床又反过来约束着水流。当水流所携带的泥沙量小于它的输沙力时,它就从河床上攫取泥沙,因而发生冲刷。相反,如果水流挟沙太多,超过了它的挟沙力,其中一部分较粗的泥沙就会堆积下来。
冲刷会使河床减低,扩大过水断面;而淤积引起河床抬高,缩小过水断面。由于过水断面的扩大或缩小,又改变了水力条件。断面扩大流速减小,输沙力降低,冲刷就逐渐停止。断面缩小,流速加大,输沙力加强,不再发生堆积(图 9-12)。这种自反馈机制,称为河流的自动调节作用。它反映了水动力、泥沙与河床形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水与**(包括松散沉积物)相互作用,塑造河流地貌的过程。
图9-12 河流的自调节作用(河床动力-形态反馈机制)(王建,2000)
(二)河流侵蚀基准面及其作用
河流下切到某一水平面以后,逐步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侵蚀到该面以下,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海平面是河流侵蚀的最终基准面,干流水面可以作为支流的侵蚀基准面。坚硬的岩坎也可以成为暂时的、局部的河流侵蚀基准面。河流侵蚀基准面在河流的发育,尤其是河流纵剖面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准面的变化,将导致河流的冲淤变化,引起河流纵剖面与横剖面的调整。如果侵蚀基准面上升,由于河流纵坡降的减小,将导致挟沙能力的降低和河床的淤积。相反,如果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纵坡降将增大,从而导致挟沙能力的增强和河床的侵蚀。侵蚀作用首先发生在靠近基准面的地方,然后逐渐向上游推进,即向着河流源头的方向发展,故称为溯源侵蚀。溯源侵蚀是引起河床纵剖面调整与变化的主要过程。
(三)均衡剖面
在侵蚀基准面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调整,河床达到了侵蚀与淤积的动态平衡。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时段内,平均来说河床不冲也不淤,或者冲淤相抵消。整个河流纵剖面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时的河流纵剖面称为均衡剖面。一般来说,处于均衡状态的河流纵剖面是一条平滑的下凹的曲线。
(四)河床类型
根据河床的平面形态,可以将冲积性河流的河床划分为顺直微弯、弯曲、分汊和游荡型河床。顺直微弯型河床:在平水期深槽、浅滩交替出现,两侧边滩犬牙交错,而在洪水期河水淹没犬牙交错分布的边滩,河水顺直奔流。弯曲河床:无论是平水期还是洪水期,行水河道均是弯曲的。分汊河床:由江心洲将河床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汊道的河床。游荡型河床:河床宽浅,沙滩众多,洪水时汪洋一片,枯水时河汊密布、水流散乱,有时难以分辨主流所在,主流摆动不定,心滩变化莫测(图9-13)。
图9-13 河床平面类型
(五)河漫滩发育与地貌
当河流发育到一定阶段,旁蚀(侧蚀)作用占主导地位,河谷不断展宽,为河漫滩的发育奠定了基础。分布在河床两侧洪水时被淹没的平整地面,叫做河漫滩。河漫滩的表层往往为细粒的粘土和粉沙,而其下往往是粗粒的河床沉积物,这就是典型的二元相沉积结构。在河漫滩的近河床地带,由于水深突然变小,阻力变大,流速变小,挟沙力降低,使泥沙沉积下来,形成贴近河床并与河岸平行的沙堤--河岸沙堤(滨河床沙坝)。由于河床的快速侧向移动,形成了多条大致平行的河岸沙堤,它们组合成扇形,称为迂回扇(图9-14)。弯曲河流发展到一定程度,发生裁弯取直,废弃的河床形成新月形(也像牛角)的湖泊-牛轭湖。
图9-14 弯道变化与迂回扇的形成
(六)河流阶地
由于地壳上升、气候变化或者基准面的变化,河流下切,原来的河漫滩高出一般洪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称为河流阶地。值得注意的是,河流阶地不一定对称地分布于河谷两侧,在弯曲河段,阶地大都分布在河流凸岸,而凹岸往往缺失(图9-15)。完全由基岩组成的阶地叫做基岩阶地,完全由河流沉积物组成的河流阶地,叫做堆积阶地,下部为基岩上部为河流沉积物的阶地,叫做基座阶地。堆积阶地还可进一步分为上迭阶地、内迭阶地和埋藏阶地。
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和办法
实施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开展海洋环境容量研究
防止和控制沿海工业污染物污染海域环境。
防止和控制沿海城市污染物污染海域环境
防止、减轻和控制沿海农业污染物污染海域环境。
流域污染防治和海域污染防治相结合
防止、减轻和控制船舶污染物污染海域环境。
制定海上船舶溢油和有毒化学品泄漏应急计划,制定港口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计划,建立应急响应系统,防止、减少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
防止、减轻和控制海上养殖污染。我国海水养殖主要位于水交换能力较差的浅海滩涂和内湾水域,养殖自身污染已引起局部水域环境恶化。
防止和控制海上石油平台产生石油类等污染物及生活垃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防止和控制海上倾废污染。
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海岸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实施伏季休渔制度,加强资源养护措施,保护渔业资源。
建立海岸带综合管理试验区,加强海岸带生态环境的保护。
保护海岛生态环境,促进海岛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近岸海域赤潮的监测、监视和预警,努力减轻赤潮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