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明朝的重量怎么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明朝时期的重量单位跟现在的怎重量单位么(明朝重量换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明朝时期的重量单位跟现在的怎重量单位么

明朝的体积及重量单位
体积单位
石的定义:“亩产十石”,即一亩田平均年产约为十石大米,一个成年男子一年平均消耗大米的体积约为十石。
一石 ==10斗==0.1074立方米(明制)
一斛 ==10斗==107.4升(这个主要是液体用的,珍珠好像也用)
一斗 ==10升==10.74L
一升 ==10合==1.074L(明制)==1000立方厘米,1L
一合(读ge)==10勺==0.1074L
一勺 ==10撮==0.001074L
一撮 ==10厘==0.0001074L

重量单位
担的定义:一把普通扁担承重量约为一担
一担 ==100斤==60.479千克(明制)==50千克(今制)
一斤 ==16两 ==604.79克 ==500克
一两 ==10钱 ==37.429克 ==50克
一钱 ==10分 ==3.7429克 ==5克

明朝时期的重量单位跟现在的怎重量单位么换算

明朝时期的重量单位跟现在的怎重量单位么

一石(dan)=10斗=100升=1000合(ge) 一斗大概是7.5kg(小麦之类)

明朝计量单位

明代以黄铜1立方寸为6两8钱作为衡量一两的标准。
1明两=37.3克
其他的度量衡单位还有:
1明斤=596.8克(今日1市斤=500克)
1明尺=32厘米(今日1市尺=33.3厘米)
1明升=1035毫升(今日1升=1000毫升)
可以注意下斤两的转换——1明斤=16明两,所以说是半斤八两,呵呵、

明代重量单位是怎么划分的?

明代的尺度迄今所见明代尺仅五支,其中以嘉靖牙尺为最精,尺长
32 厘米,其它各尺,尺度长短不一,文献记载多以明钞与尺相校正,各家说 法皆相近似,其中以明世子朱载堉《律吕精义》为最确当,今摘录如下:a 钞尺(即裁衣尺),与当钞纸外边齐。b 曲尺(即营造尺),与宝钞墨边外 齐。c 宝源局铜尺(即量地尺),比宝钞墨边长,比宝钞纸边短,当衣尺之 九寸六分。今测得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完整之明宝钞三十九张,误差甚微, 墨边平均长 31.904 厘米,纸边平均长 34.015 厘米,推算量地尺长 32.6544 厘米。故可知明朝三种尺各长(小数点后两位数皆四舍五入):
营造尺:32 厘米 量地尺:32.7 厘米 裁衣尺:34 厘米
(2)明代的容量标准;朱载堉《律学新说》中记有一件当时存放在有司的、 由明朝**颁发的铁斛,斛的一面有铭文:“成化十五年奏准铸成永为法则。” 另一面:“监铸官直隶大河卫指挥仲纲直隶淮安府同知夏祈,铸匠袁宗、范 斌等。”用宝源局量地铜尺量斛,“口外方一尺,内方九寸,斛底外方一尺 六寸,内方一尺五寸,深一尺,厚三分,平秤重一百斤。”今实测该书卷二 量地铜尺图,得知明代宝源局铜尺合今 32.64 厘米,可计算出铁斛容积: 1470 立方寸×(3.264)3=51117.26 立方厘米 明代五斗为一斛,每斗应合 10223.5 毫升。今仅见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成
化兵子铜斗一只,容 9600 毫升,较此斛容积约小 6%。
(3)明代的重量标准正统(1430—1449 年)以后,白银成为流通货币, 官税和民商都以银计价,流传至今的有“万历拾叁年京库花银伍拾两”、“万 历拾叁年米折伍拾两花银”等。为适应经济形势的需要,小型戥秤广为流行, 正德和嘉靖年间,朝廷都曾下令工部制造戥秤、天平和砝码,发至省府州县 以作征收银钱和支付俸禄之用。今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叁两铜砝码”,盒四 面及底部刻:“长洲县、吴县两县会同,当堂较准,拾两抄颁,天启叁年捌 月拾捌日给,匠陈爵造”字样。(59)长洲和吴县在明代属苏州府,为当时东 南地区手工业、商业的中心。从刻铭上可以看到,为了保证商业上的正常交 往,民间度量衡器还可以由几家商行共同校准,以保证量值的统一。
明代权衡器有秤、戥子、天平和砝码。戥秤传世的有万历年间制造的二 十两和六十两的各一件,都有三纽,准星刻度精细。明代铜砝码有锭形和长

方体形两种,有一种分、钱、两砝码十八枚集装于一个长方形铜盒内,组成 一套十两砝码。今实测明代砝码十枚,均属地方行用的各种标准器,平均每 斤合 593.1 克。(60)

古代的1斤相当于现在的多少?

古代每个朝代“斤”的重量都不同:

1、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

2、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

3、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

4、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

5、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

“斤”是东亚传统的质量单位,中国在汉代之前已经出现,再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实际质量历代不同,传到各地后亦各自有所变化。传统的1斤等于16两,故有成语“半斤八两”。从有“斤”这个概念开始,一直到**结束,历朝历代的“斤”统统是16两,而不是今天的10两。

扩展资料:“斤”的起源:

中国古代有个官职叫「司马」,司马主要掌管军事,其中因为粮秣管理需要秤重,于是「司马」就和重量单位扯上关系。

中国自周**始有重量单位:斤、两、钱、分。也称为「司马斤」、「司马两」等,计量的工具叫做「司马秤」,这一标准也叫「司马平制标识」。一司马斤等于十六司马两,「半斤八两」就是这么来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斤

明朝一石米相当与现在多少公斤米?

石为种量单位时是120
斤(一石四钧,一钧30
斤),一石米的话应该
是容积单位,合10斗
或100升,据说万历年
间有188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