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城墙坡度标准是多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古建筑坡度怎么做(古建筑坡度怎么做标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古建筑坡度怎么做
这是戗脊,是从中国传统建筑中学来的。因为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多是木制建筑,故建筑的高度不可过高于一木的自然高度。但为了彰显中国古代帝王的威武与王权,屋檐成了其唯一可以表达的途径,故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屋檐是建筑的大头,而美丽的弧度所构成的戗脊更是一种美学的象征,到了中古时代,尤其是大唐盛世,大批的遣唐使来中国留学,他们被中国传统建筑(即当时辉煌的长安城)所深深吸引,故回国后在如今的京都等地纷纷建起仿造唐长安的建筑,故其屋顶有所沿袭。(其正横为正脊,斜为戗脊,若是重檐的,则复含围脊、垂脊等)
襄阳城的建筑构造
外砌城砖,内用土夯筑。东、西、南、北城墙分别长2.2公里、1.6公里、1.4公里、2.4公里,城墙均高8.5米,宽5至15米。共有6座城门:东门曰阳春,南门曰文昌,西门曰西成,大北门曰拱宸,小北门曰临汉,东长门曰震华,城门由明万历年间的知县万振孙题额。除了六个城门之外,另有四座角楼,名曰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三座角楼皆已颓圮,唯于1990年代初重建了王粲楼)。在襄阳城中心十字街处有鼓楼(昭明台),于南街设有谯楼,城内建筑相互呼应,构成一个完备的古代城池功能整体。清顺治二年,知县董上治再题额:东门曰保厘东郊,南门曰化行南国,西门曰西土好音,北门曰北门锁钥。现仅存一座临汉门楼,其他或因市政改造被拆除,或因风雨灾害而倾颓,但整体上依然保留着古代城市的基本格局和双层防御体系。20世纪90年代初复建了襄阳城东南角上的仲宣楼。城内布局合理,主干街道为“艹”形,纵横直达城门。城外,北面是汉水天然屏障,余三面是阔若湖面的护城河,深2~3米,最宽处达250米。襄阳城现以临江的北城墙保护最好,东城墙的阳春门、西城墙的西成门、南城墙的文昌门已毁,但整体上依然保留着古代城市的基本格局和双层防御体系。
广场排水坡度怎样规定的?
广场设计坡度,平原地区应小于或等于1%,最小为0.3%;丘陵和山区应小于或等于3%。
地形困难时,可建成阶梯式广场。与广场相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寒冷地区不应大于6%,但在出入口处应设置纵坡度小于或等于2%的缓坡段。
休闲广场无这方面的规定,可参考商业广场进行。
扩展资料: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1.规定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2.制定选择城市各类用地适宜的坡度和规划地面形式、规划坡度的规定;
3.综合确定城市用地控制高程与城市用地布局和景观对用地竖向的基本要求;
4.确定道路规划纵坡和用地地面排水的规定;
5.组织城市用地土石方工程和安排防护工程的规定。
8.0.2 本规范为了有利组织用地地面排水,在竖向上作了下面三条规定。
1、各专业规范都明确规定最小地面排水坡度为0.3%,但在平原地区要确保0.3%的地面排水坡度确有困难,尤其是原始地面坡度小于0.1%的特别平坦且又无土可取的地方,最小地排水坡度根本不可能作到0.3%。
经调研和目前实施情况统计表明,最小地面排水坡度可降至0.2%,但当地面排水坡度小于0.2%时,用地宜采用多坡向或特殊措施组织地面排水。
2、为了便于组织用地高程至少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0.2m,防止用地成为“洼地”。
3、用地高程高于**水位的高度限制是为了保护用地免于长期受**水浸泡,有利于建(构)筑物基础的安全稳固和**管线的维护。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