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怎么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的依据是 。(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的依据是什么意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的依据是 。
分子量
元素含量
在化学方程式中怎么判断是否有沉淀生成
这个需要记住常见的离子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常见的沉淀种类。
沉淀产生原理:
从液相中产生一个可分离的固相的过程,或是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的难溶物质。沉淀作用表示一个新的凝结相的形成过程,或由于加入沉淀剂使某些离子成为难溶化合物而沉积的过程。产生沉淀的化学反应称为沉淀反应。物质的沉淀和溶解是一个平衡过程,通常用溶度积常数Ksp来判断难溶盐是沉淀还是溶解。溶度积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组成沉淀的各离子浓度的乘积为一常数。分析化学中经常利用这一关系,借加入同离子而使沉淀溶解度降低,使残留在溶液中的被测组分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
沉淀是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了不溶于反应物所在溶液的物质。
制取:
实验证明,沉淀类型和颗粒大小,既取决于物质的本性,又取决于沉淀的条件。在实际工作中,须根据不同的沉淀类型选择不同的沉淀条件,以获得合乎要求的沉淀。对晶形沉淀,要在热的稀溶液中,在搅拌下慢慢加入稀沉淀剂进行沉淀。沉淀以后,将沉淀与母液一起放置,使其“陈化”,以使不完整的晶粒转化变得较完整,小晶粒转化为大晶粒。而对非晶形沉淀,则在热的浓溶液中进行沉淀,同时加入大量电解质以加速沉淀微粒凝聚,防止形成胶体溶液。沉淀完毕,立即过滤,不必陈化。
类型:
按照水中悬浮颗粒的浓度、性质及其絮凝性能的不同,沉淀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自由沉淀。悬浮颗粒的浓度低,在沉淀过程中呈离散状态,互不粘合,不改变颗粒的形状、尺寸及密度,各自完成**的沉淀过程。这种类型多表现在沉砂池、初沉池初期。
2.絮凝沉淀。悬浮颗粒的浓度比较高(50~500mg/L),在沉淀过程中能发生凝聚或絮凝作用,使悬浮颗粒互相碰撞凝结,颗粒质量逐渐增加,沉降速度逐渐加快。经过混凝处理的水中颗粒的沉淀、初沉池后期、生物膜法二沉池、活性污泥法二沉池初期等均属絮凝沉淀。
3.拥挤沉淀。悬浮颗粒的浓度很高(大于500mg/L),在沉降过程中,产生颗粒互相干扰的现象,在清水与浑水之间形成明显的交界面(混液面),并逐渐向下移动,因此又称成层沉淀。活性污泥法二沉池的后期、浓缩池上部等均属这种沉淀类型。
4.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特高(以至于不再称水中颗粒物浓度,而称固体中的含水率),在沉降过程中,颗粒相互接触,靠重力压缩下层颗粒,使下层颗粒间隙中的液体被挤出界面上流,固体颗粒群被浓缩。活性污泥法二沉池污泥斗中、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属此类型。
作用:
在经典的定性分析中,几乎一半以上的检出反应是沉淀反应。在定量分析中,它是重量法和沉淀滴定法的基础。沉淀反应也是常用的分离方法,既可将欲测组分分离出来,也可将其它共存的干扰组分沉淀除去。
高中化学,苯二甲酸酯M含氧量为百分之23,图中M分子式为c8h4o4r2,求M的分子式为?就是求r
4*16/(4*16+1*4+8*12+r*2)=0.23
如何背记化学方程式?怎么推断化学式
你是初中还是高中?高中的话可以先理解性质,用元素守恒判断
高中化学 计算题 求有机物分子式
该有机物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2 说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29=58
体积比为1:1 说明有机物中CH物质的量之比为1:2
碱石灰增重18.6g 生成CO2和气态水,其体积比为1:1 物质的量设为x
那么 44x + 18x = 18.6g 解得x=0.3mol
0.1mol有机物产生0.3molCO2和H2O 说明1mol有机物含3molC 6molH
结合相对分质量 分子式为C3H6O
依题意 含一个醇羟基 结构式只能是CH2=CHCH2OH(不能是另一种,因为会分子重排成醛)
如果还有疑问 百度HI找我 详谈
初三化学:如何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求公式)
相对分子质量就是相对**质量之和。
首先要理解化学式的含义,明确一个分子中含有几种**,各有多少个,然后就好做了。
计算公式:
AmBn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质量*A的**个数+B的相对**质量*B的**个数
(相对**质量可以查到 :元素周期表中 或 人教版教材 P63 )
工业制二**碳的化学方程式
方程式如图所示:
煅烧法:高温煅烧石灰石(或白云石)过程中产生的二**碳气,经水洗、除杂、压缩,制得气体二**碳:
扩展资料:
实验室制取:大理石与稀**反应制取
1、反应用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₃)和稀**。(实验室制二氧碳,大理石与稀**)
2、反应方程式:
3、收集方法:由于二**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为二**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碳
到底什么是化合价??还有为什么在根据化合价推求实际存在物质的化学式时要先求出各元素的化合价最小公倍数?
定元素化合价方法例析
)
中学化学中确定元素的化合价,一般是从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入手考虑的。例如,确定K2MnO4中Mn元素的化合价,是从K元素为+1价,O元素为-2价入手,然后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确定出Mn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笔者认为,除了熟练常握上述确定元素化合价的方法以外,还应学会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元素的化合价。
一.根据物质的结构确定元素的化合价
例1.用稀硫酸酸化的双氧水溶液中,加入**后液体分层,再加入少量重铬酸钾溶液并振荡,在**层中出现深蓝色,这是因为生成的CrO5溶于**所致。CrO5的结构如右图。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72- +4H2O2+2H+=2CrO5+5H2O。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Cr2O72- 被**成CrO5 B.H2O2被还原成H2O
C.该反应不属于**还原反应 D.此反应可用于检验Cr2O72-
分析:解本题的关键是确定Cr元素和O元素的化合价。本题容易错误地把CrO5中O元素的化合价确定为-2价,从而得出Cr元素为+10价,该反应为**还原反应,答案选为C。其实,Cr元素与O元素形成共价键时,Cr元素吸引电子对的能力弱于O元素,从CrO5的结构不难看出,Cr与O共形成了6个价键,且有2个过氧键。因此在CrO5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其中1个O为-2价,4个O为-1价,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并没有改变。故答案应为A、B。
又如异氰酸(HNCO),其结构是H-N=C=O,由于N元素吸引电子对的能力强于C元素,由结构可看出其中N元素为-3价,C元素为+4价。
例2.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的最外电子层结构。指出NH5中元素的化合价,并写出其电子式。
分析:N**、H**的最外层都符合稀有气体**的最外层电子结构,可推知N**应为八电子结构,H**应为二电子结构,即在NH5中N**与4个H**应形成3个共价键,1个配位键,成为铵根离子,另一个H**应成为*离子。故在NH5中,N元素为-3价,其中4个H为+1价,另一个H为-1价;NH5的电子式为(如图)。
二.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确定元素的化合价
例3.S2O8n- 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把Mn2+ 离子**成MnO4-离子,若反应后S2O8n- 离子变为SO42- 离子;又已知反应中**剂与还原剂的离子数之比为5∶2。则S2O8n-中n的值和S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7 B.2 ;+6 C.4 ;+7 D.4 ;+6
分析:本题易错设S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中降低X价,然后根据**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列式,即5×2X=2×5,解得X=1,从而得出S2O8n-离子中S元素的化合价是+7价,由S2O8n-离子中O元素为-2价,求得n=2,得出答案为A。其实,S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ⅥA族,由于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数等于其族数,所以S元素的最高正价应为+6价,则S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没有变化,由此可推知作为**剂的S2O8n- 离子中必存在着-1价的氧,在反应中-1价的氧元素化合价降低到-2价。设S2O8n-离子中-1价的氧为Y个,根据**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列式,即5×Y=2×5,求得Y=2。因此S2O8n- 离子中-1价的氧为2个,-2价的氧为6个,可求得n=2。正确答案应为B。
又如过硝酸钠(NaNO4)中,N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ⅤA族,其最高正价为+5价,由此可推知NaNO4中,有2个氧为-2价,2个氧为-1价。
三.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确定元素的化合价
例4.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氟的含氧酸不可能存在,但是,自1971年斯图杰尔和阿佩里曼(美国)成功地合成次氟酸后,这种观点被强烈地动摇了。他们在0℃以下将氟从细冰末的上面通过,得到毫克量的次氟酸。请写出次氟酸的结构式,并指出各元素的化合价。
分析:氟与氯是同主族元素,与次氯酸的结构进行类比,不难写出次氟酸的结构式为H—O—F;在次氯酸(HClO)中,Cl元素为+1价,但在次氟酸中氟元素的化合价不能与次氯酸中的氯元素进行类比,因为F元素吸引电子对的能力比O元素强,在次氟酸中F元素呈-1价,H元素为+1价,则O元素呈零价。
又如甲醛(HCH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也为零价。由此可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也可能是零价。
例5.本世纪初期,化学家合成出了NaBH4。在强碱性条件下NaBH4可使许多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故被称为万能还原剂。NaBH4极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产生H2,同时硼以BO2- 形式存在。试写出NaBH4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分析:解本题的关键是确定NaBH4中B元素和H元素的化合价。B是第ⅢA族元素,当B元素与H元素形成共价键时,H元素吸引电子对的能力强于B元素。因此,在NaBH4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H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B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并没有变化,NaBH4与水反应的实质是NaBH4中-1价的H元素与水中+1价的H元素之间的**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BH4-+2H2O= BO2-+4H2↑。
可见,B元素与其它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呈+3价;H元素与金属元素及B元素化合时呈-1价,H元素与除B以外的非金属元素形成共价键时呈+1价。
四.根据物质的性质确定元素的化合价
例6.金属铁分别与单质Cl2、Br2反应可以制得氯化铁、溴化铁,当把铁粉与碘粉混在一起研磨时,则生成相当于Fe3I8的产物,在此产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根据铁元素的化合价把产物Fe3I8写成碘化物形式应为 。
分析:根据已学知识可知铁元素有+2、+3价,如果仅仅依据金属铁分别与单质Cl2、Br2反应可以制得氯化铁、溴化铁的信息进行类推,得出Fe3I8中铁元素为+2、+3价,产物Fe3I8写成碘化物形式为2FeI3•FeI2,则是错误的。原因是Fe3+离子有较强的**性,能**I-离子,亦即Fe3+、I-不能共存。其实,卤族元素的**随着**序数的增大,半径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单质碘与变价金属反应时只能将变价金属**为低价态。故在产物Fe3I8中,铁元素只呈+2价,碘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和零价,Fe3I8写成碘化物形式应为3FeI2•I2。
五.根据化学反应确定元素的化合价
例7.目前,世界各国不少科学家致力于高效、安全、无毒的饮用水消毒剂的研究。一氯氨(NH2Cl)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是一种强消毒杀菌剂,常用于城市自来水消毒,其原理是一氯氨溶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杀菌物。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一氯氨中N元素和Cl元素的化合价。
分析:解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摄取,即一氯氨溶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杀菌物,根据已学的知识不难推出杀菌物应为HCl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2Cl+H2O=NH3+HClO。由于此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则一氯氨中N元素为-3价,Cl元素为+1价。
又如NCl3中N元素为-3价。可见N元素与Cl元素形成共价键时,N元素呈负价。
例8.G、Q、X、Y、Z均为含氯元素的物质。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变关系(未配平): ①G→Q+NaCl
②Q+H2O X+H2 ③Y+NaOH→G+Q+H2O ④Z+NaOH→Q+X+H2O
这五种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
A.QGZYX B.GYQZX C.GYZQX D.ZXGYQ
分析:根据**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这一规律,对于反应①中,G→NaCl,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G→Q,其中Cl元素的化合价必然升高,亦即Q中氯的化合价高于G中氯的化合价;同理,由②可判断X中氯的化合价高于Q中氯的化合价;由③并结合Q中氯的化合价高于G中氯的化合价,可判断Q中氯的化合价高于Y中氯的化合价高于G中氯的化合价;由④并结合X中氯的化合价高于Q中氯的化合价,可判断氯的化合价是X中氯的化合价高于Z中氯的化合价高于Q中氯的化合价。综合之,答案为B。
六.根据离子反应前后电荷守恒确定元素的化合价
例9.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反应:RO3n-+F2+2OH- =RO4-+
2F-+H2O。则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
A.+4 B.+5 C.+6 D.+7
分析:本题若能求出RO3n-中的n值,其R的化合价就不难确定。从题给出的离子方程式不难发现,反应后微粒所带的总负电荷为3个单位,那么反应前微粒所带的总负电荷也应为3个单位,所以n=1。在RO3n-中O元素为-2价,则R的化合价应为+5价。答案是B。
七.根据**还原反应电子得失总数相等确定元素的化合价
例10.某单质能与足量***反应放出NO2气体,若参加反应的单质和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a,则该元素在反应中所显示的化合价可能是( )
A.+2a B.+a C.+a/2 D.+a/4
分析:与***反应的单质可能是金属或非金属。设组成该单质的元素在反应中所显示的化合价为+X价。当单质为金属时,反应产物中必有硝酸盐生成, 1mol单质能还原HNO3的物质的量为a-Xmol,且***的还原产物是NO2,根据**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总数相等的规律,则有X= a-X,即X= a/2;当单质为非金属时,1mol单质能把a mol HNO3全部还原成NO2气体,则有X= a。故答案为B、C。
例11.用0.2mol/L Na2SO3溶液32mL还原含2×10-3mol X2O72-的溶液,过量的Na2SO3用0.1mol/L酸性KMnO4溶液**(KMnO4被还原成Mn2+),共消耗酸性KMnO4溶液1.6mL,则元素X在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分析:**还原反应中**剂得到电子的总数应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设X2O72-离子在反应过程中,X元素的化合价降低a价,则有:
2×10-3mol×2a+0.1mol/L×1.6×10-3L×5=0.2mol/L×32×10-3L×2
解得a=3,在X2O72-中X的化合价为+6价,所以元素X在产物中的化合价为+3价。故答案为C。
八.根据化合物的式量确定元素的化合价
例12.某金属元素的磷酸正盐的式量为m,相同价态的该元素的硝酸盐的式量为n。则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如果用m、n的代数式表示,可能有( )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分析:设金属元素为M,其相对**质量为MR,在盐中的化合价为+X价。当X=1,2,4,5等时,则磷酸正盐的化学式可表示为M3(PO4)X,当X=3,6等时,则磷酸正盐的化学式可表示为M(PO4)X/3;硝酸盐的化学式可表示为M(NO3)X,则有:3MR+95X=m或MR +95X/3=m;MR +62X=n,故X=(3n-m)/91或X=3(n-m)/91,答案为B。
初中化学推断题中常用化学式,列出来,每个化学式的性质要全~~全啊,要容易考的,不要大片大片的。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识记部分)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钙:CaO
(4)干冰(固体二**碳):CO2 (5)**、氢氯酸:HCl
(6)熟石灰、消石灰:Ca(OH)2 (7)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8)纯碱:Na2CO3 (9)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
(10)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1)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物的物质)
(12)酒精、乙醇:C2H5OH
(13)醋酸、乙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4)氨气:NH3 (碱性气体)
(15)**、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6、(1)具有**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性气味的液体:**、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三、物质的溶解性
1、
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
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钡、氢**钾、氢**钙、氢**钠和**,其他碱不溶于水。
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
3、
大部分酸及酸性**物能溶于水,(酸性**物+水→酸)大部分碱性**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钡、**钾、**钙、**钠(碱性**物+水→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