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小学作业昆虫分类标准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昆虫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昆虫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呢)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昆虫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昆虫种类繁多,生境复杂,许多同种昆虫由于适应不同的环境,其形态和行为都可以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异,在昆虫分类学中,经常依据下列特征给昆虫分类。

形态学特征: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形态,重要的特征有成虫翅、口器、触角、足、雌雄外***、卵和幼虫形态、化石形态等。

昆虫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包括昆虫的生活环境、寄主、食性、活动规律。

地理学特征:主要是地理分布格局。

生理学特征:包括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指标和信息素等。

细胞学特征:包括**、细胞核和染色体。

分子生物学证据:包括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

依据形态特征可以区分大多数的物种,但关键的特征必须完整,不完整的标本有时会发生鉴定错误,例如,触角的缺失,我们可能把鳞翅目的蛾子鉴定为蝴蝶。

在步甲科分类中,由于对关键特征把握不准,历史上多次出现把拟步甲科的标本鉴定为步甲科。同样,一些距甲科的标本,粗心的研究者曾经作为天牛科的新种发表。

但是,仅依靠形态特征也有不少弱点,在鉴定隐存种时很容易失效。隐存种是指一组形态非常相似,甚至有些时候完全一致的物种,但它们符合生物学对于物种的定义,也就是说彼此不能够交配繁殖,或者在遗传特征上有明显的差异。

扩展资料: 昆虫种类繁多,那么家中经常出现的害虫,如厕所经常出现的蛾蠓、家里养宠物可能出现的跳蚤以及蟑螂、衣鱼、蠹虫等等,昆虫种类很,大家都知道使用药物去灭治,但具体使用什么药物,有太多的抉择了。

1、重点对狗舍、猫垫、床铺、褥子、毛毯等进行喷洒,喷洒至表面微微潮湿。(衣物床单可稀释药液加水浸泡,30分钟后正常清洗,有效的消灭幼虫及虫卵)

2、 床铺、褥子、枕套等与人接触的物体表面不太适合直接喷在枕头床单上,但是可以稀释药液加水浸泡,然后30分钟后正常清洗,这样可以有效的消灭粘附在丝织品上的幼虫及虫卵。

昆虫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昆虫分类都是以外部形态为依据,因为外部形态比较直观、容易操作。在实践中,人们通常将昆虫的几个部分的形态作为分类的标准,如形态、大小、体色、触角、口器、翅膀、足、***等。

要按主要虫态的最适宜的活动场所来区分,大致可分为五类。

(1)在空中生活的昆虫:这些昆虫大多是白天活动,成虫期具有发达的翅膀,通常有发达的口器,成虫寿命比较长。如蜜蜂、马蜂、蜻蜓、苍蝇、蚊子、牛虻、蝴蝶等。

(2)在地表生活的昆虫:这类昆虫无翅,或有翅但已不善飞翔,或只能爬行和跳跃。在地表活动的昆虫占所有昆虫种类的绝大多数,因为地面是昆虫食物的所在地和栖息处。常见的有步行虫(放屁虫)、蟑螂等。

(3)在土壤中生活的昆虫:这些昆虫都以植物的根和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饲料,常见的有蝼蛄、地老虎(夜蛾的幼虫)、蝉的幼虫等。

(4)寄生性昆虫:这类昆虫的体型比较小,活动能力比较差,大部分种类的幼虫都没有足或足已不再能行走,眼睛的视力也减弱了。

(5)在水中生活的昆虫:有的昆虫终生生活在水中,如半翅目的负子蝽、田鳖、龟蝽、划蝽等,鞘翅目的龙虱、水龟虫等。有些昆虫只是幼虫(特称它们为稚虫)生活在水中,如蜻蜓、石蛾、蜉蝣等。

扩展资料

昆虫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已发现100多万种,比所有其他动物种类加起来都多。

昆虫的构造有异于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并没有内骨骼的支持,外裹一层由几丁质(英文Chitin)构成的壳。这层壳会分节以利于运动,犹如骑士的甲胄。

昆虫在生物圈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虫媒花需要得到昆虫的帮助,才能传播花粉。而蜜蜂采集的蜂蜜,也是人们喜欢的食品之一。在非洲、东南亚和南美的一些地方,昆虫本身就是当地人的食品。

但昆虫也可能对人类产生威胁,如蝗虫和白蚁。而有一些昆虫,例如蚊子,还是疾病的传播者。

有一些昆虫能够借由毒液或是叮咬对人类造成伤害。例如胡蜂会以螫针向入侵者注入毒液。

昆虫是如何分类的?

昆虫分为:

1、鞘翅目

鞘翅目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通称“甲虫”。种类有33万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在中国记载7000余种。它们的前翅呈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因此而得名。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因此能够保护内脏**。体型的变化甚大。此类昆虫的适应性很强。有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分为植食性——各种叶甲、花金龟;肉食性——步甲、虎甲;腐食性——阎甲;尸食性——葬甲;粪食性——粪金龟。

本类群属完全**,幼虫因生活环境和食性不同有各种形态;蛹绝大多数是*蛹,稀有的为被蛹。

2、鳞翅目

鳞翅目是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的目,由于身体和翅膀上被有大量鳞片而得名。主要分蛾类和蝶类,共同识别特征是虹吸式口器,由下颚的外颚叶特化形成,上颚退化或消失;完全**;体和翅密被鳞片和毛;翅二对,膜质,各有一个封闭的中室,翅上被有鳞毛,组成特殊的斑纹,在分类上常用到;跗节6节;无尾须;全**。幼虫多足型,除三对胸足外,一般在第3~6及第10腹节各有腹足一对,但有减少及特化情况,腹足端部有趾钩;幼虫体上条纹在分类上很重要;蛹为被蛹。成虫一般取食花蜜、水等物,不为害(除少数外,如吸果夜蛾类为害近成熟的果实)。幼虫绝大多数陆生,植食性,为害各种植物;少数水生。

3、双翅目

双翅目包括蚊、蠓、蚋、虻、蝇等,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目。由于成虫前翅为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双翅目分为长角、短角和环裂三个亚目。长角亚目的触角在6节以上,包括蚊、蜢、蚋,是比较低等的类群;短角亚目触角在5节以下,一般3节,通称“虻”;环裂亚目就是我们通称的“蝇”。

4、膜翅目

膜翅目包括各种蚁类蜂类。膜翅目昆虫特征明显,包括嚼吸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等。本类群分布很广,已知种类100000多种,估计至少250000种。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广腰亚目是低等植食性类群,包括叶蜂、树蜂、茎蜂等类群;细腰亚目包括了膜翅目的大部分种类,包括蚁、黄蜂和各种寄生蜂等。

5、半翅目

半翅目,由异翅亚目和同翅亚目两个亚目所组成,有133科、超过6万种。异翅亚目即椿象。是昆虫纲中的主要类群之一。半翅目昆虫的前翅在静止时覆盖在身体背面,后翅藏于其下。由于一些类群前翅基部骨化加厚,成为“半鞘翅状”而得名。有刺吸式口器,以植物或其它动物的体内汁液为食。属不完全**昆虫。其腹部有臭腺,遇到敌害会喷射出挥发性臭液。同翅亚目包括蝉、蚜虫等。半翅目的分类仍有争议,同翅目原先被视为**的目,许多地方也仍将半翅目和同翅目视为不同目。

6、直翅目

直翅目是一类较常见的昆虫,包括螽斯、蟋蟀、蝼蛄、蝗虫等,全世界已知20000种以上,分布很广。成虫前翅稍硬化,称为“覆翅”,后翅膜质。本类群为不完全**,若虫和成虫多以植物为食,对农、林、经济作物都有为害;少数种类为杂食性或肉食性。直翅目是较原始的昆虫类群,起源于原直翅目,在上石炭时期已经分成了触角较长的螽斯类,和触角较短的蝗虫类。其中很多种类由于鸣叫或争斗的习性,成为传统的观赏昆虫,比如斗蟋和螽斯。

7、广翅目

广翅目是一个较小的类群,仅有泥蛉科和齿蛉科两科。世界范围分布,记载约300种。中国已知有40多种,常见种类有古北泥蛉、东方巨齿蛉、中华斑鱼蛉等。有些学者把它列为脉翅目的1个亚目。广翅目昆虫的成虫中至大型,体长8~65毫米,展翅24-175毫米,前后翅相似,翅脉呈网状,翅成屋脊状置背上,前缘部脉不分叉;后翅臀区宽广,可以折叠;翅脉较多,但到外缘不再分成小叉,可区别于脉翅目;前缘横脉成列,简单或端部分叉。

8、蜻蜓目

蜻蜓目在昆虫纲中是比较原始的类群,也是较小的一个目。蜻蜓目分为三个亚目:差翅亚目统称“蜻蜓”;均翅亚目统称“蟌”以及发现于日本和印度的两种间翅亚目昆虫。全世界约有5000种,中国有300多种。蜻蜓身体粗壮,休息时翅膀平展于身体两侧;蟌身体细长,休息时翅膀束置于背上。间翅亚目则拥有粗壮的身体和 束置于背上的翅膀。蜻蜓目属不完全**昆虫,稚虫“水虿”在水中营捕食***。成虫也为肉食性种类,捕食小型昆虫,飞行迅速,性情凶猛。

9、其它昆虫

昆虫纲除了上述的7个目以外还有其它27个目,共计34个目。昆虫纲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拥有外骨骼、三对足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其中许多种类是我们熟识的:“朝生暮死”的蜉蝣目--蜉蝣, 凶猛的螳螂目--螳螂;无所不在的蜚蠊目--蟑螂;令人讨厌的虱目--体虱。昆虫的适应能力很强,不管你喜欢与否,它们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昆虫可分为几类?

有多少中的话,没人能说清,光蚂蚁就有上百种。分为鞘翅目、蜻蜓目、鳞翅目、半翅目(异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直翅目、原尾纲、弹尾纲、双尾纲和昆虫纲。我就知道这些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昆虫是如何分类的?

昆虫分为:

1、鞘翅目

鞘翅目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通称“甲虫”。种类有33万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在中国记载7000余种。它们的前翅呈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因此而得名。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因此能够保护内脏**。体型的变化甚大。此类昆虫的适应性很强。有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分为植食性——各种叶甲、花金龟;肉食性——步甲、虎甲;腐食性——阎甲;尸食性——葬甲;粪食性——粪金龟。

本类群属完全**,幼虫因生活环境和食性不同有各种形态;蛹绝大多数是*蛹,稀有的为被蛹。

2、鳞翅目

鳞翅目是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的目,由于身体和翅膀上被有大量鳞片而得名。主要分蛾类和蝶类,共同识别特征是虹吸式口器,由下颚的外颚叶特化形成,上颚退化或消失;完全**;体和翅密被鳞片和毛;翅二对,膜质,各有一个封闭的中室,翅上被有鳞毛,组成特殊的斑纹,在分类上常用到;跗节6节;无尾须;全**。幼虫多足型,除三对胸足外,一般在第3~6及第10腹节各有腹足一对,但有减少及特化情况,腹足端部有趾钩;幼虫体上条纹在分类上很重要;蛹为被蛹。成虫一般取食花蜜、水等物,不为害(除少数外,如吸果夜蛾类为害近成熟的果实)。幼虫绝大多数陆生,植食性,为害各种植物;少数水生。

3、双翅目

双翅目包括蚊、蠓、蚋、虻、蝇等,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目。由于成虫前翅为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双翅目分为长角、短角和环裂三个亚目。长角亚目的触角在6节以上,包括蚊、蜢、蚋,是比较低等的类群;短角亚目触角在5节以下,一般3节,通称“虻”;环裂亚目就是我们通称的“蝇”。

4、膜翅目

膜翅目包括各种蚁类蜂类。膜翅目昆虫特征明显,包括嚼吸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等。本类群分布很广,已知种类100000多种,估计至少250000种。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广腰亚目是低等植食性类群,包括叶蜂、树蜂、茎蜂等类群;细腰亚目包括了膜翅目的大部分种类,包括蚁、黄蜂和各种寄生蜂等。

5、半翅目

半翅目,由异翅亚目和同翅亚目两个亚目所组成,有133科、超过6万种。异翅亚目即椿象。是昆虫纲中的主要类群之一。半翅目昆虫的前翅在静止时覆盖在身体背面,后翅藏于其下。由于一些类群前翅基部骨化加厚,成为“半鞘翅状”而得名。有刺吸式口器,以植物或其它动物的体内汁液为食。属不完全**昆虫。其腹部有臭腺,遇到敌害会喷射出挥发性臭液。同翅亚目包括蝉、蚜虫等。半翅目的分类仍有争议,同翅目原先被视为**的目,许多地方也仍将半翅目和同翅目视为不同目。

6、直翅目

直翅目是一类较常见的昆虫,包括螽斯、蟋蟀、蝼蛄、蝗虫等,全世界已知20000种以上,分布很广。成虫前翅稍硬化,称为“覆翅”,后翅膜质。本类群为不完全**,若虫和成虫多以植物为食,对农、林、经济作物都有为害;少数种类为杂食性或肉食性。直翅目是较原始的昆虫类群,起源于原直翅目,在上石炭时期已经分成了触角较长的螽斯类,和触角较短的蝗虫类。其中很多种类由于鸣叫或争斗的习性,成为传统的观赏昆虫,比如斗蟋和螽斯。

7、广翅目

广翅目是一个较小的类群,仅有泥蛉科和齿蛉科两科。世界范围分布,记载约300种。中国已知有40多种,常见种类有古北泥蛉、东方巨齿蛉、中华斑鱼蛉等。有些学者把它列为脉翅目的1个亚目。广翅目昆虫的成虫中至大型,体长8~65毫米,展翅24-175毫米,前后翅相似,翅脉呈网状,翅成屋脊状置背上,前缘部脉不分叉;后翅臀区宽广,可以折叠;翅脉较多,但到外缘不再分成小叉,可区别于脉翅目;前缘横脉成列,简单或端部分叉。

8、蜻蜓目

蜻蜓目在昆虫纲中是比较原始的类群,也是较小的一个目。蜻蜓目分为三个亚目:差翅亚目统称“蜻蜓”;均翅亚目统称“蟌”以及发现于日本和印度的两种间翅亚目昆虫。全世界约有5000种,中国有300多种。蜻蜓身体粗壮,休息时翅膀平展于身体两侧;蟌身体细长,休息时翅膀束置于背上。间翅亚目则拥有粗壮的身体和 束置于背上的翅膀。蜻蜓目属不完全**昆虫,稚虫“水虿”在水中营捕食***。成虫也为肉食性种类,捕食小型昆虫,飞行迅速,性情凶猛。

9、其它昆虫

昆虫纲除了上述的7个目以外还有其它27个目,共计34个目。昆虫纲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拥有外骨骼、三对足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其中许多种类是我们熟识的:“朝生暮死”的蜉蝣目--蜉蝣, 凶猛的螳螂目--螳螂;无所不在的蜚蠊目--蟑螂;令人讨厌的虱目--体虱。昆虫的适应能力很强,不管你喜欢与否,它们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昆虫的大致分类

昆虫纲
Insecta
无翅亚纲
原尾目
Protura
弹尾目
Collembola
双尾目
Diplura
缨尾目
Thysanura
有翅亚纲
蜉蝣总目
Ephemeropterodae
蜉蝣目
Ephemeropterodae
蜻蜓总目
Odonata
蜻蜓目
Odonata
襀翅总目
Plecopterodae
襀翅目
Plecopterodae
纺足目
Embioptera
直翅总目
Orthopteroidae
蜚蠊目
Blattodea
等翅目
Isoptera
螳螂目
Mantodea
蛩蠊目
Grylloblattodea
革翅目
Dermaptera
直翅目
Orthoptera
竹节虫目
Phasmatodea
半翅总目
Hemipterodae
缺翅目
Zoraptera
啮虫目
Psocoptera
食毛目
Mallophaga
虱目
Anoplura
缨翅目
Thysanoptera
同翅目
Homoptera
半翅目
Hemiptera
广翅总目
Megalopterodae
广翅目
Megaloptera
蛇蛉目
Raphidioptera
脉翅目
Neuroptera
鞘翅总目
Coleopterodae
鞘翅目
Coleoptera
原鞘亚目
Archostemata
藻食亚目
Myxophaga
肉食亚目
Adephaga
多食亚目
Polyphaga
花甲总科
Dascilloidea
隐翅甲总科
Staphylinoidea

昆虫怎么分类

一般说来,昆虫分类首先是遵守动物分类的普通规则。而动物分类则是按这个规律进行的:界、门、纲、目、科、属、种。又由于动物本身的复杂性,某些动物虽划在某类里,但又有大的性状差别,这样一来只得在自门以下每类中再加亚类,如昆虫纲中的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晴蜓目中的差翅亚目和束翅亚目等。如果某目或科中的亚目或亚科很多时,某目或某科前面往往冠以一个“总”字,如鞘翅目叶甲科多数情况下称叶甲总科,这个方法仅限于目与科。当某一昆虫从大的方面划分达到某亚科时,却出现了没有现存的属可归入,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建新属,二是临时称“族”,这种临时的称呼有进会延用下去。当某一亚种出现变异并趋于稳定时,例如果蝇,或因环境改变某一种昆虫自身发生变化时,如桦尺蛾,可能还会冠以“变形”或“生态形”的定语,通常简称“型”。至于还有诸如“部”、“组”、“派”的分法有时也会出现,不过好像英国佬才喜欢这样干,就像他们死抱着英尺英寸不放那样,在世界范围内此法不具普遍性。
  针对昆虫自身的特点,对昆虫加以分类时第一依据是按进化程度来划分。最原始的原尾目昆虫介于多足纲和昆虫纲之间,因此过去有人曾把它们单独划为蚣虫纲的。第二依据是翅。原始的昆虫或多或少都兼有其它较低等节肢动物的特点,且它们都是无翅型的,这样人们就根据有无翅先分出两个亚纲:有翅亚纲和无翅亚纲。第三依据是体肢。后来人们发现有些无翅类型而身体却是绝对昆虫的种类,如鼠螋(重舌目昆虫)和蛩蠊(蛩蠊目昆虫),对于它们人们干脆也将其划到有翅亚纲中。这就是说在如果有翅则根据翅来划分,如果无,则根据其是否为原始类型。这样我们就看到了同样都具有膜翅的食虫虻和蜜蜂被划到了不同的目中,同样都有直翅的蝗虫和竹节虫也就在不同的目中了。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在一种昆虫的中文名称后括弧中的学名是拉丁文(或拉丁化形式)。这种名称往往是两个单词,很多情况下为“属+种”格式,如果是亚种或变种,则在后面再加亚种名,诸如var、subsp常常省略。另只有一个词(斜体)且在其后缀以正体“.sp”,则表示是亚种。

生物学是什么!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部分。

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

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将生物命名后,而后的生物学家才用域(Domain)、界(Kingdom)、门( 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加以分类。

最上层的界,由怀塔克所提出的五界,比较多人接受;分别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以及动物界。 从最上层的“界”开始到“种”,愈往下层则被归属的生物之间特征愈相近。共有七大类,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扩展资料

生物在地球历史中有着40亿年左右的发展进化历程。大约有1500万种生物已经绝灭,它们的一些遗骸保存在地层中形成化石。

古生物学专门通过化石研究地质历史中的生物,早期古生物学多偏重于对化石的分类和描述,来生物学领域的各个分支学科被引入古生物学,相继产生古生态学、古生物地理学支学科。有人建议,以广义的古生物生物学代替原来限于对化石进行分类描述的古生物学。

生物的类群是如此的繁多,需要一个专门的学科来研究类群的划分,这个学科就是分类学。林奈时期的分类以物种不变论为指导思想,只是根据某几个鉴别特征来划分门类,习称人为分类。

现代的分类是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根据物种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进行分类,通称自然分类。现代分类学不仅进行形态结构的比较,而且吸收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成就,进行分子层次的比较,从而更深刻揭示生物在进化中的相互关系。

生物学中有很多分支学科是按照生命运动所具有的属性、特征或者生命过程来划分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物学

请问昆虫有哪些?都分什么种类?

鳞翅目(Lepidoptera)是昆虫纲中第二大的目,由于身体和翅膀上被有大量鳞片而得名。 蝴蝶是一类日间活动的鳞翅目昆虫,通常可以从它们明亮的色彩和棒状的触角, 以及它们休息的方式--四翅合拢,树立于背上来辨别。蝴蝶的后翅基部扩大 而有力,在飞行时支持并连接着前翅。世界上蝴蝶已知种类有17000种左右,都是 些惹人瞩目的昆虫。我国的蝴蝶种类有1300余种,北京有170多种。蝴蝶属完全 **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等阶段。幼虫多以植物为食,成虫则 以虹吸式口器吸食花蜜。
蛾类是鳞翅目中最大的类群,占到鳞翅目种类的9/10左右。蛾类的外观变化很多, 难以作一般描述。大多数蛾类夜间活动,体色黯淡;也有一些白天活动,色彩鲜 艳的种类。不过,蛾类触角和蝴蝶有所区别--它们没有棒状的触角末端,而是 呈现丝状、羽毛状等其它样式;另外大多数蛾类的前后翅是依靠一些特殊连接结构 来达到飞行是的翅膀连接的--翅缰和翅轭的存在,使得蛾类和蝴蝶有了更多的区别 方式。蛾类同样是完全**昆虫,由于幼虫的寄主很多是人类的食物来源,蛾类 也就成为了和人类关系更为密切的昆虫类群。
鞘翅目Coleoptera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有330000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 ,我国记载7000余种。这个类群的前翅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 因此而得名。它们的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体型的变化甚大,并且适应性很强; 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有植食性--各种叶甲、花金龟,肉食性--步甲、虎甲, 腐食性--阎甲,尸食性--葬甲,粪食性--粪金龟。本类群属完全**, 幼虫因生活环境和食性不同有各种形态;蛹绝大多数是*蛹,稀有被蛹。
蜻蜓目Odonata在昆虫纲中是比较原始的类群,也是较小的一个目。蜻蜓目分为三个亚目: 差翅亚目(Anisoptera)统称“蜻蜓dragonflies”;均翅亚目(Zygoptera) 统称“蟌damselflies”以及发现于日本和印度的两种间翅亚目(Anisozygoptera) 昆虫。全世界约有5000种,我国有300多种。蜻蜓身体粗壮,休息时翅膀平展于 身体两侧;蟌身体细长,休息时翅膀束置于背上。间翅亚目则拥有粗壮的身体和 束置于背上的翅膀。蜻蜓目属不完全**昆虫,稚虫“水虿”在水中营捕食***。 成虫也为肉食性种类,捕食小型昆虫,飞行迅速,性情凶猛。
双翅目Diptera包括蚊、蜢、蚋、虻、蝇等,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目。由于成虫前翅 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双翅目分为长角、短角和环裂三个亚目。 长角亚目的触角在6节以上,包括蚊、蜢、蚋,是比较低等的类群;短角亚目触角 在5节以下,一般3节,通称“虻”;环裂亚目就是我们通称的“蝇”。

膜翅目Hymenoptera的特征明显,包括咀嚼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等。 本类群分布很广,已知种类100000多种,估计至少250000种,包括各种蚁和蜂。 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广腰亚目是低等植食性类群, 包括叶蜂、树蜂、茎蜂等类群;细腰亚目包括了膜翅目的大部分种类,包括蚁、黄蜂 和各种寄生蜂等。
半翅目Hemiptera昆虫通称“蝽”,已知38000余种,是昆虫纲中的大类群之一。 半翅目的前翅在静止时覆盖在身体背面,后翅藏于其下,由于一些类群前翅基部 骨化加厚,成为“半鞘翅状”而得名。口器为刺吸式口器,以植物或其它动物的体 内汁液为食。属半**昆虫,其若虫腹部有臭腺,因此被成为“臭虫”。
直翅目Orthoptera是一类较常见的昆虫,包括螽蟖、蟋蟀、蝼蛄、蝗虫等,全世界 已知20000种以上,分布很广。成虫前翅稍硬化,称为“覆翅”,后翅膜质。本类群 为不完全**,若虫和成虫多以植物为食,对农、林、经济作物都有为害;少数 种类为杂食性或肉食性。直翅目是较原始的昆虫类群,起源于原直翅目,在上石炭 时期已经分成了触角较长的螽蟖类,和触角较短的蝗虫类。其中很多种类由于鸣叫或 争斗的习性,成为传统的观赏昆虫,比如斗蟋和螽蟖。

其它昆虫: 六足总纲(Hexapoda)包括原尾纲、弹尾纲、双尾纲和昆虫纲。 昆虫纲除了上述的7个目以外还有其它24个目,共计31个目。昆虫纲种类 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拥有外骨骼、三对足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其中许多种类 是我们熟识的:“朝生暮死”的蜉蝣目--蜉蝣;歌声嘹亮的同翅目--蝉;捕食 凶猛的螳螂目--螳螂;无所不在的蜚蠊目--蟑螂;令人讨厌的虱目--体虱, 蚤目--人蚤等等。不管你喜欢与否,它们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标签属性:

各种植物:各种植物的象征意义 各种植物油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