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韩信算卦怎么算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求太平歌词韩信算卦台词(韩信算卦太平歌词全段歌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求太平歌词韩信算卦台词
《韩信算卦》是太平歌词传统曲目,原文如下:
那汉高祖有道坐江山,有君正臣贤万民安。
那有一位三齐贤王名叫韩信,他灭罢了楚国把这社稷(jì)安。
这一日闲暇无事跨雕鞍在那街前散逛,他见一座卦棚儿摆在了路南。
在那卦棚里坐定了一位道长,那仙容道骨骨道非凡。
九梁道巾头上啊戴,有那八卦仙衣在这身上穿。
那水火丝绦(taō)在腰中系,这水袜云履在二足穿。
(夹白)这老道没穿裤子.
有韩信他甩镫离鞍下了战马。
进卦棚抽出来这一根签,他未曾开言面带着笑。
我口尊声:“道长,要你听言,你算一算万马营中谁能为首?
帅字旗能立在谁的门前?那谁能饮高皇三杯玉酒?黄金印能挂在谁的胸前?”
这老道闻听睁开了慧眼,忙把那挂盒就拿在了手间。
可有三个青铜钱放在了里面,他着哗嘟啷,哗嘟啷,哗啷了半天。
有那单单单还(huán)有那册册册,他忙把这卦子摆个周全。
那看罢了多时开言道,我口尊声来人要你听言“那我算定万马营中你能为首,帅字旗能立在你的门前。
那你能饮高皇三杯御酒,黄金印能挂在你的胸前。”
他算得一位三齐贤王哈哈大笑,说这道长算卦赛过了神仙。
你还得给我掐你还得给我算,你算一算寿活我多少年?”
那道长摆手说我可不算,这算出来啊恐怕你把脸翻.那一不用掐二不用算,我算你寿活到三十三。
那闻此言这三齐贤王冲冲大怒,说大胆老道你这满口胡言。
那我朝的张良他与我算过卦,那他算我寿活到七十三。
咱二人这一无仇来二无恨,你是为何物可损去我的阳寿那四十年.
那找回来阳寿饶你不死,若不然青锋剑下命丧黄泉.
这老道闻听忙站起,口尊声将军息怒站在了一边
那你朝的张良他会算不会破,您听我把损寿说个周全.
那一不该九里山前活埋你的母,老天爷损寿是一个八年。
那二不该呀问路把樵夫斩,老天爷损寿是二个八年。
那三不该布下九龙埋伏计,这老天爷损寿是三个八年。
那四不该乌江岸上逼**他拔剑自刎(wěn),老天爷损寿是四个八年。
那**该你受了高皇二十单四拜,这臣欺君损寿是五个八年。
那五八损去你四十年的寿,我的将军想你还能寿活着多少年.
那闻此言这三齐贤王长叹气,说看起来啊争名夺利也是枉然,
这韩信抬头再一看,可不见这卦棚在哪边,
那一片青云飘飘去,这老道飘飘摇摇上了九天.
那我一言唱不尽这韩信算卦,我可愿诸位那福如东海是寿比天齐。
讲的是汉三齐王韩信,路遇一摆卦摊的道长,遂进棚请他给自己卜算。经道长挑明,韩方知道自己的阳寿本应有七十三年,但由于做过五件不好的事。
如九里山埋母、问路断樵、设九龙埋伏计、逼**乌江自刎和受汉高祖二十四拜,总共损去阳寿四十年,只能活到三十三岁即告寿终。韩信因此悟到天命不可违,怅然而归。
扩展资料:
这是艺人根据民间故事敷衍而成。言前辙。此曲目多由相声演员在明地演出时兼唱,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在各相声场地上流行一时。王兆麟曾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将其中片断灌制成唱片。擅唱此曲目的还有张杰尧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很少再有人演唱。
直到郭德纲让大家再次认识了太平歌词后,郭德纲及弟子岳云鹏、李云杰、张云雷都曾唱过。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2018年8月张云雷在三庆园演唱的版本。另有《罗成算卦》与《韩信算卦》内容相似,亦为劝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韩信算卦
韩信算卦的介绍
《韩信算卦》是太平歌词传统曲目。短段。艺人根据民间故事敷衍而成。言前辙。此曲目多由相声演员在明地演出时兼唱,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在各相声场地上流行一时。王兆麟曾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将其中片断灌制成唱片。擅唱此曲目的还有张杰尧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很少再有人演唱。
求太平歌词
快板全文:
石崇豪富范丹穷 甘罗运早晚太公
彭祖爷寿高颜回命短 六个人俱在这五行中
西岐山住着一位姜吕望 那买卖行内做过了经营
那不睁眼的贫婆要把这秤争 正然二人来争秤
忽听得西北角上马跑銮铃 您若问来的是哪一个
那武成王黄飞虎校军场内操练兵 太公正赶上时运背
那战马蹄儿蹚了这圆笼的绳 只听嗖叭一声响
将白面洒在了地上雪白一层 白面捧了三五捧
忽听得身背后又起了大风
大风刮了三四阵 那白面刮在了半悬空
太公朝天一声叹 正赶上树上乌鸦在那儿出恭
拉了太公一嘴的屎 您说恶应不恶应
拾起砖头把这乌鸦打 砖头底下趴着一个护背虫
蝎子蜇了太公的手 甩着一个手腕直嚷疼
疼不疼的朝上砍 没砍着乌鸦打着了马峰 那后边倒有臭屎坑
陷了太公一腿的屎 招了一身的绿豆蝇
那太公说:我今天八成要该死
那步步走的是枉死城 打今天起再也不卖面
那朝歌城内摆卦棚 第二天清晨把这卦棚摆好
惊动了黎民乱哄哄 这个就说:太公的八卦算得准
那个就说:太公的字象测得灵 且不言黎民来哄动
那惊动了深山的一个精灵 您若问惊动了哪一个
那多年玉石那琵琶精 脚驾着清风来得多么快
三寸的金莲白布蒙 扭扭捏捏是来得多么快
不多时来到了算卦棚 分开众人走进去
人人算我娘娘命 你算我与何人把亲成
忙把拿卦子儿拿在手中 按定了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查个遍
拉三步盼着百姓脱水 拉四步围任四海庆升平
拉五步天下禾苗生双穗 拉六步海不扬波水儿清
拉七步赐离贫富国运盛 拉八步铲除妖孽清后宫
拉九步一统天下平叛* 拉十步驱散云雾晴天捧出了太阳红
拉了你八了百了单八步 周文王开言带笑问先生
拉了你了八了百了单八步 保了我的江山多少冬
太公说 拉了我了八了百了单八步
保了你的八了百了单了八冬 文王一听好好好 我把你拉到了西歧城
太公摆手说不用 疆场以上立了大功 这一回周文王奉帅
到下回斩将封神疆场之上是大显神通
扩展资料:
太平歌词的唱词内容,有民间传说故事、劝世文和文字游戏三类。尤以第一类曲目最多。
相声里演唱的“太平歌词”有单纯叙述的《十个字》、文字游戏及吉祥话的《饽饽阵》,《福禄寿喜》等以及唱故事的《丑妞出阁》等,基本上是七字句。最初的唱祛,每句前四个字是说,后三个字上韵演唱,这种唱法比较呆板、单调,如老调的《饽饽阵》。
这种太平歌词和老调莲花落基本相似,由于它短小精悍、诙谐幽默,听众也能接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平歌词
求助:专业人士帮鉴定一下皮影
复古风
郭德纲曾经唱过的一段太平歌词,很短的一段...
应该是酒色财气
太平歌词
太平歌词是一种从属于相声的曲艺形式,并不是指的一首歌,因此没有固定的歌词。常见的太平歌有《五龙捧圣》、《白蛇传》、《孙庞斗智》、《骷髅叹》。
《白蛇传》、《孙庞斗智》、《骷髅叹》的唱词见文末连接,《五龙捧圣》的唱词如下:
心内不明何必点灯,不孝顺父母你是念的什么经。
他打僧骂道你是斋的什么素,他恨风咒雨你是充的什么僧。
齐州府代管齐州县,那齐州县代管何家营。
何家营有位何屠户,那每日里宰杀度过了经营。
要买他一斤多给四两,买他二斤是多给一斤还有余零。
何爷卖肉就赔了本,回家母猪就上了绑绳。
在一旁惊动了哪几个,惊动了五个小畜生。
大猪要救这生身母,用嘴去叼捆猪绳。
二猪要救这生身母,叼块砖头锅里扔。
三猪要救这个生身母,把那刀子刃咬崩。
四猪要救这个生身母,积血盆那摔了一个碎零丁。
就数小五猪我年幼小,双膝跪在了地溜平。
口吐人言何爷叫,叫了声何爷你是听。
要宰就把我哥五个宰,留着我的老娘命残生,
我大哥也有这一百多斤肉,我二哥八十也挂零。
我三哥到有这六十多斤肉,我四哥四十也挂零。
就数小五猪我年幼小。连皮带骨二十还有于零,何爷呀!
你掐一掐来算一算,哪头重来哪头轻,何爷闻听吓了一跳。
那腹内辗转暗叮咛,披毛带掌知道行孝。
那人不行孝不如畜生,身背老母上山去。
在这桃源深处隐蔽身形,走一山过一山那山山不断。
那走一岭过一岭岭岭层层,一片祥云飘飘地落。
那五色莲花起在了半空,若问那何爷是哪一位。
这古西天十八罗汉第二名,若问小五猪哪五个。
它本是上天造孽五条龙,我一言唱不尽这五龙捧圣。
我是愿诸位那居家福寿康宁。
扩展资料:
太平歌词用北京方言演唱,演唱者手持玉子,节奏上分为“一语一打”、“一语双打”和“流水板”等,每段曲目一韵到底,唱法开头甩腔、中间适当加以俏口、托腔以及流水板唱法。
太平歌词取材广泛,反映生活迅速,其曲调简单、短小精悍、易学易演、便于传唱,艺术表现力强。
太平歌词的曲调是从莲花落、民间小调等演变而成的。表演形式为“干板数唱”,歌唱者手持御子(竹板),用手合拍,击节而歌,击节处为每小节的板,右手间或以手势辅助演唱。形成了舒缓、优美、娓娓道来的表演艺术风格。
太平歌词的体裁有大段、小段两种。大段百句左右;小段一般二三十句。唱词为上下句对应形式,以7字句、10字句为主,基本是七字句,每段曲目一韵到底。除竹板外,无伴奏乐器。原始的唱法,每句前四个字是说,后三个字上韵演唱,比较呆板。
太平歌词的曲调并不丰富,但唱起来很难,拐来拐去的音调很难拿捏好。而且用的鼻音还很重,鼻音的运用增添了优美的音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龙捧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蛇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庞斗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骷髅叹
求郭德纲 太平歌词 秦琼观阵
秦琼观阵
隋炀帝无道行事凶,弑父夺权理不公。
他欺娘戏妹把伦理来丧,他鸩兄图嫂把那纲常扔。
有许多老忠良辞别了王的驾,他们一个个退归林下隐蔽身形。
在朝中宇文化及老*佞,还有一个杨素有一个杨龄。
那靠山王摆下一座四门兜底锁子八卦连环阵,他要害秦琼他个命残生。
秦叔宝困之久哉馒寿馅儿,里七层我个外八层围了一个不透风。
这头层兵弓箭手*衬着藤牌手,二层兵鸟*手拧着眉啊瞪着眼点火绳。
这三层兵刀*棍棒来回摆,观四层啊马步儿郎舔胸叠肚手拿着短刀逞英雄。
观东方青龙马相衬着花斑豹,观南方赤兔马相衬着马桃红。
观西方啊白龙马相衬着一匹银雪赛。观北方啊乌骓马相衬着马乌龙。
观东方大**青龙刀刀如偃月,观南方夹钢斧月牙斧斧砍如风,
观西方亮银**衬着银战杆,观北方托天叉五股叉混海蛟龙。
观东南流金镋渗金爪那龙泉宝剑,观东北八棱锤渗金锤锤似流星,
观西南竹节鞭雁翎鞭鞭似豹尾,观西北熟铜锏凹面锏耀眼光明。
观东方甲乙木绿旗招展,观南方丙丁火红旗遮蒙,
观西方庚辛金白旗好似银雪夜,观北方壬癸水皂角旗墨把它染成。
观**戊己土黄旗高挑,在那刁斗上坐定一名兵。
手拿令旗滴溜溜儿的转,他调动了疆场上的百万兵。
秦二爷看罢就下了马,眼望着山东滚下泪横,
他开言便把天伦叫,养儿啊爹娘你在上听
说人家养儿防备老,您老人家养儿就落了一场空。
实指望我做**那光宗耀祖,没有想到在这沿海登州我遇见杨龄。
靠山王摆下一座凶恶的阵,他要害孩儿我这命残生。
磕罢了一个头儿算尽孝,磕罢了两个头儿算尽忠。
一连磕了这头三个,我又算有孝我又算尽忠。
磕罢了仨头他忙站起,忙把这靴子是蹬了又蹬
衽镫扳他上了马,眼望着黄骠把话明:
说你今天驮出我这正东、正西、正南、正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刀、*、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爪、镋、棍、槊、棒、拐子、流星,
四门兜底锁子八卦连环阵,疆场以上算你立了功。
你今天驮不出我这正东、正西、正南、正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刀、*、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爪、镋、棍、槊、棒、拐子、流星,
四门兜底锁子八卦连环阵,熟铜锏下我砸成你肉囊。
这匹马能通人性懂得人语,它是咴咴咴儿大叫了好几声。
这一嘶那秦二爷把精神抖,忽听得弓弦响一声。
举目留神那抬头看,刁斗上**了一名兵。
四面八方那兵大乱,在那西南方闯进了一位美英雄。
您要问来的是哪一个,王伯当闯进了阵救了秦琼。
秦琼观阵一个小段儿,我愿诸君加官晋禄指日高升。
扩展资料:
《秦琼观阵》这个故事,戏曲中的京剧、河北梆子;曲艺中的单弦、评书、西河大鼓、太平歌词都有这个剧目。故事说的是秦琼因在潼关三挡靠山王**,与其结下了仇,后来秦琼在登州遇见了**,**摆下一座连环阵要害秦琼,后来秦琼被瓦岗众英雄所救。
相声演员马志明、张杰尧、罗荣寿、郭德纲等擅唱此曲目。
求马三立相声剧本
《相声的魅力》
马:我认为嘛作为一个演员嘛必须要有高度的思想觉悟、良好的**热情、优美的艺术形式,把艺术形式和**思想觉悟统一结合。通过艺术形式,是表扬、是歌颂、这段儿是批判、是讽刺?要讽刺批判一些个不正确的思想和作风,要歌颂表扬一些个好人好事、先进人物;通过艺术形式,要起到启发人民**觉悟、鼓励人民劳动热情的作用。
王:哦——能起这么大作用?
马:当然啦!当然啦!去年,有个暖瓶厂找我,非叫我去不可——他们暖瓶厂每月的生产指标是一万只暖瓶,可那月月底二十九号了,生产了八千只暖瓶。
王:哦——二十九号刚八千只?那算完不成任务啊?
马:对呀,厂长、**着急了,怎么办?想起我来了——找曲艺团吧!开车把我接去了。
王:你有什么办法?
马:说呀,说一段儿。
王:哦——听你说相声?
马:全体职工、干部、连家属都听,我说这么一段儿,大家伙儿“哗—哗—!”乐呀!月底三十一号,怎么样?生产暖瓶一万五千零三十六只!
王:嚯——?!两天零一宿,超额百分之五十?
马:也不算快,也不算快——那月有三十一号么。
王:好么这也太神了?听你节目听的?
马:这不算什么,不算什么!咱们北京郊区有个农场园艺队,种这个梨树、桃树、苹果树。苹果树该摘了,队长到那儿一瞧——不行,苹果不能摘——树上的苹果都海棠果儿那么大个儿!
王:好么,变了葡萄架了!
马:队长着急了,怎么办?想起我来了——到曲艺团吧,开车把我接去了。
王:你能有什么办法?
马:说呀,说一段儿。
王:啊?给苹果树说相声?
马:连苹果树带人们都听!广场露天演出,队长、社员都听,我说一段儿,大家伙儿“哗—哗—!”乐呀!再看树上的苹果“哗—哗—!”跟着包袱儿长!一会儿的工夫,全变小西瓜!
王:好么!这也太神了?!你的艺术有这么大的力量?
马:这不算什么新鲜!
王:还不新鲜?
马:咱们北京有个好养蛐蛐儿的老人叫王长友,这老人好玩儿蛐蛐儿。他有个越冬的蛐蛐儿,过冬的蛐蛐儿,斗蛐蛐儿从来没败过——夏天斗蛐蛐儿咬啊,准胜。这蛐蛐儿叫金头虎,多厉害呀。有一次我说“王老,听说您这个金头虎厉害呀?我来瞻仰瞻仰看看吧?”老头儿说“好,看看吧!”大蛐蛐儿罐儿搬过来,打开盖儿一瞧啊——蛐蛐儿有点儿打蔫儿了!
王:哟?要完?
马:老头儿一瞧“哟——!”我说“没关系,别盖盖儿,我来个笑话儿。”就冲这蛐蛐儿罐儿来一段儿……刚使俩包袱儿,就见这蛐蛐儿“噌!”蹦出来了,一乍翅膀“嘟!嘟!嘟!”
王:来精神儿啦?
马:精神儿来了。旁边儿那桌上有一猫,这猫在桌子上蹲着呢……
王:您瞧这猫?哎呀呀呀呀呀呀!
马:这猫过来了,这猫过来刚一伸爪子,这蛐蛐儿把须子一立——“扑!”猫俩眼扎瞎了!
王:嚯——!
马:跟着上前“咔嚓”一口——猫腿折了!
王:啊——?!蛐蛐儿咬猫?!真没听说过。
马:都称我为艺术大师!
王:艺术大师?人类灵魂工程师。
马:不对,我不止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我是一切动物和所有生物的灵魂工程师!
王:您可真了不起呀!
马:恩——!
王:哎,您的饭量怎么样?
马:饭量?什么饭量?
王:你一顿吃几碗干饭?
马:干饭呐?我都不知道我自己吃几碗干饭!
《追》
去年秋天啊有这么一天,下午五点来钟,正是下班的时间,马路上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交通非常繁忙。在这个路口上,人就更多了,**同志呢,站在马路**的一个木制的指挥台子上指挥交通,忙的呀手脚不停。
正这时候啊,由打路口不远处的马路上跑过一个人来,行人应该走便道啊,他不是,在马路上跑,来往的车辆都躲他,什么人呢——一个胖子,穿一身儿破旧的蓝**,脸上这肉都嘟噜着,边跑边喊——“截住他,截住他,别让他跑了!”,胖人嘛——脖子顸、声带厚,所以呀喊出来的声音就发紧——“截住他,截住他,别让他跑了!”,跑的是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追谁呢?前面不远处啊,跑一瘦子,这瘦子是鬼鬼祟祟、惊慌失措。
胖子追瘦子那没法追。周围这大家伙一看大胖子追瘦子这么费劲,有这个好心的、热心肠的三、五个人呼啦一块儿帮忙儿追过去了;指挥台的**同志一瞧,马路上,胖子追瘦子、这么多人跟着追……**也从指挥台上下来了,也追过去了……
有这个跑得快的在前面伸腿一绊这瘦子“叭唧!”瘦子摔那儿了,大伙这么一围,形成一堵人墙,再想跑可跑不了了。**追到跟前儿——“起来!起来!”起不来了,大家伙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啊,等着吧,等这胖子吧……
胖子追上来,众人闪开,胖子过去一把把这瘦子摁住了——“…这回看你往哪儿跑?!…调完级了,你不请客!!!”
《家传秘方》
未曾学艺先学礼。为什么演员上台表演之前先要鞠个躬、敬个礼呢?这不是得罪谁了赔不是,应当得这样——就是表示对观众们的尊重、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看我们演出,我们对你们表示感谢!做买卖也是这样啊——为什么要“欢迎顾客”、“顾客您好”呢,就是礼貌么,对待顾客要笑脸相迎、笑脸相送,都是有礼貌么。
不管多么有礼貌,得注意一点,做买卖——货真价实。不蒙人、不骗人、不卖假货、不找便宜,这样才能让顾客信得过。买东西也是一样,不能贪便宜,得找国营的买卖,像那个个体户……个体户咱得把它分清楚了——个体户有照、按时缴税、有固定地方的,这个不骗人——他家大小指这这吃饭呢,今儿骗人了明儿还卖不卖了?他不敢骗人。就怕这种无照的,这可得留神——他没准地方,今儿河东区、明儿跑河西去了,后儿个又跑红桥卖去了。他的东西没好的,别看便宜——卖香油,一块钱一斤,多便宜,打开盖儿一闻,喷儿香,你买吧,买就上当——这一瓶香油就上面这一层是香油,底下都是茶水!它颜色都一样,油轻啊它漂游着——合着一块钱买一两;还有这卖松花的,大个儿松花,两毛钱一个,多便宜,买吧,买就上当——不是松花,土豆!他把那土豆糊上泥、粘上草,看着跟松花一模一样。单有这么一个真的松花切开摆在那儿当幌子——倍儿好、糖心儿倍儿透!可谁也不会买那个呀——刮风粘的土啊、草棍儿啊,人都买这没打开的呀。还有这假花哨脖子、假内行这还挑呢——拿起来掂掂分量,哪个分量沉、哪个糖心儿烧得透。掂掂吧——哪个分量沉,哪个土豆个儿大!回家喝酒啃土豆吧!
我还上过当呢!我可不是买松花,我早晨起来喜欢遛早儿啊,在这个海河公园这点儿,那天我正河边儿这儿遛呢,有俩人推着这么一辆小车儿,一边走一边这儿吆喝:“吃点心吃点心啊!一毛一块、一毛一块。”我正好没吃早饭呢,我就过去这么一瞧,大玻璃盒子里放着呢,一块儿多大呢——你看我这两个拳头了么?就这么大个儿。我一瞧,我一顿也吃不了一个呀,我问他:“多少钱一块?”“一毛一块、一毛一块!”他也不看你。嘿!这可够便宜的啊!我赶紧掏钱,一掏掏出一两毛的来,我就递过去:“您给我来两块。”“好嘞!”玻璃盒子打开拿出一块来递给我:“给、给、给!先吃着、先吃着!”两个手指头这么夹着……我一瞧,就那个贰分的钢蹦儿您见过吗?大小、薄厚全一样!“这…这多少钱?”“一毛一块!”“这…盒子里的呢?”“都一样都一样!”“那您给我换这块?”拿出来,就这么小,放回去,就这么大——我一瞧啊,玻璃盒子是显微镜!
我有个表弟姓穆,叫穆翔凤,在座的搞饮食行业的可能知道他——穆翔凤,聪明、机灵,每次见到我就跟我嘱咐:“三哥、三哥,注意啊,别贪便宜啊,别贪便宜啊——看街上卖人参的,吉林野山人参,两块钱一根,别买啊——香菜根子啊!还有这火车站卖戒指、金戒箍儿,别买啊,别瞧可怜——‘哪位行行好啊,哪位行行好啊?我钱包丢啦,没钱买车票啦,哪位买我这金戒指啊,五十块钱啊!’别买啊,铜的啊!”我说你不用提醒我,我根本不会买——我根本也不戴那玩意儿!……我表弟翔凤,聪明、机灵!怎么样了呢?上当了!——他呀是个大胖子,有一毛病,喜欢泡澡,每天都得到澡堂子找那个最热的池子,把浑身上下都泡红了、泡紫了,他才美——要不他身上刺痒,睡不着觉!那天晚上一出门,赶上一位,拿着个大塑料包,里面放着好多锡纸包儿,一边走一边吆喝:“带零钱的算来着了啊!吗玩意儿——家传秘方儿、家传秘方儿,**皮肤病——长疖子、长疮、蚊子叮、身上刺挠、痒痒,就用我——家传秘方儿,一毛一包,不灵不要钱!”旁边儿这还有翘托的——“来、来、来十包、来十包。”“十包不卖您呐,一人就能买两包,家传秘方儿!不灵不要钱!”翔凤一听,不灵不要钱?赶紧过去了:“来两包!来两包!”买这么俩锡纸包儿回去了。刚巧赶上那天没泡澡,晚上身上刺痒,睡不着啊……想起这家传秘方儿来了,拿出这锡纸包儿来打开一瞧啊,是个红纸包儿,把红纸包儿打开一瞧是一白纸包儿,打开白纸包儿一瞧,又一白纸包儿……越打越着急,越着急身上越刺痒——“这家传秘方儿吗玩意儿这家传秘方儿?!”打开最后这个白纸包儿啊,里面是一小纸条儿,打开纸条儿一瞧啊,上面写俩字儿——“挠挠”……
《开粥厂》
甲 各位观众对我们这样的鼓励。我们有什么好的艺术表演呢?
乙 是啊。
甲 今天所来的观众,有几位呀,是离家很远,骑着车来看我们的节目,对我们这样的抬爱,对我们这样的喜爱。其实我们长这模样并不让你们喜爱,啦!
乙 害臊啦?
甲 有些观众啊,知道我们天津市曲艺团演出啊,场场到,这样的曲艺爱好。咱们天津是曲艺之乡。
乙 对。
甲 全国各地都承认。你们懂得艺术啊,特别是相声,天津的观众是特别懂的。怎么铺、怎么垫、怎么翻这个“包袱儿”,什么正翻、倒翻、垫话儿、大部分观众都懂。你们听相声多内行啊。啊?这对于我们演员,特别是中青年演员更有很大的鼓励啦。有些观众你都认识吧?
乙 都认识。
甲 都熟悉。噢!认识我吗?想想。
乙 哎呀,想不起来了。
甲 我是谁?说。
乙 哦,忘啦,忘啦。
甲 我叫什么?
乙 忘啦,忘啦!您贵姓。
甲 马!
乙 马?您的名字?
甲 上三下立。
乙 哦,还“上三下立”,上下干什么呀?哦!马三立。
甲 哎,对对。知道我外号吗?
乙 哦,还有外号?
甲 没听说过吗?
乙 没有,没有。
甲 哎?都知道啊,我的外号。
乙 您外号叫什么?
甲 马善人。
乙 马善人?
甲 善人哪。
乙 噢,您是善人?大家都看看,这善人都这模样?
甲 什么模样啊,怎么?应当什么模样啊?心善。
乙 心善?
甲 心眼儿好。不骗人,跟任何人不撒谎,不说瞎话。
乙 是啊。
甲 没坑过人,没骗过人,没找过便宜。善,以良心对待别人。善,心软。没打过架,没骂过人。背地里挖苦人?损人?马善人,没有过。
乙 没有这个。
甲 打架?善人不看。我都不看打架的。我心软。听说有打架的,打的头破血流的,不忍。不忍看,也不敢看。善。
乙 嘿,善。
甲 心软啊。太软啦。心软哪!长这么大个子,没看过宰牛、宰鸡、宰活鱼,没看见过,听说过。哎,宰鱼,大活鱼,扑棱扑棱的,活鱼,跳、蹦!摁着!拿刀,拉肚子,那样,听说过,没看见过。
乙 没看见过?嘿。
甲 哎,不忍!善!打我手下没害过一个生命。
乙 嗬。
甲 就这么样,就这么善。
乙 好。
甲 墙上掉下个大蛛蛛,踩死?马善人绝对没有。
乙 哦,墙上掉下大个蛛蛛都不踩?
甲 蛛蛛?我睡觉床上有个臭虫,大臭虫!怎么办?
乙 捻死啊?
甲 捻死啊?太损啦。这是个小生命。它懂的吗呀?它知道吗呀?你不费事,哎,它完啦!马善人,不干那个。
乙 没有。
甲 大臭虫,不管,去它的。
乙 嘿!
甲 就算我身上逮住个大虱子,哎哟,嗬!怎么办?
乙 挤死。
甲 挤死啊?太损啦。
乙 那怎么办?
甲 那是条性命,挤死啊?
乙 扔**。
甲 扔**饿死啦。
乙 那怎么办?
甲 无论找谁,往脖子那儿一搁。
乙 哎!哎呀!
甲 善嘛。
乙 这叫善哪?这叫缺德。放虱子啊?
甲 心软。我心软哎!
乙 心软?放虱子玩儿。
甲 我们还保全它的生命,我们还不受痛苦。
乙 嘿。
甲 找一胖子啊。
乙 还得找胖子?
甲 哎,吃得饱饱的。
乙 嘿,好!
甲 玩嘛。
乙 玩?这叫玩啊?好!
甲 你瞧,解闷儿呗,吃饱天天干吗呢?
乙 吃饱放虱子啊?
甲 现在我要行善!
乙 哎,啊!行善?我躲开你。放虱子是不是?
甲 谁放虱子啊?
乙 你要行善吗?
甲 行善,我这是比方。哪有那么方便的虱子啊?
乙 噢,您贵处?
甲 顺义县的。
乙 顺义县?
甲 小地方,顺义。
乙 京北顺义县?
甲 对,北京的北边。
乙 离北京九十里地吧。
甲 对,对对,顺义县。顺义县有个马坡啊,我是那个地方人。
乙 哦?
甲 马坡。
乙 顺义县?
甲 对。
乙 南马坡,北马坡。两个大镇子?
甲 哎,对对!
乙 知道,知道!
甲 南马坡,北马坡。你怎么知道的?
乙 我?
甲 你去过吗?
乙 没有。
甲 你到过吗?
乙 没到过。
甲 你怎么知道的?
乙 我听人说的。
甲 你到过没到过?
乙 没到过。
甲 没去过?好,好。南马坡,北马坡,那些个房子都是我们家的。
乙 都是你们家的?
甲 哎,那些个房子,那些个大镇子,全是马家的。你打北京打听,京北一带黄土马家,那就是我们家。我们家的外号儿?合黄土马家。
乙 噢,您家是卖黄土的。
甲 卖黄土?推车卖黄土,卖多少钱啊?
乙 黄土马家嘛。
甲 由北京往北说,无论走多远,瞧见是黄土地不是?
乙 是黄土地。
甲 只要是黄土地,那就是我们家的地。
乙 啊?
甲 黄土马。
乙 只要是黄土地就是你们家的呀?
甲 看地是黄土地,那就别问!别打听,就是马家的。
乙 哎呀,这得多少顷啊?
甲 多少顷啊?两千多里地。
乙 哎!两千多里地?
甲 哎,不论顷。里呀,论里呀。
乙 大财主。
甲 什么大财主?咱不敢说大财主。
乙 大户人家。
甲 哎!在我们老家呀,不说首户吧,有俩糟钱儿。
乙 大财主嘛。
甲 哎?在天津、北京这还财主啊?到这地方比,咱趁吗?在我们那地方,富裕点儿。各省啊,反正家里头都有买卖。你到过北京,多走两步,顺义县你打听打听,黄土马家,你上我们家看看,我们家那房子,那住宅呀,院墙,那院子,一面十里地。
乙 哎!哎呀,一面十里?
甲 嘿嘿!四面,四十里地。我们院子里有十八条马路,我们这一家子,五百多口。
乙 大财主。
甲 回房、管事、开汽车的、花把式连厨房的、连佣人全算上,一千三百多人。
乙 嘿呀,大户之家。
甲 我们是汉朝伏国将军马元的后辈。
乙 啊,马元的后辈。
甲 哎!马超知道吗?三国马超。
乙 知道。
甲 马超、马岱,我们老祖先。那是我们上辈。汉朝那伏国将军马援,我们上辈。这都一家子,姓马。
乙 姓马都是一家子?
甲 哎。
乙 哦,唱评戏有个“马**”,您一家子啊?
甲 同姓各家。
乙 这怎么各家啦?
甲 不是**事。我们是汉朝伏国将军马援的后辈,你打听打听你们这文艺界,唱戏的,李万春。
乙 你们家叫堂会?
甲 谭富英。
乙 上你们家唱去?
甲 咱不说叫堂会呀,咱不敢这么说。咱们和人是朋友,人家看得起咱们。咱们请他们几个到我家做客,吃、住、玩儿几天,愿意几位高兴啊,消遣消遣。唱唱。
乙 嘿。
甲 咱不算叫堂会。请他们来,住几天,玩儿玩儿,到马家看看。唱几段儿,走时候,一人拿两条。
乙 哦,拿两条……黄瓜!对,你家地多,黄瓜多。
甲 像话不像话!人家卖那么大力气,人家唱完,我给人黄瓜?
乙 拿两条拿什么呀?还不黄瓜吗。
甲 嘿,真是。金子。
乙 拿金子?
甲 金条。就这么大个的,这么长,十两一条。一人拿两条。后院儿有的是。乱七八糟的一大堆,拿。碍事硌着脚的,搁着干吗?拿着玩儿去。
乙 哎呀!
甲 大元宝、小元宝,小锞子儿,这么点儿的那个,拿!给孩子们拿着玩儿去。
乙 嘿,哎呀!
甲 没用!
乙 成堆啦?金条成堆!
甲 哎,我呀,好交朋友啊,不在乎钱!
乙 您这儿鞋该钉掌啦!哈哈,换换鞋吧。那么些金条。
甲 你问问,都看见啦!我一直老这双鞋吧!
乙 可不!压根儿也没换。
甲 你看见没有,不想换。
乙 不想换?
甲 哎。
乙 嘿,你也没有啊。
甲 干净。
乙 干净啊?
甲 衣贵洁不贵华。曾子曰:“包子有肉不在褶上。”
乙 啊?这是“曾子曰”呀?
甲 你到我们家看看,你看得起我吗?
乙 看得起。
甲 你愿意交我这朋友吗?
乙 愿意。
甲 你看看马家花园儿。逛过花园儿吗?
乙 逛过呀。北京花园儿我都逛过。
甲 哪儿啊?
乙 万寿山。
甲 万寿山有吗?
乙 景山。
甲 景山有吗?
乙 北海。
甲 你看过好的吗?还……还逛花园儿?那有什么?
乙 您的花园?
甲 北海有啥?看树啊!看花?哪儿没树?马路边儿上也有树。
乙 您这花园有什么?
甲 马家,嘿!
乙 有什么呢?
甲 马家花园儿,花儿不新鲜。树?谁没看过大树?你逛花园你逛哪门子树啊?嘿,真是!马家花园,看的是玩艺儿,看花园看的是景致。
乙 噢,您那儿有什么?
甲 有什么呀?马家花园儿,花园儿里,六十多个小白塔。塔,懂不懂?
乙 知道。
甲 塔!六十多个小白塔,一个比一个高。最矮、最小的塔,百货大楼楼尖一样。
乙 嚄!也是最小的?
甲 哎!
乙 哎呀!
甲 有七十多座亭子。亭子满都汉白玉的石座,玻璃砖的亭子!亭子底儿,银子包金的。两边的鹤鹿同春,满是真金的。
乙 嗬!
甲 翡翠的犄角,猫眼的眼睛,碧玺的尾巴。月牙河,汉白玉的石桥。河里的金鱼、银鱼儿赛过叫驴,那蛤蟆秧子跟骆驼那么大个儿。
乙 嚄!哎?蛤蟆秧子跟骆驼似的?
甲 玩艺儿嘛。
乙 好么!这个儿。
甲 金鱼儿看见过吗?
乙 看见过呀。
甲 逛花园不看看金鱼吗?
乙 那得看看。
甲 多大个儿?
乙 哪个花园都有。这么大个儿。
甲 哪儿有啊?
乙 北海公园。
甲 那个,多大个儿?
乙 中山公园。
甲 这个呀,这么大呀?
乙 这是最大的!
甲 玩儿鱼?玩儿这个?鱼秧子啊,鱼苗子啊?白给我?白给我,我都不要。
乙 是啊?
甲 马家玩儿鱼,要那个?
乙 您那儿鱼,多大呀?
甲 哼!多大呀?你算算吧!看见桌子了吧?
乙 桌子。
甲 这么大。
乙 这么大个儿?
甲 哎!金鱼。望天儿鱼、**鱼、蓝绒球鱼、红绒球鱼、花贝鱼、花本鱼、大个墨鱼。墨鱼,懂吗?
乙 墨鱼?黑的?
甲 黑的,小驴儿一样,小黑驴一样。
乙 哎呀,这鱼这么大个儿?
甲 哎,金鱼儿嘛!
乙 哎呀!您在哪儿养活的?
甲 鱼缸。
乙 鱼缸?这得多大个儿?
甲 多大个儿啊?玻璃砖的。薄玻璃的?薄玻璃那鱼缸玩儿啥呀?玻璃砖的,大厚玻璃砖的,鱼缸!我打外国带来的。
乙 这得多大呀?
甲 多大呀!哼,你算算吧!“**十号”见过吗?
乙 “**十号”,火轮?
甲 啊。
乙 天津跑大连。
甲 对啦,“**十号”。
乙 知道。
甲 那船,在我鱼缸里转悠过。
乙 嚄!“**十号”在你鱼缸里转悠过?
甲 哎。
乙 哎呀,怎么进去的。
甲 吊车呀!吊车吊进去的。
乙 哦,吊进去的。
甲 让它转一圈儿看看,看看多少时间。玩儿嘛。我打外国带来的。外国人送我丈八条案,送我家的一丈八的条案,一尺见厚,整块儿,象牙的。
乙 嗬,这多大。
甲 法国人给我张牛皮,这牛皮打开,五里地,没接缝儿,整的。
乙 你这牛得多大?
甲 瑞士国,送我家的钟表,桌子摆的大座钟,木头的。
乙 是钟,都是木头的。
甲 都是木头的?那是外壳,外壳木头的,这连里头的零件,完全木头的,整个木头钟。
乙 啊?
甲 甭上弦、甭过电,老走着。够打点不打点。表门儿一开,打里头出来个木头人儿。木头人儿,这么高,这手拿小锣,这手拿锣锤,出来!“当当!”一伸手,带说话的——“两点啦!”
乙 耶!好嘛!
甲 够三点又出来啦!“当、当、当”——“三点啦!”
乙 嗬,好!
甲 要不要,送你!
乙 不要!
甲 给你拿着玩儿去。
乙 不成,我没地方放。
甲 没关系。看得起我吗?
乙 看得起。
甲 哎,愿意交个朋友吗?
乙 愿意,愿意。
甲 上我家串门儿,住几天。
乙 有工夫看望你。
甲 什么叫有工夫?你太有工夫啦!我坐车接你去呀!到这玩儿去,走时拿几条。
乙 不要!甭几条,我不要!
甲 我呀,好交哇!讨厌我吗?
乙 不讨厌。
甲 哎,说实在的,腻歪我吗?
乙 不腻歪。
甲 真的假的?
乙 真的。
甲 我好交。很多朋友让我呀,马善人,拿点钱。拿点钱,现在有些个灾区呀,灾区人民吃饭的问题,怎么解决?我说,那好办呢?开几个粥厂。大伙儿吃吃饭。
乙 你听听。
甲 这算什么呀?取一个月息钱,满够啦!人也不多,十来万人,吃!
字数不够了~
还有《对春联》《扒马褂》贴不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