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农村改革五大步骤是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和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改革)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和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
、第一次,1950—1952年土地改革
背景:全国广大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新生政权需要巩固;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
内容: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特点:保存富农经济,**上中立富农政策。
意义:废除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广大农民在**、经济翻了身,巩固了国家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第二次,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改造
背景:小农经济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工业化起步,分散的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工业化建设需要。
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取消个体经济。
影响:结果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农民走上了社会**道路。但在社会**改造后期,由于对农业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以致遗留了一些问题,长期抑制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第三次,1958—1978年的人民公社化道路。
背景: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建设社会**总路线的错误指导;***一些***的错误认识,片面追求社会**建设的高速度,同时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赿高,就赿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
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
结果:是*对社会**建设的探索,反映了人民要求快速建成社会**的愿望;但严重违背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损害了农民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社会**建设带来严重困难。
4、第四次,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背景:人民公社化道路严重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及时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内容:废除人民公社化体制;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回顾农村改革30年的光辉历程,可以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重点是什么?
可以从4个阶段来
第一阶段(1978-1984年):重点是废除人民公社,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建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搞起了“大包干”。1980年,**明确提出在农业领域普遍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到1983年底,全国农村基本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1984年,**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在15年以上。
第二阶段(1985-1991年):重点是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发展乡镇企业,探索市场化取向的农村改革。1985年,国家取消粮食、棉花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其他农产品实行价格放开,由市场供求调节。1990年10月以建立郑州小麦批发市场为标志,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各种类型的农贸市场快速发展,为最终取代主要农产品计划调拨创造了物质基础和制度条件。在国家的鼓励下,20世纪80年代中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大转移,推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大调整,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第三阶段(1992-2002年):重点是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和要素市场体系,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通过立法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规定土地承包关系延长至30年保持不变,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20世纪90年代中期,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和跨区转移就业,国家采取改革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管理制度等措施,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1998年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此后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要求,改革农产品贸易的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和进出口政策,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高。
第四阶段(2003年到现在):重点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形成新时期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和构建统筹城乡发展制度框架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的***以来,**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明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提出“两个趋向”的基本论断,作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规划建设社会**新农村的基本任务。放开粮食市场和价格、全面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的**,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以及结
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包产到户也可给分)。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原因是***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本题立意深、角度新,属于“大跨度,高概括”的论述题,主要考查史论结合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这类连锁式发问的题目,必须准确地答好第一问。此问回答不准,后几问就会随之答错。要准确地答好第一问,必须搞清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年中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这三方面发生过哪几次重大的变化。只要明确了“经历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四个步骤”,第二问中第一步骤的原因、核心和结果就有了准确可靠的基础。第二问是全题的重点,必须逐项分析归纳,认真答好。题目的最后一问,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能力,要注意“据此”二字。总结第二问的答案要点,不难发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基本原理,无疑是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34.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
B ①③②④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的四次变革是?
中国自建国以来,在农村共实行过四次生产关系变革,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一次的变革都意在解放生产力,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都促进了新中国经济的发展。
1、土地改革
1950年,**人民**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农业合作化
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改选,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1955年,**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步伐,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改造。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认为这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建设最好的组织形式。原因: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发展。核心内容: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片面强调“一大二公”,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全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
扩展资料:
“十三五”时期财政部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着力突破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困局,探索发展农村生产力新途径。
要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财政部近期印发了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从2016年起,选择13个省份在一定时期内开展试点。要探索建立乡村治理新机制,着力点要放在加大农村基层基本保障力度上,
把钱花在巩固*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上,积极推动有人愿往基层走、有钱能往基层投、有政策多往基层倾斜。要探索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新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机制,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着力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机制。
要牢牢把握城乡协调发展的理念,从宏观政策和体制上改变“重城市、轻农村,先市民、后农民”的做法,扭转“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现状。重点抓好“三个机制”的建立,即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新机制、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新机制、城乡协同发展新机制。
三、着力突破农村资源环境瓶颈,探索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要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扩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点范围,加大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投入力度,探索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要建立农村可持续发展新机制,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大力推广科学施用配方肥,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美丽乡村等试点工作中。
四、着力突破农村要素市场体系弊端,探索实现农村产权权能新通道。
要配合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保护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为核心,以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重点,探索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确保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本集体所有成员。
要积极关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及时掌握试点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地方财政带来的影响等,维护进城落户农民享有的土地承包权、
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如何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让农民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地改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业合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