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井道主要部件有哪些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井道内的升降机与电梯如何区别?(井道内的升降机与电梯如何区别视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井道内的升降机与电梯如何区别?

有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将较重的货物运送到2-3层车间,由于货物较重而运送高度仅2-3层,如果选择安装一台货运电梯,除电梯本身成本太高外,还大大增加了电梯井道和机房的建筑成本。因此绝大多数生产企业选择安装一台升降机来代替货运电梯,原因是升降机具有电梯垂直升降的功能,其价格又远远低于电梯价格,而且升降机对井道也没有严格的要求(电梯井道是需要受力的),甚至可以不需要井道,这样也进一步节省了建筑成本。
但是有一些地方技术监督部门并不认同在井道内安装仅用来载货的升降机,更不用说用来载人了。 不能认同的理由是井道内安装的升降机属于土电梯,依据来自于国家在2003年发布“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列” 中对电梯的定义,“条列”对电梯是这样定义的:“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轨道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 笔者认为有些地方将井道内的升降机看成土电梯,理由不够充足,或者说是教条性地执行条列。升降机确实是具有电梯的功能和某些相同的特征,正因为如此,才能在生产企业中得到普遍的应用,体现出其经济价值。但是,升降机与电梯比较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条列中“动力驱动”就是升降机与电梯的本质区别。电梯是以曳引机为动力作用于钢丝绳沿刚性轨道垂直牵引来完成升降动作的,而钢丝绳理论上存在断裂因素,必须有相应的安全保护设施,如安全钳加限速器等。升降机是以液压为动力由油缸来执行沿刚性轨道垂直举升来完成升降动作的。
归纳一下,升降机与电梯即存在某些共同特征,在动力驱动上又存在本质区别,它们的区别在于电梯依靠钢丝绳来执行由上往下牵引,升降机依靠油缸来执行由下往上举升,不同的动力源产生不同的执行方式。很显然,钢丝绳牵引存在断绳蹲底及控制失灵造成冲顶两项不安全因素,必须安装相应的安全装置来保证它的安全性,而且是国家强制规定的。而升降机由于是依靠油缸来执行由下往上举升,既不存在蹲底也不存在冲顶因素,所以说同样是安全的。再者,国家规定升降机属于起重机械设备,在室外可以载人用于高空作业,安装在井道内辅之以刚性轨道仅用于载货不是更安全了吗?笔者认为,安装在井道内的电动葫芦依靠钢丝绳牵引的吊蓝,才真正属于土电梯的范畴。

电梯井道结构有哪些?

1.建筑上的构造由井道,机房,地坑,门洞,机房,空洞,外呼孔洞等。

井道内的升降机与电梯如何区别?

2.电梯井道当中的结构有主导轨(轿厢一侧),主导轨支架,对重导轨及导轨支架 钢丝绳 ,限速绳 补偿链或补偿绳。地坑部分有主缓冲器 ,对重缓冲器,限速绳涨紧轮等。

3.轿厢结构:龙门架(地梁,侧梁,上梁,安全钳装置,轿底,反绳轮,围壁,门机,轿门,轿底坎,轿厢护板,导靴,油杯等)。

4.乘重结构:对重架,反绳轮,导靴及油杯。

5.厅门结构:门头,厅门地坎,门扇,重锤,厅门护板,井道护板等。

6.机房机房结构:主机梁,主机,绳头梁,限速器 控制柜,承重装置 (有的称重装在轿底)钢丝绳反绳轮及导向轮等。

7.无机房机构:主机有的有梁,有的没有,没有的主机装在导轨上,绳头板,限速器也是装在导轨上。

常见的安全回路开关有:

1.机房:控制屏急停开关、相序继电器、热继电器、限速器开关。

2.井道:上极限开关、下极限开关(有的电梯把这两个开关放在安全回路中,有的则用这两个开关直接控制动力电源)。

3.地坑:断绳保护开关、地坑检修箱急停开关、缓冲器开关。

4.轿内:操纵箱急停开关。

5.轿顶:安全窗开关、安全钳开关、轿顶检修箱急停开关。

高层建筑中有哪些管道、井道,分别有什么作用?

高层建筑常见管道包括:垃圾管道、烟道、通风道、空调管道、给水排水管道、煤气管道、电缆管道、物品输送井道等,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垃圾管道:多层和高层建筑中输送生活垃圾的垂直管道,多设置在建筑物的楼梯间、走廊、厨房、服务阳台等隐蔽处的墙内或专用的管道间内。垃圾管道由垃圾斗、垃圾井筒和垃圾箱(或垃圾间)构成。垃圾井筒底部集中垃圾的垃圾箱,设有清除垃圾的出灰口,并装有开闭式除灰门。贮量大的垃圾间常设有机械传输装置,把垃圾输入垃圾运输车。垃圾管道用不燃材料制成;垃圾斗常用钢板焊制;垃圾井筒常用砖砌或用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内壁要光滑。为防止堵塞,井筒内径应大于350~400 毫米。井筒顶部应伸出屋面,并设通气孔排除污气。高层建筑垃圾管道还应有冲洗和消防设备。这种垃圾管道属于冷式(干式),此外还有热式(焚烧式)和湿式(冲刷式),但不常用。
烟道:建筑物内炉灶的排烟通道。烟道超出屋面的部分,称为烟囱。以煤炭柴薪为燃料的各种炉灶,如厨房、水房、锅炉房的炉灶都需设置烟道。一般烟道靠空气温差产生的上升运动自然排烟。烟道截面积依排烟量而定。烟道常设于厨房的内墙。在寒冷地区烟道不宜设于外墙,以免因烟道臂保温不足,致使烟气温度和烟道的抽力下降而影响排烟。烟道多用砖砌筑,也可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或陶土管,截面可为方形、矩形、圆形或椭圆形等。高寒地区烟囱出屋面的排烟口部位,由于冻融风化,剥蚀现象严重,常在烟囱内壁衬砌上釉的缸瓦陶管。烟道壁内表面要求光平严密,不透风,不漏烟,少挂灰。低层建筑常按炉灶各自设**烟道,多层或高层建筑则多用子母烟道。在母烟道的底部须设除灰口,以便清除烟灰。
通风道:建筑物中利用自然通风进行排风的管道。在卫生间、浴室、厨房等散发水气、油烟或有害气体的房间,人多的房间以及寒冷地区冬季门窗关闭的房间,都应设置通风道,以调节空气。通风道应设于远离外墙窗口的内墙中,其断面应根据房间容积、居住人数、空气污浊程度确定。通风道由带有通风篦子的进风口、通风管道和带有风帽的排风口三部分构成。进风口设在顶棚下300~400毫米处,通风篦子常用薄钢板和塑料制成。通风管道要求内壁光滑,常用砌墙材料和墙体同时砌成或用钢筋混凝土、石膏、玻璃钢等预制管道砌于墙内或贴附于墙侧。高出屋面的排风口和风帽常用与风道或墙体相同的材料砌成,也可用金属制品。砖砌、石膏和玻璃钢通风管道多用矩形断面,而预制钢筋混凝土风道则多用圆形或椭圆形断面。在多层建筑中,通风道多用子母风道。
空调管道:空气调节系统中输送空气的管道,又称风管。空调管道的设置方式因空调系统不同而异。一般设有送风道和回风道;但对诱导器系统,大多只设送风道。空调管道的室内终端分别同送风口和回风口相连。大型风管多用容易加工的矩形断面;小型风管则多取圆形断面。由于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形式不同,送风口回风口的位置和形式也不同。空调管道的布设,既要保证空调系统的技术经济要求,又要满足建筑空间处理的要求。最好利用内墙和顶棚内的空间敷设风管。根据具体条件,风管可以单独贴附于墙侧和悬挂于走廊楼板下,也可设置集中的竖向管道间和横向管道夹层,还可将横向风管安置于阁楼层内。风管的材料根据需要可选用混凝土、砖、钢筋混凝土、薄钢板、塑料板、木屑板、玻璃纤维板等。为了减少空调管道在输送空气过程中的冷、热量损耗,以及防止内表面结露,风管要保温。常用软木、泡沫塑料、玻璃棉和蛭石板等作保温材料。风管外表面要结合室内装修作相应处理。风管内壁应光滑,严密不漏风。
给水排水管道:包括由室外给水管网、供水至室内的给水管道和由室内排出污水、通入室外排水管网的排水管道(见室内给水排水系统)。室内给水管多用镀锌钢管,也有用塑料管的。排水管主要用浸过沥青的铸铁管,也有采用塑料管或局部钢管。房屋中给水和排水管道有以下几种布置形式:
①明管散装,给水和排水管道布置在墙角、柱边和楼板下沿墙处等较为隐蔽的地方。这种方式常用于用水设备分散和要求不高的建筑中。
②暗管散装,给水排水管道布置在壁槽或吊顶棚内,室内不外露,常用于用水设备分散但要求室内整齐美观的建筑中。
③集中管道井,在上下各层用水设备集中的房间,常设置集中管道井,把垂直管道集中在管道井和管道夹层内,便于检修,又较整齐美观。这种方式常用于旅馆等建筑。
④集中管道块,在装配式住宅中,有把给水和排水管道集中在混凝土预制块中,卫生间和厨房的用水设备可以直接同预制块中的管道相接。
⑤盒式卫生间,在预制工厂中把卫生器具和管道安装在一个预制的盒子内,运到工地,只要接通管网,即可使用。这种方式多用于住宅或旅馆建筑中。
煤气管道:煤气竖管一般敷设在室外,少数也有敷设在楼梯间和厨房内(但必须有良好的通风),不允许敷设在居室、浴室和卫生间内。如果煤气管道通过走廊,走廊必须有自然通风设备和防爆的电气照明设备,走廊的顶棚必须是防火的。室内煤气管道用无缝钢管制成,用焊接或螺丝扣连接,也可用塑料管材。穿墙穿楼板的煤气管道应放在钢套管中通过。
电缆管道:电缆管道既可明装,也可暗敷。为了用电安全和室内美观,应尽量暗敷。竖向管线常埋设壁槽内,横向管线可借助于空心板孔洞、板间缝或地面垫层、敷设层敷设。电缆套管需选用金属管或绝缘性能可靠的塑料管。暗装电缆要注意保证检修和更换电缆的方便。明装电缆穿墙或穿过楼板处,要用套管绝缘。电缆经过处要保持干燥和防止因绝缘损坏而导致漏电。
物品输送井道:为输送特定的物品而在建筑物中设置的专用井道。井道的设备根据所输送物品而定。如餐厅的食品、医院的药物、图书馆的图书等垂直运输,多采用手动或电动的吊柜,用升降机输送。旅馆和大型医院病房常设有污衣井道输送污衣秽物。其他量大体重的物品则以运货电梯输送。输送物品的专用升降机井道同普通电梯井道形状构造相似,只是一般较小,设备和构造都较简单,常用砖或钢筋混凝土砌筑井壁。污衣井道和垃圾井道在每层楼设投送口,井底设集中间。物品的水平运输则多采用封闭或敞开的传送带输送。某些轻薄散小物品,例如图书馆的卡片、电信局的电报底稿等常用封闭的管道,以压缩空气为输送动

电梯井道的圈梁是什么?怎么设置的?

电梯井道的圈梁是为了固定(或预埋)电梯导轨固定件而设置的圈梁,截面尺寸一般为:宽同墙宽、高300mm(配筋:主筋为4根12,箍筋6@200),间距多少米设置一道要根据电梯厂家的导轨节长度尺寸而定

电梯安装工程:这些东西叫什么名称?作用是什么?

对重,作用相当与平衡电梯的重量。1,看见过盘称吗。一边是托盘(电梯坐人部分)一边是秤砣(对重)。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和底坑的尺寸要求有哪些?

1.井道顶部空间,当对重完全压实在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
0.1+0.035v
2
(m)
的进一步制导行程。
(2)井道顶部最底部件与轿顶站人空间底平面的垂直距离≥1.0+0.035
v
2
(m)

(3)井道顶部最底部件与固定在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距离≥
0.3+0.035v
2
(m)
井道顶部最底部件与导靴或滚轮,钢丝绳附件和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距离0.1+0.035v
2
(m)
同时,轿厢上方应有一个足够的空间,能放进一个不小于
0.5
米×0.6
米×
0.8
米的距形
体。2.当轿厢完全压实在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
(1)对重轨导长度应能提供一个≥0.1+0.035v
2
(m)
的进一步制导行程。当电梯减速度能被监时,这个数值可以减小:v
<4m/s
时,可减少原数值的
1/2
v
>4m/s
时,可减少原数值的2/3
无论哪种情况,
0.035v
2
的值,均不得小于0.25
米。
(2)底坑内应有能放进一个不小于0.5
米×0.6
米×1.0
米的距形体。
2.底坑中应有一个0.5m×0.6m×1.0m的空间;(2)底坑底面至导靴、安全钳、门部件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1m,至轿厢其它部件距离不小于0.5m。至于导靴、安全钳、门部件的影响因素一般都可以满足,由此可见实际影响底坑深度要求的关键在于:(1)缓冲器被轿厢完全压缩后轿底凸出物至井道底面的距离;(2)在端层平层时,轿厢伸入底坑部分与缓冲器高度及空程三者之和。经分析不难发现,此两者共同将底坑深度限定在一个难以大幅缩小的范围内:如果过度减小缓冲器高度,则难以满足前一条件要求;如果过度减小空程,又会使后一条件违反国标。我们在工作中常遇到这种情况:在底坑深度不足时客户向我们询问是否可以在底坑中打洞,将缓冲器安装在洞中,以便解决问题。但无论怎样安装缓冲器,当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轿底至底坑底表面的距离必须符合国标,这是个“硬尺寸”。如果底坑深度实在太小;无法满足要求,则只有向下刨深。但这样工程量且不必说,由于底坑多数是与基础相连的,弄不好还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基础。另一种办法是可以在下端层厅门处作一台阶,使轿厢在台阶上平层,借以取得需要的底坑深度。但此举会受到端层层高的制约,而且对美观方面也有影响。当然,如果底坑深度超过所需要的尺寸,有可能造成轿厢空程超出国标允许值。在超出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增加缓冲器底座的办法解决;如果超出太多,只能回填底坑至所需的深度。

电梯顶层高度有什么 要求

  国标里没有规定顶层高度的最小值,最小顶层高度是依各电梯厂家的产品结构决定的,但是国标规定了最小值应该满足的条件,即当轿厢冲顶、对重块完全压实对重缓冲器后,轿厢最高部件与井道顶板最底构造物之间的净距离应该不小于:0.1+0.035x速度平方的制导行程。
  因为各电梯厂家轿顶结构(高低)不同,采用的缓冲器类型不同(压缩行程不同),所以顶层高度也就不同。有机房电梯顶层高度最小的厂家可以做到4100mm,无机房电梯最小顶层高度可以做到3800mm。

电梯井道内护板是什么

在检验工作中,往往发现井道内表面与轿厢地坎等部件距离过大的情况,这就要求安装井道护板使其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电梯井道内护板是为了安全而采取的一种防护手法。

安装时和维保时的防护是不一样的,从技监局以及国标讲也不一样。

简单来讲,比如厅门或者护脚板,实现的功能叫防剪切防护,轿厢地坎距离井道内表面大于15cm,井道内需加装护板或者轿门加装机械锁,实现的功能叫防**防护。

关于《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5.8 电梯井道的专用”这一条款的疑问,请专家解答

应该算电梯有关设备。但不建议敷设在井道内。可以使用地表浅线槽进行敷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