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患肢护理要点有哪些步骤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如何护理刚刚做完截肢手术的人,应该注意些什么?(截肢术后注意事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如何护理刚刚做完截肢手术的人,应该注意些什么?

截肢的部位取决于肢体受伤的程度及该处血液循环的情形,在可能的范围医师将尽量保留关节的功能与适合装配义肢的长度。手术后24小时内可于患肢下方垫枕头,减轻肿胀,24小时后即应移去枕头,以预防关节挛缩变形。适当使用弹性绷带包扎残肢,以预防肿胀包扎时松紧应适宜,压力要平均,且要使末端压力大于近心端压力,以免妨碍血液循患。每天松开至少两次,以便清洁及观察皮肤状况,有无发红、破皮等。弹性绷带应每天清洗,并用手挤干摊平于*凉处晾干。弹性绷带使用应持续半年或直到患肢成型适合装置义肢的形状。
手术后康复运动越早开始越好,手术后第一天即可开始健肢与患肢运动。情况允许可安装即时假肢或用气囊假肢作训练。康复运动每天至少二次,每项做15次,具体依个人情况逐渐增加。
以下肢为例,为了预防关节挛缩、变形而延迟义肢装配时间,应随时维持正确姿势。1.站立时骨盆应保持水平位置。2. 患肢应尽量保持向内收及自然伸直姿势。3. 同一坐姿或坐轮椅每次勿连续超过一小时。
应禁忌的姿势有:1.不要放枕头在膝关节之下。2.坐轮椅时不要弯曲残肢。3.躺着时不要弯曲残肢。4.不要将残肢垂放在床沿。5.不要放枕头在二条大腿之间。6.不要使脊椎弯曲。7.半坐卧时不要在臀部垫枕头,以免残肢翘起。
还有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肢感和患肢痛,即截除的肢体仍有存在的感觉并存在疼痛,当手术后出现幻肢感与幻肢痛是正常现象,不用担心,通常在数周或装完义肢后会慢慢消失。术后直视患肢,待伤口许可后可开始轻拍患肢,每天1~2次,每次10~15分,并逐渐增加拍打次数和力量,以及弹性绷带的正确使用,皆可缓解幻肢感与幻肢痛。待伤口完全愈合稳定后4~6周,经医师认可即可进行永久性假肢装配事宜。
截肢患者出院回家后应注意:1.注意患肢正确摆放姿势。继续使用弹性绷带包扎患肢,并遵守包扎原则。 2.注意截肢部位的卫生,应用湿毛巾擦拭、拍打痒处,避免自行涂擦药膏或用手抓。3.超过24小时**义肢时,应绑弹性绷带。4.避免体重过重。5.如体重改变或成长中的小孩暂不装永久性义肢。6.义肢有损坏或不合时需随时修护。 7.每天仍应检视截肢端是否有起水泡、破皮等情况。8.坚持康复运动。

下肢骨折的护理是怎样的?

【知识概述】下肢以股骨颈、股昔粗隆、股骨干及小腿等部位易发生骨折。骨折后以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并多采用皮肤或骨骼牵引使骨折复位。如应用上述方法骨折断端仍不能达到满意对位或愈合时,则采取手术治疗。小夹板和石膏外固定后护理与上肢骨折的护理基本相同。股骨颈或粗隆部骨折则由于老年人感觉反应较迟钝,自主生活能力低下,不易配合治疗,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协助病人保持正确**和进行功能锻炼。对卧床时间长者,防止褥疮、**性畸形、肺炎等并发症尤为重要,需要加强基础护理。
【注意事项】1采用皮肤牵引治疗股骨颈外展型骨折的护理。①伤肢**须保持稍外展(15~30°)中立位,严防患肢外旋,②鼓励病人在床上练习活动。
2采用三翼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颈内收型骨折,除一般护理外,患肢应保持外展中立位,并注意伤口的清洁。
3骨骼牵引治疗下肢骨折的病人,在护理时重点放在保持牵引的有效作用。牵引重量对病情及治疗影响很大,要随时观察影响牵引重量悬空的原因。①牵引绳索长短不合适,致使重锤落地面或使悬空的重量托起,②牵引绳索与伤肢力线呈直线,应避免被褥压在牵引绳上而改变了牵引方向和力的平衡,③牵引后要将床尾抬高15~20厘米,以保持躯干的反牵引作用力;④牵引是以不锈钢针经皮肤穿入骨骼,所以应保持牵引**部位皮肤的清洁,不使之污染;⑤穿针松动而向一侧移位时,应及时消毒并送回原位,切不可随意将穿针推回,以免增加感染的机会。
4髋部骨折的“三防三不”护理。①“三防”即骨突起部位垫薄枕或海绵垫,以防止褥疮。鼓励病人多练咳嗽及深呼吸运动,经常拍背,注意保暖以防止肺炎。多饮白开水,保持*部清洁,防止泌尿系感染。②“三不”即不盘腿,不侧卧,伤肢着地不负重。
这样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防止骨折断端的慢性错位。
5股骨干或小腿骨折除采用骨骼牵引外,伤肢常用托马斯氏架、勃郎氏架或其他金属支架托起,保持髋、膝关节一定的弯曲角度。在护理中应注意。①保持支架上托布的平整,②伤肢抬高到与心脏水平位后放在支架上,这样有利于血液循环,促进肿胀消退,保持骨折的对位,有利于骨折愈合。
6下肢骨折无论采用什么治疗方法,在休养期间要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①利用床上的支架拉手,活动上肢及练习坐位、松臀、离床等运动,②防止腿部肌肉萎缩,积极练习股四头肌收缩活动及踝关节的屈伸运动,防止足下垂畸形;③骨折初步愈合欲离床活动时,若一侧肢体完全不能负重,必须用双拐,防止跌倒;④上、下床时要缩短患肢与床、地面的距离,防止因伤肢重力影响而使骨折错位;⑤功能锻炼要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可操之过急。

患者男,45岁。以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入院。护士告知其不宜进行Burger运动,出现的?

您做手术了吗?

如何护理刚刚做完截肢手术的人,应该注意些什么?

正常来说Buerger运动是对患者有好处的,它能够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动静脉狭窄和痉挛甚至是堵塞造成的血流不畅问题。

但是如果您做手术了,一般来说,如果是静脉重建术,术后要抬高患者肢体三十度,卧床制动一周,如果是动脉重建术,要平卧患肢,卧床制动2周。在这期间不可以做Buerger运动。但是,鼓励您卧床练习足背伸屈活动,利于静脉回流。

腿部静脉血栓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导读]一项资料显示,长期卧床的病人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人群,故凡各种手术后、骨折需卧床者及产后妇女,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其发病率。那么呢?下面就请专业的血管外科专家给您做详细的介绍。 腿部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要点一、卧床期间应定期变化**(每1-2小时1次为宜),避免膝下垫枕、过度屈髋,鼓励病人进行深呼吸及咳嗽。 要点二、 卧床期间应定时做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膝、踝及趾关节的伸屈活动、举腿等活动,护士应指导并监督、检查病人的运动情况。 要点三、尽早下床活动,有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要点四、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途径给药者,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使用对静脉有**性的药物时,尤应注意。 要点五、重视病人主诉,若病人站立后有下肢沉重、胀痛感,应警惕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 要点六、注意患者有双下肢有无色泽改变、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有无深压痛,必要时需测量两侧下肢相对应的不同平面的周径,若发现两侧下肢的周径相差0.5cm以上时,应及时通知主治医师。 专家提醒,做好护理是为了病情能够早日痊愈。如果是得了静脉血栓的,应该早日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切勿拖延,以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最后祝您身体健康!

瘫痪病人要怎样护理好呢?

一、建立舒适的居住环境
长期卧床老人的居住环境一定要清洁、整齐、安静。设置应尽量考虑老人的方便、舒适、安全等条件。房间要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阳光要充足。室温应保持在18-20℃之间,湿度以50%-60%为宜。

二、日常基础护理至关重要
1、保持床铺平整、床上用品要经常更换、清洗。清洁、舒适。老人衣着衣服干净舒适,最好宽大柔软,领扣、腰带要宽松易解、不影响呼吸。
2、做好老人的口腔、头发、以及身体的清洁和护理,保持干净。
3、做好床上喂饭和饮水护理。对卧床不能自理者做好床上喂饭工作,护理者喂饭前要洗净双手,老人最好取坐位或半坐位,对俯卧或平卧者应使其头部转向一侧,以免食物呛入气管。喂饭宜慢,喂汤时忌从嘴正中直倒,宜从唇边缓倒入。

三、心理护理莫忽视
由于老人长期卧床,减少了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多数老人常有犹豫、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再加上疾病的痛苦更加剧了这些不稳定情绪。用热情的态度,亲切的言语,多与他们交谈,同情、理解、安慰他们。听音乐、戏曲,看电视,读报纸,陪老人聊天等方式分散老人对自身疾病的注意力,以调整老人的情绪。

四、长期卧床病人主要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长期卧床且又患大小便**,护理中对感染性疾病应及时抗感染治疗,做好心理护理必不可少,基础护理技巧也是很重要。做好清理与消毒工作。

五、饮食要合理搭配
长期卧床老人的身体抵抗力差,应在饮食方面加强营养,宜给予营养价值高,易消化的高蛋白饮食,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类等,多食含钾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如香蕉、桔子、绿叶蔬菜等。

六、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长期卧床老人要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护理人员应帮助其进行功能锻炼,每日对全身肢体进行按摩,手法要轻柔。老人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每天进行床上被动操作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