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qcr标准是什么标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阻燃性能的测试及标准是怎么样的?(阻燃性能的测试方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阻燃性能的测试及标准是怎么样的?

按照现行国际标准或特殊规定(采购商制定)进行一系列的试验,测试下述参数,以评定材料的阻燃性:

点燃性和可燃性:即被引燃的难易程度;火焰传播速度:即火焰沿材料表面的蔓延速度;耐火性:即火穿透材料构件的速度;释放速度(HRR):即材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和放出的速度;自熄的难易程度;生烟性:包括生烟量、烟的释放速度及烟的组成;有毒气体的生成:包括气体量、释放速度及组成。

阻燃性能的测试及标准是怎么样的?

我国制订并实施了10多项不同的测试方法标准,如:GB/T5454-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GB/T5455-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法》、GB/TF5456-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方向火焰蔓延性能的测定》等。

我国对于服装阻燃性能的测试主要采用GB/T5455-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法》。其原理是将一定尺寸的试样垂直置于规定的燃烧试验箱中,用规定的火源点燃12秒,除去火源后测定试样的续燃时间和*燃时间,*燃停止后,按规定的方法测出损毁长度。

该方法可用于服用织物、装饰织物、帐篷织物等的阻燃性能测定。中国的纺织品阻燃性能评价方法是以织物的燃烧速率为主要依据的,只有符合标准要求的纺织产品才能被视为阻燃产品。

阻燃材料

1、PEEK

PEEK通常与其他聚合物共混并添加玻纤或碳纤维等,应用在汽车、飞机、医药、电子、化学工业上。有很多汽车部件采用PEEK树脂来制造,例如:齿轮、轴承等。在化学流程工业中,许多泵和阀都是用PEEK制造的,油井设备、半导体也经常见到PEEK树脂的身影。

2、PEI

在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中,PEI可以代替金属制造风门、传感器、空气调节器、点火系统零部件以及传动系统配件。

PEI的阻燃性以及低发烟量和低有毒气体排放也使这种材料应用在航空航天器上,例如气体和燃料阀门、方向盘、内装饰表面、食品托盘等。采用PEI材料制造的电子照明部件如连接器、反射镜也是为了发挥该聚合物阻燃性的优势。

3、PPS

利用PPS的阻燃性及高热阻性能,在汽车工业中,PPS通常制造引擎内部零部件、刹车系统部件、需要耐受高温的电子系统部件。在工业设备中,PPS通常用在高温和有化学品腐蚀的使用环境中。也有一些要求较高的电子设备外壳使用PPS来制造,例如PPS经常用在连接器和插座中。

另外,一些办公设备、光学器件以及一些日常用品也经常用到PPS来代替金属和热固性塑料。

4、含硫树脂

通常PES应用在汽车熔断器、膜、电力设备、静电耗散设备、炊具、光反射器等部件上。PES的透明性在很多方面都具有更突出的优势。

5、PVDF

PVDF能够制成型材、片材、管材以及膜等,用在化学储藏和加工设备、流体处理、半导体设备上。汽车、建筑、电子等领域也经常会用到PVDF材料。

6、LCP

LCP可以用在电子连接器、熔断器支架、耐高温线轴、泵件等。微波炉、炊具、移动电话、点火系统零部件、化工设备、医疗器械、办公设备、飞机零部件等也经常会用到LCP树脂。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阻燃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阻燃性测试

铬青铜的性能

(1)热学性能液相线温度:1075~1080℃;固相线温度:1070~1073℃;比热容:20℃时为385J/(kg.℃);热导率:TBOO状态,20℃时为171W/(m.℃);TH04状态,20℃时为324W/(m.℃)。线膨胀系数:QCr0.5合金20~100℃平均线膨胀系数α1=17.64*10-6/℃。(2)质量特性QCr0.5合金20℃时密度为8890kg/m3。(3)电性能导电率:TBOO状态(固溶态),20℃时为40%IACS;TH04状态(固溶-冷加工-时效态),20℃时为80%IACS。电阻率:TH04状态(固溶-冷加工-时效态),20℃时为0.0216uΩ.cm。电阻温度系数:20~100℃为0.0033/℃。 耐腐蚀性能:耐蚀性类似纯铜,抗电蚀性能优于纯铜。抗**性能:合金高温抗**性能良好,铬青铜高温**性能,见下表2。表2 铬青铜高温**性能 合金 试样在不同温度下平均质量增加值/mg.(cm.h) 500℃ 600℃ 700℃ 800℃ 纯铜 0.58 1.40 2.47 4.5 QCr0.5 0.5 0.7 2.04 4.0 QCr0.5-0.2-0.1 0.23 0.57 0.8 1.21 表3 C18200、C18400和C18500铬青铜合金典型力学性能 状态 σb/MPa σs/MPa δ/% HRB TB00(固溶处理)TF00(固溶—时效)TD04(固溶—冷加工到全硬)TH04(TD04之后时效)TF00(固溶—时效)TF00(固溶—时效)TH08(固溶—冷加工—时效到弹性)TB00(固溶处理)TF00(固溶—时效)TD04(固溶—冷加工到全硬)TH04(TD04之后时效)TH03(固溶—冷加工到3/4硬—时效),冷加工6%TF00(固溶—时效)TF00(固溶—时效)TF00(固溶—时效)TF00(固溶—时效)060(软化退火)TD04(固溶—冷加工到全硬)TH04(TD04之后时效),冷加工28% 235  350  365  460  400  385  510  595  310  485  395  530  530  495  485  450  380  375  405  475 130  250  350  405  290  275  505  530  97  380  385  450  460  450  450  380  295  105  395  435 40  22  6  14  25  30  5  14  40  21  11  16  19  18  18  18  25  50  21  26 16  59  66  79  70  68  -  -  -  70  65  82  83  80  75  70  68  59  67  84 ①载荷下延伸0.5%;②500℃时效3h;③450℃时效3h。 (1)熔炼与铸造工艺铬青铜合金通常采用中频感应电炉熔炼。熔池用60%~70%硼砂加30%~40%玻璃组成溶剂覆盖,也可采用煅烧木炭覆盖,采用磷脱氧铜。铬以Cu-Cr中间合金或金属铬形式加入。烟灰覆盖下进行半连续铸造,浇注温度为1300~1360℃。(2)成形性能铬青铜合金冷、热加工性能良好,可进行挤压、热轧、锻造(要求锻后进行固溶处理)等热加工,热加工温度为820~930℃,热锻性为锻造黄铜HPb60_280%。固溶、退火或适当拉拔状态下,可进行拉拔、冷轧、镦锻、型锻或弯曲等冷加工。(3)焊接性能铬青铜合金能锡焊、银焊和钎焊,易于进行气体保护电弧焊,对散热好焊接部位采用电子.束焊接效果好。熔焊和硬钎焊会降低热处理后材料获得性能,这种焊接通常用于软状态,并随之施以必要热处理。软钎焊性能良好,不推荐氧乙炔焊、保护金属弧焊、电阻点焊和电阻缝焊。(4)切削加工与磨削性能铬青铜合金切削加工性为易切削黄铜HPb63-320%。切削时使用含20%铅油矿物油作**润滑剂。

所有金属材料的密度是多少呢?

材料名称 密度
克/厘米3 材料名称 密度
克/厘米3
灰口铸铁 6.6~7.4 不锈钢 1Crl8NillNb、Cr23Ni18 7.9
白口铸铁 7.4~7.7 2Cr13Ni4Mn9 8.5
可锻铸铁 7.2~7.4 3Cr13Ni7Si2 8.0
铸钢 7.8 纯铜材 8.9
工业纯铁 7.87 59、62、65、68黄铜 8.5
普通碳素钢 7.85 80、85、90黄铜 8.7
优质碳素钢 7.85 96黄铜 8.8
碳素工具钢 7.85 59-1、63-3铅黄铜 8.5
易切钢 7.85 74-3铅黄铜 8.7
锰钢 7.81 90-1锡黄铜 8.8
15CrA铬钢 7.74 70-1锡黄铜 8.54
20Cr、30Cr、40Cr铬钢 7.82 60-1和62-1锡黄铜 8.5
38CrA铬钢 7.80 77-2铝黄铜 8.6
铬钒、铬镍、铬镍钼、铬锰、硅、
铬锰硅镍、硅锰、硅铬钢 7.85 67-2.5、66-6-3-2、60-1-1铝黄铜 8.5
镍黄铜 8.5
铬镍钨钢 7.80 锰黄铜 8.5
铬钼铝钢 7.65 硅黄铜、镍黄铜、铁黄铜 8.5
含钨9高速工具钢 8.3 5-5-5铸锡青铜 8.8
含钨18高速工具钢 8.7 3-12-5铸锡青铜 8.69
高强度合金钢 7.82 6-6-3铸锡青铜 8.82
轴承钢 7.81 7-0.2、6.5-0.4、6.5-0.1、4-3锡青铜 8.8



0Cr13、1Cr13、2Cr13、3Cr13、4Cr13、
Cr17Ni2、Cr18、9Cr18、Cr25、Cr28 7.75 4-0.3、4-4-4锡青铜 8.9
Cr14、Cr17 7.7 4-4-2.5锡青铜 8.75
0Cr18Ni9、1Cr18Ni9、Cr18Ni9Ti、
2Cr18Ni9 7.85 5铝青铜 8.2
1Cr18Ni11Si4A1Ti 7.52 锻铝 LD8 2.77
7铝青铜 7.8 LD7、LD9、LD10 2.8
19-2铝青铜 7.6 超硬铝 2.85
9-4、10-3-1.5铝青铜 7.5 LT1特殊铝 2.75
10-4-4铝青铜 7.46 工业纯镁 1.74
铍青铜 8.3 变形镁 MB1 1.76
3-1硅青铜 8.47 MB2、MB8 1.78
1-3硅青铜 8.6 MB3 1.79
1铍青铜 8.8 MB5、MB6、MB7、MB15 1.8
0.5镉青铜 8.9 铸镁 1.8
0.5铬青铜 8.9 工业纯钛(TA1、TA2、TA3) 4.5
1.5锰青铜 8.8 钛合金 TA4、TA5、TC6 4.45
5锰青铜 8.6 TA6 4.4
白铜 B5、B19、B30、BMn40-1.5 8.9 TA7、TC5 4.46
BMn3-12 8.4 TA8 4.56
BZN15-20 8.6 TB1、TB2 4.89
BA16-1.5 8.7 TC1、TC2 4.55
BA113-3 8.5 TC3、TC4 4.43
纯铝 2.7 TC7 4.4
防锈铝 LF2、LF43 2.68 TC8 4.48
LF3 2.67 TC9 4.52
LF5、LF10、LF11 2.65 TC10 4.53
LF6 2.64 纯镍、阳极镍、电真空镍 8.85
LF21 2.73 镍铜、镍镁、镍硅合金 8.85
硬铝 LY1、LY2、LY4、LY6 2.76 镍铬合金 8.72
LY3 2.73 锌锭(Zn0.1、Zn1、Zn2、Zn3) 7.15
LY7、LY8、LY10、LY11、LY14 2.8 铸锌 6.86
LY9、LY12 2.78 4-1铸造锌铝合金 6.9
LY16、LY17 2.84 4-0.5铸造锌铝合金 6.75
锻铝 LD2、LD30 2.7 铅和铅锑合金 11.37
LD4 2.65 铅阳极板 11.33
LD5 2.75

理工学科是什么

理工 理工是一个广大的领域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工程、天文、数学及前面六大类的各种运用与组合。理工事实上是自然、科学、和科技的容合。在西方世界里,理工这个字并不存在;理工在英文解释里,是自然(Science)与科技(Technology)的结合。理工二字最早是1880年代,由当时的中国留学生从国外的Science和Technology翻译合成的。时至今日,但凡有人提起世界理工大学之最,人人皆推麻省理工学院。麻省之名蜚声海外,成为世界各地莘莘学子心向神往,趋之若鹜的科学圣殿。 [编辑] 理工领域包含 物理-研究大自然现象及规律的学问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的科学 生物-研究有生命的个体 工程-应用科学和技术的原理来解决人类问题 天文-观察及解释天体的物质状况及事件为主的学科 数学-研究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的学科;被誉为“科学的语言”

产品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区别

产品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什么主要区别呢?
a、 认证对象不同
产品认证的对象是特定产品,既要对产品做型式试验,以确定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指定标准要求,又要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定,评定组织是否具有质量保证能力,能否持续稳定地提供合格产品。而质量体系认证的对象是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仅评价组织的质量管理能力是否达到认证依据标准的要求。
b、 认证依据不同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是等同于ISO9000族系列标准的有关国家标准。它的作用是能够提高顾客对供方的信任,增加订货,减少顾客对供方的检查评定,有利于顾客选择合格的供方。而产品认证的依据除了认证机构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外,还包括技术依据,即申请认证产品的相关国家或行业产品标准。
c、 证书和标志的使用不同
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仅证明其质量管理水平达到了相应的认证依据标准的要求,并不能证明企业的每批产品都是合格的,所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只能用于企业宣传,不能用在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上。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不能使用认证标志。
而产品认证的对象是特定的产品,企业通过产品认证即证明其产品是满足相应产品标准要求的,所以企业除可将产品认证证书用于宣传外,还可根据认证机构的要求在通过认证的产品上使用认证标志。

食品执行标准q/qxad是什么标准

楼主你好,一般Q开头的标准是企业标准,你可以向相关的企业了解下。
企标一般在食药监都有备案的,如果有必要可以向食药监在线资讯。

国际的质量标准是什么?

ISO9001是ISO9000族标准所包括的一组质量管理体系核心标准之一。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是指“由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
ISO9001用于证实组织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意。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扩大和日益国际化,为提高产品的信誉、减少重复检验、削弱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维护生产者、经销者、用户和消费者各方权益,这个第三认证方不受产销双方经济利益支配,公证、科学,是各国对产品和企业进行质量评价和监督的***;作为顾客对供方质量体系审核的依据;企业有满足其订购产品技术要求的能力。
凡是通过认证的企业,在各项管理系统整合上已达到了国际标准,表明企业能持续稳定地向顾客提供预期和满意的合格产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公司以顾客为中心,能满足顾客需求,达到顾客满意,不诱导消费者.

ISO
[`aIsEJ]
abbr.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9001\ISO9002是质量认证标准

认识ISO9000标准族

ISO9000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属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工作委员会制定并颁布的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族标准的统称。

ISO9000族标准中有用于指导各国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取外部认证的标准(ISO9001:2000),有用于指导企业自身强化质量管理的标准(ISO9004),有用于统一各国质量术语的标准(ISO8402),也有用于规范质量审核的标准(ISO10011)等等,所有这些标准构成了一个相对严密的标准系列,对质量管理界带来深远的意义。

三、适用于外部质量体系认证的标准---ISO9001:2000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属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质量体系分技术委员会(ISO/TC176/SC2)于2000年12月15日正式颁布了ISO9001:2000标准,该标准作了技术修订,取代了第二版(ISO9001:1994)。ISO9002:1994和ISO9003: 1994的内容已反映在ISO9001:2000中,所以,ISO9001:1994、ISO9002:1994、ISO9003:1994已被 ISO9001:2000所取代。

2.1、ISO9001:2000标准要求简介:

质量管理体系:

形成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质量手册;
控制文件和记录。

管理职责:
管理承诺要求;
以顾客为中心;
建立质量方针;
建立质量目标并策划实现过程;
确定职责权限并确保有效沟通;
开展管理评审活动,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性。
资源管理:

提供质量管理所需的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

基础设施管理;

工作环境管理。
产品实现:
策划产品实现过程;
管理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设计和开发;
采购管理;
管理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
管理监测装置。
测量、分析和改进:
监视和测量--顾客满意、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和产品;
控制不合格品;
进行数据分析;
改进---持续改进、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2.2、ISO9000:2000标准遵循的八大质量管理原则:

以顾客为中心

领导作用

全员参与

过程方法

管理的系统方法

持续改进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互利的供方关系

2.3、ISO9001:ISO9001:2000标准遵循PDCA模式

知道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具体内容是什么?

  首页 中心介绍 服务项目 管理培训 咨询指南 知识园地 标准文库 认证机构 客户名录 在线申请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000-2000
  idt 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Fundamentals and Vocabulary


  前 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本标准是 GB/T 19000族标准之一。标准中的“应”(shall)表示要求,“应当”(should)仅起指导作用。
  由于两种语言上的差异,术语 3.1.5 capability与 3.9.12 competence 均译为“能力”,但其定义却不同。在GB/T 19000族标准中,术语3.1.5能力(capability)特指组织、体系或过程的“能力”,而3.9.12
  能力(competence)则特指人员的“能力”。
  某些定义下面所加的“注”,是为英文版国际标准的使用者所提供的附加信息(如 3.2.6中的“注”,3.6.l中的“注2”,3.6.13中的“注”和3.7.2中的“注2”),为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本标准仍保留了这些内容。
  本标准对GB/T 6583-1994作了技术性修订,故本标准发布时,代替GB/T 6583一1994。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 C1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研究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七O八研究所、中国船级社、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中国新时代质量体系证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镜、徐有刚、陆关新、郭瑞霞、顾作甫、李溯、乔悦生、郑燕。

  ISO 前 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立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国际标准遵照ISO/IEC导则第3部分给出的规则起草。
  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需取得至少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本标准中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权问题,这一点应引起注意。ISO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专利权问题。
  ISO9000是由ISO/TC176/SC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概念与术语分委员会制定。
  本标准代替ISO8402:1994和ISO9000—1:1994。ISO9000—1中构成ISO9000族标准路线图的有关章条(现行的“选择和使用指南”)已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作为小册子另行出版。
  本标准的附录A仅是提示的附录,它提供了在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特定概念领域中术语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图。

  ISO引言

  0.1总则

  GB/T19000族下述标准可帮助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实施并运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这些标准包括:
  ——GB/T19000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并规定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GB/T19001规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用于组织证实其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意。
  ——GB/T19004提供考虑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两方面的指南。该标准的目的是组织业绩改进和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满意。
  ——GB/T19011提供审核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指南。
  上述标准共同构成了一组密切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国内和国际贸易中促进相互理解。

  0.2 质量管理原则

  为了成功地领导和运作一个组织,需要采用一种系统和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针对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实施并保持持续改进其业绩的管理体系,可使组织获得成功。质量管理是组织各项管理的内容之一。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已经成为改进组织业绩的框架,其目的在于帮助组织达到持续成功。
  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b.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该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c.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获益。
  d.过程方法
  将相关的活动和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e.管理的系统方法
  识别、理解和管理作为体系的相互关联的过程,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效率和有效性。
  f.持续改进
  组织总体业绩的持续改进应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g.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
  h.互利的供方关系
  组织与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这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形成了GB/T1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

  1 范围

  本标准表述了GB/T19000族标准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知识,并确定了相关的术语。本标准适用于:
  a.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寻求优势的组织;
  b.对能满足其产品要求的供方寻求信任的组织;
  c.产品的使用者;
  d.就质量管理方面所使用的术语需要达成共识的人们(如:供方、顾客、行政执法机构);
  e.评价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或依据GB/T19001的要求审核其符合性的内部或外部人员和机构(如:审核员、行政执法机构,认证机构);
  f.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提出建议或提供培训的内部或外部人员;
  g.制定相关标准的人员。

  2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2.1质量管理体系说明
  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组织增进顾客满意。
  顾客要求产品具有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特性,这些需求和期望在产品规范中表述,并集中归结为顾客要求。顾客要求可以由顾客以合同方式规定或由组织自己确定,在任一情况下,顾客最终确定产品的可接受性。因为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这就促使组织持续地改进其产品和过程。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鼓励组织分析顾客要求,规定相关的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能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以增加使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可能性。质量管理体系还就组织能够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产品,向组织及其顾客提供信任。
  2.2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
  GB/T19000族标准把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区分开来。
  GB/T19001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所有行业或经济领域,不论其提供何种类别的产品。GB/T19001本身并不规定产品要求。
  产品要求可由顾客规定,或由组织通过预测顾客的要求规定,或由法规规定。在某些情况下,产品要求和有关过程的要求可包含在诸如技术规范、产品标准、过程标准、合同协议和法规要求中。
  2.3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确定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b.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c.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过程和职责;
  d.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资源;
  e.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
  f.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g.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
  h.建立和应用过程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上述方法也适用于保持和改进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
  采用上述方法的组织能对其过程能力和产品质量建立信任,为持续改进提供基础。这可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并使组织成功。
  2.4 过程方法
  任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或一组活动可视为过程。
  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系统的识别和管理组织所使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
  本标准鼓励采用过程方法管理组织。
  图1使用基于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表述GB/T19000族标准。该图表明在向组织提供输入方面相关方起到了重要作用。监视相关方满意需要评价有关相关方感觉的信息,这种信息可以表明其需求和期望已得到满足的程度。图1中的模式不表明更详细的过程。


  注释
  增值活动
  信息流
  注:括号中的陈述不适用于GB/T19001

  图1基于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2.5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为组织提供了关注的焦点。两者确定了预期的结果,并帮助组织利用其资源达到这些结果。质量方针为建立和评审质量目标提供了框架。质量目标需要与质量方针和持续改进的承诺相一致,并是可测量的。质量目标的实现对产品质量、作业有效性和财务业绩都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对相关方的满意和信任也产生积极影响。

  2.6 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最高管理者通过其领导活动可以创造一个员工充分参与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在这种环境中有效运行。基于质量管理原则(见0.2)最高管理者可发挥以下作用:
  a.制定并保持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在整个组织内促进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以增强员工的意识、积极性和参与程度;
  c.确保整个组织关注顾客要求;
  d.确保实施适宜的过程以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并实现质量目标;
  e.确保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这些质量目标;
  f.确保获得必要资源;
  g.定期评价质量管理体系;
  h.决定有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活动;
  i.决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活动;
  2.7 文件
  2.7.1 文件的价值
  文件能够沟通意图、统一行动,它有助于:
  a.符合顾客要求和质量改进;
  b.提供适宜的培训;
  c.重复性和可追溯性;
  d.提供客观证据;
  e.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和有效性。
  文件的形成本身并不是很重要,它应是一项增值的活动。
  2.7.2 质量管理体系中使用的文件类型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使用下述几种类型的文件:
  a.向组织内部和外部提供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一致信息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质量手册。
  b.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如何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文件,这类文件称量计划。
  c.阐明要求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规范;
  d.阐明推荐的方法或建议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指南;
  e.提供如何一致地完成活动和过程的信息的文件,这类文件包括形成文件的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图样;
  f. 对所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记录。每个组织确定其所需文件的详略程度和所使用的媒体。这取决于下列因素,诸如组织的类型和规模、过程的复杂性和相互作用、产品的复杂性、顾客要求、适用的法规要求、经证实的人员能力以及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所需证实的程度。
  2.8 质量管理体系评价
  2.8.1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评价
  当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时,应对每一个被评价的过程,提出如下四个基本问题:
  a.过程是否予以识别和适当确定?
  b.职责是否予以分配?
  c.程序是否被实施和保持?
  d.在实现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
  综合回答上述问题可以确定评价结果。质量管理体系评价在涉及的范围上可以有所不同, 并可包括很多活动,如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质量管理体系评审以及自我评定。
  2.8.2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审核用于确定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程度。审核发现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识别改进的机会。
  第一方审核用于内部目的,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顾客或由其他人以顾客的名义进行。
  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的审核服务组织进行。这类组织通常是经认可的,提供符合(如:GB/T19001)要求的认证或注册。
  GB/T19011提供了审核指南。
  2.8.3 质量管理体系评审
  最高管理者的一项任务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关于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评价。这种评审可包括考虑修改质量方针和目标的需求以响应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变化。评审包括确定采取措施的需求。
  审核报告与其他信息源一道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
  2.8.4 自我评定
  组织的自我评定是一种参照质量管理体系或优秀模式对组织的活动和结果所进行的全面和系统的评审。
  自我评定可提供一种对组织业绩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成熟程度总的看法,它还能有助于识别组织中需要改进的领域并确定优先开展的事项。
  2.9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在于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可能性,改进包括下述活动:
  a.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范围;
  b.设定改进目标;
  c.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实现这些目标;
  d.评价这些解决办法并作出选择;
  e.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
  f.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的结果以确定这些目标已经满足;
  g.将更改纳入文件。
  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评审,以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机会。从这种意义上说,改进是一种持续的活动。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反馈,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和评审也能用于识别改进的机会。
  2.10 统计技术的作用
  使用统计技术可帮助组织了解变异,从而有助于组织解决问题并提高有效性和效率。这些技术也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可获得的数据进行决策。
  在许多活动的状态和结果中,甚至是在明显的稳定条件下,均可观察到变异。
  这种变异可通过产品和过程的可测量特性观察到,并且在产品的整个寿命期(从市场调研到顾客服务和最终处置)的各个阶段,均可看到其存在。
  统计技术可帮助测量、表述、分析、说明这类变异并将其建立模型,甚至在数据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也可实现。这种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对更好地理解变异的性质、程度和原因提供帮助。从而有助于解决,甚至防止由变异引起的问题,并促进持续改进。
  GB/Z19027给出了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指南。
  2.11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注点
  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它致力于使与质量目标有关的输出(结果)适当地满足相关方的需求、期望和要求。组织的质量目标与其他目标如与增长、资金、利润、环境及职业健康与安全有关的目标相辅相成。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的某些部分,可以由质量管理体系相应部分的通用要素构成,从而形成单独的管理体系。这将有利策划、资源配置、确定互补的目标并评价组织的总体有效性。组织的管理体系可以对照其要求进行评价,也可以对照国际标准如GB/T19001和GB/T24001的要求进行审核,其审核可分开进行,也可同时进行。
  2.12 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之间的关系
  GB/T19000族标准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和组织优秀模式方法是依据共同的原则,它们两者均:
  a.使组织能够识别它的强项和弱项;
  b.包含对照通用模式进行评价的规定;
  c.为持续改进提供基础;
  d.包含外部承认的规定。
  GB/T1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之间的不同在于他们应用范围的不同。GB/T19000族标准为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要求,并为业绩改进提供了指南。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确定这些要求是否满足。优秀模式包含能够对组织业绩比较评价的准则,并能适用于组织的全部活动和所有相关方。优秀模式评价准则提供了一个组织与其他组织的业绩相比较的基础。

  3术语和定义

  本章定义的术语,如果出现在其他的定义或注释中,将使用黑体字表示,并在其后括号中附原词条号。这种以黑体字表示的术语,可以用其完整的定义所替代。例如:产品(3.4.2)被定义为“过程(3.4.1)的结果”。
  过程被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如果术语“过程”由它的定义所替代:
  产品则成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的结果”。
  对于在具体场合限于特定含义的概念,在其定义前的角括号〈 〉中标出其适用领域。例如:技术专家〈审核〉(3.9.12)。
  3.1 有关质量的术语
  3.1.1质量quality
  一组固有特性(3.5.1)满足要求(3.1.2)的程度
  注1: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
  注2:“固有的”就是指存在于某事或某物中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
  3.1.2 要求requirement
  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注1:“通常隐含”是指组织(3.3.1)的惯例或一般习惯,即考虑其顾客(3.3.5)和其他相关(3.3.7)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
  注2:特定要求可使用修饰词表示,如产品要求、质量管理要求、顾客要求。
  注3:规定要求是经明示的要求,如在文件(3.7.2)中阐明。
  注4:要求可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

  3.1.3等级 grade
  对功能用处相同但质量要求(3.1.2)不同的产品(3.4.2)、过程(3.4.1)或体系(3.2.1)所作的分类或分级
  示例:***的舱级和宾馆指南中的分类。
  注:在确定质量要求时,等级通常是规定的。
  3.1.4顾客满意 customer satisfaction
  顾客对其要求(3.1.2)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觉
  注1:顾客抱怨是一种满意程度低的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但没有抱怨并不一定表明顾客很满意。
  注2:即使顾客的要求是适宜的并得到满足,也不一定确保顾客很满意。
  3.1.5 能力 capability
  组织(3.3.1)、体系(3.2.1)或过程(3.4.1)实现产品(3.4.2)并使其满足要求(3.1.2)的本领
  注:ISO3534-2中确定了统计领域中过程能力术语。

  3.2 有关管理的术语

  3.2.1体系(系统) system
  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3.2.2管理体系 management system
  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3.2.1)
  注:一个组织(3.3.1)的管理体系可包括若干个不同的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3.2.3)、财 务管理体系或环境管理体系。
  3.2.3 质量管理体系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指导和控制组织(3.3.1)的关于质量(3.1.1)的管理体系(3.2.2)。
  3.2.4 质量方针 quality policy
  由组织(3.3.1)的最高管理者(3.2.7)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3.1.1)意图和质量方向
  注1:通常质量方针与组织的总方针相一致并为制定质量目标(3.2.5)提供框架。
  注2:本标准中提出的质量管理原则可以作为制定质量方针的基础(见0.2)。
  3.2.5 质量目标 quality objective
  关于质量(3.1.1)的所追求的目的
  注1:质量目标通常建立在组织的质量方针(3.2.4)基础上。
  注2:通常对组织(3.3.1)的各相关职能和层次分别规定质量目标。
  3.2.6 管理 management
  指导和控制组织(3.3.1)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注:在英语中,术语"management"有时指人,即具有领导和控制组织的职责和权限的一个人或一组人。当"management"以这样的意义使用时,均应附有某些修饰词以避免与上述定义所确定的概念"management"相混淆。例如:不赞成使用"management shall……,"而应使用"top management(3.2.7) shall……。"
  3.2.7 最高管理者 top management
  在最高层指导和控制组织(3.3.1)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3.2.8 质量管理 quality management
  指导和控制组织(3.3.1)的关于质量(3.1.1)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注:关于质量的指导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3.2.4)和质量目标(3.2.5)以及质量策划(3.2.9)、质量控制(3.2.10)、质量保证(3.2.11)和质量改进(3.2.12)。
  3.2.9 质量策划 quality planning
  质量管理(3.2.8)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3.2.5)并规定必要作业过程(3.4.1)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注:编制质量计划(3.7.5)可以是质量策划的一部分。
  3.2.10 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质量管理(3.2.8)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3.1.2)
  3.2.11 质量保证 quality assurance
  质量管理(3.2.8)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能满足质量要求(3.1.2)的信任
  3.2.12 质量改进 quality improvement
  质量管理(3.2.8)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3.1.2)的能力
  注:要求可以是有关任何方面的,如有效性(3.2.14)、效率(3.2.15)或可追溯性(3.5.4)。
  3.2.13 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
  增强满足要求(3.1.2)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注: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的过程(3.4.1)是一个通过使用审核发现(3.9.6)和审核结论(3.9.7)、数据分析、管理评审(3.8.7)或其他方法并通常导致纠正措施(3.6.5)或预防措施(3.6.4)的持续过程。
  3.2.14 有效性 effectiveness
  完成策划的活动并达到策划的结果的程度
  3.2.15 效率 efficiency
  得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3.3 有关组织的术语

  3.3.1 组织 organization
  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示例:公司、集团、商行、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慈善机构、代理商、社团或上述组织的部分或组合。
  注1:安排通常是有条理的。
  注2:组织可以是国营的或**的。
  注3:本定义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3.2.3)标准。术语"组织"在ISO/IEC指南2中有不同的定义。
  3.3.2 组织结构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
  注1:安排通常是有序的。
  注2:组织结构的正式表述通常在质量手册(3.7.4)或项目(3.4.3)的质量计划(3.7.5)中提供。
  注3:组织结构的范围可包括有关与外部组织(3.3.1)的接口。
  3.3.3 基础设施 infrastructure
  〈组织〉组织(3.3.1)运行所必需的一组设施、设备和服务
  3.3.4 工作环境 work environment
  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
  注:条件包括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和环境的因素(如温度、承认制度、人体工效和大气成分)。
  3.3.5 顾客 customer
  接受产品(3.4.2)的组织(3.3.1)或个人
  示例:消费者、购物者、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
  注: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
  3.3.6 供方 supplier
  提**品(3.4.2)的组织(3.3.1)或个人
  示例:制造商、批发商、产品的零售商或商贩、服务或信息的提供方。
  注1:供方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
  注2:在合同情况下供方有时称为"承包方"。
  3.3.7 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y
  与组织(3.3.1)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示例:顾客(3.3.5)、所有者、员工、供方(3.3.6)、银行、协会、合作伙伴或社会。
  注:一个团体可由一个组织或其一部分或一个以上组织构成。

  3.4 有关过程和产品的术语

  3.4.1 过程 process
  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注1:一个过程的输入通常是其他过程的输出。
  注2:组织(3.3.1)为了增值通常对过程进行策划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完成。
  注3:对形成的产品(3.4.2)是否合格(3.6.1)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通常称之为"特殊过程"。
  3.4.2 产品 product
  过程(3.4.1)的结果
  注1:有下述四种通用的产品类别:
  --服务(如运输);
  --软件(如计算机程序、字典);
  --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
  --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
  许多产品由不同类别的产品构成,这种产品称为服务、软件、硬件或流程性材料取决于其主导成分。例如:外**品"汽车"是由硬件(如轮胎)、流程性材料(如:燃料、**液)、软件(如:发动机控制软件、驾驶员手册)和服务(如销售人员所做的操作说明)所组成。
  注2:服务是在供方(3.3.6)和顾客(3.3.5)接触面上需要完成的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并且通常是无形的。服务的提供可涉及,例如:
  --在顾客提供的有形产品(如维修的汽车)上所完成的活动;
  --在顾客提供的无形产品(如对退税准备所需的收入声明)上所完成的活动;
  --无形产品的交付(如知识的传授);
  --为顾客创造氛围(如在宾馆和饭店)。
  软件由信息组成,通常是无形产品并可以方法、记录或程序(3.4.5)的形式存在。
  硬件通常是有形产品并具有计数的特性(3.5.1)。流程性材料通常是有形产品并具有计量的特性。硬件和流程性材料经常称之为货物。
  注3:质量保证(3.2.8)主要关注预期的产品。
  3.4.3 项目 project
  由一组有起止时间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所组成的特定过程(3.4.1),该过程要达到符合规定要求(3.1.2)的目标,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
  注1:单个项目可作为一个较大项目结构中的组成部分。
  注2:在一些项目中,随着项目的进展,其目标需修订或重新界定,产品特性(3.5.1)需逐步确定。
  注3:项目的结果可以是一种或几种产品(3.4.2)。
  注4:参考GB/T19016-1999。
  3.4.4 设计与开发 design and development
  将要求(3.1.2)转换为规定的特性(3.5.1)或产品(3.4.2)、过程(3.4.1)或体系(3.2.1)的规范(3.7.3)的一组过程(3.4.1)
  注1:术语"设计"和"开发"有时是同义的,有时用于规定整个设计和开发过程的不同阶段。
  注2:设计和开发的性质可使用修饰词表示(如产品设计与开发或过程设计与开发)。
  3.4.5 程序 procedure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3.4.1)所规定的途径
  注1: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
  注2:当程序形成文件时,通常称为"书面程序"或"形成文件的程序"。含有程序的文件(3.7.2)可称为"程序文件"。


  3.5 有关特性的术语

  3.5.1 特性 characterstic
  可区分的特征
  注1: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
  注2:特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