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有哪些戏曲剧种
浙江戏曲代表剧种有越剧、婺剧、绍剧、新昌高腔、宁海平调、松阳高腔、醒感戏、温州昆曲、金华昆、腔戏、黄岩乱弹、诸暨乱弹、瓯剧、和剧、杭剧、甬剧、湖剧、姚剧、睦剧。绍剧,又名“绍兴乱弹”、“绍兴大班”。
越剧: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大国剧,起源于浙江嵊州,主要流行于江浙沪、福建、江西、安徽等南方地区。越剧的代表剧目有《碧玉簪》、《蛟龙扇》和《龙凤锁》等。 瓯剧:是浙江省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称“温州乱弹”。它流行于浙江南部温州一带,以“书面温话”为舞台语言,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甬剧,早期曾名“串客”,是源于浙江宁波地区、流行于浙江东部和上海市的戏曲剧种,与浙江的姚剧、湖剧一样,同属滩簧腔系。
浙江的戏曲剧种包括: 越剧:起源于浙江嵊县,最初是农村草台演出的说唱形式。越剧在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开始形成戏曲样式,曾被称为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等。
浙江的代表戏曲剧种是越剧、绍剧、婺剧,具体介绍如下:越剧 越剧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开始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曾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等。艺人初始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故称男班。
你知道浙江省的地方戏曲是什么?:
1、有越剧,绍剧,婺剧。越剧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开始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曾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等。中华**14年(1925年)9月17日上海《新闻报》演出广告中首次以“越剧”称之。绍剧,又名“绍兴乱弹”、“绍兴大班”。
2、绍剧:又称绍兴戏,起源于浙江省绍兴市。绍剧以唱腔优美、表演生动著称,代表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甬剧:流行于浙江省宁波市,是一种以唱腔优美、表演生动著称的地方戏曲剧种。甬剧的代表剧目有《红楼梦》、《白蛇传》等。
3、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 ,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剧”。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
4、浙江的戏曲是以越剧为代表的地方戏曲剧种。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区。越剧唱腔优美,表演细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浙江的戏曲名称
1、越剧,被称为我国的第二大国剧,起源于浙江嵊州,主要流传于江浙沪,福建,江西,安徽等南方区域。瓯剧为浙江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称“温州乱弹”。是流行在浙江南部温州一带的古老剧种,它以“书面温话”作为舞台语言。
2、瓯剧:流行于浙江省温州市及其周边地区,是中国戏曲的一种重要剧种。瓯剧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唱腔优美,代表剧目有《荆轲刺秦王》等。 新昌调腔:起源于浙江省新昌县,是中国戏曲的一种重要剧种。新昌调腔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而著称,代表剧目有《闹九江》、《白蛇传》等。
3、越剧:越剧起源于浙江嵊县,最初是一种流行于农村的说唱形式,称为“落地唱书”。到了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越剧开始在农村草台演出,并曾被称为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等。直到1925年9月17日,上海《新闻报》的演出广告中首次使用“越剧”这一名称。
4、绍剧,又名“绍兴乱弹”或“绍兴大班”,流行于浙江省绍兴、宁波、杭州地区以及上海一带。它在明嘉靖年间形成,起初是由海外侨胞的唱道士班和堂名班等坐唱形式,一人兼唱多行脚色,并以大锣、大鼓、铙钹伴奏。后来搬上舞台,称为绍兴高调班。
5、浙江代表性戏曲名称 越剧(汉语拼音为yuèjù,英语为Yue Opera)——中国第二大剧种[1] ,有第二国剧之称 ,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3] ,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 在国外被称为“中**剧”。[7] 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
6、浙江是戏曲文化繁荣的省份,拥有多种地方戏曲剧种。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剧种及其特点: 绍剧:又称“绍兴乱弹”或“绍兴大班”,起源于上虞,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主要流行于绍兴、萧山、余姚等地。代表剧目包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芦花记》。
浙江有什么剧
1、越剧:起源于浙江嵊县,最初是农村草台演出的说唱形式。越剧在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开始形成戏曲样式,曾被称为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等。越剧的艺人起初主要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后来在**14年(1925年)9月17日上海《新闻报》的演出广告中首次使用“越剧”这一名称。
2、浙江的戏曲文化丰富多彩,其中代表性的剧种包括越剧、婺剧、绍剧、新昌高腔、宁海平调、松阳高腔、醒感戏、温州昆曲、金华昆腔戏、黄岩乱弹、诸暨乱弹、瓯剧、和剧、杭剧、甬剧、湖剧、姚剧和睦剧。 绍剧,也称作“绍兴乱弹”或“绍兴大班”,是浙江著名的地方戏剧,拥有超过三百年的历史。
3、越剧: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大国剧,起源于浙江嵊州,主要流行于江浙沪、福建、江西、安徽等南方地区。越剧的代表剧目有《碧玉簪》、《蛟龙扇》和《龙凤锁》等。 瓯剧:是浙江省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称“温州乱弹”。它流行于浙江南部温州一带,以“书面温话”为舞台语言,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浙江代表的剧种是
越剧 绍剧 婺剧 这三种剧种都源自浙江省,各具特色,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
越剧(汉语拼音为yuèjù,英语为Yue Opera)——中国第二大剧种[1],有第二国剧之称[2],也称绍兴戏,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3],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4][5][6]在国外被称为“中**剧”。
绍剧:又名“绍兴乱弹”、“绍兴大班”。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杭州地区和上海一带,因其形成于绍兴,并以绍兴地区各县为流行中心,1953年定名为绍剧。http://baike.baidu.com/view/7966htm (3)婺剧:俗称金华戏,是浙江省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
浙江的代表戏曲剧种是越剧、绍剧、婺剧,具体介绍如下:越剧 越剧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开始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曾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等。艺人初始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故称男班。
浙江的代表戏曲剧种是什么?
越剧(汉语拼音为yuèjù,英语为Yue Opera)——中国第二大剧种[1],有第二国剧之称[2],也称绍兴戏,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3],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4][5][6]在国外被称为“中**剧”。
浙江的代表戏曲剧种是越剧、绍剧、婺剧,具体介绍如下:越剧 越剧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开始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曾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等。艺人初始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故称男班。
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 ,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剧”。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