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如何区分自行火炮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自行火炮的分类有哪些?(自行火炮有什么组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自行火*的分类有哪些?
自行火*指同车辆底盘构成一体自身能运动的火*。自行火*越野性能好,进出阵地快,多数有装甲防护,战场生存力强,有些还可浮渡。自行火*的使用,更有利于不间断地实施火力支援,使*兵和装甲兵、摩托化步兵的战斗协同更加紧密。
自行火*主要由**系统、底盘部分和装甲车体组成。**系统包括火*、机*、火控装置和供弹装填机构等。为减小*身后坐量,多采用效率较高的*口制退器;为减少战斗室内的**燃气,*身上装有抽气装置;为提高射速和减轻装填手的劳动强度,多采用半自动或全自动供弹装填机构。底盘部分包括动力装置、传动装置、行动装置和操纵装置,通常采用坦克或装甲车辆底盘,有的则是专门设计的。车体的装甲材料主要有钢质和铝合金两种,厚度一般为10~50毫米,前装甲较厚,其他部位较薄。
自行火*除按*种分类外,还可按行动装置的结构形式分为履带式、轮胎式和半履带式;按装甲防护可分为全装甲式、半装甲式和敞开式。全装甲式车体通常是密闭的,具有对核**、化学**和生物**的防护能力。
牵引火*
牵引火*指靠机械车辆牵引而运动的火*。牵引火*均有运动体和牵引装置,有的还带有前车。运动体包括车轮、缓冲器和制动器,车轮采用海绵胎或充气胎。有的牵引火*在*架上装有辅助推进装置,用以在火*解脱牵引后驱动火*进出阵地和短距离行军,或在通过难行地段时驱动火*车轮与牵引车一起运动。有些长身管的牵引火*,*身可回拉或调转180°以缩短火*成行军状态时的长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汽车和拖拉机的使用,出现了牵引火*。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机械车辆牵引成为火*运动的一种基本方式。牵引火*结构简单,造价低,易于操作和维修,可靠性好,有些国家在发展自行火*的同时,仍重视牵引火*的发展。
现代自行火*
目前,所有类型的牵引式火*都有了相应的自行火*,诸如自行榴弹*、自行加农*、自行加榴*、自行反坦克*、自行迫击*、自行无后坐*、自行高射*等,它们如虎添翼,驰骋自如,在战场上施展着各自的拿手本领。
当前投入使用的口径最大的自行火*,是美国的203毫米自行榴弹*,所配用的榴弹重90千克。别看这种火*体大身重,却可以在半小时内被分解成*与底盘两大件,用大型运输机空运。
现代火*中,身价昂贵而结构和技术十分复杂的自行火*,当属新型的全天候、全自动的自行高射*。例如**35毫米自行高射*,约由20万个零件组成,其造价比两辆豹式坦克还贵。
随着核**的出现,自行火*在现代战争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这是因为自行火*具有三防能力,并能迅速投入或撤出战斗,有着较高的战术和火力机动性,而这些都是牵引式火*所望尘莫及的。
在现代战争中,坦克在向前推进时,若遇到敌人强有力的拦阻而没有*兵的火力支援,就很难完成战斗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自行火*就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它既有良好越野性能,可以有效地协同坦克和机械化**作战。又能以自身的强大的火力击毁敌坦克。另外,自行高射*还能用来对付敌机的低空攻击,并能有效地保护坦克和机械化**。
自行火*与牵引式火*相比,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可大大缩短行军与战斗的转换时间,从而可随时投入激烈的战斗,一门203毫米牵引式榴弹*从行军状态转到战斗状态,约需要半小时至几小时,而自行火*却快得出奇,前后仅需要1分钟。
我国在90年代初研制的155毫米自行加农榴弹*,发射远程全膛榴弹时的初速为每秒897米,最大射程达39000米,身管长为口径的45倍。
它的最大行驶速度,在公路上为40~45千米/小时,在土路上为30~3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450千米,在行驶中可通过700毫米高的垂直墙,越过2700毫米宽的沟壕。
美国“十字军”式自行火*
1985年美国提出《先进**火*系统发展计划》,该计划对新式火*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在目标毁伤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战场生存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具体要求是:
(1)它的最大射程心须超过21世纪初期同类**所能达到的水平,至少达到40千米,争取达到50千米;
(2)发射*弹速度要尽量快,每分钟达12~16发,并具有4~8发同时弹着的能力;
(3)停车后15秒内应发射出第1发*弹;
(4)射击命中精度要比M109A6式高50%,25千米的圆周概率误差为80米,只是M109A6式的一半;
(5)高机动性,越野速度达到39~48千米/小时;
(6)具有良好的防护能力和最小发射痕迹;
(7)具有自主诊断与检测故障和自修复能力等等。
“十字军”式火*应运而生。该*是一种双车系统,一门为XM2001式自行火*,另一辆为XM2002式装甲供弹车。两车采用同一底盘,有60%的通用部件。54倍口径长的XM297E2式身管采用整体式中壁制冷。最大射程40~50千米,射速10~12发/分。供弹车上装有60个弹丸和60个装药,可在12分钟内通过遥控向火*供应60发*弹。越野速度39~48千米/小时,公路行驶速度67~78千米/小时,完全可以伴随主战坦克行进。有3名*手,*重50多吨。1996年中期,“十字军”火*转入初步计划阶段,2000年初转入工程制造和发展阶段,同年8月制造出首门样*,2002年制造10门样*和10辆车,2005年开始装备**。
法国“恺撒”式155毫米自行火*
法国地面**工业集团针对20世纪90年代在发展中国家发生的中、低强度局部战争以及他们的购买能力,推出了一种低成本的“恺撒”式155毫米法国“恺撒”式155毫米自行火*自行火*。火*采用了52倍口径长的身管,使发射远程全膛底部排气弹时,最大射程达到42千米;*架采用法军现役TRF1式155毫米牵引榴弹*的*架。火*装在车体后部,*身左侧储存18发弹丸,右侧为18发装药。由于采用了新设计的快速送弹装置,使开始射击的15秒内发射3发弹,然后以6发/分的速度持续射击。火*的方向射界为30°,高低射界为66°。“恺撒”的运载车由德国奔驰U2450L型6轮式卡车改装而成。火*战斗全重只有18.5吨,可以方便地驶入3-130运输机的后部货舱,进行长途战略运输,快速投入使用。
自行火*可以如何分类?
自行火*除按*种分类外,还可按行动装置的结构形式分为履带式、轮胎式和半履带式;按装甲防护可分为全装甲式(封闭式)、半装甲式(半封闭式)和敞开式。全装甲式车体通常是密闭的,具有对核**、化学**和生物**的防护能力。
二战期间纳粹的野蜂式自行火*与黄蜂式自行火*之间有什么区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队装备了型号繁多的自行火*,其中除T1自行火*、T3和T4突击*外,大多以动物来命名。比如“野蜂”、“黄蜂”、“犀牛”、“象”、“黄鼠狼”等等。这些火*大体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行反坦克*。或称为坦克歼击车,这是二战德军自行火*的主流;另外一种是自行榴弹*,以“野蜂”、“黄蜂”为代表。由于“野蜂"自行榴弹*是德军在二战的最后一种重型榴弹*,在战场上广泛使用,兵器迷们对它并不陌生。
基于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作战“的经验和教训,德国统帅部认识到,在高速机动作战中,除了要有自行反坦克*之外,榴弹*的自行化也很重要。在此之前,德国人已经有了研制自行反坦克*和自行重型步兵*的经验,他们都是利用现成的T1轻型坦克的底盘研制成功的,这对研制自行榴弹*无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当时德国使用的榴弹*主要为leFH18型105mm榴弹*和sFH18型150mm榴弹*。不过,德国人一时还找不到合适的底盘。因为T1/T2型轻型坦克太轻太小。难以装上150mm的榴弹*,而T3/T4型战斗坦克尚在大规模生产时期,所以,一开始并没有打算用他们的底盘。然而,由于战争的急需,重新研制一种新的专用的底盘,在时间上来不及。1941年9月,德国陆军兵器部决定,新的自行榴弹*尽量采用T Ⅲ/T Ⅳ上的零部件,并使战斗重量控制在23.5吨之内,由啊尔凯特公司负责研制,研制名称为”Ⅲ/Ⅳ型火*搭载车“。阿尔凯特公司于1942年初正式开始研制工作
。研制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总是认为在3/4号车上搭载150mm榴弹*是很困难的。直到1942年7月,将leFH18型105mm榴弹*装载2型轻型坦克上之后,才重新审视150mm榴弹*的装车问题。1942年7月15日,希特勒下令在T Ⅲ/T Ⅳ型坦克上装载150mm榴弹*。这样。阿尔凯特公司在对地盘经过一番改造之后,终于在1942年10月制成了第一辆样车。后来,该车被命名为“野蜂”(hummel)自行榴弹*
关于“野蜂”自行榴弹*名称的由来,还有一段小插曲。不知为什么,希特勒对“野蜂”这个名称“很不感冒”,于是,德国统帅部于1944年2月27日下了一道命令,禁止以后使用“野蜂”这个名称,重新命名为“装载于Ⅲ/Ⅳ型火*搭载车上的sFH18/1型自行*”。由于这个名称太罗嗦了,德军士兵私下里还是将其成为“野蜂”。
”野蜂“自行榴弹*的生产总数为714辆。其中,1943年生产了368辆,1945年生产了289辆,1945年生产了57辆。此外,为配合”野蜂“自行榴弹*作战,还专门生产了一种**输送车,这种**输送车总共生产了157辆,它与野蜂的底盘相同,仅将上部的火*去掉。
“野蜂”自行榴弹*的战斗全重为24t,乘员6人:车长,驾驶员、*长和3名装弹手。其基型底盘为T Ⅲ/T Ⅳ型战斗坦克,但在结构上已有许多的变化。最突出的有两条:一条是发动机的位置有车体后部一到车体中部。从而为扩大了战斗时的空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条是车体加长,这也是扩大战斗时所需要的,“野蜂”自行榴弹*的总体结构如图 所示。
从图中可见,如果发动机人在车体后部,那么,火*根本不可能有大的仰角,这对于要求射程足够远的榴弹*是不利的。可见, 将发动机一直车体中部,是中体布局的重要一环。
其上部结构为装甲自然延伸上去的结构,车体顶部是敞开的,装甲板的厚度为10mm,用铆钉连接。车体后部还有后门,便于成员上下车。这种结构在二战的自行后*中比较常见。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能为成员提供比较简单的防护,但顶部敞开不利一对空防护。车体的手上装甲板最厚,达30mm
其动力装置为HL120TRM型V型、12缸、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为300hp(220.6kW),发动机的动力直接传给位于车体前面的变速箱。变速箱有6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行动装置包括平衡式悬挂装置,每侧8个负重轮、4个托带轮以及履带,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由于车体比基型车长,负重轮的数目一样,因而负重轮的间距也有所加大。履带板的宽度为400mm,每侧有104块履带板。车体首下甲板处装有12块~14快被用履带板,可以起到辅助防护的作用。自行榴弹*的最大速度为42km/h,最大行程为215km。虽说“野蜂”自行榴弹*是一种综合性能相当不错的*车,但其最大确定式**基数太少,只有18发。为此,要有**输送车配合作战。
**输送车和自行榴弹*的比例为1:4。由于它们还是人工装弹的、供弹的,使用起来还是很麻烦的。
“野蜂”自行榴弹*主要配属给德军装甲师中的装甲***,通畅和“黄峰”自行榴弹*一道配属到其中的一个营。二坦克营有3个坦克连,第1、第2连配备“黄蜂”自行榴弹*:第3连配备“野蜂”自行榴弹*6辆,另加2辆**输送车。“野蜂”自行榴弹*主要用在苏德战场上,用于火力支援和反坦克作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不过用150mm**来打坦克,德军种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浪费。“野蜂”自行榴弹*首参战展是库尔斯克战役,此役共投入了55辆“野蜂”自行榴弹*。
自行火*和坦克有什么区别?分别有什么作用?
自行火*和主战坦克在外型上十分类似,都是一个履带底盘顶个*塔扛大*,那么自行火*和坦克到底有啥区别呢?两者是否可以互相替代呢?其实这两种**的作用截然不同,坦克攻防兼备
自行火*都有哪些种类?
自行火*(Self-propelled artillery),指使用车辆底盘,可以自由运动而无需牵引的火*,大多有装甲保护,火*一般为榴弹*、迫击*、加农*、火箭*或高射*等。有别于一般火*需要利用其他车辆,兽力或者是人力移动。
近代设计的新趋势是在需要牵引的火*加上小型汽油引擎,除了能够协助射击时的操作,还可以做短距离的行动,但是这一种设计并包含在自行火*的归类当中。
自行火*的设计需求是为了跟上摩托化**的运动力,以维持火力支援。当摩拖化或者是机械化**的比例增长的时候,自行火*的需求也随之成长。
自行火*使用的车辆底盘包括改装自坦克、装甲车或平板卡车等,或是专门设计的履带或是轮型载具等。火*装置的方式有直接将牵引火*放置在车辆上,采用固定,顶部开放的作战舱,固定但是顶部有保护的作战舱,或者是完全封闭并且可以旋转的*塔。
坦克世界自行火*,自行反坦克*都有什么特点???
火*用的是榴弹*,弹道为抛物线,飞行时间较长,对运动目标开火需要提前量,可以靠机动来躲避的。通常火*位于对方出生点附近,伪装系数较高,不易被发现。
反坦克*是加农*,弹道较为平直,当然也有小弧度的抛物线,大部分情况下可忽略。飞行速度比火*快,但是也需要提前量。需要通过经验积累判断。反坦克*通常隐藏在掩体、房子附近活着茂密的树丛中,伪装系数较高,同样不易被发现。
如果你是火*,莫名其面被炸死的话,基本是火*干的,目前版本,在火*鹰眼模式能够在对方没出现在视野内的情况下看到任何人的弹道。而且火*开*的弹道又粗又黄的,很容易分辨出来,从而判断火*的位置将其摧毁,俗称反火*。
通常状况下,在你和对方接触的时候,你虽然看不见火*,但对方火*已经通过同伴的视野看见你了,然后就是流星雨。
当然你也可能是被隐蔽的反坦克*打中了。通常被击中会在屏幕下方中间提示被谁命中了,如果看不见敌人,也没有显示,可以根据被命中时的声音和受损情况来判断(火*用的是榴弹,命中后是非常响亮的**声,被命中后通常车身的部件会坏几个,乘员也有可能会受伤。反坦克*用的是穿甲弹,被击中后是沉闷的金属撕裂声,可能会死一个乘员,损坏一个部件。大部分情况下不会死多个人或损坏多个部件)。判断出来后,有经验的人可以通过受到的伤害来判断是谁用什么*开的火。
自行火*是什么?
自行火*指同车辆底盘构成一体自身能运动的火*。自行火*越野性能好,进出阵地快,多数有装甲防护,战场生存力强,有些还可浮渡。自行火*的使用,更有利于不间断地实施火力支援,使*兵和装甲兵、摩托化步兵的战斗协同更加紧密。
自行火*主要由**系统、底盘部分和装甲车体组成。**系统包括火*、机*、火控装置和供弹装填机构等。为减小*身后坐量,多采用效率较高的*口制退器;为减少战斗室内的**燃气,*身上装有抽气装置;为提高射速和减轻装填手的劳动强度,多采用半自动或全自动供弹装填机构。底盘部分包括动力装置、传动装置、行动装置和操纵装置,通常采用坦克或装甲车辆底盘,有的则是专门设计的。车体的装甲材料主要有钢质和铝合金两种,厚度一般为10~50毫米,前装甲较厚,其他部位较薄。
自行火*除按*种分类外,还可按行动装置的结构形式分为履带式、轮胎式和半履带式;按装甲防护可分为全装甲式、半装甲式和敞开式。全装甲式车体通常是密闭的,具有对核**、化学**和生物**的防护能力。
牵引火*牵引火*指靠机械车辆牵引而运动的火*。牵引火*均有运动体和牵引装置,有的还带有前车。运动体包括车轮、缓冲器和制动器,车轮采用海绵胎或充气胎。有的牵引火*在*架上装有辅助推进装置,用以在火*解脱牵引后驱动火*进出阵地和短距离行军,或在通过难行地段时驱动火*车轮与牵引车一起运动。有些长身管的牵引火*,*身可回拉或调转180°以缩短火*成行军状态时的长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汽车和拖拉机的使用,出现了牵引火*。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机械车辆牵引成为火*运动的一种基本方式。牵引火*结构简单,造价低,易于操作和维修,可靠性好,有些国家在发展自行火*的同时,仍重视牵引火*的发展。
现代自行火*目前,所有类型的牵引式火*都有了相应的自行火*,诸如自行榴弹*、自行加农*、自行加榴*、自行反坦克*、自行迫击*、自行无后坐*、自行高射*等,它们如虎添翼,驰骋自如,在战场上施展着各自的拿手本领。
当前投入使用的口径最大的自行火*,是美国的203毫米自行榴弹*,所配用的榴弹重90千克。别看这种火*体大身重,却可以在半小时内被分解成*与底盘两大件,用大型运输机空运。
现代火*中,身价昂贵而结构和技术十分复杂的自行火*,当属新型的全天候、全自动的自行高射*。例如**35毫米自行高射*,约由20万个零件组成,其造价比两辆豹式坦克还贵。
随着核**的出现,自行火*在现代战争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这是因为自行火*具有三防能力,并能迅速投入或撤出战斗,有着较高的战术和火力机动性,而这些都是牵引式火*所望尘莫及的。
在现代战争中,坦克在向前推进时,若遇到敌人强有力的拦阻而没有*兵的火力支援,就很难完成战斗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自行火*就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它既有良好越野性能,可以有效地协同坦克和机械化**作战。又能以自身的强大的火力击毁敌坦克。另外,自行高射*还能用来对付敌机的低空攻击,并能有效地保护坦克和机械化**。
自行火*与牵引式火*相比,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可大大缩短行军与战斗的转换时间,从而可随时投入激烈的战斗,一门203毫米牵引式榴弹*从行军状态转到战斗状态,约需要半小时至几小时,而自行火*却快得出奇,前后仅需要1分钟。
我国在90年代初研制的155毫米自行加农榴弹*,发射远程全膛榴弹时的初速为每秒897米,最大射程达39000米,身管长为口径的45倍。
它的最大行驶速度,在公路上为40~45千米/小时,在土路上为30~3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450千米,在行驶中可通过700毫米高的垂直墙,越过2700毫米宽的沟壕。
美国“十字军”式自行火*1985年美国提出《先进**火*系统发展计划》,该计划对新式火*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在目标毁伤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战场生存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具体要求是:
(1)它的最大射程心须超过21世纪初期同类**所能达到的水平,至少达到40千米,争取达到50千米;(2)发射*弹速度要尽量快,每分钟达12~16发,并具有4~8发同时弹着的能力;(3)停车后15秒内应发射出第1发*弹;(4)射击命中精度要比M109A6式高50%,25千米的圆周概率误差为80米,只是M109A6式的一半;(5)高机动性,越野速度达到39~48千米/小时;(6)具有良好的防护能力和最小发射痕迹;(7)具有自主诊断与检测故障和自修复能力等等。
“十字军”式火*应运而生。该*是一种双车系统,一门为XM2001式自行火*,另一辆为XM2002式装甲供弹车。两车采用同一底盘,有60%的通用部件。54倍口径长的XM297E2式身管采用整体式中壁制冷。最大射程40~50千米,射速10~12发/分。供弹车上装有60个弹丸和60个装药,可在12分钟内通过遥控向火*供应60发*弹。越野速度39~48千米/小时,公路行驶速度67~78千米/小时,完全可以伴随主战坦克行进。有3名*手,*重50多吨。1996年中期,“十字军”火*转入初步计划阶段,2000年初转入工程制造和发展阶段,同年8月制造出首门样*,2002年制造10门样*和10辆车,2005年开始装备**。
法国“恺撒”式155毫米自行火*法国地面**工业集团针对20世纪90年代在发展中国家发生的中、低强度局部战争以及他们的购买能力,推出了一种低成本的“恺撒”式155毫米法国“恺撒”式155毫米自行火*自行火*。火*采用了52倍口径长的身管,使发射远程全膛底部排气弹时,最大射程达到42千米;*架采用法军现役TRF1式155毫米牵引榴弹*的*架。火*装在车体后部,*身左侧储存18发弹丸,右侧为18发装药。由于采用了新设计的快速送弹装置,使开始射击的15秒内发射3发弹,然后以6发/分的速度持续射击。火*的方向射界为30°,高低射界为66°。“恺撒”的运载车由德国奔驰U2450L型6轮式卡车改装而成。火*战斗全重只有18.5吨,可以方便地驶入3-130运输机的后部货舱,进行长途战略运输,快速投入使用。
突击*,坦克歼击车,自行火*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怎么区别?
区别突击*,坦克歼击车,自行火*的方法:
定义:突击*:由坦克底盘改装,不安装旋转*塔而是安装战斗室(安装主*于战斗室内),不过注意,所有的突击*都不安装旋转*塔,且都是由坦克改装来的(例如德国的3号突击*:由3号底盘改装,**:由豹式底盘改装)!注意,并不是所有安装战斗室的反坦克车辆就是突击*!最好的例子是HEZER坦克歼击车,虽然有突击*的外形和性能,但是称呼也只有坦克歼击车一项,因为他不是由坦克改装而成。
坦克歼击车:只要具备重装甲重*(不是必要条件),能反坦克且主要任务就是反坦克的装甲车辆就是坦克歼击车。大多数突击*,自行火*都可以称做坦克歼击车(注意!尽管坦克歼击车的定义是在定型时定下,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只要进行反坦克任务的可称做坦克歼击车!最好的例子是3号突击*)。著名的德军坦克歼击车有:3号突击*,4号突击*,**,虎王(绝对的坦克歼击堡垒),黄鼠狼自行反坦克*,马兰特3自行反坦克*。
自行火*就是用履带底盘+重型火*组成的,与突击*,坦克歼击车不同的是,自行火*除了反坦克*外,还有榴弹*型(例如德国黄蜂榴弹*),其构造简单,战斗室无顶(二战中最显著的特点,但不是必要条件,最好的例子是现在美国的NSOL-C)。
至于坦克与上述车辆的不同,是因为坦克有旋转*塔(可四面受敌),且其火*后坐较小(这也是上述车辆出现的原因,为了更大火*的机动应用),所以可以突击作战(且可于行进中射击),而上述车辆因为没有旋转*塔(只能作为支援*火来射击,而不像坦克可以作为突击堡垒为步兵提供掩护,相反上述车辆反而要步兵或坦克提供侧翼掩护,这就是为什么在进攻中步兵都会很后悔将其当做坦克去看待),且后坐较大(只能停下射击以避免翻车或射击不稳),所以只能执行特定任务(如歼击坦克)或进行火*支援。
自行火*和坦克有什么区别?分别有什么作用?
自行火*和主战坦克在外型上十分类似,都是一个履带底盘顶个*塔扛大*,那么自行火*和坦克到底有啥区别呢?两者是否可以互相替代呢?其实这两种**的作用截然不同,坦克攻防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