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流行的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是怎么算的?
1、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如正月为寅,二月为卯,依此类推。月干则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月干 = 年干数 × 2 + 月份 例如,2024年3月的月干为“戊”,因此2024年3月的月干支为戊辰月。 日干支计算方法:日干支的计算较为复杂,需要依据农历日期和年份。
2、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3、汉历中的干支纪年法是一种按照天干地支顺序排列的纪年方式,从甲子开始,每六十年为一轮回。一轮回结束后,重新从甲子开始计算,这样周而复始。例如,第一年是甲子,第二年是乙丑,以此类推。汉元纪年法则是从汉朝建立那年开始计算,汉元元年为乙未,对应公元前206年。
4、公元1年起,干支纪年以60年为一个甲子循环,每个周期内干支顺序固定。公元年的干支计算方法是:个位数对应天干,剩余数对应地支。例如,公元1846年的干支为丙午。干支纪月 每月与地支的配对固定,与天干的配对则轮流变化。已知年干支,可推出月干支。
5、干支纪月:1月是寅月,依次排列。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月的天干地支怎么算
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如正月为寅,二月为卯,依此类推。月干则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月干 = 年干数 × 2 + 月份 例如,2024年3月的月干为“戊”,因此2024年3月的月干支为戊辰月。 日干支计算方法:日干支的计算较为复杂,需要依据农历日期和年份。
月干的确定:遵循“五虎建元歌”的口诀。甲己年以丙为月干,乙庚年以戊为月干,丙辛年以庚为月干,丁壬年以壬为月干,戊癸年以甲为月干。干支依次递推,形成一个循环。 月支的确定:相对简单,与十二个月相对应的十二地支如下:正月为寅,二月为卯,依次类推。
- 例如,2008年10月18日的天干地支计算为:基数 = (8 + 7)× 5 + 15 + (8 + 19)/ 4 = 36(已去掉60的倍数),这数就是1月1号的干支数。
月支序 = 月份 + 2(若月份大于12,则减去12)。例如,要计算2015年5月份的干支:月干序 = (5 + 2) × 2 + 5 = 19(取个位数9),则干序是壬。月支序 = 5 + 2 = 7(取7),则是午,因此2015年5月份的干支是壬午。
农历月份的天干地支,根据以下几点来算:把“立春、惊蛰、清明,立夏……小寒”分别当作正月、二月、三月、四月……腊月的开端,而不把初一当作开端。正月、二月、三月……十一月、腊月的地支分别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天干地支万能计算公式
对于公元后的年份,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天干和地支:- 天干 = 年份 ÷ 10 的余数 - 地支 = 年份 ÷ 12 的余数 例如,2024年的天干为“甲”,地支为“龙”,因此2024年是甲辰年。 月干支计算方法: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如正月为寅,二月为卯,依此类推。
对于1900年至1999年的年份,日干支的基数计算为:(年份的后两位数加3)× 5 + 55 + (年份的前两位数减1)÷ 4。对于2000年至2099年的年份,日干支的基数计算为:(年份的后两位数加7)× 5 + 15 + (年份的后两位数加19)÷ 4(只取商数,余数不用,超过60就去掉60)。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纪年法计算的万能公式:天干计算法:年减去3再除以10得到的余数对应的天干字就是干。地支计算法:年减去3再除以12得到的余数对应的地支字就是支。1900---2100年之年干:年尾数-3。例:1969年年干=9—3=6,第6位天干就是已。
天干地支怎么纪月纪日纪时?
1、干支纪年 公元1年起,干支纪年以60年为一个甲子循环,每个周期内干支顺序固定。公元年的干支计算方法是:个位数对应天干,剩余数对应地支。例如,公元1846年的干支为丙午。干支纪月 每月与地支的配对固定,与天干的配对则轮流变化。已知年干支,可推出月干支。
2、纪日:干支纪日法:使用天干地支的组合来纪日,六十日为一个周期,循环使用。这种方法在古代被广泛采用,可以精确地记录每一天。月相纪日法:用“朔、朏、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通常是农历十五),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3、纪月: 干支纪月:至迟在汉代就已使用,以每月固定的纪月地支配上天干,五年为一周,周而复始。例如,某年的正月为甲寅月,二月为乙卯月,以此类推。纪日: 干支纪日法:使用天干地支的组合来记录每一天,六十日为一周期,循环往复。例如,甲子日、乙丑日等。
4、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纪日的方式是将天干十个字与地支十二个字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循环使用。地支纪月的方式是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以地支顺序对应月份。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纪日: 天干有十个字,地支有十二个字。 古人将天干与地支依次相配,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共计六十个组合。
5、纪日: 干支纪日法:使用天干地支的组合来记录每一天。例如,甲子日、乙丑日等,六十天为一个循环周期。纪时: 虽然问题中未直接提及,但古代确实也用天干地支来纪时。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时间的两小时,分别用地支来表示,如子时、丑时等。
干支纪月法详细步骤
干支纪月法的详细步骤如下:确定年份的天干:首先,需要明确所计算年份的天干。例如,若年份为2024年,根据干支纪年法,2024年是甲辰年,因此天干为甲。匹配正月的天干:接下来,根据口诀“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戊癸何方发,甲寅之上好追求”来匹配正月的天干。
纪日:干支纪日法:使用天干地支的组合来纪日,六十日为一个周期,循环使用。这种方法在古代被广泛采用,可以精确地记录每一天。月相纪日法:用“朔、朏、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通常是农历十五),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干支纪年 公元1年起,干支纪年以60年为一个甲子循环,每个周期内干支顺序固定。公元年的干支计算方法是:个位数对应天干,剩余数对应地支。例如,公元1846年的干支为丙午。干支纪月 每月与地支的配对固定,与天干的配对则轮流变化。已知年干支,可推出月干支。
干支纪月的方法如下: 月干的确定:遵循“五虎建元歌”的口诀。甲己年以丙为月干,乙庚年以戊为月干,丙辛年以庚为月干,丁壬年以壬为月干,戊癸年以甲为月干。干支依次递推,形成一个循环。 月支的确定:相对简单,与十二个月相对应的十二地支如下:正月为寅,二月为卯,依次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