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二两参有多大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药古方中的用量两半是现在多少克?(古代中药半两是多少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中药古方中的用量两半是现在多少克?

在中医药方面宋朝以前是汉制,宋朝到解放前用的是宋制

中药古方中的用量两半是现在多少克?

升是体积单位,1升=液体200毫升

参考:

汉代度量衡的转化

1.度量衡制

要用好《伤寒论》中的方剂还要注意它的药物用量问题,伤寒论中用的是汉代的度量衡,和我们现代的不同,所以我们要考证汉代的度量衡。广东省中医院泌尿外科吕立国

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说: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就是说1200个黍米重12铢,两个12铢是一两。明确的指出了汉代的度量衡制度,用量单位和进位关系。单位应用了铢、两、斤、钧、石。石这里读shi,在后来读dan,是个衡量单位。

北京博物馆里有汉代司农铜权,是东汉国家最高的管理农业的行政部门,它所制定的标准的衡重器具,实际称下来汉代的1斤=250g,汉代的1两=15.625g,约等于15g。

容量单位,还是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千二百黍实其龠(yue),合之为合(读ge),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这是五个容量的计量单位。还是通过文物来考察它实际容量。结果是:1合=20ml 1升=200ml 1斗=2000ml。故麻黄汤每次服用8合,就是160ml,桂枝汤每次服用1升就是200ml,和现在的用量差不多。

《伤寒论》中还用到了度量,如五苓散说白饮和服方寸匕,麻子仁丸中说厚朴用1尺。那么1寸和1尺究竟是多少呢?还是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一黍为分(这句不是原话),“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所以分、寸、尺、丈、引是汉代关于度量的5个计量单位。进位关系都是十进位。从中国科学计量研究院收集的全国博物馆所保存的14把汉代尺子测量来看,1寸=2.3cm,1尺=23cm,三国大将关羽身高8尺,也就是184cm,相当于女排郎平的高度。

汉朝后是晋朝,晋朝在衡重的两和铢之间加了分,6铢=1分 4分=1两。在《伤寒中》只有一个方子用了分,就是麻黄升麻汤,显然在仲景时代是不会用分来最单位的,是后人在传抄的时候进行了换算,或者这张方子不是仲景的方子。在《金匮要略》中出现了许多用分作为计量单位的方子,肯定是晋唐以后的人在抄写时给改过的,不是张仲景原来的东西。当然有的方剂如三物白散,说桔梗三分,巴豆一分,贝母三分,这个分不是实际的衡重单位,而是药物之间的剂量比例,是份的意思。四逆散中各十分也是一样的意思。但是《金匮要略》中好几张方子是用分作为计量单位。

晋朝到宋朝,我国的度量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1斤从200g上升到了600g左右,1升从200ml上升到1000ml,1尺从23cm上升到了33cm。在不到1000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为什么呢?根据中国计量科学研究员他们的理解认为,在这个时期地主收租想多收一些,国家收税想多收一些,于是有的地主**的把斗给扩大了,后来大家都这么作,国家就从新制定度量衡了。但是到宋代以后一直到清代的库平制,中国的度量衡制基本就稳定了下来。没有随意扩大,主要是我国的经济发生了变化,地主收租,国家收税不再单纯的收粮食,而是收银子或银票,再改度量衡已经失去了意义,所以就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晋、唐、宋的度量衡发生了变化但是,当时国家规定,医药和天文是关系到人命和国家兴衰的大事,故度量衡均用旧制,其他行业用新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王焘的《外台秘要》它的药物计量仍然保留的是汉制,宋朝以前的中药书都是应用的汉制。宋朝在各方面都进行了改搞,包括中药的服用方法,包括中药剂量,宋朝应用煮散的方法,就是把药物作成粗散,煮过后连药渣一起吃,这是宋朝的独特的服药方法,如果连药渣一起吃的话,药量一定要减少,这样它就用了宋朝当时的度量衡制,从衡重的方面来看,它用了斤、两、钱、分、厘、毫。从宋代到清代,度量衡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故以后的方书基本用的是宋代这种度量衡制。因此说虽然度量衡在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大的变化,但是在中医药方面确很简单,就是宋朝以前是汉制,宋朝到解放前用的是宋制。

2.经方药量的折算

如麻黄汤: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

折算过来就是:45g 30g 15g 28g

但是从麻黄汤的煎煮方法上来看: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所以是三次的治疗量,如服药发汗后,不再服用。那么一次量就是15g、10g、5g、9g,和我们现在一次开的麻黄汤的用量是基本上一样的。

再如桂枝汤: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它也是三次治疗量,故折算为: 15g 15g 15g 10g 4枚

换算的时候要记住两点:一是汉代的一两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克,还要记住这个方子分几次吃。如四逆汤等救急的方子是一次服用,而吴茱萸加生姜汤是分五次服用的,这样折合才能准确。

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你了解了当地的药物用量习惯后,按照《伤寒论》的比例套用,比如:北京的桂枝常用量是10g ,那么麻黄汤的剂量就是:15g、10g、5g,如果它的桂枝常用量是6g,那么麻黄汤的剂量就是:10g、6g、4g就可以了,这个方法是最简便的。即符合的当地的用药习惯,又符合经方的用量。

《伤寒论》中还有以容量和数量来计算的药物。有的我们现在仍用容量来计量,如水。但是许多我们现在已经不再用容量来计量了,如半夏半升,粳米一升。那么我们今天如何折算呢?可以先折算为现代的容量然后再称重。比如说粳米一升,就用现在的粳米200ml进行称重就是180g。粳米是旱地长的稻子,就是旱稻子。它和水稻是同科属植物,但是在旱地生长。有些人在开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的时候,药房没有粳米,他就告诉病人,回去抓把大米放进取。从理论上来讲大米不能代替粳米,白虎汤证和白虎加人参汤证是热盛伤津津液不足的证候,用粳米在这里是养胃气的,要用大米的话,它除了保胃气的作用之外还有一点利尿作用,所以对于一个热盛伤津的病人,严格的来说用大米是不科学的。半夏半升,我们用半夏100ml,今天称重大概是50g。五味子半升大概是30g。麻子仁丸中的厚朴一尺,一尺当然是23cm,但是宽和厚没有说,我们今天用中等的厚朴,就是宽3.5cm,长23cm,称重大概是15g。五苓散用一方寸匕,就是用一个边长是一寸的正方形药勺来去这个散,我用一个2.3cm见方的纸板来取五苓散,称重大概是5-6g。

用数量来计算的药物,我们今天还有用数量来计算的如大枣等。但是这种方法已经不常用了,都改成了称重的方法。如杏仁,我们不再数多少个杏仁,而是称重。有人称得杏仁100粒去皮尖是40g,桃仁100粒称重是30g,枳实一枚是18g(中等大小),附子一枚20g,大的附子一枚25g,乌头一枚大约是5g。还有个一钱匕,说法很多,没有考察清楚,大概是1-1.5g。

兹据柯雪帆教授归纳整理的资料并经反复称量核实,摘要如下。

斤=250克(或液体250毫升,下同)

两=15.625克

升=液体200毫升

合=20毫升

圭=0.5克

龠=10毫升

撮=2克

方寸匕=2.74克金石类药末约2克 草木类药末约1克 半方寸匕=一刀圭=一钱匕=1.5克

一钱匕=1.5-1.8克

一铢=0.7克

一分=3.9-4.2克

梧桐子大=黄豆大

蜀椒一升=50克

葶力子一升=60克

吴茱萸一升=50克

五味子一升=50克

半夏一升=130克

虻虫一升=16克

附子大者1枚=20-30克 中者1枚=15克 强乌头1枚小者=3克 大者=5-6克

杏仁大者10枚=4克

栀子10枚平均15克

瓜蒌大小平均1枚=46克

枳实1枚约14.4克

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

厚朴1尺约30克

竹叶一握约12克

一斤手掌参泡多少酒?

建议你拿个可装20斤白酒的瓶子,最好分两次泡在瓶子里,差不多50斤白酒,每天来二两就不错!泡人参酒就是喝养身酒,如果不是为了更好的吸收它的营养,不如炖老母鸡一起吃了,人参其实合适体虚的人用,你身体如果各项指标达标,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去养身大补,就是鸡肋,什么补不如饮食习惯规律,这是最好的养身!

西洋参几斤晒一斤?

大概3~5斤可以日常一斤。

解析:生晒参虽然叫“生晒”参,但是现在工艺已经不用晒的了,而是烘干。现代有专用的烘干设备,可以随时观测温度湿度,可以掌控温度,排湿。

几斤鲜参出一斤生晒参,这个更是根据实际情况了,一般3-5斤鲜参可以出一斤干参。大的可以出的多些,小的出的就要少,没有定数。

人工种植的人参市场价多少钱一斤?

很多的人都想购买人参,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人参多少钱一斤?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人工种植的人参价格,一起来看看。

人工种植的人参价格

批发价分8等,特等的1万/克,在100克以上。一等的,在25克以上。10~20克左右的小野人参,卖几千到1万,30~40克左右的大野山参,卖20万左右,最高的30~40万。而普通人参,规格不同,吉林人参价格是按(多少)支,如16支的(最大的),一斤(小两,约625克)卖2000~3000元。

人工种植人参的方法

1、人参对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

人参是一种喜冷凉、湿润而耐荫的药用植物,既怕积水, 又不耐干旱, 忌强光直射, 对生长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

(1) 土壤 : 人参对土壤的要求是腐殖丰富、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渗水性强、排水良好的沙壤, 森林腐殖土最好, 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较好, 但碱性土壤不宜种植

(2) 水分 :人参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 既喜水又怕涝。水分过大, 当土壤湿度超过60%, 就会造成土壤中的空气不足, 使人参根系呼吸受到影响, 易染病害和烂根。水分过小, 当土壤湿度低于30%以下时, 会造**参根系水分扩散, 使人参须根干枯, 导致产量下降。人参发育期要求土壤水分适宜, 春季出苗期土壤湿度保持在40%左右, 夏季生长期保持在45%—50%, 秋季保持在40%—50%为宜, 全年生长发育期湿度范围以40%—50%为好。

(3) 光照 :人参是喜*植物, 喜散射弱光, 怕直射阳光。光照过强, 植物矮小, 叶片厚而色黄。光照过弱, 植株细高, 叶片薄而浓绿, 生长不正常。所以, 在人参栽培时, 应进行遮荫, 调节透光度, 避免强光直射, 利用散射光和折射光。

(4) 温度:人参怕高温, 耐严寒。在人参生长发育期间, 以平均气温在15—20℃为宜, 温度高于30℃或低于是10℃时, 人参处于休眠状态。冬季在—40℃的严寒也可安全越冬。人参更新芽在春季地温于10℃以上即可萌芽生长, 但最怕早春的“缓阳冻”(即气温忽高忽低, 地表一冻一化现象) , 易引起冻害和根皮破坏(“破肚子”) 。播种后出苗期要求温度在10℃以上, 1—2年生的要求稳定在12℃以上, 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20—25℃, 在36℃以上的烈日下, 叶子焦枯; 低于—6℃, 茎秆会失去生长机能。

(5) 肥料 :人参喜肥, 又怕不腐熟肥。喜的是有机肥和无机肥, 怕的是施未腐熟的粪肥和施肥后土壤缺乏水分, 造**参烧须烂根。

2、人参栽培品种

主要栽培品种有大马牙、二马牙、圆臂圆芦和线芦, 其特点是:大马牙 主根粗短, 生长快, 抗病力强, 产量高。二马牙 主根较细长, 产量比大马牙稍低。 圆臂圆芦和线芦 体形比较丰满美观。

3、人参栽培技术

3.1室内盆栽

盆栽一般可选择用高约30cm的圆形泥盆,每盆载2~4株一般需要养殖3~6年。盆土最好选用山坡上的腐殖土,也可用腐叶土6份,园土2份,河沙2份混合调剂。这样的培养土质地疏松,通透性强,排水良好,有利根育。

3.2选地整地

选地:选择柞树、椴树、桦树等阔叶林或长有阔叶树的混交林、灌木林种植人参,老参地或撩荒地也可开垦利用。土壤应排水良好、富含有腐殖质和磷、钾肥, 以森林灰土, 活黄土及花岗岩风化土为佳, 而灰泡土、碱性土不宜种参。山地宜向阳, 坡度在10—35度。

清理场地:立秋前后砍倒小杂树, 刨出树根, 割净杂草, 挑出荫棚用材。树枝、柴草、干后 用火烧掉, 可烧死部分病菌和虫卵, 增施钾、磷肥。

整地 : 用土填实树坑, 按畦的方向把腐殖质层翻起扣放。随后打细土块、拣出石块、树根及金针虫等害虫, 再进行第2次翻地。树根一定要清理干净。当年翻地整地, 当年便可种参。但最好在种参前1年翻地, 让土壤闲置1年; 或当年春末夏初翻地, 临下种再进行细致的整地。

土壤消毒:播前每平方米用50%敌菌灵7g进行土壤消毒。

作畦:根据地势选择适宜的畦向,然后作畦。 高度15—33cm, 宽度1.2—1.8m, 长度随地势而定, 一般为20—50m。畦间留1—2.7m作业道, 以便作业和通风透光。畦面中间略高, 两边稍低。同时要挖排水沟和出水口。沟深与畦底平, 宽度视雨量多少而定。

3.2.1 催芽

室外催芽法: 选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方, 挖22cm左右深的平底土坑, 长宽视种子的多少而定, 坑内放一个无底的木箱, 或在土坑的四周嵌入木板。挖好排水沟后, 将干种子用室温水浸泡24—48小时, 取出, 适量浇水, 与2—3倍的河沙混拌均匀, 倒入坑内覆盖15cm厚的土, 如瓦背形, 再盖一层苇帘, 或搭遮荫棚, 防止曝晒和雨水冲淋。温度控制在20—25℃。每半月翻拌1次, 并适当加水。2—3月后种子裂口, 便可播种。

室内催芽法: 处理方法与室外催芽法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将种子放入有底木箱, 以便搬动。经2月左右, 种子裂口, 便可播种。 3.1.2播种时间

春播: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经催芽的种子。

夏播:7—8月播种当年采收或贮藏的种子。干种子播前用清水侵泡24小时。

秋播:9月至上冻前播种催芽的种子。

3.2.3播种方法

撒播:开沟4cm深左右, 将种子均匀撒入, 上覆细土填平, 每平方米用种20—25g。

人参的功效

1、人参治三、二年间肺气上喘咳嗽,咯唾脓血,满面生疮,遍身黄肿:蛤蚧一对(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换水,洗去腥,酥炙**),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炙)各五两,知母、桑白皮、人参、茯苓(去皮)、贝母各二两。上八味为末,净磁合子内盛。每日用如茶点服。(《卫生宝鉴》人参蛤蚧散)

2、人参治心气虚损,怔忡而自汗者:猪腰子一只,用水两碗,煮至一盏半,将腰子细切,入人参半两,当归(上去芦、下去细者,取中段)半两。并切,同煎至八分,吃腰子,以汁送下。有吃不尽腰子,同上二味药滓,焙干,为细末,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百一选方》)

3、人参治胃虚冷,中脘气满,不能传化,善饥不能食:人参末二钱,生附子末半钱,生姜一分(切碎)。上三味和匀,用水七合,煎至二合,以鸡子一枚取清,打转,空心顿服。(《圣济总录》温胃煮散)

4、人参治疗糖尿病,人参能改善糖尿病人的一般情况,但不改变血糖过高的程度。

5、人参对于精神病,人参对无力型和无力-抑郁型精神病,无论其病因如何(精神**症、中毒或传染病引起的精神病,退化性精神病等),似均有治疗作用。也有认为,人参口服对器质性神经疾患仅能改善病人的一般主观症状,而无客观的明显治疗作用。

6、人参治**下血,因七情所感,酒色内伤,气血妄行,口鼻俱出,心肺脉散,血如涌泉:人参(焙)、侧柏叶(蒸焙)、荆芥穗(烧存性)各五钱。为末,用二钱,入飞罗面二钱,以新汲水调如稀糊服,少顷再啜。(《中藏经》)

7、人参用于急救,大剂量的人参(o.3——1两)煎服或炖服,或以人参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药0.57克)2——4毫升行肌肉或静脉注射,可用于心原性休克的急救,或其它一时极端垂危的病人;人参与附于合用可以救治亡阳虚脱。


本文标签属性:

室内盆栽盆栽室内盆栽植物怎么养 室内盆栽有什么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