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明朝最强文臣排行第几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明朝开国功臣排名?(明朝开国功臣排名和下场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明朝开国功臣排名?
如果按照真正的历史来说,明朝开国功臣排名基本上是这个情况:
文臣以李善长为首,李善长和朱元璋颇似刘邦和张良,一见如故,十分投机。李善长首先提出反对元朝,又为朱元璋策划了夺得天下的蓝本。不过,李善长贪恋权位,不像张良一样明哲保身,最后被牵连进胡惟庸案,满门抄斩。实际上,胡惟庸专权,李善长有很大责任,胡惟庸谋反,李善长也肯定知道,但是,李善长肯定没有参与谋反。不过,以朱元璋的角度看,有前面两条,就够杀李善长的了。
洪武文臣还包括:被后人称为半仙的刘基刘伯温,修元史的宋濂。
武将以徐达为首,徐达作为元帅,统领**,可以说百战百胜,是使得元朝北返的绝对主力。最后,徐达也采取了明哲保身的态度,很可能是病死。被蒸鹅害死的说法,疑点颇多,几乎不能成立。
大将之中,以常遇春为首。常遇春勇冠三军,每次打仗必然冲锋在前,可以说是朱元璋手下第一大将。
洪武武将中,还有汤和、邓愈、蓝玉、冯胜、傅友德。
其他的两大功臣就是李文忠和沐英。两个人的名气也相当大,战功也颇多。但主要还是沾了皇亲的缘故,才能飞黄腾达。
还有半文不武的就是胡惟庸。此人功劳不算很大,但是官做得倒是很大。
还有一个名气很大的就是胡大海。这个人历史上本来是个胡商,帮助朱元璋起事,后来被人**。
自古以来开国功臣都为统治者所忌惮,西汉大将韩信曾哀叹“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同样这些为大明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元勋宿将没有能够逃脱…
明朝大臣排名?
1、刘伯温
刘伯温大家都很熟悉,他神机妙算,辅助朱元璋夺得天下。刘伯温自幼便饱读诗书,曾经在元至顺年间考中进士。朱元璋起兵后,仰慕刘伯温才气,请他出山协助。民间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刘伯温堪称明朝十大名臣之首。
2、方孝儒

方孝儒自幼便十分聪明,喜欢读书,他的老师便是非常有名的文人宋濂先生。在洪武时期,方孝孺便已崭露头角。建文帝即位后,对方孝孺委以重任,当上了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老师。不久,靖难之役爆发,燕王朱棣骑兵**,方孝孺亲自题写了讨伐燕王的檄文。最终方孝孺因不屈而被杀害,他堪称明朝十大名臣之一。
3、郑和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家喻户晓,郑和出身太监,早年曾跟随朱棣起兵,朱棣即位后对他非常感激。郑和在皇帝的支持下先后七次下南洋,有力地宣传了大明王朝的国威,极大提升了国际地位。
4、海瑞
海瑞是明朝的著名情况,他在任期间一心为民,老百姓的钱财分文不取,老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海青天。连皇上页对海瑞赞誉有加,但海瑞的直性子也得罪了不少权贵,引起不少人的嫉恨。
5、于谦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著名的诗歌便是于谦写就的。于谦曾任兵部尚书,土木堡之变后他临危受命,承担起保卫北京城的重任,最终使京城幸免于难,保住了大明王朝的江山。
6、杨廷和
杨廷和是明朝著名的大臣,他曾经两虚两朝为首辅,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臣子。杨廷和在任期间努力革除弊政,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堪称明朝十大名臣之一。
7、王阳明
王阳明也就是王守仁,我们常说“陆王心学”,这里的王便是指的王阳明了。王阳明不仅是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明朝著名的官员,他曾经平定藩王叛乱,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堪称明朝十大名臣之一。
8、张居正
张居正变法是中学课文中必然学到的一节,他在位任期间努力推行新政,实行一条鞭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张居正死后,新法便遭到废除,明王朝丧失了最后一次救亡图存的机会。
9、郑成功
郑成功被称为民族英雄,因为在明朝末年,郑成功击败荷兰人,成功收复了我国的宝岛**。并且,郑成功毕生致力于抗清复明,堪称明朝十大名臣之一。
10、钱谦益
钱谦益是明朝东林*人,也是著名的抗清复明的官员。钱谦益曾是万历三十八年的探花,明朝灭亡后,他依附南京的弘光政权,不肯投降清朝。但败局已定,最终他投降清朝,被任命为礼部侍郎。
明朝初大臣名单及排名
第五名:汤和
汤和,明太祖朱元璋发小,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元至正十二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取镇江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元至正十七年,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元至正二十七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的陈友定。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明洪武十一年,封信国公。明洪武二十二年,告老还乡,赐第凤阳。汤和晚年为人更加恭敬谨慎,很少议论朝政,故不被朱元璋所猜忌。明洪武二十八年农历八月因病去世,是少数明初开国功臣能得以善终者。
第四名:常遇春
常遇春,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朱元璋对常遇春很爱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常遇春一生参加了讨陈友谅、平张士诚、北伐元廷等一系列战役,并且总是一马当先。基于此,常遇春一直被誉为大明第一将。
第三名:刘基
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的军事家、**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在建立明朝的多次战役中,刘伯温常常神机妙算,奇计迭出,往往能够克敌制胜。正因为这个,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第二名:李善长
李善长,明朝开国文臣之首,明朝第一任也是任期最长的宰相。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征战半生,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李善长善于国政,又通晓典故,裁决事务非常迅速,还善于辞令。朱元璋招贤纳士时,总是让李善长起草文告。朱元璋前后率军征讨,都命李善长留守,将吏顺从,居民安然,为前线将士运输兵饷、粮饷,从不缺乏。可以这样说,李善长就是朱元璋最稳固的后方。
第一名:徐达
徐达,明朝开国第一帅,开国将领之首。徐达也是朱元璋的发小兄弟,从小就与朱元璋有着兄弟般的情谊。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徐达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任他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七年,他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元朝残暴黑暗的统治。洪武元年,攻入大都,致使元朝灭亡。以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千古一帅徐达,功绩无人可及。
明代最高的爵位?
我国自周朝开始,就出现了公、侯、伯、子、男这五等爵位。汉朝把五等爵位变成了王和侯两种,能够得到这份殊荣的都是皇帝的本家、外戚和有功之臣,后来又把担任丞相一职的人封侯。自汉朝以后,尤其是到了五胡乱华时期,封爵就变得异常混乱,基本上在朝廷内任职的人都可以获得五等爵位。
到了明朝,形式为之一变。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给功臣以及死难将士的封号也都是五等爵位,可是等到坐稳天下之后,朱元璋觉得封爵太滥了,于是就把五等爵位变为三等爵位,也就是只有公、侯、伯,并且规定,文官不得封为公侯,最多只能封为伯爵,而且前提是必须立有军功。
从表面上看,是朱元璋苛刻,舍不得爵位赏赐,一个文臣一般是不会有机会立有军功的。这从一方面来讲,这个政策确实是朱元璋对武将们的偏爱,因为武将只要是有爵位,哪怕官职没有文官大,在朝中受到的尊崇和地位要远远高于文官,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文官势力。
可惜,这个制度在明朝中后期没有坚持下来。总兵在明朝属于武一品,可是在明末却出现了“总兵帐下无县令,县令亲随有总兵”这样的过于贬低武人的局面。为了鼓励文官们立功封爵,在明朝的官方学校里,是要开武备课程的,学子们一面学习圣人之言和治国之道,另一方面还要学习兵法和弓马。这个制度是朱元璋的首创,所以,明朝初期文臣们大多都是文武双全的。
在明朝的277年里,文臣封有爵位的一共才有九人,封为公爵的只有一人,其余八人都是伯爵
明朝文学家排名?
1、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江苏昆山人。明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家。
2、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3、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元末明初军事家、**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4、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 山*(今浙江绍兴)人。晚明文学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 茶艺鉴赏的行家,崇老庄之道,喜清雅幽静。不事科举,不求仕进,著述终老。精小品文,工诗词。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之一,其最擅散文。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广览简取,《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入选了初中语文课本)是他的代表作。
5、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明初著名**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6、高启:(1336-1373),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6、高启:(1336-1373),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8、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姑苏词*、前周柱史等。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冯梦龙出身士大夫家庭,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9、唐寅(唐伯虎):(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10、袁宏道(1568年-1610年),字中郎,号石公,明朝湖北省**县长安里人,知名文学家。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人称“三袁”。袁宏道为三袁之中,文学成就最为杰出。
为什么明代第一开国文臣是宋濂?
因为朱元璋称宋濂为开国文臣之首,所以有这种说法。其实明朝开国功劳最大的文臣应当是李善长跟刘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