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家庭住所消毒政策标准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国家防疫消杀标准(防疫消杀规范)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国家防疫消杀标准

法律分析:预防性消毒:在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时,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

疫源地消毒:对疫源地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消毒。疫源地是传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所能波及的范围。

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随时消毒: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国家防疫消杀标准

过程评价:针对现场消毒各环节进行的评价,通过核查消毒工作方案、消毒产品、消毒操作等关键因素,评价现场消毒工作是否合格。

消毒效果评价:针对现场消毒效果进行的评价,通过测试消毒前后微生物的减少量,评价现场消毒工作质量是否合格。

低温消毒:对温度在 0℃ 以下的环境或物品进行的消毒。低温消毒需使用在该温度下被证明有效的消毒因子。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六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

**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由中国人民***卫生主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家里有传染病人应如何消毒?

家里有传染病病人时,要根据所患传染病的传播特点进行消毒。
红眼病、体癣等传染性疾病主要是通过接触、共用生活用品的方式传播,这类接触性传播的传染病患者首先要做到个人生活用品**使用。家人与病人直接接触后要洗手或消毒手,家庭中的各种物品与居室环境应根据污染情况进行消毒。例如桌面、台面、各种把手,可能被手触摸的各个部位是间接接触性传播的重要部位,每天擦拭消毒1~2次即可,被血液、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要随时消毒。
痢疾、甲肝、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家庭消毒关键点是消毒处理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其中包括呕吐物、粪便及其盛放容器,被呕吐物、粪便污染的衣物与床上用品。处理污染物后要洗手或消毒手,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流感、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消毒处理重点是清除居室内污染的空气,在家庭中,采用开窗通风净化空气是简易有效的方法。同时,必须对患者隔离。
家庭中的消毒方法首选煮沸消毒,将被煮物品全部浸没在水中,100℃、15分钟,适用于所有耐煮物品。不能煮或者不方便煮时,可使用消毒剂,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规定的适用范围、使用浓度、作用时间消毒。被褥可采取暴晒的方法,每次暴晒6小时以上。
对于呼吸道传染病,消毒的重点是室内空气和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对室内空气,应在加强通风换气的基础上,必要时采取喷洒化学消毒剂(过氧乙酸、过**氢或84消毒液等)、紫外线照射、安装空气消毒机等措施;对病人分泌物,可加入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漂**上清液等),搅拌均匀,消毒后倒入厕所。
对于消化道传染病,消毒的重点应是病人的餐饮具、排泄物、剩余食物。可采取开水煮沸或蒸煮的方式进行消毒。排泄物、剩余饭菜也可按上述病人分泌物的处理方式进行消毒。
对于直接接触性传染病,消毒的重点应是病人使用的有关物品。可采取煮沸、消毒剂擦拭或浸泡等方式进行消毒。
对于经血传播的传染病,消毒的重点应是病人血迹污染物,可采取消毒剂浸泡、擦拭等方式进行消毒。

病人住所及公共场所的消毒措施有哪些?

(1)对住过病人的房间应及时进行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的消毒。可用15%过氧乙酸7ml(1g/m3)熏蒸2小时,或用2%过氧乙酸按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1小时。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2)对住过病人的楼层走道的墙壁、地面和所有公用电梯、楼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按100ml/m3喷雾两遍,作用30分钟后对易腐蚀、褪色的部位可用清水清洗或擦拭。

(3)对病人使用过的会议室、娱乐室及大厅、走道等场所应尽可能长时间地开窗通风换气。必要时可用过氧乙酸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方法**间)。

(4)对可能受污染的床上用品、毛巾可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对家具、日常用品等物体的表面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清洗或擦拭。

(5)流行区流行期间,公共场所应尽可能的通风换气。应确保公共场所的空调系统安全送气,防止爆发流行。可对整个供气设备和送气管路用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