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选择翻译技巧书籍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求推荐近十年关于翻译技巧的书籍 英语和中文的都要(翻译方面的书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求推荐近十年关于翻译技巧的书籍 英语和中文的都要

简介 《新概念英语》 双语出版人:沈维贤 合作出版人:李朋义 合作编译者:亚历山大(L.G Alexander),何其莘(He Qixin) 策划编辑:蔡女良 责任编辑:(朗文)管燕红,蔡德慧,(外研社)任小玫 封面设计:梁若基 出版社: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培生教育出版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出版 《新概念英语》(New Concept English)作为享誉全球的最为经典地道的英语教材,以其严密的体系性、严谨的科学性、精湛的实用性、浓郁的趣味性深受英语学习者的青睐,《新概念英语》在中国有40多年的历史,每年有数百万学习者,早已成为英语学习者的必选读物。[编辑本段]一册(英语初阶)基础班 学习英语的敲门砖(First Things First)讲练基本语音、语调(包括所有的音标、连读、同化)及英语中的基本语法、词法、句法及句型结构知识。学好第一册,是练好英语基本功的关键,适合于英语基础差,欲在短期内掌握英语基础的学习者。掌握后,可以参加中考一类考试。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封面[编辑本段]二册(实践与进步)初级班 构建英语的基石(Practice and Progress)在掌握一册语法知识的基础上,由浅入深、逐步讲解语法要点,使你轻松掌握枯燥的语法;通过对句型想方设法的分析及对词汇、短语的讲解,使你在听、说、读中能真正运用地道的句型。掌握后,可以参加高考一类考试。[编辑本段]三册(培养技能)提高班 掌握英语的关键(Developing Skills)着重分析句子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使你认识到句型的精炼、优美、实用与可模仿性,从而将其有机地运用于英语写作之中;老师将进一步扩充讲解词汇、短语及语法的实战运用。具备3000个左右的词汇,或已完成《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学习的学员可进行《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的学习。掌握后,相当于大学4级的水平。[编辑本段]四册(流利英语)高级班 体味英语的精髓(Fluency in English)四册涵盖了文化、经济、哲学、艺术、体育、**、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天文学等三十多个学科门类,语言文字精美独到,句型结构复杂多变而又不失简洁酣畅。同时诸多文章里蕴涵着深厚的哲思、美学及西方文化中独特的思维方式,这使得该教材成为每一位欲真正掌握英语语言精华的学习者不可多得、不可不学的教材。教师将与你共同体味其中的奥妙。完全掌握后,为雅思级别。[编辑本段]新概念学习手册: 1、先整体听一遍课文。看看自己到底能听懂多少。 2、利用复读机复读功能,逐句播放,听一句,写一句,碰到不会的单词了就先空着。继续往下听写。整篇课文或者你拟定的几句话都听写完了,再结合上下文看看那些不会的单词能不能猜出来。 3、逐句回放那些空着单词的句子,试一试能不能写出来。如果还不行,就打开书对照的看一下。在这里,我倒是不主张钻牛角尖,恨不能一个不会的单词憋好几年才写出来。因为,有些单词确实我们不会,那么直接看一下书,就知道了,下次也可能在其他课文中还会遇到,这就等于是复习了,不要太板了。其实,这次看了,未必下次你真的就会写。 4、把不会的单词,或者你认为含糊的单词去逐个的查词典,逐条的去看注解。 5、每天多听这些听写过的录音,最起码你要在今天听写新内容之前要默写一遍昨天听写过的。 6、看着中文注解写英文,联系中英互换。绝对有效。 7、如果你想练就口语,就要大声的去模仿朗读,最好能背读。 8、运用李阳的“一口气”训练你的伶牙俐齿,这个真是很管用,以后你会发现听任何英语都不会觉得语速快的。[编辑本段]语音与学习 看到论坛中的网友都在找新概念美语版的录音,可能与现在的大部分听力材料都是美语有关(如voa toefl).不过我推荐大家使用由英国longman公司录制的新概念,原因很简单,这套录音根据不同的英语水平设计了不同的时速,从第一册的每分钟约100个单词到第二册的每分钟120-140个单词,再到第三四册的每分钟150-160个单词,使学习者逐渐熟悉适应正常的说话速度,设计较为合理,而不象一般的录音都是一个速度.同时该录音采用的是Received Pronunciation.即BBC所使用的standard English,有利于大家以后适应收听BBC.[编辑本段]新概念英语背诵方法 方法(一) (1)明确目的,集中精力 背诵一篇课文或者一段必须掌握的语句,最忌东张西望,漫不经心,注意力分散。如果是一篇很简单的文字,背了几天后仍老出错,这肯定是用心不专的缘故。至于出现“前记后忘”的现象,则是正常的,这时千万不要向这种暂时困难屈服而打退堂鼓。 (2)确定任务,寻找窍门 背诵一篇短文,仅仅读几遍是行不通的,一定要熟读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才行。开始时可短一些,容易一些,然后作一定幅度的调整。此外,背诵时还要讲究一定的技巧,熟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大意,不仅不会记错和混淆,而且记住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 (3)坚持复背,及时检查 复习背诵的时间用得越多,记住的效果就越佳。例如,早晨背诵过的课文或知识,晚上睡前以及第二天起床后,应进行一次复背,并在每周六或周日再作适当的温习背诵,以后过一个月再复背一次。这样,可保证很长一段时期不会遗忘。 (4)加强默写,强化训练 所谓“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采取默写手段,可有效地巩固已经背诵了的课文和知识,而且对加深记忆大有好处。因为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图形和符号,经常默写可帮助我们促进右脑的开发。如果能切实做到循序渐进,长期进行默写训练,那么一定会有助于背诵的质量和效果。 方法(二) (1)反复阅读与再现相结合 单纯地反复阅读效果并不好,学习者应该在文章还没有完全记住前积极进行尝试再现,回忆不起来时再阅读。这样容易记住,而且保持时间也长。特别生疏的语句,注意多尝试再现几次。因为尝试再现是一种比阅读更积极的智力活动,又是一种自我检查的过程,使人更能集中精力,掌握识记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及时改正记忆中的错误。 (2)试背 背诵过程中,如果出现“卡壳”,应该进行追忆。追忆是有意和间接再现的形式,它需要付出很大的意志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多方面寻找线索,进行积极灵活的思维。因此,不能一“卡壳”,就立即停止背诵。 (3)熟背 文章通过理解消化,已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语句通过熟读试背,也已朗朗上口,如果再反复朗读几遍,就能流利地背诵下来。检查方式,除了个人和集体背诵外,还有对背,即两人面对面同时背诵,因为有对方干扰,可锻炼学生记忆的深刻性和正确性;提背,即打哪提,从哪背,提到哪,背到哪,可锻炼学生记忆的准确性。 (4)默写 这也是运用内部语言背诵的一种形式,既用脑,又动手,可加深对文章的记忆。一篇文章,就这样一段一段地把它“吃掉”。最后,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按照背诵各段的方法,再把全篇串联起来,进行背诵。 另外,为了使所背诵的内容长久地保持在头脑中,以便在实践中及时提取应用,学习者还应注意两点:一是遵循遗忘规律,合理安排复习。既要有天天背诵检查,又要每周集中安排一次背诵检查。不断强化记忆痕迹,避免其减弱或消退。二是根据识记程度对遗忘进程的影响,注意安排过度学习。实验表明,过度学习的效果优于适度学习的效果。所谓适度学习是指在识记材料刚刚达到背诵程度就中止的学习。而过度学习是指对识记材料达到背诵之后还继续进行学习。[编辑本段]新概念课程介绍及各册适应人群 教材: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学习英语的敲门砖(First Things First) 教学内容: 讲练基本语音、语调(补充包括所有的音标、连读、同化)及英语中的基本语法、词法、句法及句型结构知识。 适合人群: 零起点或英语基础差、欲在短期内掌握英语基础的学习者。 教材: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构建英语的基石(Practice and Progress) 教学目标: 在掌握第一册语法知识的基础上,由浅入深、逐步讲解语法要点,使你轻松掌握枯燥的语法;通过对句型结构的分析及对词汇、短语的讲解,使你在听、说、读中能真正运用地道的句型。 教学内容: 名词用法;冠词、代词、限定词用法;动词;英语基本时态(一般时态、进行时态、现在完成时);形容词与副词;主谓一致基本用法;英语五大基本句型;间接引语以及其他补充内容。 适合人群: 已掌握《新概念英语》第一册,但语法基础薄弱,需系统学习语法的学员。 教材: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掌握英语的关键(Developing Skills) 教学目标: 着重分析句子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使你认识到句型的精炼、优美、实用与可模仿性,从而将其有机地运用于英语写作之中;老师将进一步扩充讲解词汇、短语及语法的实战运用。 教学内容: 一般时态特殊用法;完成时态;难点时态;动词时态;主谓一致难点用法;定语从句;名词从句;状语从句;不定时;分词结构;介词;there be及it 句型;数量表达重点用法以及其他补充内容。 适合人群: 已掌握《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具备一定的英语语法、词汇及句型结构的学员[编辑本段]学习新概念的好处 对语感很有帮助 学习《新概念英语》对提高英语成绩绝对有帮助 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很多学新概念的人可能都听说过。有个高中生英语学新概念,方法就是把其中每一篇短文都背下来了。高中时背了前两册,大学又背了后两册。因为背得熟,所以基础扎实,口语、语法也很棒。后来留学美国,教授看他文章写得好的实在不象一个外国学生写的,就认为是他作弊。于是把他找来问,他说自己并没有作弊,教授说怎么证明,他说我可以流利的背诵文章。说着就给教授背了一篇又一篇,最后,教授哭了,感叹我自己的语言我都没有背一篇文章,却叫一个中国孩子背了去。 新概念的教程编排适合学习者全面掌握英语,如果能将其扎扎实实的背一遍,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了。我的一个老师教的背诵办法挺好,就是低头看书念一句之后,马上抬头将这句背出来,不要停留继续低头念下句,再抬头背这句,以段为单位,反复背,记得又快又准确,试试吧! 如何更好地学习新概念英语 在全世界的英语学习者的心目中,《新概念英语》可谓是一部“宝典”级的教材,如今在中国,学习《新概念英语》也已蔚然成风。那么这部“宝典”的与众不同之处到底体现在何处呢?《新概念英语》由英国著名的语言教育专家L.G.Alexander 先生编写,历经半个多世纪而经久不衰,因为它可以帮助学习者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素质。我就从这么几个方面帮大家分析一下学习《新概念英语》的好处和具体的学习方法: 第一部分,听力。 大家完全可以把《新概念英语》当成是一套很好的听力教材。《新概念英语》的配套磁带有英音的和美音的两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去选择购买。通过《新概念英语》练习英语听力的方法可以参考下列步骤: 第一步:不要看书,将整篇课文听写下来。如果有的词听不出来,猜测该词应该是什么,实在听不出来就不勉强。随着听写的增多,听力会逐渐增强。在听的过程中,也可加深对英语发音的认识。而且实践证明,如果能达到一听就懂的程度,你的脑子里英语翻译成汉语的现象就会消失,阅读理解的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第二步:把听写下来的文章与原文比对,查找错误,知道自己错在哪,以后今后如何避免。 第三步:跟着磁带反复跟读课文。注意各单词的读音以及语调等问题,语音语调尽量模仿磁带,力求接近磁带上的。 第二部分,词汇。 新概念教材课文里所学习的单词都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词汇,所以大家一定要掌握。对于意思不太明白的,最好用英英词典或者双解词典查阅并掌握其含义。 第三部分,语法和阅读。 建议大家进行课后的习题练习和同步测试,巩固学习内容,检验学习效果。尤其是,新概念每课都有一个自己的核心语法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要将每课的这一个语法掌握。如果个别同学感觉自己的语法和阅读水平较差的,最好选择一些与自己水平相当的语法教材和英语分级阅读读物来进行课外学习,以提高英语实力。 第四部分,写作。 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借学习新概念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其实这也是有法可循的。你可以在接触一篇新的课文前,先不要看它的英文,而是根据它的中文翻译自己写再翻译成英语,然后再和原文对照,这样一经对比,就可以找到自己写作的弱点和问题,及时修正,日久积累,从而获得提高。特别是第三册和第四册里面的一些美文,就为大家提供了相当好的写作方法和经典范文。 第五部分,背诵。 在学习过程中,背诵一些经典课文将对英语的记忆、理解非常有益。尤其对于英语初学者而言,通过背诵课文可以加深对英语的记忆,在头脑中形成固定的记忆区域,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多经典的句型、语法、词汇,通过背诵课文,都可以十分有效地长驻背诵者心中,这样一来,同学们的阅读、语法和写作,能够同时得到提高。[编辑本段]《新概念英语》第二册 背诵课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 背诵课 与该册的其他授课不同,它不讲解课文语法知识及其他英语知识,它主要传授英语背诵技能及背诵方法,是我倾尽毕生心血,几十年如一日,研究摸索所得。本课主要任务是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及熟练的记忆技能帮你迅速记住该篇课文。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背诵课按照课文句子在人们大脑中的记忆过程,依次采取了填空①, 填空② , 全篇通记,依据关键词再现全篇课文,依英语句子结构,照汉语提示,写英语单词,重新组合句中单词,再现单句、及全篇课文以及取单词的第一字母,完成单词及句子的再现的不同形式,在句子中的学习过程中,把句中的语法词汇和句中的词组,依次安排在不同的场合,这样就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在学习英语句子过程中轻松自然的速记句子过程。它避免了记硬背的生硬做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此外,本片附件中还配备了《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的单词速记,形象生动的动画演绎,实现了单词和短语的快速记忆,课文背诵+单词速记,让你的学习轻松自如,事半功倍! 还有,为辅助本教学片,我们还配备了相应的练习册,写与背完美结合,帮助你在记忆的同时实现《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的书面记忆!

学翻译用哪些书籍比较好,帮忙提点建议哦~~~非常感谢

求推荐近十年关于翻译技巧的书籍 英语和中文的都要

翻译最好别学!不好玩儿的。
请看:
第一步母语母文(以汉为例):
听汉说汉,读中写中
第二步外语外文(以英为例):
听英说英,读英写英
第三步双语双文专业(以商务为例):
用中文汉语学商务达到中国大学水平,用英文英语学商务达到美国大学水平
第四步翻译(商务专业的且在大学水平及以下,硕士以上级别的翻译不了!):
听汉说英,听英说汉,读中写英,读英写中,听汉写英,听英写中,读中说英,读英说汉
就是说一共8种不同翻译。

但是,其他专业的照样翻译不了!

英语翻译,自学成才,没有一点出路吗?

没学历就用能力征服别人,甚至比有学历的更优秀,不要灰心!
建议你考下人事部翻译资格证CATTI,考试的官网是 ****catti*******

建议你多做翻译练习(有参考答案的)并找缺补差,不断积累提高;最好有高水平翻译老师或者资深翻译的指导和帮你修改练习,这样训练起来效果好很多,也更容易看到自己不足和缺点,自己翻译的东西往往看不出多大问题;平时可以将CATTI 资料当做训练MTI翻译能力的素材的

推荐些学习资料

翻译期刊:
《中国翻译》、《经济学人》、《中国科技翻译》、《外语界》、《上海翻译》等都不错

翻译门户:
沪江英语翻译版、EN8848翻译版、
大家论坛翻译版(http://club****sage***m/forum-419-1.html)
全球500强企业及知名企业的多语种对照网站(这也是很好的学习资源,实战性很强!)

公共微信平台:
翻译教学与研究(ID:fanyiluntan)
沃领域翻译(ID:WOW-TRAN)
乐思福教育(ID:Isfirst2013)
中视天之聪(ID:kaosee_4008112230)

经典的译作(双语对照版):
《唐诗三百首》- 许渊冲 译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孙子兵法》- Lionel Giles 译
《散文佳作108篇》(汉英·英汉对照)
等等

--- 最后我想说,如果你真的喜欢翻译、真的想去学习和了解翻译,生活里到处是素材!翻译是很实际的东西,更讲究实战、更需要用所学去解决交流和沟通中语言障碍,不妨淡化下理论~

关于CATTI复习,可以查看我以前回答的有关帖子:

复习建议
建议看看本人以前回答的有关CATTI 的帖子,对你有用的: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3676862.html?si=2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3372268.html?si=3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3635238.html?si=4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4988484.html?si=7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3697336.html?si=8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2024993.html?si=10

...............
http://zhidao.baidu.com/q?word=CATTI+%D1%A7%CF%B0%D7%CA%C1%CF&ct=17&pn=0&tn=ikaslist&rn=10&lm=0&fr=search

1. 单词

(1)平时:如何背单词

(2)考试时:什么样的单词需要在什么时候查字典

我想强调一点,课下有位女生问我考前是否需要把汉译英比较常见又相对比较固定的英文译法背下来。我也有过类似疑惑,不过现在我认为,不能带字典的翻译类考试,这些词语的积累是越多越好,因为这种考试是在考你实打实的英文功底,积累了这些词你的表达会更地道。难度是,记忆量较大,而且具体划分这类词语的标准很难量化。

像人事部三笔这样的考试可以查字典,你只需要混个眼熟就行,这样以便查字典时,该选择字典里的具体哪个词会比较得心应手(例如:西藏地处世界屋脊,你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on the roof of the world而不是其他一些词),查字典的速度会更快一些;如果你能把这些词语记忆准确,那就更好了,考试时就不用再查字典,能节省更多宝贵时间。

2. 保持上课的一种持续状态—实践

我是BY008班的学生,结课后我在中国人校友录上建立了该班级(网址是by008.alumni.chinaren***m,大家可以以班级友人的形式加入,共同分享翻译的苦与乐),考试结束后一个月大家就觉得把老师教的东西又还给他了,不过我还是坚持:

(1)结课后,考试前—需要实践
上课不同老师都讲授了不同方法,这些理论是他们经过了无数实践得到的精华部分。大家在考试前一定要重温老师讲授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像平时老师上课按照这些方法带着我们翻译的每一篇文章一样,用这些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用这些方法带动我们所做的每一篇翻译。

(2)考试后—仍需实践
考试不是终极目的,大家来学翻译都是为了以后职业生涯做准备,所以不管三笔考试通过与否,以后都还是要用英语的。因此,考试结束后,大家也要尽量保持考试前的持续状态,用老师教的方法去实践你的翻译。考试结束了,翻译的路、英语的路还长着呢。

以上说的话看似有些空泛,具体建议这样操作:

(1)课上讲过的文章:这些都是短短45个小时老师讲过的精华文章,要彻底消化。用笔译和视译结合的方法,重现上课老师分析句子的思路。英译汉一篇文章,再汉译英把它译回去,品味其中固定结构套用和选词用词的韵味。

(2)新文章:以后大家遇到的全部都是没有遇到过的文章,在到达一定水平之前,争取每一篇文章都要动笔进行笔译。不能只看不写,不能只做视译不做笔译。我感觉一到动笔写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差的不只是英文,中文水平也不怎么样,就连一句中国话都说不利落。所以平时只是读读看看、只追求心理上的理解,跟译出来并写下来这种感觉相去甚远。此外,所选择的这些文章一定要有比你水平高出很多的人士给出的参考译文以便找差距。没有参考译文的文章,除非你要挣钱,否则最好别耽误时间翻译了。

具体“量”上的要求:对于参加5月13日三笔考试的同学,建议每周至少要保证3次,每次3个小时(一篇英译汉,一篇汉译英),严格控制长度和时间。这样在考试之前才能持续保持一种良好的考试状态。

3. 用书问题

(1)用什么书:课上的教材、浅绿色的老《实务》即可。这本书的难度,尤其是正文部分要比考试难,总之正文和练习都适合训练。深绿色的新《实务》作为辅助教材,难度适合考试,但建议在老《实务》的文章都做完的基础上再买本新《实务》练练。

(2)怎么用这本书

A.课文和练习的文章
课上老师会强调哪些文体跟考试比较接近,重点练这类文章;不是太接近的,每种题材的都要练练,说不定以后工作就会遇到这类文章了。

B.如何利用答案
课上老师讲得很详细、很具体,我小补充一点。永远不能追求与答案完全一致。与其叫做“参考答案”,更准的叫法是“参考译文”。翻译永远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只要意思忠实原文,话怎么说都行。也不要觉得总是跟参考译文相差很远而产生自卑心理.

英译汉时:
: 第一,比较你的翻译和参考译文在意思方面的差异,如存在差异,很有可能是你理解原文就错了。
: 第二,看参考译文的用词是不是有可借鉴的地方,学学中文。

汉译英时,学得东西就更多了:
: 第一,看看你定的主干结构跟参考译文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它这么定。
: 第二,它把一个一节一节类似于竹子似的汉语小碎句在整合到一个大树似的英文结构中,各个树枝的节点是怎么连接、整合起来的。
: 第三,我的用词为什么跟它的不一样,是不是它的用词更地道。

C.如何利用教材中的技巧部分
跟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笔译课和很多翻译书一样,这本书也列出了几种翻译技巧,挺实用的,有时间可以看看。不过这些只是起锦上添花的作用,真正英译汉、汉译英的最基本、最实用、最易学的技能,这最实在

请问一下,学习英文翻译,有哪些比较好的书推荐下,谢谢了

如果你是科班的学生,估计老师会给列书目的吧?上这里来问,估计是出于业余爱好?
如果是业余爱好,推荐你先从尤金耐达师祖的两本书开始看起吧。
《翻译的科学探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翻译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看好了之后再看英汉对比方面的书王菊泉教授的《英汉语言文化与对比》,最近他又有一本新作,是英汉对比入门指导,想当一个合格的好翻译,不学“对比”这一门课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些都看完了之后,才上升到实践阶段,这时候就可以看看张培基的《英译散文选》了,这个阶段,推荐你看一下《***文选第三卷》中英对照着看。

最后,还有一本重中之重的书,即《中式英语之鉴》,要一直看,多看几遍,祝愿你早日成为一个合格的译员!

学习翻译用哪些书籍比较好

英汉词典

求一些关于英汉翻译理论的书名!谢谢!

丁雪英 (1941.12-),女,汉族,江苏无锡人,***员,教授。1960年至1965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65年赴法国格雷诺布尔大学进 修一年;1984年赴法国巴黎二大新闻学院进修;1991年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进修。1998年赴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大学讲学。目前担任法语系四年级和研究生课程。曾参加全国法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的制定工作。主要研究法国与法语国家、地区国情;法国传播学,法国文学。主要译著有:《悲惨世界》(简写本)、《当代新闻学》(合译)、《万有百科的翻译》《人生拼图版》(合译)。在瑞士以及加拿大、法国的《Année Internationale Francophone》年刊等报刊、杂志发表数篇文章。2001年5月赴巴黎参加国际研讨会并宣讲论文。参加了《法汉大词典》及《现代法语疑难词典》的编写工作。��

马大品 (1941-),男,汉族,河南柘城人,***员,教授。专长中国古典诗歌研究。1965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同年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至今,1998年聘为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佛道诗歌总汇》(主编)、《中国历代爱情诗三百首》、《历代赠别诗选》、《中国诗歌大词典》(副主编)、《留学生多功能辞典》(副主编),并参与编写《古代神话故事》、《华夏文化辞典》、《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等。��

尹城 (1944.12-),男,汉族,天津人,教授。1980年9月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研究生班,以现代俄语为研究方向,1993年9月被授予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曾经担任俄语专业本科生高年级实践课、硕士生翻译理论与实践、对比语言学理论等多种课程教学工作。曾任系副主任、高年级教研室主任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教研室主任。曾在莫斯科大学、莫斯科普希金俄语学院进修,在波兰华沙大学东方学院汉学系任教。现任《俄语学习》杂志主编。研究方向为现代俄语语言理论、翻译理论与实践、对比语言学、汉俄语言与文化比较。代表性著作有《俄语完成体及其汉语对等值》、《类型语言学的形成与发展》、《俄译汉中对偶体的处理》、《论对比语言学》、《语际干扰与外语教学》。代表性译著有《实用汉语课本》(俄文版)、《现代汉语课本》(俄文版)、《外国人学中国话》(俄文版)、《电话里的罗曼史》(中篇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篇小说)。

��
王立礼 (1941-),女,汉族,河北易县人,***员,教授。1959年至1964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后留校工作,担任本科的听说读写译各种类型课程。1983年至1985年作为富布赖特访问学者在美国斯密斯学院和弗吉尼亚大学进修美国文学;1991年在史坦福大学研究美国华裔文学;1993年至1994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妇女文学和华裔文学。代表性著作有《高级英语》(合编)、《英语视听说教程》(合编);译著为《纯真的年代》(合译)。参与编写:《美国文学名著精选》、《欧洲文化入门》、、《外国文学(欧洲部分)》、《外国艺术形象词典》等。��

王克非 (1954.10-),男,汉族,北京人,***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至1986年在湖南省地质研究所工作,期间参加湖南省首届高教自考英语考试,获优秀毕业生奖,评为湖南省青年自学模范。1986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师从许国璋教授,1989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工作兼在职博士生,1993年获博士学位;1994年任副教授,1997年晋升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和翻译研究,著作有《中日近代对西方**哲学思想的摄取》、《翻译文化史论》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约50篇,译文译著约30种,编著9种,其中《中国翻译研究专号》(英、法文)(两主编之一)在加拿大出版,论文为国际权威检索SCI收录。近年开设"翻译理论"、"翻译与文化"、"英汉比较与翻译"等硕士生课程。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教委科研项目,1998年获日本文部省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国际招标研究项目。自1990年起任《外语教学与研究》副主编、1999年任主编(之一),自1994年《外语与翻译》创刊起兼任该刊高级编审。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所副所长、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大项目负责人)、北外国家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和语言学博士点的翻译与英汉对比研究方向负责人;另有多种学术兼职。于1999年享受**特殊津贴。��

王炳钧 (1955.2-),男,汉族,山西太原人,***员,教授。主要从事德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任《德语学习》杂志主编。主要著作:《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945年以来在德国的接受史》、《文学与认识--德语文学教程》;数十篇文学评论论文以及《经验与贫困(本雅明美学文集)》等著作。于1993年享受**特殊津贴。��

王福祥 (1934-),男,汉族,山东寿光人。***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50年就读于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俄文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1955年考取研究生赴苏联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学习,1959年毕业获语文学副博士学位。1960年起执教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曾任俄语系教研室主任。1969年10月至1978年8月在北京**52817**任副参谋长、参谋二部科长等职。1978年9月回北京外国语学院工作,1979年后任副教授、教授,1982年至1997年先后任副院长、院长、校长(兼*委副**)。现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审委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博士后管理专家组成员、国家教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俄语教学》杂志主编、北京语言学会副会长、国际俄罗斯语言文学教师协会**团成员。主要科研成果:专著《俄语话语结构分析》、《俄语实际切分句法》、《主从复合句分类原则》(用俄文撰写)、《现代俄语句法》、《话语语言学》(用俄文撰写)、《汉语话语语言初探》、《话语语言学概论》、《日本汉诗撷英》、《日本汉诗与中国历史人物典故》、《俄罗斯诗歌撷英》;编著《俄语句**文集》、《话语语言学论文集》、《对比语言学论文集》、《日本文章学论文集》、《文化与语言论文集》、《中国语言现状与展望》;论文《中国的俄语学》、《话语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论并列并系与并列结构》、《论复杂句法整体》、《论现代俄语中的分解结构》、《论重复关系与重复结构》(均用俄文撰写)等。198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1987年获国际俄罗斯语言文学教师协会颁发的"普希金奖章",1990年获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颁发的名人荣誉证书并被录入《澳洲及远东名人录》,1994年获泰国清迈皇家师范学院颁发的教育工作者荣誉证书,1995年获美国传记研究所授予的名人荣誉证书。于1991年享受**特殊津贴。��

邓淑碧 (1943.5-),女,汉族,重庆人,***员,教授。1965年4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柬埔寨语专业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任亚非语系副主任。1976年1月至7月,担任中国赴柬疟疾防治考察组翻译。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先后为柬方来华人员担任培训翻译,涉及火**专业、摄影洗印专业、医学化验专业及坦克驾驶等。1988年12月,被聘为柬埔寨语专业副教授,1994年11月至1995年11月公派赴泰国教汉语,1996年至1999年为北京大学东南亚文化专业的研究生开设柬埔寨历史与现状、中柬友好关系史、柬埔寨文化等讲座。1999年9月被聘为柬埔寨语专业教授。编著有大学教材《柬埔寨语》第三册,《柬埔寨语语法》(合编)。80年代至今,在全国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及译著10余篇,担任10多部大中型辞书、专著中有关柬埔寨部分的编撰工作。��

冯志臣 (1937.5-),男,汉族,吉林敦化人,***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至1961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罗马尼亚语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61年至1965年在布加勒斯特大学语文系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65年回国后,在罗语教研室任教至今。主讲罗语本科各年级实践课、罗马尼亚史地、文学、政论、外刊、翻译等课程。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现代罗语通论、罗文学研究等。为博士研究生开设现代罗语理论研究、20世纪罗马尼亚文学、比较文学专题研究。曾任罗语教研室主任、《东欧》杂志主编、东欧语系系主任等职。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汉罗词典》(主编)、《罗汉词典》(主编)、《雅西大学》、《东欧戏剧史》(合著)、《东欧当代文学史》(合著)、《罗马尼亚文学》等。译著有《考什布克诗选》、《呓语》(合译)、《公正**》、《罗马尼亚戏剧选》(合译)、《权利与真理》、《卡拉迦列讽刺文集》(合译)、《吉德里兄弟》(合译)、《萨**亚努短篇小说选》(合译)等。曾参加《外国文学家大词典》、《外国名作家大词典》等多种辞书的撰写工作。发表文学研究论文10余篇。2000年获罗马尼亚颁发的"埃米内斯库诞辰150周年"荣誉证书。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于1993年享受**特殊津贴。�


史希同 (1940.7-),男,汉族,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年考入外交学院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1962年转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继续学习阿拉伯语专业,1964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97年评为教授,1997年任博士生导师。自1964年起,长期担任基础阶段精读课教学,也教过语法课、泛读课和口语课。自1977年起先后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精读、阿拉伯历史、口译、笔译、翻译理论与实践、阿拉伯文化及中阿文化交流等课程。自1982年起为研究生开设阿拉伯历史课和阿拉伯文化课。自1998年起开始带博士生。现任系研究生教研室主任。主要科研成果有《传承与交融:阿拉伯文化》(合著),该书1995年荣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994年**淑馨出版社出版了繁体字版。译著有《阿拉伯--***文化史》第二册、第三册(合译)、第五册。主持编写《高等学校阿拉伯语专业基础阶段阿拉伯语教学大纲》,参与编写《阿拉伯语基础口语》、《阿拉伯语速成》(1-2册)(合著)、《阿拉伯语》第一册(语音部分)、《阿拉伯语速成》录像90小时(主讲)、《阿拉伯语速成》录音8盘(主录)、《阿拉伯语语音》4盘(主录)、《阿拉伯语》第一册录音5盘(主录)、《基础阿拉伯语》第一册录音6盘(主录)。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外国大事典》、《外国历史名人传》撰写词条约3.5万字。发表《浅谈阿拉伯语及其语音教学》、《文化与现代化》论文等6篇。于1999年享受**特殊津贴。��

史铁强 (1954-),汉族,辽宁沈阳人,***员,教授。1977年考入辽宁师范学院外语系学习俄语,1982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同时考入四川外语学院俄语系攻读硕士学位,1985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中国人**官大学俄语教研室任教。1987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期间先后讲授过俄语本科高、低年级的实践课、口译课、笔译课、听说课、阅读课、经贸课,以及研究生的修辞学等多门课程。1992年被评为副教授,1993年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1997年被评为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俄语修辞学、话语语言学、对比语言学。1995年起担任俄语学院副院长至今。此外兼任教育部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秘书、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等职。主要科研成果国内发表文章有《漫谈俄语文学作品中的双关语》;《略谈俄语熟语的修辞性活用》;《超句统一体及其在教学中的地位》等10多篇;国外发表的文章有:《罗佐夫戏剧中的滑稽言语手段》;《俄语小品文中的喜剧手段》等6篇;著作及辞书有《经贸俄语(合著,为第一作者)等。��

白春仁 (1935.12-),男,汉族,哈尔滨人,***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54年夏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毕业后,从事俄语翻译工作两年。1956年至1961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年至1993年任俄语系主任。1990年起任博士生导师。1992年至1997年任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俄语组组长。现兼任**友好协会理事、中外文论研究会理事。多年从事俄语修辞学、文学修辞学、诗学、汉俄语文比较、翻译等学科的研究与教学,兼作文学研究与文学翻译。用俄语著有《文学修辞概论》、《俄苏作家风格分析》。出版中文专著有《文学修辞学》、《俄语语体研究》(合著)。于1992年享受**特殊津贴。��

刘永信 (1939.8-),男,汉族,江西广丰人,***员,教授。1960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后转西语系学习西班牙语语言文学,1965年2月提前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79年至1981在西班牙马德里大学进修,1988年至1989年和1994年至1995年两度在马德里自治大学任教,担任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先后为西班牙语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精读、泛读、西班牙文学导论、二十世纪西班牙文学等课程。研究方向为西班牙文学。发表论文《西班牙社会小说评价》、《孔子的哲学原理》、《西班牙语综合教学法》(第一作者)等6篇,教材《西班牙文学选集》(第一编者),译著《红豆》等3篇(汉译西)。曾担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现任系*总支**、校*委会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西语葡语教学研究会会长。1996年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

刘家海 (1942.8-)男,汉族,上海人,***员,教授。1960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西班牙语语言文学专业,1965年2月提前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82年至1984年在墨西哥学院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进修,1991年至1992和1997年至1998两度在马德里自治大学任教,担任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的教学。先后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精读、泛读、西语国家报刊导读、对象国研究等课程。研究方向为对象国研究。曾担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等职。主要译著有《小癞子》、《大森林的故事》等中译西小说3篇、西译中小说6篇。1997年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

刘润清 (1939.10-),男,汉族,河北武强人,***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1965年留校任教。1978年入本校英语系研究生班学习,1980年获硕士学位。1984年至1986年在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学习,获副博士学位。一直在本校英语系任教,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开设英语实践课、语言学导论、理论语言学、语言学流派、语用学、文体学、语言测试、科研方法等课程。1992年调到外国语言研究所工作,任副所长,1994年后任所长,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副主编、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全国自学考试英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专著有《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西方语言学流派》、《论大学英语教学》、《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等。主要论文有《我国语言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1世纪的英语教学》、《外语教学研究的趋势》等。主持过的重大科研项目有全国外语教育抽样调查、中国英语本科学生素质调查、全国英语职称等级考试大纲的制定、同等学历者申请硕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大纲的制定。从2000年3 月起,兼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1993年享受**特殊津贴。��

吉庆莲 (1941.9-),女,汉族,上海人,教授。1959年9月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学习,1964年7月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1985年至1986年、1990年至1991年间,分别在突尼斯大学文学院和巴黎第八大学进修法国二十世纪文学和法语语言学。1981年至1983年在中国派往贝宁医疗队任翻译,1999年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过笔译工作。主要译作有法国当代作家勒克来兹奥的《人间仙山》;法国作家乔治·桑的《贺拉斯》、《莱昂纳·莱昂尼》、《莱丽亚》;法国作家左拉的《肉体的恶魔》;意大利作家布扎蒂的《海怪K》。发表的文章有《从新小说到新寓言--50年代以来法国小说的演变》、《法国当代女性小说扫描》、《法国为何兴起自传体小说热》、《莱丽亚和乔治·桑》、《肉体恶魔序言》、《走红法国文坛的端木松》等6篇。曾参与《法语缩略语字典》,《法语新词新意辞典》,《**汉辞典》的编写工作。��

孙成敖 (1943-),男,汉族,北京人,***员,研究员。1966年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在西语系教授过精读、语法、翻译等课程。1982年赴巴西坎皮纳斯大学进修葡萄牙语及巴西文学。1984年由西语系调入外国文学研究所。1987年至1992年在中国驻葡萄牙大使馆文化处任二等秘书、一等秘书。1993年至1995年应聘在**大学教授葡译中翻译课程。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理事。参加过《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20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等编写工作,是《拉丁美洲文学史》的作者之一,著有《巴西文学》一书。主要译著有《加布里埃拉》、《葡萄牙当代短篇小说选》、《我是写人民的小说家》、《金卡斯·博尔巴》等10余部。��

孙桂荣 (1941.5-),女,汉族,河北人,教授。1960年至1965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目前担任法语系本科三年级的法国文学史课和研究生二年级的法国二十世纪文学课,并不定期参加为全校研究生开设的世界文学讲座课,承担法国文学部分。1985年至1988年在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译作有《良知》、《水晶瓶塞》等5部法国二十世纪小说家的作品、大仲马的《**山伯爵》,米歇尔·维诺克的《知识分子的世纪》;加拿大著名女作家安娜·埃贝尔获法国费米纳文学奖的作品《狂鸥》,和小说《卡穆拉斯卡》,共400多万字。为迎接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1994年主编了加拿大女作家文集《房中鸟》,并翻译了其中多部作品。1993年参加为**锦绣出版社的法国拉胡斯文化百科全书《万有百科》的翻译工作,担任其中第十章《作品与杰作》和第十一章《发现与发明》的翻译,共80余万字;1998年为陕西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文学名著《**山伯爵》,著作《魁北克文学史》,即将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庄绎传 (1933.7-),男,汉族,山东济南人,***员,教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54年本科毕业,1957年研究生毕业)。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文学艺术翻译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编委。长期从事翻译实践和教学工作,曾参加毛**、***、***著作英译本的翻译和修订工作以及国内重要文件的英译工作,并在国内外参加联合国文件的汉译及审定工作。曾在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地工作或从事学术研究。著有《汉英翻译五百例》、《英汉翻译教程》、节译After Babel(《通天塔--文学翻译理论研究》),合译The Woman in White(《白衣女人》), East Lynne(《东林怨》),Gone with the Wind(《飘》)。汉译David Copperfield(《大卫·科波菲尔》)。于1992年享受**特殊津贴。

现在是一名某一本大学英语专业大二的学生,想要考上外的mti翻译硕士,请推荐一些翻译类的书籍,要通俗

多做题,没必要追求真题,报考院校要量力而行

非在校生禁止考六级,但是你可以报考MTI,如果希望做翻译考取人事部二级笔译证书也是一种入行途径。本人一本师范计算机毕业,在校过六级。毕业后做过两年高中计算机教师,后辞职投身广州汇泉翻译公司,有6年500多万字翻译经验,持CATTI 2笔译证,有大量MTI和CATTI及口笔译辅导资料电子档可免费赠送有志于翻译事业的朋友!

自学英语有什么好的书籍介绍?推荐几本给我吧!

建议你购买一本《16天英语入门》,是新东方出的,而且新东方在线论坛里面有配套MP3可以免费下载,针对**英语零起点学习编写,我觉得很适合你,可以先到附近的书店看看具体内容,再到网上购买。另外,还推荐一本《标准美语发音的13个秘诀》,你想学口语,必须打好发音的基础,否则以后寸步难行,这本书里面的女声太漂亮了!如果你学得惟妙惟肖,再加上熟练你买的《365天英语口语大全:日常口语》,基本上可以超过大多数大学生的口语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