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调皮孩子如何成为未来的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太过活跃的孩子,家长该如何因材施教“化害为利”?(活跃的孩子怎么管教)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太过活跃的孩子,家长该如何因材施教“化害为利”?

有的家长因为孩子内向而发愁,但是有的家长则因为孩子好动太活跃发愁,整天没个安静的时候,不是动个不停就是嘴巴不闲着,一天到晚像个小麻雀,活跃的不得了。

孩子就像一个精力无限的永动机,总是静不下来,通常情况下家长会更喜欢活跃一些的孩子,认为这样的孩子更聪明而且性格也更外向。

太过活跃的孩子,家长该如何因材施教“化害为利”?

但是如果孩子精力太充沛,有的时候也会搞得家长精疲力尽,甚至因为太调皮而伤害到自己,家长如果不会正确应对,会让孩子失控,导致行为不端或者是出现一些其他意想不到的状况。

孩子一刻都闲不住,还总是对别人的事特别感兴趣,出现任何声音都要去看一看,稍微有些不满就全部都要表现出来,不是摔东西就是气急败坏,父母在面对过于活跃的孩子的时候一开始还能有耐心和他们讲道理,规范言行,但是时间长了就会觉得心力交瘁,不愿意理他们了。

尤其是在公共场场合,父母说什么孩子都像听不见一样,我行我素无所顾忌,总是会弄的很尴尬,父母只有采用强硬的手段才能**孩子,但是强制**只能在一段时间内有用,等到孩子熟悉了家长的套路,不管是威胁还是动手,效果越来越差。

而且总是用强硬手段让孩子听话,只会加剧孩子的对抗行为和逆反心理,造成亲自之间沟通的隔阂和障碍。

但是活跃型的孩子也有着属于他们得天独厚的优点:

一般来说,活跃性的孩子更加在意的是实干行动还有结果,他们不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观察和思考上,他们做事不会有太多计划,是在行动中获取经验,这样的孩子更加愿意与外界接触,与他人合作而且内心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自我激励程序。

家长可以这样来教育活跃型孩子,让他们更加配合

1. 让孩子拥有自主权利

活跃型孩子的特点就是非常有自我主张,他们并不喜欢什么事情都听大人的,所以家长要学会适当放手,在关键时刻给孩子建议和指导,剩下的就交给孩子来做。

在整体大框架不变的情况下,给孩子做好规划,剩下的内容就让孩子自己决定,如果家长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权利,孩子会认为父母是尊重自己的,他们在做事情上会更加乐于合作并且为自己能做的事情感到兴奋。

当孩子明确知道了计划和活动规则的时候,也会非常容易认同家长的建议,并且愿意配合父母的意见去做事。这样长期以往孩子会形成很好的自信,在今后也会在团体中担任领导者的角色,带领团队其他人未完成一个目标而奋斗。

家长要注意,在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时候要表现的强势一些,如果体现的软弱或者优柔寡断的话,就会被孩子反驳或者是夺回决定权。

家长在做决定的时候要果断一些,不给孩子反驳的机会,这样孩子才能在大事上听从父母的建议,不出大错。

2. 满足孩子成为焦点的**

活跃型的孩子希望自己到哪里都是焦点人物,他们不会惧怕别人的目光,家长可以创造条件让孩子成为比较显眼的小领导。

活跃型的孩子很有责任感,他们很享受自己能为一件事负责的感觉,而且他们的精力很充沛,需要家长精心的安排才能让自己过剩的精力不至于无处发泄,家长要满足孩子的表现欲和责任感,孩子有了做事情的机会,就不会把过剩的精力放在调皮捣蛋上了。

活跃型的孩子需要得到的是父母的信任而不是不耐烦,如果把活跃型的孩子置于领导位置并且给他们明确的指示,孩子自然就会变得更加容易合作。

3. 别让孩子停下来

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家长不要总是打断孩子或者告诉孩子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如果孩子不求助家长就让他们安心的做下去即可。

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对于活跃型的孩子来说社交是最好的发泄精力的方式,只让他们坐在那里听别人说话是很闷的,孩子需要的是自己去做事情,他们需要四处活动,当一个活动结束之后,家长要马上给孩子找一个新的活动让孩子有事可做。

对于活跃型孩子来说,没事可做就是一种惩罚,有的时候让这样的孩子加入一些大人的活动也未尝不可,孩子会很乐于加入到各种活动之中并且充分参与。

孩子会更愿意成为家长的小助手,帮助大人做事情,即使孩子只能帮一点小忙,家长也要及时鼓励,感谢孩子的帮助,这样能让孩子自信心爆棚,承认劳动成果对于活跃型的孩子来说就是最大的肯定。

可以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洗小手绢,看着干净整洁的房间,家长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活跃型的孩子总是希望成功,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比成功本身有更大的动力了。

4. 确立家庭主导者地位

活跃型的孩子喜欢权利,当他们拒绝家长要求的时候,通常需要的是一个坚决的声音来告诉他们谁才是家里真正的领导者。

孩子可以拒绝,但是父母主导者的地位是不能改变的,可以承认孩子正在做的事情,但是要更加坚定的再次提出父母的要求,活跃型的孩子需要明确的信息来告诉他们“能做什么”,父母可以用“我希望”这样的句子来提醒孩子接下来可以做什么。

这样才能将孩子的抵触情绪降到最低,更好的配合大人的命令执行行为。对于活跃型的孩子来说犯错没有关系,孩子其实在犯错上也是尽心尽力的去做了,只要能改正就可以了。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10岁之前孩子的自控能力都在不断完善中,家长不应该用强权去**孩子的天性,更不能用家长的想象去要求孩子成为一个和他们性格截然相反的人。

孩子的天性需要自由,孩子的个性千差万别,家长对于好孩子的要求却永远都只有一个,“乖巧,听话”。很多家长在面对活泼好动的孩子时候,都采用批评教育的方式,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改造出一个安静听话的孩子。

孩子考第几将来才能有出息?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美国人阿姆斯特朗,可是再问第二个是谁你还知道吗?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极大,成绩就是孩子评价孩子的重要标准,所以把这放到家人眼里就是,只能考第一。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一定就要考第一才行么?根据很多有经验的班主任表示,班级第一名的孩子确实很讨老师喜欢,不过再看毕业以及步入社会后的状态,上学时考第一的孩子普遍的发展都是相对较差。

这就是命

十一假期期间,我们一批高中同学终于在毕业十年后再度重聚 。饭桌上,大家觥筹交错间也是纷纷述说目前的各自发展情况,上学时在班里名列前茅的几个同学,虽然现在也可以,但是另有几个学习实在一般的,现在却真的不错。

聚会结束后,就在大家准备AA结账时,服务员却说早就有人把单给买了,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曾经一个班里存在感特别低的同学结了账,他现在都是自己当了老板。这里倒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这位同学实在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可是老师听说这件事后,只是微微一笑,还说自己一点不奇怪,因为这个学生脑子特别灵活,只是没把注意力完全的放在学习上。

作家林清玄大概说过这么一段话,意思是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好,那就告诉他们不需要太过努力,只是保持在7-17就可以了,如果学习不好,那就努力进到这个范畴里面。

林清玄的话有道理吗?

仔细一想的话,这句话确实很有意思,因为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自小就被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沉重的压力下,他们不敢退步,可是上升的空间又太过狭小,这样就很容易因为压力而崩溃。

不排除有一些天赋异禀的人,不过大多数成绩好的人也都是因为刻苦和努力才实现的。不过大概率也可能会学“傻”了,不但缺乏基本的社交能力,就连基本的生活自理都得让家长操心。

而7-17名的孩子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供发掘,可能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就能考出好成绩,而且这类孩子除了学习外,在兴趣爱好方面的付出时间也较多。综合来讲,他们的发展更全面些。

考第一没用,排名一定要7-17吗?

首先,这个答案是不对的,也希望各位家长千万不要断章取义!

不管是老师的丰富经验还是教育学家的观点总结,都是仅供参考,而不是客观真理。不过目前的唯成绩论,并不能帮助孩子做到综合的全面发展。

所以,这里并不是在告诉家长不需要孩子考第一,只是意在说明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而且要鼓励孩子花些时间在兴趣爱好方面,因为这对孩子的日后成长和发展是相当重要的事情。

孩子排名7-17,家长也不该放弃或是过分训斥孩子。与其经常性的打击孩子,莫不如给予激励。

至于名次也仅能体现在班级之中,完全不会被带到后续的人生成长之中,至于后续的人生是什么样的,就得看家长是如何教育的了。

孩子什么样才算是有出息?

在父母眼中,如果家庭条件一般,那么就必须得靠学习才能算是有出息,不过这也不一定。

比如东野圭吾的名作《解忧杂货铺》中,浪矢爷爷的地图只是一张白纸,就算知道要去哪,面前也没有路线。而正是因为这一张白纸,才将人的个人潜力放大,由他们自己亲自描绘出未来的蓝图。

人生就好比一场马拉松比赛,第一固然是莫大的荣誉,可是第七、第17、或者最后一个完成赛道的也都领略到了沿途的风景,也是一场对自己的胜利挑战。

这样才算是有出息。

乖孩子有出息还是调皮捣蛋的孩子有出息?

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实际的情况。他们当中都会有有出息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