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手骨外形有哪些特点和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手由什么组成(手是由什么组成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手由什么组成

欢迎评论留言

人体206块骨骼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人体骨骼的形态和各部位的名称
1. 人体骨骼的形态分类
成年人的全身骨骼共有 206 块,每块骨头都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形态和功能是相互制约的,功能不同,形态也就各异。通常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四种形态:
长骨
形体较长而坚硬,分布于人体四肢,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长骨多呈管状,内含空腔,有骨髓,如股骨、胫骨、肱骨、尺骨、挠骨、指骨等。
短骨
形似立方体,富于而压性,往往集群地连在一起,多位于承受压力而运动的复杂部位,如手腕的腕骨和脚腕的跗骨等。
扁骨
多呈板状,富于弹性与坚固性,主要构成骨性腔的壁,对腔内**起到保护作用。如颅骨部位的顶骨、枕骨和**的肋骨等。
不规则骨
形态很不规则,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类的骨骼。如髋骨、椎骨、颞骨等。

2. 人体骨骼各部位的名称和数量
人体骨骼依据结构、功能、位置又可分为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四个部分:
颅骨
共 29 块,除下颌骨和舌骨外,都借助于骨缝或软骨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依据功能和位置,又可细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① 脑颅: 共 14 块,位于颅骨后上方,构成颅腔,起容纳和保护脑子的作用。
额骨 1 ─ 位于颅的上前方,由额部和眼眶上部构成。
顶骨 2 ─ 位于颅顶中部线两侧、额骨和枕骨之间。
枕骨 1 ─ 位于颅骨的后下部,形成颅后和颅底的一部分。
蝶骨 1 ─ 位于颅底中部、枕骨的前方,因其形似蝴蝶,故名。
颞骨 2 ─ 位于颅骨两侧、参于颅底和颅腔侧壁的构成。
筛骨 1 ─ 位于额骨之下、蝶骨前方及左右眼眶之间。
听小骨 6 ─ 位于左右耳室之内,可分为锤骨、砧骨、镫骨。
② 面颅: 共 15 块,位于颅骨的前下方,构成口腔,并与脑颅共同构成鼻腔和眼眶,以维持面部形态。
上颌骨 2 ─ 位于面颅**,上方与额骨、颧骨等围成眼眶,与鼻骨围成鼻腔。
鼻骨 2 ─ 位于两眼眶之间,构成鼻梁上部。
下鼻甲 2 ─ 位于鼻腔的外侧壁,为一对卷曲的薄骨片。
泪骨 2 ─ 位于两眼眶内侧壁的前部,为一对薄而不规则的小骨片。
颧骨 2 ─ 位于上颌骨的外上方,构成面颊及眼眶底和外侧壁的一部分。
腭骨 2 ─ 位于上颌骨的后方。
犁骨 1 ─ 位于鼻腔内及颅下部,为一斜方形骨板,构成鼻中隔的后下部。
下颌骨 1 ─ 位于面颅的前下部、上颌骨的下方。
舌骨 1 ─ 位于下颌骨和喉之间,借助肌肉和韧带悬于颈的前正中。

躯干骨
共 51 块,构成躯干支柱和胸腔,有以下几类骨骼:
椎骨 26 ─ 计有颈椎 7 、胸椎 12 、腰椎 5 、骶骨 1 、尾椎 1 。
肋骨 24 ─ 是细而长呈弓形的扁骨,分别与胸椎和胸骨相关节,构成胸腔。
胸骨 1 ─ 位于胸前部正中,是一浅居皮下的扁骨。

上肢骨
共 64 块,有以下几类骨骼:
锁骨 2 ─ 位于胸廓前上方的颈椎两侧。
肩胛骨 2 ─ 位于背部上外方的第 2 ─ 7 肋骨之间,为三角形扁骨。
肱骨 2 ─ 位于臂部。
尺骨 2 ─ 位于前臂内侧(手臂下垂、掌心向外的姿态时)。
桡骨 2 ─ 位于前臂外侧。
手骨 54 ─ 由腕骨 8 2 、掌骨 5 2 、指骨 14 2 构成。

下肢骨
共 62 块,有以下几类骨骼:
髋骨 2 ─ 位于臀部,属不规则骨,幼年时髋骨分为三部分,即髂骨、坐骨、耻骨; 15 至 16 岁时合而为一。
股骨 2 ─ 位于大腿部,是人体中最大和最长的长骨。
髌骨 2 ─ 位于股骨下端髌面上,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
胫骨 2 ─ 位于小腿内侧,是小腿主要的负重骨。
腓骨 2 ─ 位于小腿外侧,细而长,不直接负重。
足骨 52 ─ 由跗骨 7 2 、跖骨 5 2 、趾骨 14 2 构成。

全身主要骨性标志有哪些

1、干部的体 表标志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肋骨:第二到第十二肋骨、第一到第十肋软骨。椎骨: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 2、肢部的体 表标志肩胛骨:肩峰、肩胛冈、肩胛下角。锁骨:全长。肱骨:肱骨内上踝、外上髁。尺骨:鹰嘴、尺骨头、茎突。桡骨:桡骨头、茎突。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背面。 3;下肢部的体 表标志髂骨: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联合、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髌骨:前面。胫骨:胫骨前缘。腓骨:腓骨头和外踝。足骨:跗骨、跖骨、趾骨。 体表的肌性标志 一、头颈部 咬肌 当牙咬紧时,在下颌角的前上方,颧弓下方可摸到坚硬的条状隆起。 嗫肌 当牙咬紧时,在聂窝,于颧弓上方可摸到坚硬的隆起。 胸锁*突肌 当面部转向外侧时,可明显看到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呈长条状的隆起。 二、躯干部 斜方肌 在项部和背上部,可见斜方肌的外上缘的轮廓。 背阔肌 在背下部可见此肌的轮廓,它的外下缘参与形成腋后壁。 竖脊肌 脊柱两旁的纵形肌性隆起。 胸大肌 胸前壁较膨隆的肌性隆起,其下缘构成腋前壁。 前锯肌 在**外侧壁,发达者可见其肌齿。 腹直肌 腹前正中线两侧的纵形隆起,肌肉发达者可见脐以上有三条横沟,即为腹直肌的腱划。 三、上肢 三角肌 在肩部形成园隆的外形,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肱二头肌 当屈肘握拳时,此肌收缩可明显在臂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在肘窝**,当屈肘时可明显模到此肌的肌腱。 肱三头肌 在臂的后面,三角肌后缘的下方可见到肢三头肌长头。 肱桡肌 当握拳用力屈肘时,在肘部可见到肱桡肌的膨隆肌腹。 掌长肌 当手握拳、屈腕并使外展时,在腕掌面的中份、腕横纹的上方,可明显见此肌的肌腱。 桡侧腕屈肌 同上述掌长肌的动作,在掌长肌腱的桡侧,可见此肌的肌腱。 尺侧腕屈肌 用力外展手指,在腕横纹上方的尺侧,豌豆骨的上方,可见此肌的肌腱。 鼻烟窝 在腕背侧面,当拇指伸直外展时,自桡侧向尺侧可见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腱。在后二肌腹之间有深的凹隆,称鼻烟窝。 指伸肌腱 在手背,伸直手指,可见此肌至2~5指的肌腱。 四、下肢 股四头肌 在大腿前方,股直肌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所组成的夹角内。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在大腿前面的下部,分别位于股直肌的内、外侧。 臀大肌 在臀部形成圆隆外形。 股二头肌 在国窝的外上界,可摸到它的肌腱止于腓骨头。 半腱肌、半膜肌 在国窝的内上界,可摸到它们的肌腱止于胫骨,其中半腱肌腱较窄,位置浅表且略靠外,而半膜肌腱粗而圆钝,它位于半腱肌腱的深面和靠内。 拇长伸肌 当用力伸姆趾时,在踝关节前方和足背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胫骨前肌 在踝关节的前方,姆伸肌腱的内侧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趾长伸肌 当背屈时,在踝关节前方,拇长伸肌腱的外侧可摸到此肌的肌腱。在伸趾时,在足背可清晰见到至各趾的肌腱。 小腿三头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在小腿后面,可明显见到该肌膨隆的肌腹,并向下形成粗索状的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求我们身边的民间美术图片,并加文字。各位高手,谢谢啊

手由什么组成

《中国民间美术》《中国传统手工艺》等 书店可以购买这类书中国民间美术

也可搜索相关网站

求《牛津艺用人体解剖学》pdf版

资料分享给你,需要内置的播放器才能打开,绿色的不需要安装。解压后直接用播放器打开即可。

手的固有肌内在肌包括那些肌群

外侧肌,中间肌,内侧肌

皮肤作为身体的最大**,都分为哪5层,每层分别有什么作用?

表皮层又可分为五层:

1、基底层:即基底细胞层,是表皮的最底层。基底层是表皮中**增生能力最强的一层细胞,每天30%~50%的基底细胞进行核**,**周期约为19天,产生的新细胞向上推移进入棘层,所以基底层也称为生发层。基底层增生的细胞向表皮层不断推移,逐渐分化为其他各层。在皮肤创伤愈合的过程中,基底层细胞有重要的再生修复作用。

2、棘层:位于基底层之上,由4-10层多边形、体积较大的棘层细胞组成,也有**增生能力,但仅限于深层接近基底层的细胞。棘层深部细胞呈多边形,愈向浅层愈扁平。

3、颗粒层:位于棘细胞层浅部,常见于掌、跖表皮内,细胞厚度可达10层。由于它在正常表皮细胞和死亡角化细胞之间过渡,因此也称为过渡带。颗粒层上部细胞内的“膜被颗粒”向细胞间隙释放磷脂类物质,使邻近细胞间不易分离,成为防水屏障,使体表水不易渗入,也阻止体内水外渗。

4、透明层:是角质层前期,由2~3层扁平细胞组成,无胞核,仅见于手掌和脚底的表皮。HE染色呈嗜酸性,切片上呈波形带状弯曲,有强折光性,故名透明层。具有防止水、电解质与化学物质通过的屏障作用。在静电上,颗粒细胞层为荷*电荷带,透明层为荷阳电荷带,构成表皮的重要防御屏障。

5、角质层:是表皮的最外层,由多层角质细胞和角层脂质组成。角质层主要由 5 至10 层扁平、没有细胞核的死亡细胞组成,而掌跖部可达40-50层。当这些细胞脱落时,底下位于基底层的细胞会被推上来,形成新的角质层。此层由于皮脂膜的形成,可防止水分流失。角质层正常含水量为20%—25%,皮肤干时角质层含水量低于10%会干燥、脱屑,低于5%出现红、肿、热、痛、痒。

扩展资料:

皮肤分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在皮肤表面,又可分成角质层和生发层两部分。已经角质化的细胞组成角质层,脱落后就成为皮屑。生发层细胞不断**,能补充脱落的角质层。生发层有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可以防止紫外线损伤内部组织。表皮属复层扁平上皮,真皮则是致密结缔组织,有许多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故有弹性和韧性。真皮比表皮厚,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皮肤下面有皮下组织,属疏松结缔组织,有大量脂肪细胞。皮肤还有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许多附属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皮肤

提问:右手手骨小指掌骨骨折应该怎么办

骨折一般也可获得愈合,手背会残留一些隆起的畸形,小指会略短,但总的来说对手的外形功能影响不大。手术可使移位的骨折完全复位,但缺点是需开刀,且花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