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气体的比热怎么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混合气体的比热怎么算?(混合气体的热值怎么计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混合气体的比热怎么算?
混合气体的比热服从迭加规律,可按迭加法则求得
计算:
cp1*M1*x1+cp2*M2*x2+......+cpn*Mn*xn
cp1、cp2、...、cpn:各组分的比热
M1、M2、...、Mn:各组分的分子量
x1、x2、...、xn: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用质量比热(kJ/Kg·k)和摩尔比热(kJ/Kmol·k )均可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苯蒸气的比热容是多少?
别名:纯苯、苯查儿
一、苯的物理性质
1.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
2.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3.沸点是80.1℃,熔点是5.5℃,用冰可将苯**成无色晶体
二、苯的分子结构
苯分子里的6个碳**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
一、 理化性质
分子量: 78.11
熔 点: 5.51℃
沸 点: 80.1℃
液体密度(20℃ ):879.4kg/m3
气体密度: 2.770kg/m3
相对密度(38℃,空气=1): 1.4
气化热(25℃): 443.62kJ/kg
(80.1℃):394.02kJ/kg
临界温度:288.94℃
临界压力:4898kPa
临界密度:302kg/m3
比热容(气体,90℃,101.325kPa):Cp=1361.96kJ/(kg.K)
Cv=1238.07kJ/(kg.K)
(液体,5℃): 1628.665kJ/(kg.K)
(液体,20℃): 1699.841kJ/(kg.K)
比热比:(气体,90℃,101.325kPa):Cp/Cv=1.10
蒸气压(26.1℃):13.33kPa
粘度(20℃): 0.647mPa.s
表面张力(与空气接触,0℃): 31.6mN/m
导热系数(12℃,液体,): 0.13942W/(m.K)
(0℃,液体,): 0.0087671W/(m.K)
折射率(20℃): nD=14462
闪点:-11℃
燃点:562.2℃
**界限: 1.3%-7.1%
最大**压力: 9kg/cm2
最大**压力的浓度: 3.9%
最易引燃浓度: 5%
燃烧热(液体,25℃): 3269.7KJ/mol
毒性级别:2
易燃性级别: 3
易**性级别: 0
苯在常温常压下为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透明挥发性液体。能放出有毒蒸气。苯是一种不易分解的化合物,与其它化学物质发生反应时,其基本结构不变,仅仅是苯环中的氢**被其它基团取代而已。苯的蒸气能与空气形成**性的混合物。液体苯比水轻,但其蒸气比空气重。遇到高热或明火极容易引起燃烧和**。苯蒸气能扩散很远,遇到火源就着燃,并能把火焰沿气流引回来。苯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苯与**剂接触反应激烈。苯难溶于水,但易溶于酒精、**、**、氯仿、汽油、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空气的比热容比是多少?
空气视为理想气体.
标态下(198K)的空气定压比热容为1.004kJ/(kg K),定容比热容为0.717 kJ/(kg K).
因此比热容比 =1.40. (198K)
比热容计算过程怎么计算
J/kg·C是比热容的单位, 1kg的水上升1摄氏度吸收的热量是4200J,那么10kg得水上升1摄氏度就是4200*10,上升40摄氏度就是上面的结果了。Q=cmΔt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比热容是多少
空气的比热容与温度有关,温度为250K时,空气的定压比热容cp=1.003kJ/(kg*K).,300K时,空气的定压比热容cp=1.005kJ/(kg*K)。
常温下的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液态空气则是一种易流动的浅**液体。一般当空气被液化时二**碳已经清除掉,因而液态空气的组成是20.95%氧,78.12%氮和0.93%氩,其它组分含量甚微,可以略而不计。
在0℃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013×10^5 Pa)空气密度为1.293g/L 。把气体在0℃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状态称为标准状态,空气在标准状态下可视为理想气体,其摩尔体积为22.4L/ mol。
扩展资料:
一、空气的组成
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它的恒定组成部分为氧气、氮气、氩气和氖气等稀有气体,可变组成部分为二**碳和水蒸气,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随地理位置和温度不同在很小限度的范围内会微有变动。
至于空气中的不定组成部分,则随不同地区变化而有不同,例如,靠近冶金工厂的地方会含有二**硫,靠近氯碱工厂的地方会含有氯等等。此外空气中还有微量的氢气、臭氧、**二氮、甲烷以及或多或少的尘埃。
实验证明,空气中恒定组成部分的含量百分比,在离地面100km高度以内几乎是不变的。以体积含量计,氧约占20.95%,氮约占78.09%,稀有气体约占0.934%。
二、分层
空气包裹在地球的外面,厚度达到数千千米。这一层厚厚的空气被称为大气层。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中间层、电离层(暖层)和散逸层。
我们生活在最下面的一层(即对流层)中。在平流层,空气要稀薄的多,这里有一种叫做“臭氧(氧气的同素异形体O3)”的气体,它可以吸收太阳光中有害的紫外线。
中间层又称中层,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之间的大气层。再上面是电离层,这里的空气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电离层是部分电离的大气区域,完全电离的大气区域称磁层。
电离层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将无线电波反射到世界各地。若不考虑水蒸气、二**碳和各种碳氢化合物,则地面至100km高度的空气平均组成保持恒定值。
在25km高空臭氧的含量有所增加。在更高的高空,空气的组成随高度而变,且明显地同每天的时间及太阳活动有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空气
理想状态下气体摩尔体积公式是什么?求解
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推论1: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物质的量之比(=所含的分子数之比) T、P相同:V1/V2=n1/n2(=N1/N2) 推论2: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 =摩尔质量之比(既式量之比) 推论3:同温、同体积,气体的压强之比=分子数之比 推论4:同温,同压,同体积条件下,不同气体的质量比等于摩尔质量比。 推论5:同温同压同质量,体积与摩尔质量成反比 推论6:同温同体积同质量,压强与摩尔质量成反比 就是一个公式:PV=nRT(P压强 V体积 R常数 T温度),及其变式:PM=ρRT(P压强 ρ密度 R常数 T温度)的应用 运用的时候,注意审题,准确的找出相同的条件,然后把推论运用进去。 混合气体摩尔质量的求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十字交叉法,二是基本法。建议找些例题认真看看。这类的题目例题比较多,多看,多练,会掌握的。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比热容是多少
空气的比热容与温度有关,温度为250K时,空气的定压比热容cp=1.003kJ/(kg*K).,300K时,空气的定压比热容cp=1.005kJ/(kg*K)。
常温下的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液态空气则是一种易流动的浅**液体。一般当空气被液化时二**碳已经清除掉,因而液态空气的组成是20.95%氧,78.12%氮和0.93%氩,其它组分含量甚微,可以略而不计。
在0℃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013×10^5 Pa)空气密度为1.293g/L 。把气体在0℃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状态称为标准状态,空气在标准状态下可视为理想气体,其摩尔体积为22.4L/ mol。
扩展资料:
一、空气的组成
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它的恒定组成部分为氧气、氮气、氩气和氖气等稀有气体,可变组成部分为二**碳和水蒸气,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随地理位置和温度不同在很小限度的范围内会微有变动。
至于空气中的不定组成部分,则随不同地区变化而有不同,例如,靠近冶金工厂的地方会含有二**硫,靠近氯碱工厂的地方会含有氯等等。此外空气中还有微量的氢气、臭氧、**二氮、甲烷以及或多或少的尘埃。
实验证明,空气中恒定组成部分的含量百分比,在离地面100km高度以内几乎是不变的。以体积含量计,氧约占20.95%,氮约占78.09%,稀有气体约占0.934%。
二、分层
空气包裹在地球的外面,厚度达到数千千米。这一层厚厚的空气被称为大气层。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中间层、电离层(暖层)和散逸层。
我们生活在最下面的一层(即对流层)中。在平流层,空气要稀薄的多,这里有一种叫做“臭氧(氧气的同素异形体O3)”的气体,它可以吸收太阳光中有害的紫外线。
中间层又称中层,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之间的大气层。再上面是电离层,这里的空气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电离层是部分电离的大气区域,完全电离的大气区域称磁层。
电离层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将无线电波反射到世界各地。若不考虑水蒸气、二**碳和各种碳氢化合物,则地面至100km高度的空气平均组成保持恒定值。
在25km高空臭氧的含量有所增加。在更高的高空,空气的组成随高度而变,且明显地同每天的时间及太阳活动有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