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计算冬至的闰年数怎么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冬至是怎么计算的(冬至的计算公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冬至是怎么计算的

是说正午太阳高度吧! 夏至:90-(37.5-23.5)=76 冬至:90-(37.5+23.5)=29 我们利用两地的纬度差等于两地的太阳高度差

农历的闰年是怎么算的,和国历是一样的吗?

冬至是怎么计算的

闰年是我们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不过你知道它是怎么计算的吗?

冬至时刻是怎么确定的?

太阳直射点南行到极致,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23°26′S),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大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日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冬至日北半球的白昼虽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会很冷,因地表尚有积热,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天文气象意义上的气候特点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

气象变化

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四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景观差异较大。冬至日的白昼虽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会很冷,因地表尚有"积热",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天文意义上的气候特点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