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降雨的等级怎么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雨量的等级是怎样划分的?(雨量的级别是怎样划分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雨量的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降雨都有哪些等级?

怎样区分下雨的等级?

根据二十四小时内降雨量的大小。
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几个等级。
雨量的概念编辑
用雨量计或雨量器测定,以mm为单位。日雨量观测中,可分为24段(1h一次)、8段(3h一次)、4段(6h一次)及1段(24h一段)等4种。
日雨量的统计有20~20时和08~08时两种方法。目前,我国电视和广播节目中发布的日雨量为08~08时,代表前一天的雨量。

降雨的基本要素编辑
(1)降雨历时和降雨时间:降雨历时是指一次降雨的持续时间,即一场降雨自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降雨时间是指对应某一降雨量而言的时段长,在此时间内,降雨并不一定是持续的。降雨历时和降雨时间均以min、h计。
(2)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以mm/min或mm/h计。
(3)降雨面积:指某次降雨所笼罩的水平面积,以km2计。
(4)暴雨中心:指暴雨强度较集中的局部地区。

雨量的等级划分
小雨:1d(或24h)降雨量小于10mm者。
中雨:1d(或24h)降雨量10~25mm者。
大雨:1d(或24h)降雨量25~50mm者。
暴雨:1d(或24h)降雨量50~100mm者。
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100~200mm者。
特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在200mm以上者。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c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cm或24小时内降雪量2.5~5.0cm或积雪深度达3CM的降雪过程。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cm或24小时内降雪量5.0~10.0cm或积雪深度达5CM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c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0cm或积雪深度达8CM的降雪过程。
大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2.0c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20.0cm或积雪深度达16CM的降雪过程。
特大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24.0c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40.0cm或积雪深度达32CM的降雪过程。

雨的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降雨都有哪些等级?

降雨量可分为几个等级

雨量的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分为6个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小雨:1d(或24h)降雨量小于10mm者。

中雨:1d(或24h)降雨量10~25mm者。

大雨:1d(或24h)降雨量25~50mm者。

暴雨:1d(或24h)降雨量50~100mm者。

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100~250mm者。

特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在250mm以上者。

扩展资料:

降雨的基本要素

(1)降雨历时和降雨时间:降雨历时是指一次降雨的持续时间,即一场降雨自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降雨时间是指对应某一降雨量而言的时段长,在此时间内,降雨并不一定是持续的。降雨历时和降雨时间均以min、h计。

(2)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以mm/min或mm/h计。

(3)降雨面积:指某次降雨所笼罩的水平面积,以km2计。

(4)暴雨中心:指暴雨强度较集中的局部地区。

雨的成因多种多样,它的表现形态也各具特色,有毛毛细雨,有连绵不断的*雨,还有倾盆而下的阵雨。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

它主要依靠两个手段,其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其二是依靠云滴的碰并增大。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

如果云体内的水气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

雨通常以四种形式出现:

1、锋面雨(梅雨):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陆地的冷空气相遇,由于冷空气重,暖空气轻,暖湿气流**上升,遇冷凝结,形成一条很长很宽的降雨带,这就是锋面雨。

2、对流雨:夏季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局部地区暖湿空气急剧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这就是对流雨,气象学上叫“雷阵雨”,我们通常叫“爆天”,另外,台风雨也是属于对流雨的一种。

3、地形雨: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遇到山脉,**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4、台风雨:热带洋面上的湿热空气大规模强烈地旋转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温迅速降低,水汽大量凝结成云雨,这就是台风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雨量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