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如何成为使节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恐怕是汉武帝所始料不及的。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当时,正在伊犁河流域游牧的大月氏,是一个著名的“行国”,40万人口。他们曾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被匈*一再打败后,刚迁到这里不久。匈*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因此,大月氏与匈*是“世敌”。 汉朝日趋强盛后,计划积极地消除匈*贵族对北方的威胁。武帝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的控制之下,于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建元三年,即公元前138年,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郎”,是皇帝的侍从官,没有固定职务,又随时可能被选授重任。 张骞,汉中成国人。他是一个意志力极强、办事灵活而又胸怀坦荡、善于待人处事的人。他出使中途即被匈*截留下来,在匈*十多年,始终保持着汉朝的特使符节,匈*单于硬叫他娶当地人作妻,已经生了儿子,也没有动摇他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决心。他住在匈*的西境,等候机会。 张骞终于找到机会率领部属逃离了匈*。他们向西急行几十天,越过葱岭,到了大宛(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由大宛介绍,又通过康居(今哈萨克共和国东南),到了大夏。大夏在今阿姆河流域。张骞这才找到了大月氏。十多年来,大月氏这个“行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在伊犁河畔受到乌孙的攻击,又一次向西远徙。乌孙,63万人,也是个“行国”,曾在敦煌一带游牧,受过大月氏的攻击。后来匈*支持乌孙远袭大月氏,大月氏**迁到阿姆河畔,而乌孙却在伊犁河留住下来。自从大月氏到了阿姆河,不仅用**臣服了大夏,还由于这里土地肥沃,逐渐由游牧生活,改向农业定居,无意东还,再与匈*为敌。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归国。回国途中,又被匈*拘禁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匈*内乱,张骞乘机脱身回到长安。 张骞出使时带着100多人,历经13年后,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回来。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张骞回来以后,向武帝报告了西域的情况。这就是《汉书·西域传》资料的最初来源。之后,由于张骞随卫青出征立功,“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被武帝封为“博望侯”。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这时,汉朝业已控制了河西走廊、积极进行武帝时对匈*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几年来汉武帝多次向张骞询问大夏等地情况,张骞着重介绍了乌孙到伊犁河畔后已经与匈*发生矛盾的具体情况,建议招乌孙东返敦煌一带,跟汉共同抵抗匈*。这就是“断匈*右臂”的著名战略。同时,张骞也着重提出应该与西域各族加强友好往来。这些意见得到了汉武帝的采纳。 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到了乌孙,游说乌孙王东返,没有成功。他又分遣副使持节到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回来,乌孙派使者几十人随同张骞一起到了长安。此后,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犁轩(附属大秦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中国使者还受到安息专门组织的二万人的盛大欢迎。安息等国的使者也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贸易。从此,汉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 汉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细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再次畅通无阻。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由于我国历代封建****都称边疆少数民族为“夷”,所以张骞出使西域成为汉夷之间的第一次文化交融。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汉军在鄯善、车师等地屯田时使用**相通的穿井术,习称“坎儿井”,在当地逐渐推广。此外,大宛的汗血马在汉代非常著名,名曰“天马”,“使者相望于道以求之”。那时大宛以西到安息国都不产丝,也不懂得铸铁器,后来汉的使臣和散兵把这些技术传了过去。中国蚕丝和冶铁术的西进,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甚大。
外交大使 条件
先好好学习,尤其是外语。然后考个好大学,随后考公务员——必须投考外交部。然后慢慢经历各项培训,争取从驻外工作人员做起吧……大使又不是公司招聘,不是那么简单就当上的……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全册)人教版
高中历史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历史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高一历史】节度使和诸侯国实质上的区别?》》
是有区别的,首先来讲统治者在实行之初的意图就不一样,分封诸侯过是为了拱卫王室,而任命节度使则是为了镇守边疆,抵御外来侵略。再者,分封诸侯时将土地及居住在土地上的居民和所有财物全部封给诸侯,而节度使制度下,土地是不封给节度使的,另外诸侯是所分封地区的军政和民政首脑,掌握该地区的所有大权,对内为王,对周为臣。而节度使在开始的时候只是一种军职,是不享有民政大权的,只不过后来由于军权的膨胀和皇帝的昏庸导致节度使成为地方军政首脑的。最重要的一点,分封制是在*隶制社会下实行的,节度使制度是在封建制社会下实行的,最大的区别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