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戏曲道具特征有哪些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京剧的道具有几种?请举例说明。(京剧中的道具有哪几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京剧的道具有几种?请举例说明。
京剧之中道具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伴奏乐器,其二便是舞台上所用的表演道具,也就是常说的“砌末”。
京剧伴奏乐器分打击乐器与管弦乐器。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琴师代表有孙佑臣、梅雨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鼓师代表有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砌末是大小道具与一些简单装置的统称,是戏曲解决表演与实物矛盾的特殊产物。砌末一词在金、元时期已有。
传统戏曲舞台上的砌末包括生活用具如烛台、灯笼、扇子、手绢、文房四宝、茶具、酒具,交通用具如轿子、车旗、船桨、马鞭等。
**又称刀*把子,如各种刀、*、剑、斧、锤、鞭、棍、棒等,以及表现环境、点染气氛的种种物件,如布城、大帐、小帐、门旗、纛旗、水旗,风旗、火旗、蛮仪器仗、桌围椅披等。除常用的砌末之外,也可根据演出需要临时添置。
传统的砌末,是有意识地区别于生活的自然形态之物。它们不是实物的仿制品,而是实物在戏曲中的一种艺术表现。这也是砌末能够与动作、形象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演员没有上场以前,桌椅只是一种抽象的摆设。如演出皇帝视朝,这张桌子便成了视朝时所需的御案;县宫坐衙,这张桌子便成了坐衙时所需的公案;朋友宴会,便成了宴会时所需要的酒席。
以上是实物实用,但戏曲舞台上的桌椅还可以做代用品。比如用桌子代替山石,人要上山,就站在桌子上,如果这山很高,就用两张桌子叠起来。
要跳墙,就用桌子当墙;要睡觉,将身伏在桌上,用手支住头。至于椅子所代替的就更多了。舞台上表示从矮山爬到高山去,是从椅子了再登到桌子上,椅子还可以代替窑门,代替牢门等等。
桌椅无论代表什么,都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如戏曲中的布城虽然比较简陋,但决不追求城的真实再现。布城可以根据城的需要自由调度。
旗帜在舞台上使用很多,如正方形帅字旗、长方形三军令旗、大纛旗(古代**里的大旗),都是表示元帅及大本营所在地的。
还有水旗、火旗、风旗、车旗等等,这些旗帜是在白色方旗上绘绿色水纹、火焰、风、车轮等等。演员执旗,略微颤动,就可以表示波浪起伏、着火、起风、乘车。
京剧戏曲舞台上并不回避“露假”,也不要求一一写实。扬鞭以代马,摇桨以代船的现象十分普遍。
京剧中有哪些虚拟道具?
在戏曲舞台上,扇子是最常见的道具。它不单纯是装饰,有的还和戏里的情节有关,对演员的身段动作也能起到辅助作用,尤其是在表达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喜怒哀乐的情绪方面,小小的扇子大有文章可做。
旦角用扇子分为两类:一类是宫中嫔妃、大家闺秀用折扇,如《贵妃醉酒》中的杨玉环、《游园惊梦》中的杜丽娘等;一类是绢质团扇,如《火焰驹》中的黄桂英、《西厢记》中的红娘等。
小生戏中,还专有“扇子生”这一行,一般都是扮相知书达理、文质彬彬的儒雅书生。如《蝴蝶杯》中的田玉川、《红娘》中的张生等,一扇在手,便风度翩翩。
老生戏中,用扇最多的可谓是诸葛亮。只要有他出场的戏,手里总离不开那把鹅毛扇。这不仅表现了诸葛亮的潇洒飘逸、运筹帷幄的形象,而且反映出他的各种情感。比如,在《失空斩》的“三报”和“斩谡”两场中,他就通过这把扇的摇、顿、颤、抖,表现出自己面对司马兵临空城下的内心紧张,以及对马谡不听嘱咐致使街亭失守的满腔愤怒。
净角大花脸使用的折扇一般稍大,有的角色还用长逾两尺的特大折扇,如《艳阳楼》中的高登、《溪皇庄》中的花得雷等。他们的大折扇上画有大朵牡丹,既表现出了权势者的气派,又暗示了他们喜爱女色。
角小花脸也有用折扇的,特别是“方巾丑”和“袍带丑”,前者如《乌龙院》中的张文远,后者如《升官记》中的徐九经。武丑一行,有的用稍小些的黑面折扇,如《三岔口》中的刘利华等。《巴骆和》中的胡理,还有在手指上耍扇的表演绝活,来刻画人物的机智、狂野。
除羽扇、折扇外,还有宫廷戏里的皇后、妃子出场时宫女所执掌的龙凤扇。芭蕉扇在神话戏中则较为多见,如《火焰山》里的铁扇公主、《八仙过海》里的汉钟离等。而圆形的破芭蕉扇,则为丑角所用,如《赵家楼》里的济公、《扫秦》中的疯僧、《戏迷传》里的伍音等,用来表现人物的诙谐、滑稽。
由此可知,文生以扇尽展其潇洒,旦角以扇掩其娇羞,花脸以扇平添其威武,丑角以扇更逞其滑稽……总之,戏曲与扇子结成了密切的关系,以至于扇子被称为戏曲表演中的“万能道具”。
京剧中有哪些道具?又有怎样的特点?
我们京剧中使用的各种道具的统称叫砌末。然而“道具”这个词来源自于国外,我国京剧界称道具为砌末。
布城
京剧道具。高约二米、宽约三、四米不等。在舞台用以代表城楼、城墙或城门。如《空城计》、《战马超》等戏所用。
布帐
京剧道具。小帐子的一种。红色绸制的幔帐,较门帐窄。剧中用途较广。如元帅登台点将时使用布帐。一般妇女乘坐的轿子也有用布帐代表。
报子旗
京剧道具。居中探马、远探使用的道具。《失街亭》中的报子即使用报子旗。
钵盂
京剧道具。圆形汤碗式,外贴金,里贴锡,为佛门食器或镇妖法器。作剧中神道所用**。
宾福
京剧道具。銮驾中的一种。提梁为平面侧垂莲花顶,下用彩穗相连,方板状。金色面,公四片,每片个写一字,成“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字样。四周如意花纹图案。金朱红柄约四尺长。
镖旗
京剧道具。亦作镳旗。临时简制小道具。保镖车上插的镖旗。用小令旗折成窄长条代之。如《恶虎村》李昆所用。若用一黄纸上书“神弹李五”等字样代之亦可。
车旗 京剧道具。布质,**方形旗。上面画车轮形状,用以代表车辆。除了诸葛亮、姜子牙等角色外,剧中大多为女性所用。如《打龙袍》中的李后、《御碑亭》中的孟月华等。
朝天镫 京剧道具。銮驾中的一种。顶端上仰马镫形,长柄,尾端盘龙鑚,一色漆金。
船桨
京剧道具。木制,长三尺左右。男用船桨较短,女用船桨较长,且装饰彩绘。剧中人执船桨而舞,即表示划船和摇船。如《秋江》的艄翁,《打鱼杀家》的萧恩等执船桨而舞,即表示划船。还有一种较大的船桨,既可作船桨,又可当大刀使用。如《九江口》的张定边在救驾时,就是使用的大船桨。
大帐子
京剧道具。大型绣花幔帐,立插于椅背上。有大撩帐子、小撩帐子和双帘帐子等形式。分红、黄、绿、粉红、天蓝等颜色。所绣图案丰富多采,有二龙戏珠,鹤鹿同春、团蝠寿字、金彩花卉、珍禽异鸟等。各种不同形式和颜色的大帐子,在各种不同的特定情景下,作为帝王的所在处,表示金殿。作为王、妃的所在处,表示宫廷。官吏居处,表示俯堂。将帅居处,表示营帐。而随着主帅人物的出现,则可表示军营和辕门。如小撩帐子,红色帐子面,可表示新婚洞房。果绿帐面,可表示小姐的绣房。如双帘并垂帐子,红色帐面,可表示床榻,如《一捧雪》“雪艳刺汤”一场所用。皎月帐面,可表示卧榻,如《杜十娘》“归舟”场所用。若帐后置桌,人物站在桌上从帐上露头,表示人物在楼台之上向外眺望。如《挑帘裁衣》***挑帘一
等……还有很多很多。
舞台道具的定义是什么?
舞台道具是戏剧演出中所用的家具、器皿以及其他一切用具的通称。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原称“砌末”(包括布景),现也分称布景和道具。道具在戏剧演出中往往和演员的表演直接相关,起帮助演员表演的作用。话剧中的桌椅,沙发等,是演员活动的支点。戏曲中的桨、马鞭、剑、戟、刀、*等,则是演员虚拟动作必不可少的凭借。
京剧趣谈中马鞭 使用的妙用?
马鞭是京剧中最具代表性的道具。只一根马鞭,就代表了马,或骑或牵。加上演员的表演,给人以活生生骑马的感觉。由于受到舞台的限制,京剧中用马鞭代表了马匹。
演员通过马鞭的挥动和身体的起伏、翻腾,形象地表现出马匹的飞奔腾跃和人物在马背上的颠簸。这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一种虚拟化表现手法。
扩展资料
《京剧趣谈》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文艺性很强的说明文。从文本来看,之所以叫“趣谈”是因为作者通俗幽默的语言和文本原生价值中的京剧元素。
京剧趣谈通过介绍“马鞭”和“亮相”这两种京剧表演中的表现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之情。
我国戏曲的服装与道具有些什么特色?
戏曲的服装是人物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我国的戏曲服装